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搶救措施
一、概述根據本公司生產實際情況,確定本公司生產事故類別如下:Ⅰ.觸電事故Ⅱ.機械傷害Ⅲ.火災事故1.生產現場危險源主要設施、設備等物質。危險源的辨識應充分考慮正常、異常、緊急三種狀態。在本廠內存在的危險源有可能導致的人員傷亡事故包括:觸電事故、機械傷害事故、火災事故等。2.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應本著統一指揮、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迅速高效、自救和互救相結合,最大限度減少事故損失的原則進行。二、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可能發生的地點:生產現場、辦公區、生活區,可能造成的后果為人員的輕傷、重傷、死亡等人身傷亡事故。三、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及其組成單位、組成人員、職責分工成立應急領導小組,有安全、保衛、生產、后勤等部門組成。1.公司成立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機構:指揮:副指揮:成員:2.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職責2.1組建應急救援專業隊伍(救護隊和搶險隊),并組織實施和演練,掌握現場搶險救援、救護基本技能。2.2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做好事故應急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2.3做好生產作業場所和員工宿舍救援車輛通行和人員疏散路線,現場應用相應的安全色標明顯標示,并在日常工作中保證路線暢通。2.4發生事故時,控制事態,保護現場,組織現場搶救,把傷者送往最佳醫院。2.5按照公司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程序流程圖的要求上報各相關部門。3.生產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分工和職責:3.1指揮:負責組織項目部的應急救援工作。3.2副指揮:協助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并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迅速召集及應急搶險救護人員到現場。3.3安全負責人:協助安全部長負責配合事故單位迅速查明事故性質、影響范圍等基本情況,參加事故搶險、事故分析、調查工作,上報歸口管理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組織落實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處理。3.4保衛負責人:協助保衛部長負責事故現場警戒、疏導工作,維持現場秩序,防止無關人員進入。3.5物資負責人:協助物資部長負責救援器材、設備登記、保養及臨時征用場設備的管理,保證應急救援時正常運轉,并負責事故的搶險和搶修工作。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工作。3.6勞務負責人:協助勞務中心主任和工會人員組成善后工作,負責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四.生產突發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1.生產現場應根據公司安全值班制度設立值班室并保證24小時有人值班,且領導帶班。聯系電話:0831-。2.突發安全事故現場報告程序:生產安全事故第一發現人→應急救援人員→相關管理部門。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程序:生產安全事故→保護現場→控制事態→組織搶救→疏導人員→調查了解事故情況及傷亡人員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生產安全事故救援程序流程圖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程序流程圖五.發生事故征兆或事故發生后應當采取的行動和措施1.觸電傷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1.1發生人員觸電傷亡事故應立即切斷近處電源,使觸電者盡快脫離電源。用絕緣物品挑開或切斷觸電者身上的電線、燈、插座等帶電物品。絕緣物品:干燥的竹竿、木棍、扁擔、搟面杖、塑料棒等,帶木柄的鏟子、電工用絕緣鉗子。1.2搶救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必須穿戴絕緣防護用品,在檢測設備和傷亡人員不帶電的情況下,實施搶救工作。1.3觸電者脫離電源后,立即將其抬至通風較好的地方,解開病人衣扣、褲帶。輕型觸電者在脫離離電源后,應就地休息1-2小時再活動。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必須爭分奪秒對觸電者進行救護,實例表明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效果最好(每做15次胸外心臟擠壓吹氣2次,反復進行)。觸電者必須堅持長時間的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2.火警火災急救2.1火災急救生產現場發生火警、火災事故時,應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燒的物質等基本情況,撥打“119”向消防部門報警,同時組織撤離和撲救。在消防部門到達前,對易燃易爆的物質采取正確有效的隔離。如切斷電源,撤離火場內的人員和周圍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貴重物品,根據火場情況,機動靈活的選擇滅火器具。在撲救現場,應行動統一,如火勢擴大,一般撲救不可能時,應及時組織撤退撲救人員,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撲滅火情可單獨采用、也可同時采用幾種滅火方法(冷卻法、窒息法、隔離法、化學中斷法)進行撲嫠。滅火的基本原理是破壞燃燒三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中的任一條件。在撲救的同進要注意周圍情況,防止中毒、坍塌、墜落、觸電、物體打擊等二次事故的發生。在滅火后,應保護火災現場,以便事后調查起火原因。2.2火災現場自救注意事項1)救火人應注意自我保護,使用滅火器材救火時應站在上風位置,以防因烈火、濃煙熏烤而受到傷害。2)火災襲來時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貪戀財物。3)必須穿越濃煙逃走時,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身體,用濕毛巾或濕布捂住口鼻,或貼近地面爬行。4)身上著火時,可就是上打滾,或用厚重衣物覆蓋壓滅火苗。5)大火封門無法逃生時,可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縫,潑水降溫,呼救待援。(3)燒傷人員現場救治在出事現場,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傷員盡快與致傷因素脫離接觸,以免繼續傷害深層組織。3.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3.1各機械開關布局必須合理,必須符合兩條標準:一是便于操作者緊急停車;二是避免誤開動其它設備。3.2發生機械事故時要立即停機,切斷電源,指派專人看管。3.3發生斷手、斷指等嚴重情況時,對傷者傷口要進行包扎止血、止痛、進行半握拳狀的功能固定。對斷手、斷指用消毒清潔的敷料包好,速將傷者送醫院搶救。六.事故應急求援資源信息現場采取自救和互救突發事故應急醫院聯系電話:120值班電話:應急救援小組突發事件應急搶救組:組長:組員:突發事件現場救護組:組長:組員:八.事故報告及應急求援有關的具體內容特別重大事故應包括以下內容:1事件單位名稱、負責人、聯系電話及地址:2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3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傷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4事件的簡要經過:5其他需上報的有關事項
篇2:煤礦井下火災搶救處理淺談
煤礦井下火災的搶救處理淺談
火災是井下五大自然災害之一。由于火災的發生不僅會燒毀設備、材料、資源,造成財產損失,更重要的是火災會產生煙流和以一氧化炭為主的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人員傷亡。
煤礦火災包括內因火災和外因火災兩種。內因火災即煤炭自然發火,從發生氧化至完全燃燒將經歷一定時間(自然發火期),在此期間均能被觀察和早期發現,然后采取相應防范治理措施,因而,內因火災造成人員傷亡的威脅不象外因火災那么嚴重。據調查,諸如電氣著火之類的外因火災事故,各種類型煤礦均有發生。因此掌握火災事故的預防和搶救處理方法,顯得十分必要。
外因火災的特點是突然發生、來勢迅猛,發生時間與地點出人意料。由于這種突發性和意外性。常會使人驚慌失措而釀成惡性事故。因此,對每場火災的處理均應予以足夠重視,不能麻痹大意。在火災處理上要果斷迅速,不能猶豫不決,坐失良機。火災事故的處理和其它事故的處理一樣,必須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規定的事故發生時的行動原則:在場人員應做到保持頭腦清醒,沉著冷靜,盡可能地了解或判斷事故的性質、地點與危害程度,在情況允許時,按《計劃》就地取材、果斷處理。當放炮或電氣設備等引起火災,當火勢不大,估計可能撲滅則應立即進行處理。電器火災在處理前應立即切斷電源,用干粉滅火器、砂子等進行滅火。災情嚴重,現場人員難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處理時,發現火情者應立即向井口及調度室匯報,并通知組織災區人員逆風流撤離。
重大事故的發生,必須立即撤出災區人員和切斷災區電源(掘進巷道發火或爆炸,風機啟閉遵循“保持原狀”原則)一一按《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規定通知相關領導及人員一一立即向礦務局(礦)調度室匯報一一邀請礦山救護隊一一成立事故搶救指揮部一一派救護隊進入災區救人、偵察災情一一指揮部根據災情制定救災方案一一救護隊進行救災工作、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搶救)指揮部成立后首先聽取當班值班領導的災情匯報以及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據此,在指揮部成立以前,礦井值班領導有權按《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規定結合井下災情進行必要的搶險救災調度、指揮和安排:
(一)對災區進行斷電撤人。應注意,若火災發生在掘進巷道,應嚴格控制局部通風機的啟閉,其原則是“保持原狀”原則。即救護隊到達局部通風機處,正在運轉的風機不能停轉,已停轉的風機不能盲目啟動,待偵察巷內情況后再決定。
(二)在有害氣體積聚的巷道與新鮮風流交叉的新鮮風流中設立安全崗哨,阻止人員進入。救護隊到達后,井下崗哨應由救護隊員擔任。
(三)組織施救。正如前述,在火災初期,如果火勢不大,可以帶領或組織現場人員就地取材滅火,但要判斷正確、確保施救人員安全。如果災害嚴重,火勢較大時,在災區的救助必須由救護隊進行,其.它被安排入井人員只能在進風側安全井巷內進行輔助工作。在著火初期火勢不大時,現場工作人員進行就地取材滅火,為防止煙流傷人,也只能在進風側進行。若是電氣火災,在斷電之前嚴禁用水滅火。
應該明確,組織救災時,搶救遇險人員是礦山救護隊的首要任務,要創造條件以最快速度、最短路線,先將受傷、窒息人員運送到新鮮空氣地點進行搶救。其方法有二:一是沿回風側進入災區;二是沿進風側進入災區。從進風側進入,有利于保持救護隊員戰斗力,減少隊員體力消耗。從回風側進入,有煙霧和有毒氣體威脅,救護隊員行進速度慢。可是,如果在火災發生后,災區回風巷道有行人時極易受害,這一帶是遇險人員較集中地段,因此必須明確“救人是首要任務。”派往回風側進入的隊員宜選擇身體強、素質高、心理素質好的救護隊員,行進應沿巷道排成斜線分段式前進。
災害搶救指揮部成立后,除了首先要了解災情、判斷災害性質、受災范圍外,要作好撤離人員的統計,對災區人員尚未完全撤出井外,又不能排除火災,回風路線有人時,必須派救護隊員偵察探詢,發現遇險人員及時救出。
對災害事故的搶救,戰機至關重要。從時間上講任何事故的搶救早比晚好,災變初期總是易于控制的,要及時、果斷地采取有效對策與措施,決不允許猶豫、拖拉。大量案例表明,貽誤戰機往往造成災害擴大,人員傷亡增加。而抓住戰機,采取正確措施可以及時處理災害,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不久前筆者參加了一起井下電纜著火事故的處理,對此深有體會。2003年2月28日,某礦井一個工作面的機巷、運巷同時進行巷道掘進。晚1l:45時,機巷20余米電纜著火,在機運巷進行掘進施工的人員即刻撤離并向井口匯報。匯報人員驚慌失措,災情匯報不詳。為此,筆者和值班領導商量后,在向上級按程序匯報的同時作了以下安排:在井口人井處、井下進入災區的所有通道人口新鮮風流巷道設置崗哨,嚴禁人員人井和進入災區,通過一切通訊手段通知受災害影響范圍的人員撤離;通知切斷災區電源;筆者帶領一名安全員、一名隊干督促斷電撤人,并進一步了解井下災情后向井口匯報(此時礦領導、相關部門、救護隊已到達),并建議由救護隊對可能有人的井下回風巷進行偵察救人被采納。然后按礦領導安排配合救護隊根據偵察情況制訂措施,由救護隊滅火。經過三個小時奮戰,在井下煤層即將被引燃時將火全部撲滅,無一個人受傷,該采區停產一個小班后正式恢復生產。該次事故之所以如此迅速有效地得到處理,就在于礦領導指揮正確果斷、措施得當、抓住了戰機。倘若稍有拖延,煤層被引燃,必將擴大災情,處理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對災害事故的處理要縱觀全局、抓住戰機、巧妙地組織力量并運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救災手段,力爭最快地處理事故。
篇3:附五醫院搶救室工作制度
第五醫院搶救室工作制度
1、搶救室專為搶救病員設置,其他任何情況不得占用;
2、一切搶救藥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須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顯標記,不準任意挪用或外借;
3、藥品、器械用后均須及時清理、消毒,消耗部分應及時補充,放回原處,以備再用;
4、搶救室藥品、器械應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核對,班班交接,并作好記錄,做到帳物相符;
5、無菌物品須注明消毒日期,超過一周時應重新消毒;
6、每周須徹底清掃、消毒一次,室內禁止吸煙;
7、參加搶救人員要遵照各種疾病的常規程序進行工作。在工作中要嚴肅認真,積極主動,醫護密切配合,診治周到全面;
8、每次搶救病員完畢后,要做現場評論和初步總結,并作好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