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醫院搶救藥械管理制度

醫院搶救藥械管理制度

2024-07-10 閱讀 2868

醫院搶救藥械管理制度(三)

1、搶救器械和藥品管理,嚴格執行“五定”制度,即定數量、定點安置、定專人管理、定期消毒滅菌、定期檢查維修,保證搶救時使用;藥械一律不得外借,值班護士班班交接,并作記錄。

2、各科室搶救車必備的急救藥品、器材須按要求配置,報護理部備案。搶救車上藥品標簽清楚,無破損、變質、過期失效;器材保證處于備用狀態,做到兩及時:及時檢查維修,及時請領報銷。

3、搶救車上的急救藥械要求設立專門的搶救藥品清點登記本,標明所有急救藥械名稱、規格、劑量、數量、有效期,本物必須完全相符。用一次性封條封存,每月清點核查并簽名。使用后及時補充完整并登記。

4、保證急救藥品的有效管理

(1)護士領取急救藥品時,要核對清楚,對于名稱、有效期、劑量等不清、標簽不明或過期、變質的藥品,護士有權拒領。

(2)存放急救藥品的外包裝盒標簽應完整、清晰,藥品的名稱、規格、劑量、有效期等均應與外包裝一致。藥名、劑量不一致,不允許放置于同一藥盒內。

(3)藥盒內藥品有效期不一致時,應標記于清點登記本上,以備核查。擺放時,按有效期先后從右到左的順序存放于盒內,使用時按有效期先后順序從右到左取用。

(4)急救藥品使用時,應記錄于搶救用藥記錄本,并保留空安瓿以備查對。用后隨時補充,如因藥劑科缺藥等特殊原因無法補齊時,應在搶救藥品清點登記本上注明,并報告護士長協調解決,以保證搶救病人用藥。使用后的器材應隨時補充、消毒、滅菌。

5、護士應熟悉搶救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保證急救物品的完好率。

篇2:八一醫院消毒藥械管理制度

第一醫院消毒藥械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負責全院使用的消毒、滅菌藥械的監督管理。

2.醫院感染管理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擬購入的消毒、滅菌藥械的資質進行審核,并具體負責醫院消毒、滅菌藥械的購入、存儲和使用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

3.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對消毒、滅菌藥械使用效果進行抽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匯報并提出改進措施。

4.設備科應根據臨床需要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審核意見進行采購,按國家規定查驗所需證件,監督進貨質量。

5.醫院必須建立消毒、滅菌藥械的采購和出入庫登記制度并由專人負責。

6.醫院自配消毒劑時,應建立消毒劑使用登記冊,登記配制液名稱、濃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內容,并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程序和所需濃度配制。

7.醫院使用消毒器械時也應建立使用登記冊,登記消毒物品名稱、消毒時間、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監測結果以備查驗。

8.使用部門應嚴格按照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范圍、方法、注意事項;掌握消毒、滅菌藥械的使用濃度、配制方法、消毒對象、更換時間、影響因素等,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篇3:藥品藥械質量事故處理報告追究管理制度

藥品、藥械質量事故處理報告、追究管理制度

質量事故處理報告管理制度

一.質量事故是指藥品管理使用過程中,因藥品質量問題導致危及人體健康的責任事故。質量事故按其性質和后果的嚴重程度分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二.重大質量事故

1、違規購進使用假劣藥品,造成嚴重后果。

2、未嚴格執行質量驗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藥品如柜(架)。

3、使用藥品出現差錯或其他質量問題,并嚴重威脅人身安全或已造成醫療事故的。

三、一般質量事故

1、違反進貨程序購進藥品,但未造成嚴重后果的。

2、保管、養護不當,致使藥品質量發生變化的。

四、質量事故的報告程序、時限

1、發生重大質量事故,造成嚴重后果,應在12小時內上報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

2、應認真查清事故原因,并在7日內向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書面匯報。

3、一般質量事故應認真查清事故原因,及時處理。

五、發生事故后,應及時采取必要的控制補救措施。

六、處理事故時,應堅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原則,并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藥械質量責任事故追究制度

一、藥械質量責任事故即是指藥械使用單位因采購、保管養護、設備等原因而導致產生的假劣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行為。

二、藥械的采購程序符合藥械采購管理制度的,其購進的藥械屬于假劣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藥械使用單位應積極主動地協助市局稽查科追查相關企業或生產廠家的責任。

三、藥械的采購程序不符合藥械采購管理制度的,其購進的藥械屬于假劣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藥械采購主管領導及其采購人員應負主要責任。因之而受到處罰的,主管領導及采購人員應按照其責任的大小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四、因養護保管不當而導致假劣藥品和醫療藥械并未按照有關規定報請銷毀,依然存放于藥房的,應追究主管領導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由此而受處罰的,應根據相關人員的責任,責令其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

五、因設備缺乏而導致的假劣藥品和醫療器械并未按照有關規定請銷毀,依然存放于藥房的,應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由此而受處罰的,應根據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責令其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

六、因上述問題而觸犯刑律的,應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