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建筑安全疏散設施設置規范

建筑安全疏散設施設置規范

2024-07-12 閱讀 3603

1.樓梯間

為保證疏散的安全,疏散樓梯間的平面和豎向布置應滿足以下一般要求:

(1)、靠近標準層或防火分區的兩端布置,并應設置樓梯間(室外樓梯除外)、,便于雙向疏散。

(2)、靠近電梯間布置,將人們經常使用的路線和應急路線結合起來,利于快速疏散。

(3)、靠近外墻設置。這種布置方式有利于采取安全性最大的帶開敞前室的疏散樓梯間形式,并便于自然采光、通風和消防隊的救援行動。

(4)、樓梯間(除與地下室相連的樓梯、通向高層建筑避難層的樓梯外)、豎向要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層的位置不應改變。

(5)、避免人流交叉。

(6)、(半)、地下室樓梯間與首層之間應有防火分割措施,且不宜與地上層共用樓梯間。一般應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與其他部位隔開,并宜直通室外。必須在隔墻上開設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

(7)、疏散樓梯間和走道上的階梯應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應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

(8)、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安全疏散的突出物。樓梯間及其室內不應附設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非封閉的電梯井,可燃氣體及甲、乙、丙類液體管道。

(9)、首層樓梯間應設直通室外的出口。

(10)、居住建筑內的可燃液體管道不應穿過樓梯間,如必須局部穿過時,應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

1)、敞開樓梯間

敞開樓梯間一般指建筑物室內有墻體等維護構件構成的無封閉防煙功能,且與其他使用空間直接相通的樓梯間。敞開樓梯間應符合下述要求:

(1)、房間門至最近樓梯間的距離應符合安全疏散距離的要求。

(2)、當低層建筑的層數不超過4層時,樓梯間的首層對外出口可設置在離樓梯間不超過15m處。

(3)、樓梯間的內墻上除在同層開設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他的房間門窗。其他房間的門不應開向樓梯間。

(4)、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兩段之間的水平凈距不宜小于15cm。

2)、封閉樓梯間

指設有阻擋煙氣的雙向彈簧門及外開門的樓梯間。高層民用建筑和高層工業建筑的封閉樓梯間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一般應設置封閉樓梯間的建筑物有:

(1)、汽車庫中人員疏散用的室內樓梯。

(2)、甲、乙、丙類廠房和高層廠房、高層庫房的疏散樓梯。

(3)、高層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11層及11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層以上及18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

(4)、醫院、療養院的病房樓,設有空氣調節系統的多層旅館和超過五層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包括底層擴大封閉樓梯間)、。

封閉樓梯間除應符合疏散樓梯間的一般設置要求外,還應符合下述要求:

(1)、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當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下述防煙樓梯間的設置。

(2)、高層建筑的樓梯間應設向疏散方向開啟的乙級防火門。

(3)、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他走道和房間隔開。

3)、防煙樓梯間

在樓梯間出口處設有前室面積不小于規定數值,并設有防煙設施,或設專供防煙用的陽臺、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為乙級防火門的樓梯間。一般應設置防煙樓梯間的建筑物有:

(1)、人防工程中使用層數超過3層或使用層與室外地坪高差超過10m的工程,電影院與禮堂,使用面積超過500m2的醫院和旅館,及使用面積超過1000m2的商場、展覽廳、旱冰場、體育館、舞廳、電子游藝場、餐廳等場所。

(2)、建筑高度超過32m的高層停車庫的室內疏散樓梯。

(3)、高層民用建筑中的一類建筑,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及塔式住宅;19層及19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超過11層的通廊式住宅。

防煙樓梯間除應符合疏散樓梯間的一般設置要求外,還應符合下述要求:

(1)、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

(2)、前室的面積,對于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m2,與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面積不應小于10m2,可開啟外窗的面積不應小于3m2;對于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m2,與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面積不應小于6m2,可開啟外窗的面積不應小于3m2,對于人防工程不應小于10m2。

(3)、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乙級防火門。

(4)、塔式高層建筑是以疏散樓梯為中心,向各個方向組成平面布置為特點的建筑。對于這類建筑,有時要同時滿足獨立設置兩座封閉或防煙樓梯間及使用功能的需要,十分困難。此時可設置防煙剪刀樓梯間。

(5)、剪刀樓梯是在同一樓梯間設置一對相互重疊、又互不相同的兩個樓梯,具有兩條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但如果兩梯段之間沒有隔墻,則實際這兩條通道是處于同一空間內,起不到兩條疏散通道的作用。為此剪刀樓梯間的梯段之間應設耐火極限不低于lh的實體墻分隔。剪刀樓梯作為塔式高層建筑的兩個獨立疏散通道使用,應是兩個互不相通的獨立空間。設計中應分別設置前室,并按這個特點來設計加壓送風系統,才能保證前室和樓梯間成為無煙區。塔式住宅設置確有困難時可設一個前室,但兩座樓梯應分別設加壓送風系統,戶門應為能自行關閉的乙級防火門。

4)、室外疏散樓梯

樓梯及每層出口平臺應用不燃燒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h。

(1)、在樓梯周圍2m范圍內的墻上,除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疏散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不應正對梯段。

(2)、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m,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欄桿扶手高度不應小于1.1m。

2.疏散走道及設置要求

安全疏散距離直接影響疏散所需時間和人員安全。它包括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間門或住宅戶門的距離和從房間門到疏散樓梯間或外部出口的距離。

為使室內人員能夠迅速撤離,從房間內最遠點到房間門或住宅戶門的直線距離不應超過15m;對于低層民用建筑,根據其耐火等級不同,該距離可適當放寬。對附設在高層民用建筑內的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商業營業廳、劇院觀眾廳、餐廳、多功能廳閱覽室、會議室等,考慮其特殊需要,該距離不宜超過30m。

3.安全出口及設置要求

安全出口包括疏散樓梯和直通室外的疏散門。設置要求:

(1)、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2)、供人員疏散的門不應采用懸吊門、側拉門,嚴禁采用旋轉門,自動起閉的門應有手動開啟裝置。

(3)、當門開啟后,門扇不應影響疏散走道和平臺的寬度。

(4)、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入場門、太平門,不應設置門檻,門內外1.40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太平門應為推閂式外開門。

(5)、建筑物內安全出口應分散不同方向布置,且相互間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

(6)、汽車庫中的人員疏散出口與車輛疏散出口應分開設置。

篇2: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范本(5)

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范本(五)

一、嚴禁占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上嚴禁擺放貨架等物品。

二、嚴禁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裝柵欄門等影響疏散的障礙。

三、嚴禁在營業、生產、工作期間將安全出口上鎖或者遮擋,或者將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標志遮擋、覆蓋。

四、對應急照明燈具、疏散指示標志按要求定期進行測試檢查,并認真做好檢查記錄。

五、對發現的問題要進行當場整改。當場整改確有困難的,下達限期改正通知書,限期改正,確保安全疏散設施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篇3:某商城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

商城安全疏散設施管理制度

一、嚴禁占用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上嚴禁擺放貨架等物品。

二、嚴禁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裝柵欄門等影響疏散的障礙物。

三、嚴禁在營業、工作期間將安全出口上鎖或遮擋,或者將消防安全疏散安全指示標志遮擋、覆蓋。

四、對應急照明燈具、疏散指示標志按要求定期進行測試檢查,并認真填寫檢查記錄。

五、對發現的問題要進行當場整改,整改確有困難的,下達限期改正通知書,限期改正,確保安全疏散設施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