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操作規程使用說明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操作規程使用說明

2024-07-12 閱讀 3442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操作規程使用說明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簡介:是河北省虹宇儀器設備有限公司自行研發的新一代實驗儀器技術電話0317-4406818/4406928一種測定路面、機場跑道、標線漆等摩擦系數的儀器。也可通過對典型路面摩擦系數的測定,作為確定各種輪胎配方的依據之一。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特點:本儀器調試方便,操作簡單,測定時對交通影響較小,數據也較穩定,且室內外均可使用。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原理是動力擺沖擊型儀器,是根據“擺的位能損失等于安裝于擺臂末端橡膠片滑過路面時,克服路面等摩擦所作的功”這一基本原理研制而成的。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主要規格

a)擺動的力矩615,000g.mm

b)其中擺的質量1500±30g

c)擺重心距410±5mm

d)橡膠片對路面的正向靜壓力2263g

e)擺動中心至橡膠片外邊緣距離508mm

f)儀器重量≈14kg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儀器主要部分有擺動部分和機架部分。(見圖一)

圖一、摩擦儀結構圖

1、2-緊固把手;3-升降把手;4-釋放開關;5-轉向節螺蓋;6-調節螺母;7-針簧片或氈墊

8-指針;9-連接螺母;10-調平螺栓;11-底座;12-鉸鏈;13-水準泡;14-卡環;

15-定位螺絲;16-舉升柄;17-平衡錘;18-并緊螺母;19-滑溜塊;20-橡膠片;21-止滑螺絲

1、座:由T型腿,調平螺絲和水準泡組成。對儀器起調平,支承作用。

2、立柱:由立柱、升降機構,導向桿及儀器把手組成。用于升降和固定擺頭的位置。

3、釋放開關:安裝于懸臂上的開關。用于保持擺桿水平位置和釋放擺落下的作用。

4、擺頭:由緊固把手,擺軸,轉向節,軸承等組成,起聯結擺、固定位置,保證在擺動平面內自由擺動的作用。

5、示數系統:由指針、毛氈圈、法蘭、緊固螺母及度盤組成,指針可直接指示出摩擦系數數值。

6、擺:由上、下部接頭、擺桿、彈簧、杠桿系、舉升柄、外殼、滑溜塊及橡膠片組成。它對擺動中心有規定力矩,對路面有規定壓力,本身前與后,左與右的力矩平衡,它是度量路面的摩擦系數的尺度。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試驗步驟

1、選點:在測試路段上,滑行車方向的左輪輪跡,選擇有代表性的五個測點,每一測點相距約5~10m,距路面邊緣不應小于1m。

2、儀器調平:

①將儀器置于測點上,并使擺的擺動方向與行車方向一致。

②轉動調平螺絲,使水準泡居中。

3、調零:

(1)放松固定把手,轉動升降把手,使擺升高并能自由擺動,然后旋緊把手。

(2)將擺向右運動,按下釋放開關。使卡環進入釋放開關槽,并處于水平釋放位置,然后松開釋放開關,此時指針應被撥至緊靠撥針片。

(3)按下釋放開關,擺向左運動,并帶動指針向上運動,當擺達到最高置后下落時,用左手將擺桿接住,此時指針應指零。若不指零時,可稍旋緊或放松毛氈圈調節螺母。重復本項操作,直至指針指零。

4、標定滑動長度:

(1)用刷子清除擺動范圍內路面上的松散顆粒和雜物

(2)讓擺自由懸掛,在橡膠片的外邊平行擺動方向設置標準尺(126mm),放松緊固把手,轉動升降把手。使擺緩緩下降,當滑溜塊上橡膠片剛接觸路面時,提起舉升柄使滑溜塊升高,將擺向右運動,并轉動升降把手使擺下降一段距離,然后放下舉升柄使擺慢慢向左運動,直至橡膠片的邊緣剛剛接觸路面,對正126mm尺的一端,再用手提起舉升柄,使滑溜塊向上抬起,并使擺繼續向左運動,放下舉升柄,再將擺慢慢向右運動使橡膠片的邊緣再一次接觸路面。橡膠片兩次同路面的接觸點的距離應為126mm(滑動長度)。若不符合126mm,可轉動升降把手,再重復上述步驟進行粗調。當基本符合126mm后,旋緊緊固把手,再校正一遍,若滑動長度不符合標準時,則升高或降低儀器底座正面的調平螺絲來校正,但須調平水準泡。使滑動長度符合要求。爾后,將擺置于水平釋放位置。

5、測定:用水澆灑路面,并用橡皮刷刷刮,以便洗去泥漿,然后再灑水,并按下釋放開關,使擺在路面上滑過,指針即可指示出路面的摩擦系數值(一般第一次可不作記錄)。當擺向回擺時,用左手接住擺桿,右手提起舉升柄使滑溜塊升高,將擺向右運動并按下開關,使擺長環進入釋放開關,并將擺針撥至緊靠撥針片,重復此項,測定五次(每次均應灑水),記錄每次的數值。五次數值差不大于三個單位(即刻度盤的一格半)如差值大于三個單位,應檢查產生的原因,并再次重復上述各項操作,至符合規定要求為止。

6、測定結果:

(1)每個測點用五次測定讀數的平均值代表測點的摩擦系數值,并用五個測點的摩擦系數的平均值,代表該測定路段摩擦系數值。

(2)測定讀數,即該度盤上指針的讀數(簡稱“擺值”),除以100,即為路面的摩擦系數。如:擺值33,摩擦系數即為0.33。

7、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注意事項:

(1)由于路面的摩擦系數受季節和溫度的影響,故應記錄測試日期和濕路面的溫度。

(2)測試路段應描述路面結構類型、外觀和使用年限。

(3)當擺向左擺動后返回時,一定要用手接住擺桿,以免損壞滑溜塊和指針。

(4)在滑溜塊上橡膠片滑動的有效范圍內不應有明顯的凸形和凹形,以免影響測定數值。

(5)標定滑動長度時,應以橡膠片剛剛接觸路面為準,不可借擺的力量向前滑動,以免標定的滑動長度過長。

(6)路面摩擦系數沿公路的橫斷面而變化。通常路中小,路邊大。為反映測試路段的最不利情況,應選擇摩擦系數小,而使用剎車較頻繁的位置。即沿行車方向的左輪輪跡處。

(7)滑溜塊上采用新橡膠片時,應先在干燥路面上測試數次后再用。橡膠片的摩耗長邊不得超過3.2mm,短邊不得超過1.6mm(見圖二)。否則應更換新橡膠片。此外,橡膠片被油類污染后也不能使用。橡膠片的有效使用期為一年。一年以后不管是否使用過,均不得再作測定使用。因為橡膠要老化,彈性、硬度均發生變化,影響測試結果。

圖二、橡膠片最大磨耗度

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附件

a)灑水壺(一只);

b)橡膠片(四塊);

c)標準尺(一支);

d)橡皮刷(一把);

e)三角架(一架);

七、擺式摩擦系數測定儀附錄

擺式儀的標定:

1、擺的重量——放松擺桿與轉向節的連接螺母,從儀器上取下裝有滑溜塊的擺。稱重準確至g(應符合1500g±30g)。

2、重心——裝有滑溜塊的擺的重心,由將擺置于刀口上的位置來確定。平衡點的試驗位置,連接螺母,應固定于擺臂的遠端,得到平衡點后,應旋進或旋出平衡錘直到擺殼邊部水平為止,并將平衡點位置作一記號。

3、擺動中心到重心的距離——把擺重新裝在儀器上,并取下轉向節螺蓋。測量從擺動中心(軸承螺母中心)至重心的距離,準確到mm(應符合410mm±mm)。若有差別,可將重心位置置于刀口上,改變力矩調節螺母的位置,必要時,')也')可增減力矩調節螺母數量,但仍應符合(1)和(3)的要求,使擺平衡,滿足力矩要求。

4、壓力標定:

(1)將擺從儀器上取下,使滑溜塊的橡膠片與擺殼周板平行。保證滑溜塊能繞自身的軸轉動,而在軸上的竄動量不大于0.2mm。

(2)將壓力標定天平置于試驗臺上,調平使指針指中。把三角架置于右側稱盤的后部。擺式儀放在三角架上,用夾塊將擺桿固定在立柱上,使橡膠片對準右稱盤中部并壓下3~5mm,在左稱盤中加1g重量,使天平穩定(此時天平指針向右方)。調節儀器底座調平螺絲使指針對準右方20mm處,并注意保持水準泡居中。

(3)然后在左側稱盤上加標定砝碼(2263g),此時指針應回零。若指針不回零,則表示橡膠片對路面的壓力過大(指針偏右方)或過小(指針偏左方)。取下標定擺桿,用螺絲刀插入彈簧引線的槽內,旋緊或旋松彈簧松緊調節螺母,使指針回零。此時應注意握緊擺桿,在旋緊和放松調節器節螺母過程中不至于人為對稱盤加載。然后,重新校核壓力,直到加上標定砝碼后指針居中為止。(可使用電子秤標定)

篇2:水泥標準稠度及凝結時間測定儀操作規程

水泥標準稠度及凝結時間測定儀操作規程

①使用前需將滑動部分注入少許潤滑油,并檢查是否能上下自由滑動。

②標準稠度的測定: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次,刮去多余的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后,突然防松,使試桿垂直自由的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離底板6mm士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

③初凝結時間的測定:試件在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后30min時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從濕氣養護箱中取出圓模放到試針下,降低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后。突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觀察試針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的讀數當試針沉至距離底板4mm士1mm時,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初凝時間。

④終凝時間的測定:為了準確觀測試針沉入的狀況,在終凝針上安裝了一個環行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水平移動的方法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0,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在放入濕氣養護箱中繼續養護,臨近終凝時間每隔15min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即環行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的終凝時間。

⑤測定應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為準,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mm,臨近處凝時間每隔5min測定一次,臨近終凝時間每隔15mm測定一次,達到初凝或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到達初凝或終凝狀態。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護箱內,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

篇3:光電液塑限聯合測定儀操作規程

光電液塑限聯合測定儀操作規程

①調節底腳螺母,使工作面水平。

②接通電源,放上測試土樣,再使電磁頭有吸住圓錐儀,使微分尺垂直于光軸。

③調節投影物鏡,使微分尺影象更清晰,再調零線調節旋扭,使屏幕上的零線與微分尺零線的影象重和。

④轉動平臺升降,當錐尖剛與土面接觸,計時指示管亮,如此時處于自動測量狀態,則圓錐儀即自由落下,延時5秒,讀數指示管亮,且機內蜂鳴響,提示操作者讀取數據。如處于手動測量狀態,動測量扭,圓錐儀才自由落下,延時5秒,讀數指示管亮,機內蜂鳴器響,可讀取數據。

⑤讀數后,要按復位按鈕,以便進行下一次測量。

⑥儀器使用環境周圍不應有風吹,震動及強磁場,以免影響圓錐儀自由落下,相對濕度不大于85%。

⑦儀器使用后應放入箱內或用干凈布罩蓋好,置于陰涼、干燥、無腐蝕的地方。

⑧光學元件嚴禁用手和不干凈、不柔軟的物品擦抹,鏡面和微分尺如有污穢、塵土,可用擦鏡紙或脫脂棉稍沾無水乙醇擦拭。

⑨檢驗圓錐磨損時,反圓錐儀倒插在檢驗座上,整個座放上平臺,適當調節高度,及檢驗座的前后、左右和角度,使圓錐影象與屏幕上的角讀重合,這時角度的兩平衡線距離相應于圓錐的0.3mm。

⑩如屏幕零線與微分尺零線影象不重合,可旋轉調節旋鈕,使其重合。如發現不平行則旋動,使儀器內反射鏡轉動,即可平行,再轉動調節旋鈕使其重合。

⑾如圓錐儀入土中后,微分尺影象不清晰,或影象不在原來位置,這時可左右或前后移動圓錐于平衡桿的位置。

⑿光源燈泡損壞,可逆時針旋動燈座節螺母把燈座旋出。換上新燈泡再旋回原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