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保護法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30個小題,共30分,每個小題1分,每題至少有一個正確答案,少選或多選均不得分)
1.新環保法明確規定,本法自起施行。每年6月5日為。(c)
a、2014年10月1日;聯合國環境日
b、2014年11月1日;世界環境日
c、2015年1月1日;環境日
d、2015年1月1日;世界環境日、
2.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六條中規定,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的。(abc)
a、技術;b、設備;c、材料和產品;d、工藝;
3.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損害擔責的原則。(acd)
a、預防為主;
b、防治結合;
c、綜合治理;
d、公眾參與;
4.新環境保護法規定,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cd)
a、社會教育機構;
b、職業技術學校等;
c、教育行政部門;
d、學校;
5.新環境保護法第十六條中規定,監測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設備,遵守監測規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監測數據的和負責。(bc)
a、科學性;
b、真實性;
c、準確性;
d、及時性;
6.新環境保護法第十六條中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和,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ab)
a、國家環境質量標準;
b、國家經濟、技術條件;
c、國際環境質量標準;
d、環境質量標準協會標準;
7.國家采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abc)
a、環境保護技術裝備;
b、資源綜合利用;
c、環境服務;
d、環境保護研發;
8.新環境保護法規定,和,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ac)
a、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b、地區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c、軍隊環境保護部門;
d、國家環保部;
9.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bd)
a、不允許制定;
b、可以制定;
c、低于;
d、嚴于;
10.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采取、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bcd)
a、補貼;b、財政;c、稅收;d、價格;
11.國家實行和制度??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己私Y果應當向社會公開。(cd)
a、環境保護監督制度;
b、環保公開制度;
c、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d、考核評價制度;
12.新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合理開發,保護,保障,依法制定有關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并予以實施。(ad)
a、生物多樣性;
b、自然資源;
c、和諧可持續發展;
d、生態安全;
13.新環境保護法第三十六條中規定,和的其他組織應當優先采購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設備和設施。(ac?)
a、國家機關;
b、企業單位;
c、使用財政資金;
d、環保志愿者;
14.國家在、和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bcd)
a、自然保護區;
b、重點生態功能區;
c、生態環境敏感區;
d、生態環境脆弱區;
15.新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中規定,引進外來物種以及、和生物技術,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abc)
a、研究;b、利用;c、開發;d、使用;
16.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abd)
a、同時設計;
b、同時施工;
c、同時監督;
d、同時投產使用;
17.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abcd)
a、統一規劃;
b、統一標準;
c、統一監測;
d、統一的防治措施;
18.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abc)
a、轉產;b、搬遷;c、關閉;d、停產;
19.新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ad)
a、停止建設;
b、提交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c、關閉;
d、恢復原狀;
20.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污費。排污費應當全部專項用于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或者挪作他用。(?bc)
a、侵占;b、截留;c、擠占;d、扣除;
21.國家加強對、、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調查、監測、評估和修復制度。(abc?)
a、大氣;b、水;c、土壤;d、冰川;
22.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設施、設備。(ab)
a、查封;b、扣押;c、轉移;d、搬遷;
23.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七條中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和事后恢復等工作。(abc)
a、風險控制;
b、應急準備;
c、應急處置;
d、應急救援;
24.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處置和的物品,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ad?)
a、化學物品;
b、農產品;
c、含有污染性質;
d、含有放射性物質;
25.禁止將不符合農用標準和環境保護標準的、施入農田。施用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及進行灌溉,應當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環境。(?bc)
a、農藥;
b、固體廢物;
c、廢水;
d、化肥;
26.是國家的基本國策。(a?)
a、保護環境
b、防治污染
c、保障公眾健康
d、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7.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廢棄物的、。(?ac)
a、分類處置;b、科學分類;
c、回收利用;d、綜合治理;
28.國家實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國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國家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其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cd)
a、完成;b、低于;c、超過;d、未完成;
29.國家對嚴重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實行淘汰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嚴重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abcd?)
a、生產;b、銷售;c、轉移;d、使用;
30.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中規定,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或者。(?cd?)
a、轉產;b、轉移;c、拆除;d、閑置;
二、簡答題:(共12道小題,共70分。)
1、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什么內容,進而接受社會監督(5分)
答: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2、新環境保護法第六十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如何處理(5分)
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
3、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條中規定,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采用什么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4分)
答: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條中規定,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4、我國新《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5分)
答: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5、我國新《環境保護法》中的關于“環境”的定義是什么(5分)
答: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6、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九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依法作出如何處罰措施(4分)
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7、新環境保護法中,關于符合向人民法院提起環境訴訟的社會組織的條件是什么(5分)
答: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中規定:
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
(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
8、新環境保護法中,關于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請列出相關行為(8分)
答:(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
(二)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
(三)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9、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中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哪些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5分)
答:第四十二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10、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七條中關于企業事業單位環境應急預案及響應的相關要求是什么(6分)
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立即采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
11、新環境保護法第六條中關于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公民的環境保護要求是什么(8分)
答:新環境保護法第六條中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12、新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八條中關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的違法行為有哪些(10分)
答:(一)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準予行政許可的;
(二)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
(三)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
(四)對超標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事故以及不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
(五)違反本法規定,查封、扣押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設施、設備的;
(六)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七)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
(八)將征收的排污費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篇2:新環境保護法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30個小題,共30分,每個小題1分,每題至少有一個正確答案,少選或多選均不得分)?1.新環保法明確規定,本法自?起施行。每年6月5日為。(C)A、2014年10月1日;聯合國環境日B、2014年11月1日;世界環境日C、2015年1月1日;環境日D、2015年1月1日;世界環境日、2.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六條中規定,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的?。(ABC)A、技術;B、設備;C、材料和產品;D、工藝;3.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損害擔責的原則。(ACD)A、預防為主;B、防治結合;C、綜合治理;D、公眾參與;4.新環境保護法規定,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CD)A、社會教育機構;B、職業技術學校等;C、教育行政部門;D、學校;5.新環境保護法第十六條中規定,監測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設備,遵守監測規范。監測機構及其負責人對監測數據的和負責。(BC)A、科學性;B、真實性;C、準確性;D、及時性;6.新環境保護法第十六條中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和,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AB)A、國家環境質量標準;B、國家經濟、技術條件;C、國際環境質量標準;D、環境質量標準協會標準;7.國家采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ABC)A、環境保護技術裝備;B、資源綜合利用;C、環境服務;D、環境保護研發;8.新環境保護法規定,?和?,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AC)A、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B、地區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C、軍隊環境保護部門;D、國家環保部;9.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BD)A、不允許制定;B、可以制定;C、低于;D、嚴于;10.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采取?、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BCD)A、補貼;B、財政;C、稅收;D、價格;11.國家實行和?制度??h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本級人民政府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及其負責人的考核內容,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己私Y果應當向社會公開。(CD)A、環境保護監督制度;B、環保公開制度;C、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D、考核評價制度;12.新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合理開發,保護,保障,依法制定有關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并予以實施。(?AD)A、生物多樣性;B、自然資源;C、和諧可持續發展;D、生態安全;13.新環境保護法第三十六條中規定,?和的其他組織應當優先采購和使用節能、節水、節材等有利于保護環境的產品、設備和設施。(AC?)A、國家機關;B、企業單位;C、使用財政資金;D、環保志愿者;14.國家在?、?和?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BCD)A、自然保護區;B、重點生態功能區;C、生態環境敏感區;D、生態環境脆弱區;15.新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中規定,引進外來物種以及?、和生物技術,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ABC)A、研究;B、利用;C、開發;?D、使用;16.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ABD?)A、同時設計;B、同時施工;C、同時監督;D、同時投產使用;17.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國家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ABCD)A、統一規劃;B、統一標準;C、統一監測;D、統一的防治措施;18.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ABC)A、轉產;B、搬遷;C、關閉;?D、停產;19.新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一條規定,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準,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處以罰款,并可以責令?。(AD)A、停止建設;B、提交環境影響評價文件;C、關閉;D、恢復原狀;20.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排污費。排污費應當全部專項用于環境污染防治,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或者挪作他用。(?BC)A、侵占;B、截留;C、擠占;?D、扣除;21.國家加強對?、?、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調查、監測、評估和修復制度。(ABC?)A、大氣;?B、水;C、土壤;D、冰川;22.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污染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設施、設備。(AB?)A、查封;?B、扣押;?C、轉移;?D、搬遷;23.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七條中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和事后恢復等工作。(ABC?)A、風險控制;B、應急準備;C、應急處置;D、應急救援;24.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處置和?的物品,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AD?)A、化學物品;B、農產品;C、含有污染性質;D、含有放射性物質;25.禁止將不符合農用標準和環境保護標準的?、?施入農田。施用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及進行灌溉,應當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環境。(?BC?)A、農藥;B、固體廢物;C、廢水;D、化肥;26.?是國家的基本國策。(A?)A、保護環境B、防治污染C、保障公眾健康D、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7.新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組織對生活廢棄物的?、?。(?AC)A、分類處置;?B、科學分類;C、回收利用;?D、綜合治理;28.國家實行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國家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國家確定的環境質量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暫停審批其新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CD?)A、完成;B、低于;C、超過;?D、未完成;29.國家對嚴重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實行淘汰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嚴重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產品。(ABCD?)A、生產;B、銷售;?C、轉移;?D、使用;30.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中規定,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或者。(?CD?)A、轉產;?B、轉移;?C、拆除;??D、閑置;二、簡答題:(共12道小題,共70分。)?1、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什么內容,進而接受社會監督(5分)答: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如實向社會公開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接受社會監督。2、新環境保護法第六十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如何處理(5分)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3、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條中規定,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采用什么措施減少污染物的產生(4分)答: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條中規定,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采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4、我國新《環境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5分)答: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5、我國新《環境保護法》中的關于“環境”的定義是什么(5分)答: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6、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九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依法作出如何處罰措施(4分)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7、新環境保護法中,關于符合向人民法院提起環境訴訟的社會組織的條件是什么(5分)答:新環境保護法第五十八條中規定: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社會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二)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五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8、新環境保護法中,關于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請列出相關行為(8分)答:(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二)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三)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四)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9、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中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哪些污染物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5分)答:第四十二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10、新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七條中關于企業事業單位環境應急預案及響應的相關要求是什么(6分)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立即采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并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11、新環境保護法第六條中關于政府、企事業單位以及公民的環境保護要求是什么(8分)答:新環境保護法第六條中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采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12、新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八條中關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的違法行為有哪些(10分)答:(一)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準予行政許可的;(二)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三)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四)對超標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事故以及不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五)違反本法規定,查封、扣押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設施、設備的;(六)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七)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八)將征收的排污費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的;(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