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化學品隱患整治方案
根據《永嘉縣危險化學品“平安行動”暨深化“安全生產年”危險化學品隱患排查治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永安委辦〔2010〕13號)及全市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安全發展理念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全面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若干意見》和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借助信息化手段扎實推進危險化學品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消除隱患,預防和減少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發生,確保全鎮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
二、工作目標
(一)通過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有效控制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發生,繼續保持全鎮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零死亡。
(二)通過深化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推進市政府《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溫政辦〔2009〕146號)和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永政辦發〔2009〕178號)各項要求有效落實,逐步提升我鎮危險化學品領域本質安全水平。
(三)依托隱患排查治理系統,進一步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突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監管責任,規范安全監管行為,初步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
(四)做到一般隱患立即整改,整改率達100%;重大隱患全部得到整改或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五)依法查處危險化學品非法活動,取締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
三、隱患排查治理重點
(一)隱患排查治理重點單位和區域。今年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的范圍是全鎮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單位以及劇毒化學品的使用單位,重點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單位;鎮屬有關部門要根據當地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分布情況,分別列出重點監控區域和聯系服務點。
(二)隱患排查治理的重點手段。要充分利用隱患排查治理系統這一載體,重點突出隱患排查治理信息化手段,有效實現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和常態化。
(三)隱患排查治理的重點內容。一是未制定或嚴格遵照工作程序,對危險化學品裝置進行開停車作業的事故隱患;二是未經試生產方案(論證)備案,擅自組織進行試生產活動的事故隱患;三是設備設施檢維修過程中,相關安全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實的事故隱患;四是動火、登高等需經審批而未辦理審批手續或未落實監護措施的事故隱患;五是未對環境進行檢測檢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的事故隱患;六是法定檢測檢驗的設備設施(如防雷防靜電設施、安全閥、壓力容器、儀器儀表等),未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檢測檢驗的事故隱患;七是未經設計單位同意,擅自改變總平面布置或生產裝置(儲存設施)布局的事故隱患;八是重大危險源監控措施未落實的事故隱患;九是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場所(區域),使(采)用非防爆設備設施或電器的事故隱患;十是企業內外部安全間距不符合規范要求的事故隱患。
四、工作內容
鎮屬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指導督促轄區內企業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石化、中石油公司下屬油庫、加油站的隱患排查治理由中石化永嘉分公司、中石油加油站自行負責開展,鎮安監中心負責聯系和監督指導。主要工作內容和步驟安排如下:
(一)危險化學品企業必須完成的主要工作
1.逐級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梳理和修訂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檢查及隱患整改制度)、安全操作規程。
2.組織崗位操作人員安全培訓教育,舉行全員反“三違”宣傳教育活動,主要負責人至少給員工上一堂安全教育課(不少于2.5小時)。
3.每季度開展一次以上全方位的隱患大排查大治理,涉及硝化、氟化、氯化、重氮化、加氫等15種危險工藝的化工生產企業、重大危險源單位和劇毒化學品使用企業要自聘專家進行重點安全檢查,查找在生產工藝、單元操作、重點反應裝置、應急救援預案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和不足。
4.對排查到隱患立即組織開展治理,對存在重大隱患的要制訂整治方案,嚴格按照治理目標、經費、機構、時間和安全措施“五落實”要求進行整治。
5.建立詳細的安全檢查記錄,建立隱患排查治理臺帳。
6.符合掛設事故隱患告示牌條件的、構成重大危險源場所的,要按規定掛設事故隱患整改告示牌和重大危險源安全警示牌,并落實整改或重大危險源監控措施。
7.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情況書面報告制度。具體報告企業安全生產總體情況、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主要設備設施運行及檢測檢驗情況、人員培訓教育及人員變動情況、建設項目實施情況等。
今年,企業四次全面排查工作必須在5月8日、6月25日、9月25日和11月5前完成。每次排查完成后企業須向鎮安監中心和縣安監局書面報告隱患治理情況,11月5日前,將本企業全年隱患治理情況(附件3)書面報鎮安監中心(傳真:)和縣安監局(聯系人/電話:潘立幫?7268009)。
(二)鎮屬有關部門必須完成的主要工作
1.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并進行部署落實,將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層層落實,督促企業盡早、認真開展隱患自查自改。
2.組織對企業開展的隱患自查自改情況進行督查,幫助、指導、監督企業及時落實工作要求;對涉及需要部門落實整改的,要及時函告相關部門;對未落實工作要求、未及時落實措施治理隱患、未制訂整改計劃、未排查出隱患等情況的企業給予通報,違反法律法規的依法予以處罰。根據督查情況,按照“十百千”企業安全服務專項行動要求,確定服務企業名單,明確安全服務重點和內容。
3.查處打擊危險化學品的“三非”單位。對存在重大隱患的單位,及時督促要求做到“五落實”,并進行跟蹤問效、監督問責,視情依法責令局部或全部停產整改。
4.督促企業對危險作業場所、環節安全管理,按照省局《浙江省化工裝置檢修安全管理規定(試行)》等四個技術規范文件落實安全作業措施;督促企業認真執行重大危險源“兩牌一箱”、事故警示牌、安全隱患整改告示牌和化學品事故專項報告等四項制度。
5.根據《關于推行化工生產過程自動化安全控制系統的指導意見》,分類引導企業加快對存在隱患的裝置優先實施化工自動化安全控制系統升級改造,鼓勵企業選用合適的dcs系統、報警聯鎖裝置、緊急泄壓裝置、緊急停車系統等自動化安全控制設施。
6.按要求建立完善安全隱患排查(檢查)相關工作制度、六類臺帳和安全檢查記錄,結合安全標準化達標、許可證到期換證和日常檢查情況,對企業進行分類建檔、分級監管,并加強檔案管理。
7.及時督促并指導被依法責令限期或停產整改的企業,在完成隱患整改后,組織技術人員、專家對隱患整改情況進行評估和確認;根據評估結論和企業申請,對隱患整改治理及時進行銷號或摘牌。對逾期仍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一律依法予以繼續停產整改,并按照“黑名單”制度規定,列入安全生產“黑名單”企業;對整改無望的,及時提請縣政府予以關閉或督促企業實施停產搬遷。
8.鎮屬有關部門要在每季度對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進行監督檢查,鎮政府將在年中和年末結合夏季防高溫和冬季防不通風工作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督查,并通報督查情況。
五、工作步驟
1.動員部署和基本信息核對階段(5月中旬前)。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要求和具體措施,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并抓緊動員部署實施。鎮安監中心要及時核對本轄區內危險化學品單位的基本信息,核對內容包括導入的企業是否屬于危險化學品單位,基本信息錄入是否完整,本區域內是否存在遺漏單位,并于5月10日前將核對后需要修改和完善的信息內容上報縣安監局行政審批服務科(郵箱:)。
2.企業自查自糾和隱患錄入階段(5-11月份)。危險化學品企業對照《溫州市工商貿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申報表》(附件1)和《危險化學品企業隱患排查治理檢查(自查)記錄表》(附件2)開展隱患排查治理自查自糾,并依托隱患排查系統對隱患信息進行申報錄入。其中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單位采用企業自主申報形式,及時錄入隱患信息,上傳企業周邊環境繪制圖,相關紙質表格上報縣安監局;中石化、中石油下屬加油站隱患錄入由中石化永嘉分公司、中石油加油站自行負責;其他危險化學品單位,相關紙質表格上報鎮安監中心,由鎮安監中心錄入隱患信息;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企業按照規定要求盡快治理,盡早消除隱患。隱患消除后,企業要及時進入系統對隱患進行銷號,重點單位由企業自行銷號,其他單位由原隱患錄入單位代替企業進行銷號錄入。
3.督促指導和隱患整改抽查階段(6-12月份)。一是鎮屬有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及時督促指導本地危險化學品企業結合隱患排查治理系統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對于工作進展緩慢、隱患信息錄入不及時的單位,要及時督促指導企業完成各季度隱患治理工作任務。二是對錄入系統的隱患信息整改情況,鎮屬有關部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以及企業abcd分類進行抽查,督促相關企業確保隱患整改及時到位,抽查過程中各地可組織安評機構有關人員和危化專家幫助企業治理隱患。檢查中發現企業存在較多或重大隱患的,按分類監管要求落實分級掛牌,督促限期整改。三是鎮屬有關部門每季度要上報《危險化學品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統計匯總表》(附件4)。6月15日前,要向鎮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上報企業隱患自查自改階段性工作情況,傳真。
4.總結分析階段(11-12月份)。11月8日前,鎮屬有關部門要完成開展危險化學品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總結,分析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成效和問題,研究提出對策措施和工作建議,并形成書面材料報鎮危險化學品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同時,對于隱患排查系統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對策建議應及時上報縣安全生產監察大隊。
六、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對危險化學品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重要性的認識,消除松懈麻痹和厭戰情緒,要按照本《通知》的總體部署,統一思想,協調一致,精心組織,抓好落實,確保行動有序順利推進,取得預期成效。
(二)依托系統,注重長效。努力做到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與隱患排查系統的深度結合,依托系統這一載體,建立企業落實“查”“治”隱患、安全評價機構和專家檢查組負責“挑”隱患、隱患排查治理系統督促“治”隱患的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責任鏈和體系,使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成為企業日常安全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逐步形成全面覆蓋、全員參與、自主申報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機制。
(三)登記建檔,分級監管。按照“一企一檔”要求,建立轄區內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監督檢查基礎檔案。建立和完善隱患排查治理的分級監管制度,落實企業和重大隱患的分級分層監管責任。完善企業監督管理臺帳、日常檢查記錄臺帳和隱患整改治理臺帳,做到企業分布情況清楚、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熟悉、事故隱患治理情況掌握。
(四)綜合治理,夯實基礎。要把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與積極推進安全標準化、強化日常安全監管和推進安全技術進步等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各種措施和途徑,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安全生產投入,采用安全性能高的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幫助和促進企業建立自我約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夯實企業安全管理基礎,力促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向本質安全型企業轉變。
(五)深入宣傳,強化監督。充分利用多種渠道,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平安行動”的宣傳活動,宣傳危險化學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有效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發動廣大職工和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并監督,形成有利的社會輿論氛圍,促進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
篇2:工程現場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
1施工現場使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單位,必須限量進場。
2易燃、易爆化學物品進場時,必須有產品安全說明書。
3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灌裝容器、包裝及其標志,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4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儲存應當遵守《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設專用倉庫派專人管理,化學性質相抵觸或滅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不得在同一庫房內儲存;不得超量儲存。
5使用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場所必須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有關專業防火規范;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國家電氣防爆標準;設置消防安全設施,并定期保養、校驗。建筑內不得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
6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儲存,必須建立入庫驗收、發貨檢查、出入庫登記制度。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倉庫管理人員在發貨時,必須建立明細臺帳。
7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在施工現場中運輸時輕拿輕放,防止碰撞、拖拉和傾倒;化學性質、安全防護、滅火方法互相抵觸的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不得混合裝運。
篇3: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規范集團公司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及管理,依據《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危險貨物品名表》(GB12268-2012)等相關法規及標準,制定本制度。第二條本制度規定了集團公司危險化學重大危險源管理職責、重大危險源辨識、危險源管理等內容。第三條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貯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單元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第四條本制度適用于集團公司范圍內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管理。第五條各單位按規定對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儲存的危險化學品進行辨識,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按本制度進行管理。第六條集團公司、產業公司、各市公司負責安全、生產、設備、儀表、電氣等業務管理部門對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操作規程及工藝指標、設施(包括監控設施、電氣等)等方面進行安全督查。第七條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的辨識依據是危險化學品的危險特性及其數量,具體見表1和表2。危險化學品臨界量的確定方法如下:(一)在表1范圍內的危險化學品,其臨界量按表1確定;(二)未在表1范圍內的危險化學品,依據其危險性,按表2確定臨界量;若一種危險化學品具有多種危險性,按其中最低的臨界量確定。第八條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指標單元內存在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表1、表2規定的臨界量,即被定為重大危險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數量根據處理危險化學品種類的多少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一)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二)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則按式(1)計算,若滿足式(1),則定為重大危險源:q1/Q1+q2/Q2+…+qn/Qn≥1……………(1)式中:q1,q2,…,qn———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單位為噸(t);Q1,Q2,…,Qn———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為噸(t)。第九條各單位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生產、貯存物質按上述方法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第十條有重大危險源的生產經營單位要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包括數量、貯存方式、監控設施、安全設施、崗位人員、應急預案等。第十一條對辨識的重大危險源應編制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并在重大危險源現場設置重大危險源公告欄。第十二條各級生產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對操作規程、工藝指標的執行情況進行督查督導。第十三條設備管理(包括儀表、電氣)部門定期組織對設備運行、監控設施、聯鎖報警裝置、電氣設施等進行督查督導。第十四條安全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各相關部門進行安全檢查,對設備、工藝、操作進行全面安全檢查,確保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第十五條本制度解釋權屬集團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