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井下爆破作業安全規程

煤礦井下爆破作業安全規程

2024-07-13 閱讀 1704

第一條為減少煤礦事故,保護國家財產和煤礦職工的安全、健康,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煤礦所有爆破作業地點必須編制爆破作業說明書,放炮員必須依照說明書進行爆破作業。說明書內容及要求包括:

一、炮眼布置圖必須標明采煤工作面的高度和打眼范圍或掘進工作面的巷道斷面尺寸,炮眼的位置、個數、深度、角度及炮眼編號,并用正面圖、平面圖和剖面圖表示;

二、炮眼說明表必須說明炮眼的名稱、深度、角度、使用炸藥、雷管的品種、裝藥量、封泥長度、連線方法和起爆順序;

三、爆破作業說明書必須編進采掘作業規程,并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技術條件及時修改補充。

第三條瓦斯礦井中的爆破作業,放炮員、班組長、瓦斯檢查員都必須在現場執行“一炮三檢制”和“三人連鎖放炮制”。

“一炮三檢制”是:裝藥前、爆破前、爆破后要認真檢查爆破地點四周的瓦斯,瓦斯超過1%,不準爆破。

“三人連鎖放炮制”是:爆破前,放炮員將警戒牌交給班組長,由班組長派人警戒,并檢查頂板與支架情況,將自己攜帶的放炮命令牌交給瓦斯檢查員,瓦斯檢查員經檢查瓦斯煤塵合格后,將自己攜帶的放炮牌交給放炮員,放炮員發出爆破口哨進行爆破,爆破后三牌各回原主。

第四條有瓦斯或煤塵爆炸危險的采掘工作面,應采用毫秒爆破。在掘進工作面必須全斷面一次起爆;在采煤工作面,可采用分組裝藥,但一組裝藥必須一次起爆。

嚴禁在一個采煤工作面使用2臺及以上放炮器同時進行爆破。

第五條無瓦斯或煤塵爆炸危險的采掘工作面采用毫秒爆破時,應反向起爆;有瓦斯或煤塵爆炸危險的采掘工作面采用毫秒爆破時,可反向起爆,但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第六條煤礦井下嚴禁明火、普通導爆索、非電導爆管爆破和放糊炮。

第七條處理卡在溜煤眼中的煤、矸時,可采用空氣炮;無其他辦法時,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可爆破處理,但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必須采用經煤炭部批準的用于溜煤眼的煤礦許用剛性被筒炸藥或不低于此安全度的煤礦許用藥包;

二、每次爆破只準使用一個煤礦許用電雷管,最大裝藥量不得超過450g;

三、每次爆破前,必須檢查溜煤眼內堵塞部位的上部和下部空間的瓦斯;

四、每次爆破前,必須灑水滅塵;

五、威脅安全的地點必須撤人、停電。

第八條在高瓦斯礦井和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的采掘工作面的實煤體中,為增加煤體裂隙、煤體松動而進行的10m以上的深孔預裂控制爆破,可使用二級煤礦許用炸藥,但必須制定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第九條在有瓦斯或煤塵爆炸危險的礦井中,放頂煤工作面嚴禁挑頂煤爆破作業。

第十條石門揭穿突出煤層采用震動爆破,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揭穿煤層的掘進工作面必須有獨立的回風系統,在其進風側的巷道中,應設置兩道堅固的反向風門,在其回風系統中必須保證風騷暢通,并嚴禁職員通行或作業。與該回風系統相連的風門、密閉、風橋等透風設施必須堅固可靠,防止突出后的瓦斯涌進其它區域;

二、必須作專門設計,報局總工程師批準。專門設計中應規定爆破參數、起爆地點反向風門的位置、避災線路以及停電、撤人間隔和警戒范圍等;

三、震動爆破前,對所有鉆孔和在煤體中形成的孔洞,都應嚴密閉封孔口,孔內注滿水,或以黃土、砂充實(或充嚴);

四、震動爆破由礦總工程師同一指揮,并有礦山救護隊在指定地點值班。爆破后至少經0.5h,由礦山救護隊進進工作面檢查;

五、震動爆破的第一次爆破,未崩開石門全斷面的巖柱和煤層,第二次爆破仍須按照震動爆破有關規定執行,并須加強支護,設專人檢測瓦斯和觀察突出預兆,作業中發現突出預兆,工作職員立即撤到安全地點;

六、為降低震動爆破時發生突出的強度,應采用擋欄防護;

七、石門揭穿煤層的全過程必須特別加強支護,并應有發生突出時保證職員安全的措施;

八、采用金屬骨架措施揭穿煤層后,嚴禁拆除或回收骨架。

第十一條裝藥時,首先必須用掏勺或用壓縮空氣清除炮眼內的煤粉或巖粉,再用木質或竹質炮棍將藥卷輕輕推進,不得沖撞或搗實。炮眼內的藥卷必須彼此密接。

濕潤或有水的炮眼,應用抗水炸藥。

裝藥后,必須把電雷管腳線懸空,嚴禁電雷管腳線、放炮母線同運輸設備、電氣設備以及采掘機械等導電體相接觸。

第十二條炮眼封泥應用水炮泥,水炮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應用粘土炮泥封實。封泥長度應按本規定第十三條執行。

炮眼封泥也可用不燃性的、可塑性疏松材料,如砂子、粘土和砂子的混合物等制成的粘土炮泥。

嚴禁用煤粉、塊狀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作炮眼封泥。

對無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實的炮眼,嚴禁爆破。

第十三條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長度,水炮泥用量,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炮眼深度小于0.6m時,不得裝藥、爆破。在特殊條件下,如臥底、刷幫、挑頂確需淺眼爆破,必須制訂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二、炮眼深度為0.6~1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水炮泥用量不得少于1個;

三、炮眼深度超過1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5m,水炮泥用量不得少于2個;

四、炮眼深度超過2.5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1m,水炮泥用量不得少于3個;

五、光面爆破時,周邊光爆炮眼應用炮泥封實,且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3m;

六、工作面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自由面時,在煤層中最小抵抗線不得小于0.5m,在巖層中最小抵抗線不得小于0.3m,淺眼裝藥爆破大巖塊時,最小抵抗線和封泥長度都不得小于0.3m。

第十四條有下列情況之一者,都不準裝藥、爆破:

一、采掘工作面的控頂間隔不符合作業規程的規定,或者支架有損壞,或者留有傘檐時;

二、裝藥前和爆破前,放炮員必須檢查瓦斯,假如爆破地點四周20m以內風騷中瓦斯濃度達到1%時;

三、在爆破地點20m以內,有礦車、未清除的煤、矸或其它物體阻塞巷道斷面1/3以上時;

四、炮眼內發現異狀、溫度驟高驟低、有明顯瓦斯涌出、煤巖疏松、透老頂等情況時。

有上述情況之一者,必須報告班、隊長,及時處理。在作出妥善處理前,放炮員有權拒盡裝藥和進行爆破。

第十五條在有煤塵爆炸危險的煤層中,在掘進工作面爆破前后,四周20m的巷道內,都必須灑水降塵。

第十六條爆破前,機械、液壓支架和電纜等,都必須加以可靠的保護或移出工作面。

爆破前,班組長必須親身布置專人,在警戒線和可能進進爆破地點的所有通路上擔任警戒工作。警戒職員必須在有掩體的安全地點進行警戒。警戒線處應設置警戒牌、欄桿或拉繩等標志。

第十七條每次爆破作業前,放炮員必須用電阻檢測儀做電爆網路全電阻檢查。嚴禁用放炮器放電檢測電爆網路是否導通。

各礦對放炮器必須同一治理、發放。定期對放炮器的各項性能參數進行校驗,并進行防爆檢查,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準下井使用。

第十八條爆破母線和連接線,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一、煤礦井下爆破應采用符合標準的爆破母線;

二、電雷管腳線和連接線、腳線和腳線之間的接頭,都必須懸空,不得同任何物體相接觸;

三、多頭巷道掘進時,爆破母線隨用隨掛,以免發生誤接爆破母線。嚴禁使用固定爆破母線;

四、爆破母線、連接線和電雷管腳線必須相互扭緊并懸掛,不得同軌道、金屬管、金屬網、鋼絲繩、刮板輸送機等導電體相接觸。

爆破母線同電纜、電線、信號線應分別掛在巷道的兩側。假如必須掛在同一側,爆破母線必須掛在電纜的下方,并應保持0.3m以上的懸掛間隔;

五、只準采用盡緣母線單回路爆破,嚴禁用軌道、金屬管、金屬網、水或大地等當作回路;

六、爆破前,爆破母線必須扭結成短路。

第十九條放炮員必須最后離開爆破地點,并必須在有掩護的安全地點進行爆破。掩護地點到爆破工作面的間隔,由礦務局(公司)同一規定。

第二十條爆破前,腳線的連接工作可由經過專門練習的班組長協助放炮員進行。爆破母線連接腳線、檢查線路和通電工作,只準放炮員一人操縱。

爆破前,班組長必須盤點人數,確認無誤后,方準下達起爆命令。

放炮員接到起爆命令后,必須先發出爆破警號,至少等5s,方可通電起爆。

裝藥的炮眼必須當班爆破完畢。在特殊情況下,假如當班留下尚未爆破的裝藥炮眼,當班放炮員必須在現場向下一班放炮員交接清楚情況。

第二十一條處理瞎炮(包括殘爆)必須在班組長直接指導下進行,并應在當班處理完畢,假如當班未能處理完畢,放炮員必須同下一班放炮員在現場交接清楚。

第二十二條處理瞎炮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由于連線不良造成的瞎炮,可重新連線起爆;

二、在距瞎炮至少0.3m處另打同瞎炮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裝藥起爆;

三、嚴禁用鎬刨或從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引藥或從引藥中拉出電雷管;嚴禁將炮眼殘底(無論有無殘余炸藥)繼續加深;嚴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藥;嚴禁用壓風吹這些炮眼;

四、處理瞎炮的炮眼爆炸后,放炮員必須具體檢查炸落的煤、矸,收集未爆的電雷管;

五、在瞎炮處理完畢以前,嚴禁在該地點進行同處理瞎炮無關的工作。

第二十三條用爆破方法貫通井巷時,必須有正確的丈量圖,每班在圖上填明進度。當貫通的兩工作面相距20m(掘進機工作面50m)前,地測部分必須事先下達通知書,并且只準從一個工作面向前接通。停掘的工作面必須保持正常透風,經常檢查風筒是否脫節,還必須正常檢查工作面及其回風騷中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立即處理。掘進的工作面每次裝藥爆破前,班組長必須派專人和瓦斯檢查員共同到停掘的工作面檢查工作面及其回風騷中的瓦斯濃度,瓦斯濃度超限時,先停止掘進工作面的工作,然后處理瓦斯。只有在兩個工作面及其回風巷風騷中的瓦斯濃度都在1%以下時,掘進的工作面方可裝藥爆破。每次爆破前,在兩個工作面必須設置柵欄和有專人警戒。

間距小于20m的平行巷道,其中一個巷道爆破時,兩個工作面的職員都必須撤至安全地點。

篇2:井下爆破警戒制度

總則為保證井下爆破作業安全,消除安全隱患,加強爆破作業管理,在遵守國家安全規程規范的前提下,對井下爆破作業作出如下規定:

一、在井下實施爆破作業時,必須嚴格遵守《爆破安全規程》,在所有通往爆破危險區域的通道上設置警戒崗哨和警戒標志。

二、警戒距離:淺孔爆破,直線巷道50米,轉彎巷道30米。淺孔爆破的警戒距離由生產技術部門技術人員確定。

三、爆破前必須同時發出音響(包括喊話、鳴笛哨等)和視覺信號(制作專門警示牌在各地點懸掛),使危險區域的人員都能清楚地聽到和看到。

四、每次爆破必須發三次爆破信號。第一次為預告信號,要求所有與爆破作業無關人員立即撤到危險區域以外,或撤至指定的安全地點,爆破人員向危險區域邊界派出警戒人員。第二次為起爆信號,在確認人員、設備全部撤離危險區域,具備安全起爆條件時,爆破員方可起爆。第三次為解除警戒信號,未發出解除警戒信號前,崗哨應堅守警戒崗位。全部炮響后,須經過15分鐘后方能解除警戒,若炮響數量與點炮數量不符,須經過20分鐘后方能發出警戒信號。

五、施工單位實施中深孔爆破,必須提前一天通知總調、生產部、安環部及采場附近作業單位,并在副井口及所在中段告示牌上寫明爆破時間、地點及安全注意事項。

六、需二次爆破的大塊,應在每天下午3點實施集中爆破,并在通往爆破地點的每一個入口設置警戒,并按要求必須發出二次爆破信號。

七、巷道貫通應有準確的測量圖,每班都要在圖上填明進度。當兩工作面相距15米時,地質測量人員應事先下達貫通通知書,此后,只準一個工作面向前掘進,并應在雙方通向工作面的安全地點派出警戒。

八、間距小于20米的兩平行巷道工作面需進行爆破時,必須通知相鄰工作面的作業人員撤至安全地點。

九、距離炸藥庫30米以內的區域禁止爆破。在距離炸藥庫30-100米區域內進行爆破時,禁止任何人員留在庫內。

(補充規定)

一、井下爆破,無論是掘進(含掘進爆破),二次解炮、爆漏斗、淺采及中深孔落礦,對于作業面有兩個(含兩個)以上爆破點的,均必須利用導爆管,實現一次點火(即一次只能利用一根導火線引爆多個導爆管,通過多個導爆管去引爆各個爆破點,也就是說一次爆破只能點一次火)。

二、每次爆破作業不少于2人共同進行,且嚴格執行“誰爆破誰警戒”的原則。

1、每次爆破之前,爆破人員必須提前確定警戒范圍,提前做好警戒工作,確認安全可靠之后才能點火。點火之后點火人員迅速離開作業面,并撤離至安全地點等候,在此期點,爆破人員一方面必須繼續對警戒范圍進行嚴格警戒,另一方面必須密切注意聽取爆破聲響。

2、若點火之后,聽到爆破聲響并分析確認爆破聲響次數相符時,自最后一聲炮響后,經過半小時以上后爆破人員的警戒才能撤除。

3、若從點火開始在半小時之內未聽到爆破聲響或爆破聲響次數不符時,爆破人員必須繼續保持爆破警戒的同時,立即向所在的工段長(隊長)及車間領導(經理)報告,工段及車間接到報告后必須立即加派人員保持對此爆破點的警戒達到8小時以上(自點火開始計算時間),在此之后再由工段及車間管理及技術人員對爆破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

4、自開始爆破警戒時起直至警戒撤除之前,從事警戒工作的人員不得離開警戒線,并且在此期間警戒人員必須嚴禁包括本人在內任何人員進入警戒范圍之內,與此同時,任何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爆破警戒人員的指揮。

5、只有當爆破警戒解除之后,并分析確認作業面炮煙吹散、空氣合格且不存在冒頂片幫及其它危險危害因素之后才能進入該作業面。

篇3:煤礦井下爆破管理制度

1、井下所有爆破作業都必須編制煤礦安全技術措施和爆破說明書。器材、引爆雷管炸藥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爆破時必須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爆破制度。井下爆破工作必須由專職爆破工擔任,爆破工必須持證上崗。

2、“一炮三檢”爆破制度指在每次裝藥前、爆破前、爆破后要認真檢查爆破地點及附近20米的瓦斯情況,只有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0%,也無局部瓦斯積聚(體積超過0.5m3瓦斯濃度達到2.0%以上)時方準進行爆破作業。

3、每次爆破前,爆破工必須做電爆網路全電阻檢查。嚴禁用發爆器打火放電檢測電爆網路是否導通。檢查爆破地點及周圍的安全情況,當有支架損壞、空頂、瓦斯濃度超限、炮眼異常時,不準爆破作業。

4、井下爆破作業,必須使用煤礦許用炸藥和煤礦許用電雷管。同一工作面不得使用2種不同品種的炸藥。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的高瓦斯區域,必須使用安全等級不低于三級的煤礦許用炸藥。

5、井下爆破必須使用發爆器。發爆器必須采用礦用防爆型。發爆器必須統一管理、發放。必須定期校驗發爆器的各項性能參數,并進行防爆性能檢查,不符合規定的嚴禁使用。發爆器的把手、鑰匙或電力起爆接線盒的鑰匙,必須由爆破工隨身攜帶,嚴禁轉交他人。

6、爆破前,所有人員必須撤到安全距離以外。班組長必須親自布置專人在警戒線和可能進入爆破地點的所有通路上擔任警戒工作。警戒人員必須在安全地點警戒。警戒線處應設置警戒牌、欄桿或拉繩。爆破工必須最后離開放炮地點,并必須在安全地點起爆。起爆地點到爆破地點的距離必須在作業規程中具體規定。爆破前班組長必須清點人數,確認無誤后,方準下達起爆命令。爆破工接到起爆命令后,必須先發出爆破警號,至少再等5秒,方可起爆。

7、在有瓦斯或有煤塵爆炸危險的采掘工作面,應采用毫秒爆破。在掘進工作面應全斷面一次起爆,不能全斷面一次起爆的,必須采取分次打眼、分次裝藥、分次運煤的安全措施,每次爆破時都必須執行“一炮三檢”;在采煤工作面可分組裝藥,但一組裝藥必須一次起爆。嚴禁在1個采煤工作面使用2臺發爆器同時進行爆破。

8、在高瓦斯礦井、低瓦斯礦井的高瓦斯區域的采掘工作面采用毫秒爆破時,若采用反向起爆,必須制定安全技術措施。

9、無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實的炮眼嚴禁爆破。嚴禁裸露爆破。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長度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三百二十九條的要求。

10、爆破后,待工作面的炮煙被吹散,爆破工、瓦斯檢查工和班組長必須首先巡視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煤塵、頂板、支架、拒爆、殘爆等情況。如有危險情況,必須立即處理。

11、處理拒爆、殘爆時,必須在班組長指導下進行,并應當班處理完畢。如果當班未能處理完畢,當班爆破工必須在現場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放炮員和班組長必須檢查爆破地點及附近的安全情況,有隱患問題時要立即處理。

12、爆破工必須把炸藥、電雷管分開存放在專用的爆炸材料箱內,并加鎖;嚴禁亂扔、亂放。爆炸材料箱必須放在頂板完好、支架完整,避開機械、電氣設備的地點。爆破時必須把爆炸材料箱放到警戒線以外的安全地點。

13、爆炸材料庫和爆炸材料發放硐室附近30米范圍內,嚴禁爆破。

14、在開鑿或延深立井井筒時,必須在地面或在生產水平巷道內進行爆破。在爆破母線與電力起爆接線盒引線接通之前,井筒內所有電氣設備必須斷電。只有在爆破人員完成裝藥和連線工作,將所有井蓋打開,井筒、井口房內的人員全部撤出,設備、工具提升到安全高度以后,方可爆破。爆破通風后,必須仔細檢查井筒,清除崩落在井圈上、吊盤上或其他設備上的矸石。

15、爆破作業完畢后,當班剩余的炸藥、雷管必須由爆破工點清交回爆炸材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