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運輸設備裝拆工程:安全技術交底
1、進入現場必須遵守安全生產六大紀律。裝拆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同時熟練地掌握安裝設備的性能、結構特點,并了解裝拆施工方案具體要求。
2、設備安裝必須在設備機械性能檢測合格和安裝基礎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
3、安裝和拆卸過程中,要有專人統一指揮,并熟識圖紙、安裝程序及檢查要點。
4、設備安裝完畢,對各關鍵部位進行檢查,并作檢查記錄。
5、裝拆人員不準穿硬底、高跟皮鞋,衣著要靈便,登高作業必須掛好安全帶。
6、作業當中嚴禁拋擲傳遞工具、零件,高空嚴禁墜物。
7、裝拆前要檢查吊索、吊環、吊鉤等用具,吊索具必須進行驗算,繩頭固接規范,不準帶病操作。每次吊裝構件時必須確認重量,根據重量選用合適規格的鋼絲繩。
8、吊裝過程中信號無誤、判斷準確,就位緩慢。
9、拆下的零部件禁止放在設備上。
10、在拆下懸空部件時,懸空作業人員必須在各自的位置上與導軌架或建筑物上系好安全帶。
11、在拆卸時,檢查和安裝好梯籠頂上的安全欄桿。
12、在裝拆時,必須設置安全警戒區域,并有專人進行安全監護。
13、安裝完畢進行整機調試,必須按照規定進行載荷試驗,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14、作業人員要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認識統一、服從指揮、嚴守紀律
15、拆、裝過程中,嚴禁雨天作業,嚴禁大霧作業。
篇2:安全監控系統被控設備安裝拆除規范
1、對礦井新安裝系統時,必須有專門的工程技術人員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結合礦井通風系統、供電系統的具體情況設計監測監控系統,設計包括監測監控系統傳感器設置的種類、數量、具體設置位置,分站、動力開關的安設地點,信號電纜、電源電纜控制電纜的敷設,以及分站、傳感器控制的區域等,并繪制出詳細的監測監控系統圖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嚴禁漏設監測設備或漏控電器設備。
2、對新上馬的采區,編制采掘作業規程或安全技術措施時,對傳感器設置的種類、數量、具體設置位置,分站、動力開關的安設地點,信號電纜、電源電纜控制電纜的敷設,以及分站、傳感器控制的區域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并繪制成圖,報總工程師批準。
3、系統設備必須調試合格方可入井使用。
設備入井前的調試檢查包括:直觀檢查、技術指標和功能測試、傳感器本安電源試驗、通氣檢查等。
4、在新開工需要安裝監控設備的地點,使用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在開工24小時前根據已批準的作業規程、安全技術措施提出《監測安裝申報單》,送報通風、機電及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嚴格按照《監測安裝申報單》安裝監控系統,在設置監測斷電系統時,機電部門必須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斷電范圍的要求,提供斷電條件、接通井下電源和控制線,在連接時必須有監測人員在現場監護。
5、安全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開關的電源測,使用監控系統或瓦斯斷電儀等設備,當瓦斯濃度超過規定切斷電源后,嚴禁自動復電,只有當瓦斯濃度降到安全《規程》規定值以下時,方可人工復電。
6、監測設備應設置在能正確反映被測物理量的的位置,分站設在便于人員觀察,能就近取電源,方便控制被控設備的地點,并離地300MM進行掛牌管理。瓦斯、一氧化碳、溫度傳感器設在距巷道頂200MM,幫300MM的巷道中央;風速傳感器應設在巷道中央,并使傳感頭的進風方向與風流方向一致。開停傳感器應夾持正確,遠離變壓器等磁場源。
7、復合型本質安全防爆電源箱(分站)應盡量設置在采區變電所。低(高)瓦斯礦井不能設置在工作面、回風巷,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不能設置在進風巷、工作面、回風巷。串聯通風時不能設在被傳巷道中。
8、凡因井下特殊條件不能《按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設置監控設備的,必須由通風部門提出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并報集團公司通風處備案
9、與安全監控設備關聯的電器設備,電源線及控制線在撤除或改線時,或者修改監控區域內的供電系統必須與安全監控管理部門共同處理。嚴禁甩掉監控設備不用。在檢修與安全監控設備的關聯的電器設備,需要監控設備停止運行時,必須經礦調度室同意,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后方可進行。
10、設備開停、風門開關傳感器的具體安設由礦總工程師確定,但主要進、回風大巷之間的風門,必須安設風門開關傳感器。
11、監測電纜的吊掛必須符合安全規程關于煤礦井下供電的有關規定。
篇3:大型設備安全裝拆管理制度
(一)大型施工設備的裝拆工作,必須由具備相關裝拆資質的單位來承擔裝拆工作。沒有裝拆資質的單位不得擅自承接任務,否則應負法律責任。
(二)大型施工設備裝拆前應編制裝拆施工方案,并經總工審批簽字后才能實施,并應對施工設備進行檢查驗收。
(三)拆遷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崗作業。作業前還必須經過安全技術交底,方可進行裝拆作業。
(四)裝拆時對作業場所應做臨欄,并設警示牌。嚴禁非作業人員進入,裝拆時要指配專業安全技術人員在旁監護。
(五)裝拆人員應正確使用安全防護用品和勞動保護用品。
(六)安裝好的施工設備應進行驗收,能正常運轉、安全靈敏,并經上級有關部門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