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施工:技術交底記錄
技術交底記錄表C2-1編號工程名稱織金縣新城酈景項目—場地平整工程交底日期2010年11月20日施工單位四川華夏軍安建筑有限公司分項工程名稱強夯交底提要平整場地填土區強夯施工一、施工準備1.1.1技術準備1.應有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強夯場地平面圖及設計對強夯的效果要求等技術資料。2.結合場區內的具體情況,編制施工方案。3.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專業工種應進行短期專業技術培訓。4.進行測量基準交底、復測及驗收工作。5.其他技術準備工作。1.1.2勞動力準備起重司機1名、起重工2名;輔助工4名(單機單班考慮)。1.1.3主要機具1.夯錘:可用鋼材制作,或用鋼板為外殼,內部焊接骨架后灌注混凝土制成。夯錘底面為方形或圓形。錘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確定,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可取25~40kPa,對于細顆粒土錘底靜接地壓力宜取較小值。夯錘的底面宜對稱設置若干個與其頂面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可取250~300mm。2.起重機械:宜選用起重能力15t以上的履帶式起重機或其他專用起重設備,但必須滿足夯錘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并均需設安全裝置,防止夯擊時臂桿后仰。3.自動脫鉤裝置:要求有足夠強度,起吊時不產生滑鉤;脫鉤靈活,能保持夯錘平穩下落,掛鉤方便、迅速。4.推土機:用作回填、整平夯坑和作地錨。5.檢測設備:有標準貫入度、靜力觸探或輕便觸探等設備以及土工常規試驗儀器。1.1.4作業條件1.場地已整平,機械設備進出場道路已修好。表面松散土層已經預壓。施工周邊已挖好排水溝,防止場地表面積水。2.現場積水已排除,滿足機械行走作業。二、施工工藝1.2.1工藝流程場地平整→布置夯點→機械就位→夯錘起吊至預定高度→夯錘自由下落→按設計要求重復夯擊→低能量夯實表層松土1.2.2強夯要求1夯點的夯擊次數,應按設計文件規定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并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1)最后兩擊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下列數值:當單擊夯擊能量小于4000kN·m時為100mm;當單擊夯擊能量為4000~6000kN·m時為100mm;當單擊夯擊能量大于6000kN·m時為200mm;具體數值見附件《強夯處理要求》。(2)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的隆起;(3)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術交底記錄表C2-1編號工程名稱織金縣新城酈景項目—場地平整工程交底日期2010年11月20日施工單位四川華夏軍安建筑有限公司分項工程名稱強夯交底提要平整場地填土區強夯施工2.夯擊遍數應根據地基土的性質確定,可采用點夯2~3遍,對于滲透性較差的細顆粒土,必要時夯擊遍數可適當增加。最后再以低能量滿夯2遍,滿夯可采用輕錘或低落距多次夯擊,錘印搭接。3.兩遍夯之間應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間隔時間取決于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時間。當缺少實測資料時,可根據地基土滲透性確定,對于滲透性較差的黏性土地基,間隔時間不應少于3~4周;對于滲透性好的地基可連續夯擊。4.夯擊點位置可根據基底平面形狀,采用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可取夯錘直徑的2.5~3.5倍,第二遍夯擊點位于第一遍夯擊點之間。以后各遍夯擊點間距可適當減小。對處理深度較深或單擊夯擊能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擊點間距宜適當增大。5.夯擊點間距偏差不得大于500mm,若超過允許偏差應在兩夯點間增加一夯點。1.2.3操作工藝1.強夯工藝要點(1)清理并平整施工場地;(2)標識第一遍強夯點位置,并測量原地面高程;(3)起重機就位,使夯錘中心對準夯點位置;(4)測量夯前錘頂標高;(5)將夯錘起吊到預定高度,夯錘脫落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鉤,測量錘頂標高;若發現因坑底傾斜而造成夯錘歪斜時,應及時將坑底整平;(6)重復步驟(5),按設計要求的夯擊次數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7)換夯點,重復(3)~(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8)用推土機將夯坑填平,并測量場地高度;(9)在規定的間隔時間后,按以上步驟逐次完成強夯夯擊遍數,最后用低能量滿夯,將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標高。2.施工操作要點(1)強夯施工場地應平整并能承受夯擊機械荷載,施工前必須清除所有障礙物及地下管線。(2)強夯機械必須符合夯錘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要求,并設置安全裝置,防止夯擊時起重機臂桿在突然卸重時發生后傾和減少臂桿的振動。安全裝置一般采用在臂桿的頂部用兩根鋼絲繩錨系到起重機前方的推土機上。不進行強夯施工時,推土機可作平整場地、推平夯坑用。(3)強夯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確定的技術參數進行控制。夯擊深度應用水準儀測量控制,并應認真做好記錄。(4)每夯擊一遍后,應測量場地平均下沉量,然后用土將夯坑平,方可進行下一遍夯實,施工平均下沉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5)強夯時,首先應檢驗夯錘是否處于中心,若有偏心時,應采取在錘邊焊鋼板或增減混凝土等辦法使其平衡,防止夯坑傾斜。(6)夯擊時,落錘應保持平穩,夯位正確。如錯位或坑底傾斜度過大,應及時用砂土將坑整平,予以補夯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7)強夯時,會對地基及周圍建筑物產生一定的振動,夯擊點宜距現有建筑物15m以上,如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術交底記錄表C2-1編號工程名稱織金縣新城酈景項目—場地平整工程交底日期2010年11月20日施工單位四川華夏軍安建筑有限公司分項工程名稱強夯交底提要平整場地填土區強夯施工間距不足,可在夯點與建筑物之間開挖隔振溝帶,其溝深要超過建筑物的基礎深度,并有足夠的長度,或把強夯場地包圍起來。3.冬期強夯施工措施(1)強夯施工宜在干旱季節進行。在冬期施工時應采取措施防止場地積水,導致土質變軟,以致出現擠出現象,降低強夯效果。(2)根據總圖利用自然地形確定明溝排水方向,按規定坡度挖好明溝,以確保施工質量。(3)對強夯的區域及時進行表面碾壓。(4)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做到事前預防。(5)履帶式起重機在雨雪后強夯時,嚴禁在未經夯實的虛土上或低洼處作業,同時應進行試吊,將夯錘吊離地面lm左右往返起落數次,確定穩妥后,方可正式強夯。(6)使用輪胎式起重機在強夯和移機過程中都應鋪設墊板。三、質量標準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應符合《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的規定。表1強夯地基質量檢驗標準項目序號檢查項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查方法單位數值主控項目1地基強度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2地基承載力設計要求按規定方法一般項目1夯錘落距mm±300鋼索設標志2錘重kg±100稱重3夯擊遍數及順序設計要求計數法4夯點間距mm±500用鋼尺量5夯擊范圍(超出基礎范圍距離)設計要求用鋼尺量6前后兩遍間歇時間設計要求四、成品保護1.做好現場測量控制樁、控制網的保護工作。2.做好現場夯擊位置布點的保護工作。3.做好現場排水防凍設施的保護工作。五、安全環保措施1.全體施工人員人認真學習安全技術規范及施工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2.定期和不定期地組織安全檢查,發現隱患應及時整改。3.進入現場必須帶安全帽,特殊工種應持證上崗。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技術交底記錄表C2-1編號工程名稱織金縣新城酈景項目—場地平整工程交底日期2010年11月20日施工單位四川華夏軍安建筑有限公司分項工程名稱強夯交底提要平整場地填土區強夯施工4.吊機起重臂活動范圍內嚴禁站人,非工作人員嚴禁進入強夯區域。5.夯機駕駛室前應安裝安全防護網,測量儀器應架設在距夯機30m以外的地方,夯錘下落位置與施工人員的安全距離為20m。6.汽車吊行走時應鋪放4m×2m×0.02m鋼板。7.施工時應隨時觀察機械的工作狀態,發現問題及時予以解決。8.施工應按計劃有序進行,保持現場安全文明施工。9.施工垃圾、生活垃圾應定期清理,以免污染環境。審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篇2:強夯地基施工安全技術交底(2)
強夯地基施工安全技術交底2
工程名稱:
施工單位
建設單位
分項工程名稱
作業部位
交底部門
交底人
施工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接受交底班組或員工簽名:
交底內容:
1.進入施工現場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員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
2.凡患有高血壓及視力不清等癥的人員,不得進行機上作業。
3.施工現場應全面規劃,并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其現場道路應平坦、堅實、暢通,交叉點及危險地區,應設明顯標志。
4.各種機電設備的操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并具有上崗證書,懂得本機械的構造、性能、操作規程,能維護保養和排除一般故障。
5.駕駛人員及操作者,須領取經有關部門批準的駕駛證或操作證后方準開車。禁止其他人員擅自開車或開機。
6.粉化石灰、石灰過篩及使用水泥的操作人員,必須配戴口罩、眼鏡、手套等。
7.電氣設備的電源,應按有關規定架設安裝;電氣設備均須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并裝有可靠的觸電保護裝置。
8.使用夯打操作工藝時,嚴禁夯擊電纜線。
9.為減少吊錘機械吊臂在夯錘下落時的晃動及反彈,應專門設置吊臂撐桿系統。每天開機前,必須檢查吊錘機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鋼絲繩有無磨損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0.吊錘機械停穩并對好坑位后方可進行強夯作業,起吊夯錘時速度應均勻,夯錘或掛鉤不得碰吊臂,應在適當位置掛廢汽車外胎加以保護。
11.夯錘起吊后,吊臂和夯錘下15m內不得站人。非工作人員應遠離夯擊點30m以外。
12.干燥天氣作業,可在夯擊點附近灑水降塵。吊錘機械駕駛室前面宜在不影響視線的前提下設置防護罩。駕駛人員應戴防護眼鏡,預防落錘彈起砂石,擊碎駕駛室玻璃傷害駕駛員眼睛。
補充作業指導內容:
篇3:強夯地基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強夯地基工程的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分項工程名稱:強夯地基作業內容
接受交底班組或員工簽名:
交底內容:
1.進入施工現場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員穿戴好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
2.凡患有高血壓及視力不清等癥的人員,不得進行機上作業。
3.施工現場應全面規劃,并有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其現場道路應平坦、堅實、暢通,交叉點及危險地區,應設明顯標志。
4.各種機電設備的操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并具有上崗證書,懂得本機械的構造、性能、操作規程,能維護保養和排除一般故障。
5.駕駛人員及操作者,須領取經有關部門批準的駕駛證或操作證后方準開車。禁止其他人員擅自開車或開機。
6.粉化石灰、石灰過篩及使用水泥的操作人員,必須配戴口罩、眼鏡、手套等。
7.電氣設備的電源,應按有關規定架設安裝;電氣設備均須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并裝有可靠的觸電保護裝置。
8.使用夯打操作工藝時,嚴禁夯擊電纜線。
9.為減少吊錘機械吊臂在夯錘下落時的晃動及反彈,應專門設置吊臂撐桿系統。每天開機前,必須檢查吊錘機械各部位是否正常及鋼線繩有無磨損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0.吊錘機械停穩并對好坑位后方可進行強夯作業,起吊夯錘時速度應均勻,夯錘或掛鉤不得碰吊臂,應在適當位置掛廢汽車外胎加以保護。
11.夯錘起吊后,吊臂和夯錘下15m內不得站人。非工作人員應遠離夯擊點30m以外。
12.干燥天氣作業,可在夯擊點附近灑水降塵。吊錘機械駕駛室前面宜在不影響視線的前提下設置防護罩。駕駛人員應戴防護眼鏡,預防落錘彈起砂石,擊碎駕駛室玻璃傷害駕駛員眼睛。
補充作業指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