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砼攪拌站各部件安裝:安全交底

砼攪拌站各部件安裝:安全交底

2024-07-13 閱讀 2718

項目普宣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交底人:工序砼攪拌站各部件安裝交底時間:攪拌站的安裝過程,需要汽車吊起重、安裝人員高處作業、電焊(氣焊)作業、電路敷設、開機調試等,存在起重傷害、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火災、爆炸、機械傷害等危險,可能會導致人員輕傷、重傷、甚至死亡。在安裝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安全操作規程,服從指揮,避免事故的發生。交底內容:一、攪拌站安裝安全技術措施(一)、安裝前的準備1、現場技術及安全管理人員安排計劃:現場總指揮:技術負責人:現場負責人:安全員:安裝作業現場指揮員:作業施工人員:熟練技工、吊車司機、司索員、起重配合工、電工、攪拌站操作手及機修人員。2、安裝設備及工具:25T汽車吊;套筒、活動、梅花扳手、Ф16以上鋼絲繩、繩扣、撬棍、電焊機、風割設備、大小鋃頭、麻繩等工具;通用電工接線、萬能表等測量工具、儀器及其它的一些輔助器件;經緯儀等測量儀器。3、安裝前組織交底:技術負責人對各主要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及安全交底;現場負責人及安全員組織現場安裝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4、安裝前檢查:為保證攪拌站設備質量、性能符合安全要求、正常運轉,設備進場安裝前,檢查設備的出廠合格證書、使用說明書等相關文件資料是否齊備;檢查攪拌站各部件是否齊全、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是否有損傷等;了解清楚需起吊安裝的各部件的重量。(二)、設備安裝1、攪拌站各平臺、控制室、攪拌機、配料站、粉罐、螺旋機及輸料管等各部件的安裝使用汽車吊配合進行,汽車吊的起重能力必須滿足起吊物件的重量要求。在起吊各部件的過程中,所有人員必須服從指揮,進入安裝現場人員要戴安全帽,嚴禁在起吊部件及吊臂運轉范圍內的下方通過、站立、停留,預防起重傷害及高空落物傷人。2、汽車吊根據將要起吊的物件重量、距離、高度、方位等,選定起吊位置,確保吊裝到位。起吊各部件前,司索員檢查鋼絲繩是否捆綁牢靠,防止滑動,嚴禁捆綁在邊緣鋒利處。汽車吊應緩慢起吊,確定一切正常后方可繼續升高、轉動。3、安裝粉罐,汽車吊吊至粉罐基礎就位后,先用測量儀器對粉罐的垂直度進行檢驗,符合安裝要求后再進行粉罐的焊接固定作業,焊接過程中要將焊渣敲掉,焊縫必須飽滿、牢固。在粉罐起吊安裝過程中,除指揮、焊接安裝人員外,其他無關人員應撤到30米外的安全地方。4、安裝攪拌站的作業人員,高處作業的,必須遵守《高處作業安全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作業,使用安全帶,預防高處墜落。5、電、氣焊作業,必須遵守《電(風)焊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作業,高處使用氣焊切割,注意輸氣膠管及氣瓶不得置于切割點的正下方,預防焊渣掉落到乙炔膠管或氣瓶上。6、吊裝作業必須在白天無雨的時候進行,當風力達6級或以上時,停止吊裝作業。各部件吊裝作業應一次完成,中途不得停歇,嚴禁將未安裝固定的部件吊在空中。吊機操作手在吊裝過程中必須在操作室內,中途不得離開。7、電氣電路系統安裝,必須按照圖紙及相關用電規范、規程進行布線、安裝,檢測粉罐防雷、設備接地電阻是否符合要求。8、高處作業人員使用工具,要拿穩、放好,小工具應放到工具袋里,預防物件掉落傷人;地面人員不能進入正在高處作業的區域的下方,以免墜物傷人。(三)、設備調試1、開機調試,檢查送料漏斗防沖頂裝置、漏電保護開關、空氣開關等安全裝置是否靈敏有效。2、檢查是否有外露的傳動裝置(皮帶)、齒輪等,有沒有防護罩,要加以防護。3、檢查各電氣系統的接線情況,是否有漏電;檢測設備外殼是否帶電等,檢測時電工要注意穿戴、使用防護用品預防觸電。三、事故應急響應及現場處置(一)、當發生安全事故或其它異常情況,馬上報告項目部應急處理小組,啟動Ⅲ級響應。應急處理小組及其辦公室相關成員應趕赴現場直接組織指揮,進行救援、搶險和處理。(二)現場處置1、起重傷害事故①、迅速判斷傷員受傷情況,在專業急救人員尚未達到前,采取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進行救治(詳見附件4)。②、現場負責人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同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③、現場負責人立即到達現場,首先了解有關情況,當事故仍在擴大、繼續發展或有人員被困時,現場負責人應與應急救援相關人員商定救援方案,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救援工作,以避免事故的擴大。④、傷員救治:對傷員應現場進行止血包扎等救治。同時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情況。⑤、對傾翻變形塔吊、門式吊的拆卸、修復工作應在專業廠家的指導下進行。2、高空墜落事故①、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場地,移至安全地帶。②、保持呼吸道通常,若發現窒息者,應及時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機能障礙,應立即解開傷員衣領,消除傷員口鼻、咽喉部的異物、血塊、分泌物、嘔吐物等。③、有效止血,包扎傷口。④、視其傷情采取報警直接送往醫院,或待簡單處理后去醫院檢查。⑤、傷員有骨折,關節傷、肢體擠壓傷,大塊軟組織傷都要固定。⑥、若傷員有斷肢情況發生應盡量用干凈的干布(滅菌敷料)包裹裝入塑料袋內,隨傷員一起轉送。⑦、預防感染、止痛,可以給傷員用抗生素和止痛劑。⑧、記錄傷情,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機制,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第一手資料。⑨、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望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3、物體打擊事故①、迅速判斷傷員受傷情況,在專業急救人員尚未達到前,采取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進行救治。②、現場負責人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同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③、現場負責人立即到達現場,首先了解有關情況,當事故仍在擴大、繼續發展或有人員被困時,現場負責人應與應急救援相關人員商定救援方案,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救援工作,以避免事故的擴大。④、傷員救治:對傷員應現場進行止血包扎等救治。同時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情況。4、機械傷害事故①、迅速判斷傷員受傷情況,在專業急救人員尚未達到前,采取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進行救治。②、現場負責人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同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③、現場負責人立即到達現場,首先了解有關情況,當事故仍在擴大、繼續發展或有人員被困時,現場負責人應與應急救援相關人員商定救援方案,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救援工作,以避免事故的擴大。④、傷員救治:對傷員應現場進行止血包扎等救治。同時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情況。5、觸電事故①、迅速將傷員脫離危險地帶,移至安全地帶,迅速判斷傷員受傷情況,在專業急救人員尚未達到前,采取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進行救治(詳見附件4)。對于低壓觸電事故,如果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電源開關或拔下電源插頭,以切斷電源。如無法立即切斷電源可用有絕緣手柄的電工鉗、干燥木柄的斧頭、干燥木把的鐵鍬等切斷電源線,也可采用干燥木板等絕緣物插入觸電者身下,以隔離電源。當電線搭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也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木棒等絕緣物為工具,拉開提高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嚴禁直接去拉觸電者。對于高壓觸電事故,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有條件的現場可用高壓絕緣桿挑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嚴禁現場任何人員靠近或使用非專用工具接觸觸電者。觸電者如果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斷開電源時,要防止觸電者摔下來造成二次傷害②、現場負責人立即撥打120向當地急救中心取得聯系(醫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醫院),應詳細說明事故地點、嚴重程度、本部門的聯系電話,并派人到路口接應。同時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③、現場負責人及項目電工等專業技術人員應立即到達現場,首先查明險情,確定是否還有危險源。與應急救援相關人員商定初步救援方案,及時組織實施救援。④、傷員救治:當觸電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立即按心肺復蘇法就地搶救,同時現場救護人員應邊搶救邊記錄傷員的受傷部位,受傷程度等情況。6、火災、爆炸事故①、事故發生后,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報告。火災不受控制時,現場負責人立即撥打“119”火警電話和“120”急救電話,尋求社會救援力量的支援。②、現場負責人立即到達現場,首先查明險情,清點人數,與應急救援相關人員商定初步救援方案,及時組織撲救火災。救援要充分利用施工現場中的消防設施器材,按照“先控制、后滅火;救人重于救火;先重點后一般”的滅火戰術原則進行撲救。要首先派人及時切斷電源,組織搶救傷亡人員,隔離火災危險和重要物資。③、協助消防員滅火。當專業消防隊到達火災現場后,在自救的基礎上,火災事故應急指揮小組要簡要的向消防隊負責人說明火災情況,并全力支持消防隊員滅火,要聽從消防隊的指揮,齊心協力,共同滅火。④、傷員救治:迅速判斷傷員受傷情況,在專業急救人員尚未達到前,采取正確的現場急救方法進行救治。⑤、保護現場。當火災發生時到撲救完畢后,要派人保護好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等待對事故原因及責任的調查。同時應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時清理,將火災造成的垃圾分類處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從而將火災事故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接受人(簽名):

篇2:攪拌站安全操作總則

1、全體員工必須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各項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及有關規章制度。

2、凡不符合安全要求,有嚴重危險的廠房、生產線和設備、設施,員工有權向上級報告。遇有嚴重危及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情況,員工有權停止操作,并及時報告領導處理。

3、新員工未經三級安全教育或考試不合格者,不準參加生產或獨立操作。電氣、起重、廠內車輛駕駛、鍋爐、壓力容器、焊接(割)等特種作業人員,均應經安全技術培訓和考試合格,持特種作業操作證方可進行操作。外來參觀學習人員,亦應接受安全教育并由有關人員帶領。

4、進入作業場所,必須按規定穿戴好防護用品。要把過長(拖過頸部)的發辮放入帽內;操作旋轉機床時,嚴禁戴手套或敞開衣袖(襟);嚴禁穿腳趾及腳跟外露的涼鞋、拖鞋;不準赤腳赤膊;不準系領帶或圍巾;塵毒作業人員在現場工作時,必須戴好防護口罩或面具。

5、操作前,應檢查設備或工作場地,排除故障和隱患;確保安全防護、信號聯鎖裝置安全、靈敏、可靠;設備應定人、定崗操作;對本工種以外的設備,須經有關部門批準,經培訓獲得設備操作證后方可操作。

6、工作中,應集中精力,堅守崗位,不準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給他人;二人以上共同工作時,必須有主有從,統一指揮;工作場所不準打鬧、睡覺和做與本職工作無關的事;嚴禁酗酒者進入工作崗位。

7、凡運轉的設備,不準跨越、橫跨運轉部位傳遞物件,不準觸及運轉部位;不得用手拉、嘴吹切屑;不準站在旋轉工件或可能爆裂飛出物件、碎屑部位的正前方進行操作、調整檢查、清掃設備;裝卸、測量工件或需要拆卸防護罩時,要先停電關車;不準無罩或敞開防護罩開車;不準超限使用設備機具;工作完畢或中途停電,應切斷電源,才準離崗。

8、修理機械、電氣設備或進入其工作前,必須在動力開關處掛上“有人工作,嚴禁合閘”的警示牌。必要時設專人監護或采取防止意外接通的技術措施。警示牌必須誰掛誰摘,非工作人員禁止摘牌合閘。一切動力開關合閘前應細心檢查,確認無人檢修時方準合閘。

9、一切電氣、機械設備及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除另有規定外,必須有可靠的接零(地)裝置并保持其連續性。非電氣工作人員不準裝修電氣設備和線路。使用I類手持電動工具必須絕緣可靠,配用漏電保護器、隔離變壓器,并戴好絕緣手套后操作。有行燈和機床、鉗臺局部照明應采用安全電壓;容器內和危險潮濕地點不得超過12伏。

10、行人要走指定通道,注意警示標志,嚴禁貪便道跨越危險區;嚴禁攀登吊運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通過和停留;嚴禁從行駛中的機動車輛中爬上、跳下、拋卸物品;在廠區路面或車間安全通道上進行土建施工,要設安全遮攔和標記,夜間設紅標燈。

11、高處作業、帶電作業、禁火區動火、易燃或承載壓力的容器、管道動火施焊,必須向生產部申報和辦理危險作業審批手續,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護措施。

12、安全、防護、監測、信號、照明、警戒標志、防雷接地等裝置,不準隨意拆除或非法占用;消防器材、滅火工具不準隨便動用,其安放地點周圍,不得堆放無關物品。

13、對易燃、易爆、有毒、放射和腐蝕等物品,必須分類妥善存放,并設專人管理。易燃、易爆等危險場所,嚴禁吸煙和明火作業。不得在有毒、粉塵作業場所進餐、飲水。

14、變配電室、供氣站、空壓機站、油庫、油漆庫、危險化學品庫等要害部位,非本崗位人員未經批準嚴禁入內。

15、生產過程中產生有害氣體、粉塵、渣滓、放射線、噪聲的場所或設備設施,必須使用防塵、防毒裝置和采取安全技術措施,并保持可靠有效;操作前應先檢查和開動防護裝置、設施,運轉有效方能進行作業。

16、搞好生產作業環境的安全衛生。保持廠區、車間、庫房的安全通道暢通;現場物料堆放整齊、穩妥、不超高;及時清除工作場地散落的粉塵、廢料和工業垃圾。

17、新安裝的設備、新作業場所及經過大修或改造后的設施,需對其安全、防護措施進行驗收合格后方準進行生產作業。

18、嚴格交接班制度,重大隱患必須記入值班記錄;末班下班前必須斷開電源、氣(汽)源,熄滅火種,檢查、清理場地。

19、發生工傷事故或重大、惡性未遂事故,要及時搶救,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本單位領導和生產部。

20、各類人員除遵守本總則外,還必須遵守本工種安全操作規程。

篇3:攪拌站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制度

一、為了提高混凝土攪拌站機械設備綜合效益和壽數,保證機械設備的施工安全,更好地為工程施工效勞,機械設備的運用有必要堅持以下管理準則:

1、樹立健全機械設備的作業運用和修理記錄臺帳。

2、展開勞動競賽活動,推進機械設備運用和施工出產標準化作業。

3、有必要按規則的功能指標規模運用,禁止不合理運用機械。

4、運用時要保證人身及機械安全,禁止超負荷作業或帶病作業。

5、機械運用的燃油、潤滑油(脂)、液壓油有必要契合機械運用說明中的規則,電壓等級有必要契合規則。

6、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有必要持有有關崗位上崗證書方可上崗,并嚴厲按其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做好運用(行車)記錄,為機械設備修理養護供給實在根據。

7、機械操作人員有必要遵從調度的指揮,保證作業質量,與施工密切配合,及時完成任務。

8、加強機械的修理養護和查看作業,除按規則進行平常養護外,應加強機械設備的強制性養護作業,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功率,滿意施工出產的需求。

二、運用的根本準則:

1、運用機械有必要實施“兩定三包”準則(即定人、定機、包養護、包保管、包運用),操作人員相對安穩,調整操作人員應征得設備管理部門贊同后方可辦理。

2、凡運用機械均應專人負責保管,多人操作的大型機械實施司機長負責制,小型機械可設專人兼管數臺。

3、機械操作人員要做到三懂四會(懂結構、懂原理、懂功能、會運用、會養護、會查看、會排除故障),嚴厲依照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按規則平常的養護作業。

4、機械操作人員中有必要堅守崗位,保證機械正常運轉。

三、防護辦法:

1、易發作風險場所,應樹立正告象征及樹立場所安全準則。

2、油庫等易發作火災場所,應樹立防火象征,采納嚴厲有效的防火辦法,并禁止吸煙,專人值勤。

3、露出于機體外部的運動組織,部件或高溫、高壓帶電等有能夠傷人的部分應裝防護罩等安全設備。

4、所有電器設備都應按《電力設備接地規劃技術規程》作好接地、接零,或加漏電保護器。

5、機械會集場所,要有防火及防盜辦法。

6、冬天施工,留意防寒、防凍作業;進入隆冬天節前備好防凍、防滑設備,做好防凍防滑辦法,機械采納防凍辦法后要懸掛象征;行走類水冷機械設備(如轎車)夜間做好放水防凍作業,有條件的可在水箱中按份額增加防凍液進行防凍防護。

7、留意機械防雨、防洪及防風作業,要采納辦法避免機電設備及輸電線路因洪水、風災及石方爆破形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