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施工準備:安全交底

施工準備:安全交底

2024-07-13 閱讀 7469

1施工前應對當地地形、地物、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氣象、水電供應、交通運輸、施工環境及地下隱蔽物等作好調查。根據調查情況應對運輸道路、材料堆放、生產生活設施及環境保護作全面安排,并繪制場地平面布置圖。

2臨時工程及附屬生產設施應避開不良地質處所,并應符合防洪、防火、防雷、防風以及安全衛生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3臨時房屋應修建在常年洪水位以上,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房基應穩固,填方應夯實,高塹坡應有防塌措施;

2)屋面施工等高處作業,應有防墜落措施;

3)非承重結構上不得站人和堆放材料。

4臨時油庫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消防規定。庫區應設圍欄,使用中應配足消防設備并設專人看守,嚴禁在庫區內存放易燃物品。

5爆破器材庫必須符合防爆、防雷、防潮、防火、防鼠等要求,并應有良好的通風和防爆照明設備。庫房距廠礦、村鎮、人口稠密處所、交通要道及其他建筑物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破安全規程》(GB6722)的有關規定o

6臨時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應安裝避雷設施,并定期檢查測試,不合格者應修理或更換。避雷設施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屋面建筑材料為油氈、草等易燃物時,在屋脊上的避雷帶應支起高60cm,斜脊及屋檐上的避雷帶應支起高40cm,防雷裝置不得直接穿過易燃物;

2)由架空線引入室內的接人線,應在進入房屋處裝設接地等防雷裝置;

3)臨時爆破器材庫、油庫等易爆、易燃物品倉庫,應安裝獨立的避雷針。

7各種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險品應分庫存放。需臨時存放在施工現場時,相互間距不得小于30m,距其他建筑不得小于25m。永久性、半永久性庫房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的安全規定。

8現場道路應保持暢通。主要干道不應低于四級公路的標準。險峻地段應設安全標志,必要時設置欄桿及路緣石墩。便橋應按設計允許荷載掛牌提示,嚴禁超載。

9臨時道路養護維修,應在施工地段兩端設立警示標志,必要時設專人防護。

10臨時渡口應設在河面開闊、河床穩定、水流較緩的安全地段。人員、車輛過渡必須符合渡口有關安全規定。

11施工現場應有安全標志。在懸崖、陡坎、溝、槽、坑、井等危險部位必須設有防護設施和安全標志。

12在臨街、交通干道附近和居民密集地段施工時,必須設安全圍擋和警示牌,實行封閉管理。嚴禁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篇2:分項工程各工種安全技術交底制度

根據建筑業具有高空、高處懸空作業的特點,為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保障職工生產安全和健康,增強職工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避免發生工傷事故,因此,在下達生產任務的同時,必須切實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

1、項目經理、施工人員必有認真學習安全生產有關標準、規范、規程,熟悉安全技術施工方案的要求。

2、項目部由項目經理和施工人員在安排生產任務前,負責對各班組有針對性的進行作業成績的分部分項安全技術交底,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檢查落實。

3、各班組長必須把交底內容要求逐條落實到每個作業人員和施工全過程,確保生產安全。

4、施工人員在交底時,根據施工的工作流程,地理位置,周邊環境等,在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不安全因素和應該隔離的危險區措施及不得違章作業做法,必須詳細交底清楚。

5、項目部必須按有關規定和安全技術措施的要求,為作業人員創造好安全設施和防護條件,防止事故發生。

6、安全技術交底臺帳必須經交底人、被交底人雙方簽字,下頁留給被交底人,交底人不能隨意為被交底人一手簽字,如偽造交底,一以查實,追查責任。

7、公司對項目部要經常進行檢查督促指導,交底臺賬和實施結果。

8、公司在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及不定期抽查中,進行監督檢查交底臺帳的執行是否符合要求,并列入管理項的獎罰中。

篇3:安全技術交底危險源告知制度

一總則

1為提高項目安全技術管理水平,加強項目安全生產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預防能力,依據《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項目實際制定本辦法。

2本辦法適用中交三公局圭亞那首都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項目經理部。

二安全技術措施與交底

1項目管理人員必須熟悉項目所在國HSE法律、法規、項目施行技術標準和規范中HSE條款,在管理施工生產技術的同時管理好安全技術工作,總工程師、生產副經理、安全總監對各級施工生產的安全技術負責。

2各項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中,必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

3安全技術措施的內容要全面、有針對性,根據工程特點、施工工藝與方法、勞動組織和作業環境等具體情況提出具體內容要求。

4對于重點工程、關鍵工程以及專業性較強、作業危險性較大的工程項目,以及特種設備的安裝、拆除等,均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專項施工方案應包含安全技術方案及相關的安全措施。

5項目部在進行工程施工技術交底的同時要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在施工開始前進行。

6安全技術交底分為項目總體施工安全技術交底、重點工程和關鍵項目的施工安全技術交底、分項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工種安全技術交底。

7各種安全技術交底由各級安全管理人員會同各級技術、施工管理人員共同進行。項目總體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由項目經理會同項目總工進行,重點工程和關鍵項目的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由項目分管生產的副經理、安全總監會同項目總工進行,分項工程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由項目總工會同工程部部長進行,工種安全技術交底由項目工程部部長會同施工員和班組長進行。

8安全技術交底內容包括:工程概況、施工程序、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與工藝特點、施工組織方法、危險因素、相關的安全技術方案與措施及注意事項、安全應急措施等。

9安全技術交底應按規定程序執行書面交底簽字制度,并存檔備查。

三危險源告知

1危險源是指系統中存在的可能發生意外釋放能量的危險物質,是危險的根源。危險源的構成要素有潛在危險性、存在條件和觸發因素等。

2在施工現場入口顯著位置和有危險源的作業點附近設置明顯的告示或安全警示標志。

3向作業人員提供必需的安全防護和勞動保護用品,書面告知危險崗位的操作規范并確保其熟悉和掌握有關內容和違章操作的危害。

4在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的同時,應重點將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中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如實告知作業人員。具體包括安全風險、危險源通報、安全制度和規程、緊急反應程序、個人防護使用要求等內容。

5危險源的辨識按以下基本原則進行:

5.1本質屬性有潛在的危險性

5.2有發生爆炸、火災的危險;

5.3有中毒窒息的危險;

5.4有高空墜落的危險;

5.5有燒傷、燙傷、腐蝕的危險;

5.6有飛濺物體打擊的危險;

5.7有被物體絞、輾、擠壓、撞擊、切割、掛帶的危險;

5.8有被車輛機械傷害的危險;

5.9有坍塌、傾覆、滑坡、壓埋的危險;

5.10有觸電傷害的危險;

5.11其他容易導致人員傷害、建筑物破壞、設備損壞的危險。

5.12為避免造成危險源過多,失去重點監控意義,不可一概而論認定凡具有本質屬性的危險性的設備、崗位、場所都視為存在隱患,要具體甄別詳細歸納。如分為一般、重特大事故隱患,分別采取相應措施。

6重點內容告知及要求

6.1危險源:高處墜物,物體打擊

6.1.1在高處作業人員,要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6.1.2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掛好安全網;

6.1.3高空作業點下方不得有人逗留,工作中嚴禁上下拋擲工具和材料;

6.1.4嚴禁用繩索、軟線、鏈條等代替安全帶;

6.1.5開挖深度超過2m時,其邊緣上面作業同樣應視為高處作業,要設置警示標識。

6.2危險源:觸電

6.2.1編制施工臨時用電方案,實行三相五線制,三級配電,二級保護。使用標準配電箱,動力箱與照明分開設置;

6.2.2架空線纜不準直接架設在鋼管等其他導電體上;

6.2.3砼振動器的電源線,使用時要派專人提線操作,以免拖拽使鋼筋絲穿進電源線,造成傳電在鋼筋上,發生重大觸電事故;

6.2.4電工必須持證上崗;

6.2.5施工現場必須使用末級配電箱;

6.2.6現場電源接頭用絕緣膠布包扎良好,不準用塑料包扎,接頭不能放在潮濕的地上或水中;

6.2.7配電箱內的破損電器要及時更換,接線不能搭設或采用線頭直插,不準把出線直接接在漏電保護器上;

6.2.8注意保護施工沿線電線電路,防止破壞,造成人員財產損失。

6.3危險源:機械傷害

6.3.1生產區固定的加工機械的電源線必須加塑料套管埋地保護,以防止被加工件壓破發生觸電;

6.3.2按照《建筑施工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做好接地或接零保護,防止發生漏電;

6.3.3各種機械的傳動部分必須要有防護罩和防護套;

6.3.4使用立式臺鉆、木工機械等,嚴禁戴手套;

6.3.5砼攪拌機在運轉中,嚴禁將頭和手伸入料斗察看進料攪拌情況,也不得把鐵鍬伸入拌筒。清理料斗坑,要掛好保險繩;

6.3.6機械在運轉中不得進行維修、保養、緊固、調整等作業;

6.3.7機械運轉中操作人員不得擅離崗位或把機械交給別人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和操作室。作業時思想要集中,嚴禁酒后作業;

6.3.8打夯機要兩人同時作業,一人理線,操作機械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嚴禁在機械運轉中清理機上積土;

6.3.9使用砂輪機、切割機,操作人員必須戴防護眼睛;

6.3.10操作鋼筋切斷機切50cm以下短料時,手要離開切口15cm以上;

6.3.11操作起重機械、物料提升機械、砼攪拌機、砂漿機等必須經專業安全技術培訓,堅持十不吊;

6.3.12加工機械周圍的廢料必須隨時清理,保持腳下清,防止被廢料絆倒,發生事故;

6.3.13機械設備斷電維修,車輛維修時必須做好加固支撐措施。

6.4危險源:坍塌

6.4.1坑、溝、槽土方開挖,深度超過1.5米以上的,必須按規定放坡或支護;

6.4.2挖掘土方應從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并做好排水措施;

6.4.3挖出的土方要按規定放置或外運,不得隨意沿線傾瀉;

6.4.4基坑邊坡應按要求應隨時檢查,發現邊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險征兆,應立即疏散人員采取加固措施,消除隱患;

6.4.5各種模板支撐,必須按照模板支撐設計方案要求,立桿、橫桿間距必須滿足要求,不能減少和擴大,特別是采用木支撐施工法,防止模板砼施工時坍塌;

6.4.6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械、機具或其他物料在基坑坡頂的堆放距離和數量,以避免產生過大的集中荷載,邊坡坍塌;

6.4.7安裝和拆除大模板,吊車司機與安裝人員應經常檢查索具,密切配合,做到穩起、穩落、穩就位,防止大模板大幅度擺動,碰撞其他物體,造成倒塌;

6.4.8架子上不能集中堆放模板或其他材料,防止架子坍塌。

6.5危險源:爆炸

6.5.1氧氣瓶乙炔瓶固定放置,間隔不小于5m;

6.5.2氧氣瓶乙炔瓶不能暴曬,氣管不能混用;

6.5.3乙炔站禁止明火,管理部門和操作人員為防火防爆第一負責人,有責任和義務消除一切安全隱患。

四附則

1本辦法如有與國家或行業頒布的有關規定不一致的,以國家或行業的規定為準。

2本辦法由項目安全部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