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

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方案

2024-07-13 閱讀 5978

1、工程概況

序號

項目

內容

1

工程名稱

萊陽酒店工程

2

工程地址

萊陽市鶴山路與梨園路交匯處

3

建設單位

萊陽市碩豐置業有限公司

4

設計單位

青島雍達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5

監理單位

青島青咨監理公司

6

監督單位

萊陽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站

7

施工單位

東北金城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工程概況

萊陽酒店工程由萊陽碩豐置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本工程為高層建筑,分別由裙樓及一棟塔樓組成。共22層,含地下室為1層,總高度為82.25m,其中。本工程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

本工程負一層地下室層高為5.4m,首層至二層層高為5.4m,三層層高為6米,四層至五層層高為3.9米,六層至十八層層高為3.45米,十九層至二十二層機房層層高為3.9米,水箱間層高為3.3米。

建筑物1幢22酒店用樓,總建筑面積35000㎡,框剪結構,場地設一層整體連通的地下層,基坑開挖長115.4m、寬36.35m,最深度-8.6m。深攪止水帷幕樁370延長米。

擬建場地西緣離蜆河約260m,Ⅰ級階地上,屬河流堆積地貌,地表為人工雜填土,上部為洪積成因的粘性土、粉砂,本部為河流沖積形成的中砂層。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表明:場地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25-3.50m之間,具微承壓性,主要含水層為③1、③及④層粗砂。地下水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流徑補給,與蜆河有水利聯系。根據場地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差異及其工程特性分為4個主層及相應亞層,現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雜填土:雜色,層厚0.4~0.8m,含大量碎石磚塊等雜物,其余成分為粘土,局部地段有30-40㎝耕地及溝塘淤泥深灰色軟土。

②粉砂:灰色、稍密,濕,局部地段變為粉土,分布不均,層厚0.3~4.0m。

③粗砂層:深灰及褐黃色,中密,飽和,顆粒級配較差,亞圓~次棱角狀,丹巖成分為砂巖、灰巖、中強風化,礫石含量60~70%,粘性粉土充填。場地均有分布。平均層厚約7.0m。

4泥巖強風化帶:為極軟巖,巖土質量分類基本為V類.

5泥巖中等風化帶:為軟巖,巖土質量分類基本為IV類.

其他土層對基坑降排水及噴錨支護影響不大,故在此不贅述。

地下水對砼結構在交濕情況下對鋼結構具弱腐蝕性。基坑涌水量Q建議取值2425m3/d,降水影響半徑R建議取值243m,滲透系數k建議取值46.6m/d。

3、深基坑降排水方案的選擇

因場地地下水埋深3.40-3.90m,基坑開挖最深度-8.6m,大部分地段揭示含水量豐富的③粗砂層,所以為防止開挖過程中出現基坑地下水突涌對施工造成不良影響,基坑開挖前應對基坑周邊做好止水和降水技術措施。

止水降水措施一般有井點降水、帷幕止水防砂、坑內降水等。井點降水是普通采用的經濟而有效的降水方法。但針對本場地的工程地質特點,在基坑開挖施工前,應先進行坑內降水,因此從施工安全技術、確保工期和工程質量等方面綜合比較分析,宜采用入巖式深攪樁止水帷幕(帷幕懸底部深入泥巖中1米)與坑內井點降水聯合方案。

3.1基坑壁防滲止水

場地淺部填土松散且厚度較大,開挖深度內地基土強度較低,地下水位埋深較淺。基坑開挖后坑壁上壓力和水壓力增大,坑壁土體極易向坑內滑移,所以為保證基坑支護施工順利進行和安全,基坑開挖前,宜在基坑開挖上口線外預先施工一排相互搭接的深攪止水帷幕樁。深攪止水帷幕樁設計和施工主要依據《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及《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等要求進行。根據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擬開挖基坑底之下均為很厚的圓礫層,該層為相對強透(含)水層,無隔防止水效果,深攪止水帷幕樁只能選擇入巖式(即帷幕入巖層1米,以墻的形式,形面一條封閉的混凝土帶),深攪止水帷幕樁繞基坑施工呈環形閉合狀,這樣不僅延長了坑內降水時坑外地下水的深流路徑,而且有利于坑內降水和坑外排水工作的進行,同時預設的環形閉合帷幕對深基坑的噴錨支護施工可起到兼顧支護的作用。

本工程深攪樁主要設計參數為:旋噴樁徑1200㎜,樁心距1000m,樁間搭接200㎜,樁身長度均約為9.8m,固化材料采用32.5MPa水泥摻入量≥70kg/m,水灰比0.5-0.6,28天水泥土無側限抗壓強度0.80-1.00MPa。

3.2基坑內部降排水

3.2.1降水井

設計依據及主要設計參數:《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揭示:地下水埋深0.25-3.5m;孔隙型潛水具微承壓性;水位降至地面下5.5m;按每5平方米設置一根Ф50的PVC導水管進行排水,坡底設300×200的排水溝,沿排水溝底部設集水井進行集水,并沿基坑四周距離坡口1米的位置設一根Ф200的PVC管,坡頂附加荷載按15KPA考慮,且距離坑邊距不少于2米。

3.2.2降水井施工技術控制要點:

護筒上端應高出地表25-30㎝,防止雨水和掉入異物。

挖掘前必須向工人進行技術、安全交底,注意抓好下挖、吊運土、護壁、找區等幾個重要環節,做好通風、排水、照明、信號聯絡等準備工作。

必須在護壁混凝土凝固后方可拆模繼續下挖,校區、修直井筒。

挖孔至圓礫層時,要加強井內抽排水和支模護壁工作。

3.2.3吊出的土方及時運走,不得堆積在孔口周圍。

3.2.4當井內無人作業時,井口必遮蓋,防止掉入異物或墜落事件。

3.2.5做好用于井內抽排水的潛水泵等用電線路的檢查、保護工作,防止漏電、觸電現象的發生。

3.2.6排水溝

為避免水浸泡軟化土體,及時排放地下水,利于基坑內的作業施工,擬在基坑內、外各設一排水溝。坑外排水溝布于深攪帷幕樁外側距坑壁1.5m,呈環形封閉狀,用磚砌水泥砂漿抹面修筑,在基坑開挖前預先修好,水溝寬0.8m、深0.6m,并與蜆河相接通,進行現場地面排水,根據現場具體情況,在適當位置修筑沉淀池,基坑內抽排出的地下水經沉淀池沉淀后,排入蜆河。坑內排水溝位于基坑壁底部,寬0.5m、深0.4m,即坑挖至底部時修筑,修筑時根據建筑物基礎外挑寬度做成的溝或盲溝。

3.2.7降排水設備配置:

根據單井出水量大小、井深、降水井數量,每口降水井中安放一臺流量32.4-38.4m3/d、揚程大于16m的150QJ32型潛水泵,并備用4-6臺,該工程150QJ32型潛水泵總配置數量為30臺。

3.2.8確保深基坑降排水施工技術措施正常運行的管理要點

降排水施工前按城市建設有關規定需提前到相關部門辦理市政排水排污手續。

3.2.9降排水設備配置應滿足降排水設計方案要求。

3.2.10供電電源及供電線路要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配電箱需要編號,加安全護欄、懸掛專業警示牌,并應做好防雨防雷保護。

3.2.11保證降水期間抽水連續作業,防止突然性停電造成水位回升而影響降排水效果、降排水施工現場需配有備用電源。

3.2.12為確保施工安全和施工進度、降排水施工現場需設置臨時圍擋設施,臨時圍擋要考慮其他機械的正常運作。

3.2.13井口一定要高出地面0.3-0.5m,蓋好井口,設警示標志、嚴防行人和異物掉入井內。

3.2.14對降水運行的水泵應做好運行日記,發現異常,及時更換組織維修。

3.2.15對基坑抽排出的地下水須作有效疏導、排除基坑(即坑內降水井的地下水一定要抽排到地表排水溝),避免向基坑回流、回滲。

3.2.16降水施工前,必須對場地內所有的水位觀測井內的穩定水位進行測量、標定和記錄;江水與回灌施工過程中應加水位觀測工作,以指導和調整降水與回灌施工。

篇2:某高層住宅±0.00以下基坑排水降水措施

高層住宅±0.00以下基坑排水降水措施

根據有關資料和現場調查顯示,梅林一村八區地下水量較大,故基坑采取降水和排水措施。

1基坑頂排水

由于地下室施工周期較長,為了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在基坑頂四周做封閉擋水壩,壩外做排水溝,并每隔60米設一集水井1000mm×1000mm×800mm(深),井底50mm厚C10混凝土墊層,井壁用240mm厚紅磚砌筑。

2基坑底排水

沿建筑物基坑底四周和F軸邊側做磚砌排水溝500mm×500mm,溝底50mm厚C10混凝土墊層,溝兩側120厚紅磚砌筑,面抹1:3水泥砂漿10mm厚,排水溝總長約210米。

見圖4"基坑排水平面圖"和圖5"排水溝剖面圖"。

在基坑底部四角和F軸兩端做集水井800mm×800mm×1000mm(深),井底50mm厚C10混凝土墊層,井壁用240mm厚紅磚砌筑。

3基坑底降水

為保證正常施工,地梁承臺施工期間必須不間斷抽水,除基坑周邊排水溝外,現場擬采用淺水井和承臺內集水措施。在地下二層位置設6個Φ800mm、深2.5m的集水井,集水井布置在地下二層部分,48、49、50棟各兩個均勻布置。

具體做法如圖6"集水井做法圖"。

每個井配1臺抽水泵,24小時不間斷抽水。

另外,為保證地梁承臺墊層施工,在每個承臺角部挖一個250×250mm、深250mm的集水坑,配備專人負責抽水,保證地梁承臺不積水。

集水坑在做防水前澆筑墊層,并用水泥砂漿抹光。

在基坑開挖期間,經常對邊坡進行觀測,出現異常及時匯報由專業施工隊伍處理。

基坑頂部嚴禁堆放各種材料,以免增加荷載,造成塌方。

地下室排水共配12臺潛水泵不間斷抽水,以滿足施工要求。

圖4基坑排水平面圖

圖5排水溝剖面圖

圖6集水井做法圖

篇3:基坑排水施工方法規程

基坑排水的施工方法

一、方案的選擇

根據施工現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情況以及招標方的要求,本工程排水采用盲溝排水。

1、土方開挖之后,分別在建筑物的東北、西北、東南、西南角,在圍護樁內距圍護樁邊600mm設置4只1.5m深的集水井。

2、集水井直徑為800mm,在土方開挖之前用滲透性砼澆搗制作,且必須達到使用強度。

3、設置好集水井后,在距圍護樁邊500mm左右開挖300寬、400深的排水溝。排水溝用20-40mm粒徑的卵石鋪填,作成盲溝。

4、盲溝與4個集水井之間作成一個環狀的排水系統。

二、施工方法及操作要點

1、在做集水井時,滲透性砼井筒的高度應作成1.8m高,待集水井埋設至預定標高后,井底30cm用砼澆灌,以避免地下水上涌造成流沙。

2、下沉集水井時,可以采用沉井的方法,由一名工人站在井內挖土,井外工人配合用振搗器振動井筒,以便井筒順利下沉,亦不至于破壞筒邊的土層。

3、盲溝的鋪設應緊跟土方隊作業,石子鋪設應及時,以避免溝邊土方位移。

4、盲溝應對照集水井的位置,開挖時應注意放坡2-3%,以使基坑地表及地下水順利流入集水井。

5、集水井做好之后,應派專人抽水,直至地下室施工完畢,回填土完成,方可停抽。

6、抽水時要注意出水是否澄清,不可過分抽水,以避免造成水頭差,出現流沙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