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截水溝施工技術方案

截水溝施工技術方案

2024-07-13 閱讀 2687

一、工程概述

合同段內存在多處碎落臺排水溝、擋墻帶排水溝、填方腳排水溝、護坡道排水溝等等地段路基排水,按照“路基排水的目的是將影響路基穩定的地面水或地下水加以攔截和引排,排出路基范圍之外。對于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應加強現場調查,注意予以截斷,降低并引導到路基范圍之外,在地下水豐富路段設置了縱、橫向排水盲溝、滲溝等措施,把地下水位降低并引排出路基,以保證路基的穩定。各施工管理人員及施工機械已就位,已具備開工條件。

二、施工準備及施工測量

①施工前應全面校核全線排水系統的設計是否完備和妥善,必要時報監理工程師進行補充及修改。使全線的溝渠、管道、橋涵構成完整的排水體系。

②按設計圖紙釘出排水溝的具體走向及基坑寬度,以便進行開挖。

③設置相適應的施工機械,并作好保修準備。

三、技術控制措施

1、基坑開挖:排水溝開挖方法采用人工開挖及機械開挖。開挖前,沿測量放樣的木樁標高,再用人工及挖掘機沿線開挖,以控制線形和深度。然后按照放樣線和水準測量進行人工修整基坑。

2、排水溝施工時注意事項

①為了保持路基能處于干燥、堅固和穩定狀態,并防止四周的水沖刷邊坡,必須將影響路基穩定的地面水予以攔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圍之外,防止漫流、聚集和下滲。對于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應予以截斷,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導到路基范圍外。

②路基排水設施應有合適的瀉水斷面和縱坡。如瀉水斷面不滿足排水要求時,可報監理工程師,適當的增加瀉水斷面。排水設施的進出水口,應根據土質、水文、地形條件及筑路材料等情況,適當加固。

③路基施工中,必須按設計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場附近的臨時排水設施。

④路基施工期間,不得任意破壞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各類排水設施應及時維修和清理,保持其完好狀態,使流水暢通不產生沖刷和淤塞;臨時性排水設施應盡量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結合起來。

⑤路基排水設施的施工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a各類排水設施的位置、斷面、尺寸、坡度、標高及使用材料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

b溝渠邊坡必須平整、穩定、嚴禁貼坡。

c排水設施要求縱坡順適,溝底平整,排水暢通,無沖刷和無阻水現象。

D水溝要求線形美觀,直線線形順直,曲線線形圓滑。

e各類防滲加固設施要求堅實穩定,表面平整美觀。漿砌片石工程砂漿配合比必須符合試驗規定,砌體咬扣緊密,嵌縫飽滿、密實,勾縫平順無脫落,縫寬大體一致。

⑥排水溝施工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排水溝的線形要求平順,盡可能采用直線形,轉彎處宜做成弧形,其半徑不宜小于10m,排水溝長度根據實際需要而定,通常不宜超過500m,就要留水溝出口。

四、質量控制措施

1、嚴格執行監理程序,上道工序未驗收,不能進行下道工序。

2、基坑開挖過程中,現場技術員應及時對溝的斷面尺寸、高程、縱坡進行測量及控制。基坑開挖好后,經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檢驗。

3、對進場材料進行控制,現場試驗員對進場的材料進行抽樣檢查,各種材料經檢驗合格后方可施工。

4、排水溝施工完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整體驗收。

5、對基坑開挖的土方應運至棄土場,不得堆在基坑旁影響施工。

五、質量保證措施

1、嚴格遵守監理程序控制施工,未得到監理工程師的批準不得擅自組織施工。

2、進行施工放樣復測制度,確保樁位、距離、高程等技術指標符合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

3、項目部機務組對整段的機械、車輛進行調度,各施工隊隊長對本施工組內的機械、車輛進行安排。

4、質量控制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出現質量問題嚴格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5、在施工中,以總工程師為組長、質檢工程師、段落技術負責人為副組長的質量檢查小組,隨時對工程質量進行檢查督促。

6、質量監督員(現場管理員)不在施工現場,施工隊不準施工。

六、安全保證措施

1、依照國家有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領導,健全組織。認真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各分部成立由經理負責的安全領導小組;定期分析生產情況,及時研究和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2、安全教育經常化、制度化。開工前進行系統教育,以各種形式調動全體職工安全生產的自覺性,時時處處注意安全,把安全生產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3、按施工組織設計和工藝流程科學施工。加強勞動安全防護,抓好現場安全管理,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施工,文明生產。

4、加強施工勞務人員的管理,簽訂社會治安責任書,做好崗前的安全教育工作。

七、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

1、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體系。成立以項目經理為核心的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嚴格執行國家及當地相關環保法律、法規、以及標書上業主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合同段的實際情況,成立環保領導小組,負責監督各項環保法律、法規及各級有關規定在本工程的落實情況。

2、工程中的雜物嚴禁亂倒、亂堆,應堆放在指定的位置集中治理,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3、棄土堆應少占耕地,可就近設于低處。棄土場應進行坡腳加固處理、排水系統的布置等措施,以防止雨水淤積和沖刷。

4、對生態敏感點采取避讓措施,凡有污染的廢水、廢料等應修建沉淀池沉積或堆放在指定的地方,防止直接流入耕地或河流內。

5、適當綠化駐地周圍的環境,與當地群眾一起,保護林區和綠色植被,禁止人為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

6、對施工而導致裸露的地面進行植樹、種草、培植草皮處理。

7、用地界內清除的雜草、樹木,嚴禁放火焚燒,以防止引起火災。

8、做到本合同段工程竣工之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基本未有人為破壞現場。

篇2:隧道洞頂截水溝技術交底

一、工程概況***隧道出口位于*******。隧道出口地勢相對較緩,洞頂以上為灰巖陡坡,局部陡壁。為截排洞頂仰坡外地表徑流,使仰坡不受沖刷,保證隧道洞門結構的穩定性,在洞頂仰坡開挖邊緣線外不小于5m的位置設置截水溝。根據現場地形條件,出口端截水溝采用溝底縱坡不小于3‰的洞(II式)截水溝(成貴施隧附05-24),采用雙側排水。洞頂截水溝宜在邊仰坡開挖前施作。二、截水溝施工工藝及流程施工準備→測量放樣→地表清理→截水溝基坑開挖→安裝模板→澆筑C25混凝土→養護。1、施工準備為了保證施工進度和工程質量需配備以下:勞動力配置:為了保證施工進度需配備10名施工人員;機械設備及模板:挖掘機1臺、插入式振動棒1臺、風鎬2個、移動式空壓機1臺等施工所需的小型工具及模板應配足。材料:采用C25砼,位于土層時采用單層鋼筋混凝土。混凝土的配合比通過實驗室確定。2、測量放樣測量班根據附近復測后的控制樁按設計圖紙測放征地邊樁、邊仰坡開挖線和截水溝中樁。3、地表清理開挖截水溝前應清理作業范圍內的危石和清除表層植被、挖除樹根。且盡可能不破壞坡面上的其他植被,以保護原有的生態環境。4、基坑開挖隧道出口處的圍巖以灰巖夾泥質灰巖,巖體較破碎。開挖基坑盡量采用風鎬破碎,挖機、人工配合開挖,截水溝開挖斷面應嚴格按設計尺寸、設計坡比開挖,應防止出現超欠挖,如有超挖部分應用C25混凝土回填,欠挖部分應清挖至設計斷面。5、安裝模板待基坑開挖好后,基底浮渣及雜物要清理干凈,然后架設模板。模板采用竹膠板用方木加固牢靠,模板架設應平順,接縫要嚴密,不得漏漿。板與板之間不得有錯臺,為防止模板上浮和跑模,影響混凝土施工和澆筑質量,沿模板底在基底縱向每50cm打設Ø14的固定鋼筋加固,然后使用方木或鋼管把模板支撐穩固。模板使用前表面必須清理干凈,刷脫模劑。模板在搬運過程中要輕拿輕放,防止模板變形。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積水和雜物應清理干凈。6.澆筑混凝土洞頂截水溝設計為C25現澆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為水泥:砂:碎石:粉煤灰:減水劑:水=1:2.71:3.74:0.33:0.013:0.54。混凝土應分層澆筑,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并用木板輕輕敲打模板,使附著在模板表面的氣泡逸出,保證混凝土外觀質量平整、無氣泡和蜂窩麻面產生。7.混凝土養護為加強混凝土的養生,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12h內應對混凝土進行灑水養護,灑水次數應保證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應與拌和用水相同,水溫應與混凝土表面溫度之差不得大于15℃,養護時間應不小于14d,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停止養護。三、質量保證措施為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截水溝的施工,嚴格抓好工程中的各個環節,嚴格按規范及監理工程師的指令施工。隊部在施工現場設現場技術人員一名,負責截水溝工程的現場管理工作,在正常施工期間進行施工旁站。1、嚴格按圖紙施工,對質量通病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2、工程所用材料如水泥等主材和線材均應有出廠合格證并經批準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砂、石料等均應按規范要求的頻率進行抽檢,合格后方能進場使用。3、各工序均由質檢工程師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收簽認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施工。4、為確保竣工資料達到優良標準,由專人負責技術資料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從開工抓起與工程同步,并嚴格認真填寫施工日志做到質量保證資料齊全完整。5、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的技術指標,施工時派試驗人員去攪拌現場檢查,嚴格按配合比進行拌料。6、每日做好施工日志,對施工過程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7、施工現場做好檢驗的混凝土試塊并及時送往工地實驗室。四、安全、環境保護措施1、施工前,應在洞口以外5m搭設一道(高度為4.5m)防護排架,防止施工用石落入坡腳道路上砸傷過往人員及車輛。2、施工過程中,運料及開挖人員,一定要高度集中精力,安排專人指揮,防止山上落石傷及現場施工人員或他人。3、截水溝開挖時,盡量避免使用爆破施工。4、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禁止違章作業和酒后上崗。5、夜間作業必須具有良好的照明。6、隨時對施工機械用電進行安全教育,禁止隨拉隨接,電器的保險安裝必須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7、美化施工現場,挖溝土石方、場地廢料、廢方處理,應按設計要求按工程師指定地點處理,,應防止水土流失。施工中還應盡量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8、盡量避免因人為的因素而導致新的山體病害的產生,盡量減少對工程附近的建筑,居民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9、作好施工場地竣工后的清理、綠化及復耕工作,加強保護自然環境。10、貫徹環保法規認真貫徹各級政府的有關水土保護,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令,結合設計文件和工程特點。附圖:Ⅱ式截水溝設計斷面圖

篇3:截水溝技術交底

一、適用范圍本交底適用于挖方路段坡頂外截水溝。二、工程概況本合同段共計設置4處截水溝,分別為RK57+600-RK57+640、RK58+100-RK58+390、RK67+280-RK67+410、RK67+460-RK67+710,截水溝過水面設計為矩形,寬0.5米,深0.5米,溝幫和溝底厚0.3米。截水溝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三、施工工藝要求1、開工前準備組織水泥、砂、片石進場,并報項目部試驗室取樣檢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備齊砂漿攪拌機、洋鎬、鐵鍬等工具;現場勘測地形,測量放樣,清除樹木、雜草等雜物,并在陡峭危險之處設置護欄、安全帶等安全防護措施,便于工人上下班、運料。2、開槽截水溝槽寬1.1米,深0.8米,一般可采用洋鎬、鐵鍬開挖,遇有孤石時可用鐵錘敲除,或用風鎬破除。開完槽應保證邊線順直,坡底無松散層。3、砌筑和勾縫截水溝全部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M10水泥砂漿勾縫。片石厚度不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采用,用做鑲面的片石,應選擇表面較平整、尺寸較大者,并應稍加修整。截水溝砌筑應掛線施工,保證線型直順,頂面平順、美觀。砌筑前如果溝底特別干燥,必須灑水濕潤,并且無積水時再砌筑。砌筑片石前,應首先在底面墊一層砂漿,然后再安放片石,片石之間縫隙應采用砂漿填充密實,不得留有縫隙。截水溝應水平分層砌筑,以2~3砌塊組成一工作組,每一工作層的水平縫應大致找平。各工作層豎縫應相互錯開,不得貫通,砌縫寬度不大于40mm。截水溝溝底應平順整齊,排水順暢。砌筑完成后,應及時安排人員進行勾縫,勾縫砂漿應配料準確,強度滿足設計要求,攪拌均勻,干稀合適。勾縫應密實、平整、美觀。截水溝外邊坡應與溝幫頂面順接,未順接處應削坡順接或將溝外填土夯實,保證能夠截留溝頂匯水,并順截水溝排走。4、灑水養生砌筑勾縫完畢,應及時覆蓋灑水養生。四、質量要求1、基本要求1)砌體砂漿配合比準確,砌縫內砂漿均勻飽滿,勾縫密實。2)漿砌片石的質量和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2、實測項目序號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1砂漿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附錄F檢查2斷面尺寸(mm)±30尺量:2處/200m3鋪砌厚度不小于設計尺量:2處/200m3、外觀鑒定1)砌體內側及溝底應平順。2)溝底不得有雜物。五、安全及文明施工1、施工便道應通暢,應設置安全帶、護欄等安全設施。2、不得在山上點火燃燒雜草。3、開挖溝槽應注意安全,不得對面使用錘子、洋鎬等。4、不得在剛剛砌筑完成的截水溝上行走,避免損壞截水溝、踩塌滑倒。5、不得亂砍濫伐征地線外樹木。6、不得在坡頂隨意傾倒剩余砂漿、凝固砂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