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研發管理制度
一、總則
1、在進行產品開發前必須進行調查研究,內容有
A、調查市場同類產品的技術現狀和改進要求。
B、調查同類產品的價格、質量、市場及使用情況。
C、廣泛收集有關產品的信息,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
2、進行可行性分析,工作有:
A、論證該產品的技術發展方向。
B、論證該產品市場銷售情況及具備的技術優勢。
C、論證生產該品種的資源條件的可行性。
3、制定產品發展計劃:由研發中心提出草擬計劃,經主管領導初步審查,由主管領導組織有關部門人員進行縝密研究,確定后安排生產。
4、新產品研發人員主要職責是:
A、開展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究,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為企業提供產品生產的科學依據。
B、開展對產品升級換代具有決定意義的基礎技術研究、設備改造等。
C、開展那些對提高產品質量有重大意義的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
二、新產品試制工作規定
1、新產品試制是正式投入批生產的前期工作,試制一般分為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
2、樣品試制是根據客戶要求或自主研發的品種,由分廠配合試出小樣,然后按要求進行試樣,以考察產品的性能、風格和設計的合理性。
3、小批量試制是在樣品試制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改進工藝設計,進一步考察產品的可紡性或可織性。
4、試制品種要求新產品研發員全程跟蹤生產并指導生產。
5、試制品種結束后,研發員要書面總結試制過程、問題分析、試制結果及仍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新產品試制工作程序
1、進行新產品簡單工藝設計或確定初步試制方案。
2、召開分廠及有關部門會議,進行生產工藝分析。
3、確定上機生產工藝并審核。
4、新產品研發員要全程跟蹤試制生產過程并及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
5、試制結束后,要及時總結。
篇2:新產品移交投產的管理制度(食品公司)
食品公司新產品移交投產的管理制度
□總則
1.新產品的開發都必須具有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建議書),由設計部門進行技術設計,工作圖設計經批準、審核、會簽后進行樣試。樣試圖標記為"S",批試圖標記為"A",批生產圖標記為"B"。A和B的標記必須由總工程師組織召開會議確定。
2.每一項新產品要力求結構可靠,技術先進,具有良好的工藝性。
3.產品的主要參數、型式、尺寸、基本結構應采用國家標準或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標準,在充分滿足使用需要的基礎上,做到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4.每一項新產品都必須經過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后方可成批生產,樣試和小批試制的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具有完整的試制和檢測報告。部分新產品還必須具有運行報告。樣試、批試均由總工程師主持召集有關單位進行鑒定,并確定投產后與否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同一系列中,個別工藝上變化很小的新品,經工藝部門同意,可以不進行批試,在樣品試制后,直接辦理成批投產的手續。
5.新產品移交生產線由總師辦組織,總工程師主持召開有設計、試制、計劃、生產、技術、工藝、全質辦、檢查、標準化、技術檔案、生產車間等各有關部門參加的鑒定會,多方面聽取意見,對新產品從技術、經濟上作出評價,確認設計合理性,工藝規程、工藝裝備沒有問題后,提出是否可以正式移交生產線及移交時間的意見。
6.批準移交生產線的新產品,必須有產品技術標準、工藝規程、產品裝配圖、零件圖、工裝圖以及其他有關的技術資料。
7.移交生產線的新產品必須填寫"新產品移交生產線鑒定驗收表",經各方簽字。
□技術資料驗收
1.圖紙幅面和制圖要符合有關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要求。
2.成套圖冊編號要有序,藍圖與實物相符,工裝圖、產品圖等編號應與已有的編號有連貫性。
3.產品圖應按會簽審批程序簽字。總裝圖必須經總工程師審查批準。工藝工裝圖紙資料由工藝科編制和設計,全部底圖應移交技術檔案室簽收歸檔。
4.驗收前一個月應將圖紙、資料送驗收部門審閱。
5.技術資料的驗收匯總歸口管理由研究所負責。
篇3:新產品試制與鑒定管理制度(食品公司)
食品公司新產品試制與鑒定管理制度
(一)試制工作分兩個階段:
新產品試制是在產品按科學程序完成"三段設計"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產的前期工作,試制一般分為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兩個階段。樣品試制是指根據設計圖紙、工藝文件和少數必要的工裝,由試制車間試制出一件(非標設備)或數十件(火花塞、電熱塞、管殼等類產品)樣品,然后按要求進行試驗,借以考驗產品結構、性能和設計圖的工藝性,考核圖樣和設計文件的質量。此階段以完全在研究所內進行。
小批試制是在樣品試制的基礎上進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產品工藝性,驗證全部工藝文件和工藝裝備,并進一步校正和審驗設計圖紙。此階段研究所為主,由工藝科負責工藝文件和工裝設計,試制工作部分擴散到生產車間進行。在樣品試制小批試制結束后,應分別對考核情況進行總結,并按ZH0001-83標準要求編制下列文件:
1.試制總結;
2.型式試驗報告;
3.試用(運行)報告
(二)試制工作程序
1.進行新產品概略工藝設計:根據新產品任務書,安排利用廠房、面積、設備、測試條件等設想和簡略工藝路線;
2.進行工藝分析:根據產品方案設計和技術設計,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裝,選配復雜自制件加工等項工藝分析;
3.產品工作圖的工藝性審查;
4.編制試制用工藝卡片:
(1)工藝過程卡片(路線卡);
(2)關鍵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裝配工藝過程卡(裝配卡);
(4)特殊工藝、專業工藝守則。
5.根據產品試驗的需要,設計必不可少的工裝,參照樣品試制工裝系數為0.1~0.2,小批試帛工裝系數為0.3~0.4的要求。本著經濟可靠,保證產品質量要求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工裝、通用工裝、組合工裝、簡易工裝、過渡工裝(如低熔點合金模具)等。
6.制定試制用材料消耗工藝定額和加工工時定額。
7.零部件制造、總裝配中應按質量保證計劃,加強質量管理和信息反饋,并作好試制記錄,編制新產品質量保證要求和文件。此項工作在批試階段由全質辦牽頭組織工藝科、檢驗科進行。
8.編寫試制總結:著重總結圖樣和設計文件驗證情況,以及在裝配和調試中所反映出的有關產品結構、工藝及產品性能方面的問題及其解決過程,并附上各種反映技術內容的原始記錄。該文件的內容及要求按ZH0001-83進行編寫。樣品試制總結由設計部門負責編制,供樣品鑒定用,小批試制總結由工藝部門編寫,供批試鑒定用。
9.編寫型式試驗報告:是產品經全面性能試驗后所編的文件,型式試驗所進行的試驗項目和方法按產品技術條件,試驗程序,步驟和記錄表格參照ZH0001-83試制鑒定大綱規定,并由檢驗科負責按ZH0001-83編制型式試驗報告;
10.編寫試用(運行)報告:是產品在實際工作條件下進行試用試驗后所編制的文件,試用(運行)試驗項目和方法由技術條件規定,試驗通常委托用戶進行,其試驗程序步驟和記錄表格按ZH0001-83試制鑒定大綱規定,由研究所設計室負責編制。
11.編制特種材料及外購、外協件定點定型報告,由研究所負責。
(三)新產品鑒定原則與要求鑒定是對新產品從技術上、經濟上作全面的評價,以確定是否可進入下階段試制或正式投產,它是對社會、對用戶和對國家負責,要求嚴肅認真和公正地進行。在完成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的全部工作后,按項目管理級別申請鑒定。鑒定分為樣品試制后的樣品鑒定和小批試制后的小批試制鑒定,不準超越階段進行。屬于已投入正式生產的產品的系列,規格、開發產品,經過批準,樣品試制和小批試制鑒定可以合并進行,但必須具備兩種鑒定所應有的技術文件,資料和條件不得草率馬虎。
1.按ZH0001-83鑒定大綱完成樣品或小批試制產品的各項測試;
2.按ZH0001-83鑒定大綱備齊完整成套的圖樣及設計文件要求;
(1)鑒定應具備的圖樣及設計文件--供鑒定委員會用成套資料;
(2)正常生產應具備的圖樣及設計文件--供產品定型后,正常投產時,制造、驗收和管理用成套資料(產品應備曬40套,發設計、工藝、全質辦、檢驗科、生產科、工具、裝配、零件加工車間、總師辦、存檔)。
(3)隨產品出廠應具備的圖樣及設計文件--隨產品提交給用戶的必備文件。
3.組織技術鑒定,履行技術鑒定書簽字手續,其技術鑒定的結論內容是:
(1)樣品鑒定結論內容:
a.審查樣品試制結果,設計結構和圖樣的合理性、工藝性,以及特種材料解決的可能性等,確定能否投入小批試制;
b.明確樣品應改進的事項,搞好試制評價(B評價)。
(2)小批試制鑒定結論內容:
a.審查產品的可靠性,審查生產工藝、工裝與產品測試設備,各種技術資料的完備與可靠程度,以及資源供應、外購外協件定點定型情況等,確定產品能否投入批量生產;
b.明確產品制造應改進的事項,搞好產品生產工程評價(C評價)。各階段應具備的技術文件及審批程序按產品圖樣、設計文件、工藝文件的完整性及審批程序辦理。
(四)新產品試制經費:
1.屬于國家下達的新產品(科研)項目,由上級機關按照有關規定撥給經費;
2.屬于工廠的新產品(科研)計劃項目,由工廠自籌資金按規定撥給經費;
3.工廠對外的技術轉讓費用可作為開發新產品(科研)費用。
4.新產品試制經費按單項預算撥給,單列帳戶,實行專款專用。費用經總工程師審查,廠長批準后,由研究所掌握,財務科監督,不準挪作他用。
(五)新產品證書辦理:
1.新產品證書歸口由總師辦負責辦理。
2.研究所負責提供辦理證書的有關技術資料和文件。
3.在新產品鑒定后一個月內,總經辦負責辦理完新產品證書的報批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