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力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

電力線路敷設: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3 閱讀 3270

表SG-4工程項目名稱昆明軌道交通6號線機電設備安裝及采購總承包項目單位工程名稱機電安裝工程分部工程名稱動力照明系統(tǒng)交底時間交底地點項目部接受交底人員技術交底內容一、技術要求。1)電纜敷設前應檢查電纜支架、橋架、吊架、托架等預埋件的牢固,預留孔、洞、槽正確、電纜夾層、溝、隧道、電纜井無雜物和積水,附設路徑暢通,電纜滾動前,應檢查電纜盤牢固,滾動應順著電纜盤上的箭頭指示或電纜纏緊方向,再穿過站臺板、軌道、建筑物時應穿管防護,防護管內徑應大于電纜外徑的1.5倍。2)電纜敷設前應按設計要求測量路徑,按配盤核對電纜型號、規(guī)格、電壓等級,測量絕緣,1kV以上電纜作支流耐壓試驗。3)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部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橋架、支架和地面進行拖拉摩擦。電纜上不應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和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附設后按設計要求排列整齊無交叉,在終端和接頭處附近預留備用長度。4)電纜敷設宜采用人工敷設,如采用機械敷設,其敷設速度不應超過15m/min。5)電纜爬升、轉彎、進行電纜支架、進柜前剛性固定。6)區(qū)間電纜每個懸掛點處固定。7)電纜標牌字跡清晰、準確,標牌規(guī)格統(tǒng)一,掛裝牢固。電纜掛牌應采用熱轉印方式,材料為硬質PVC。8)電纜進出構筑物時穿套管保護。9)電纜在電纜溝和電纜井及廊道內及中和沿墻敷設時水平距離:同級電壓電纜為35mm,控制電纜間應不少于電纜外徑。1kV以下電纜與照明導線間為150mm。10)電纜支架安裝應牢固、橫平豎直,防腐層完好。支架層間的垂直凈距、支架至溝頂、樓板或溝底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規(guī)定時,電纜支架層間最小允許垂直凈距:10kV及以下為150mm,控制電纜為100mm;電纜支架至溝頂、樓板或溝底的距離:最上層橫擋至溝頂或樓板為150mm,最下層橫擋至溝底或地面為50mm。11)電纜橋架內每根電纜每隔50m處,電纜的首端、尾端及轉彎處應設標記,注明電纜編號、型號、規(guī)格、起點和終點。12)強電與弱電線路在同一豎井內敷設時,應分別在豎井的兩側敷設或采取隔離措施。電纜穿過豎井后,用防火枕進行密實封堵。利用結構施工期間在樓板底面預埋的埋件,來固定防火隔板,防火隔板采用4mm厚的鋼板。防火枕的規(guī)格有三種,其中I型為32O×120×25,Ⅱ型為160×120×25,Ⅲ型為160×75×25,要根據(jù)預留洞日尺寸和橋架尺寸,選擇防火枕型號。在防火隔板上擺放防火枕時,要按順序擺放整齊,挨緊電纜,使防火枕與電纜之間空隙不得大于1cm,防火枕擺放厚度不得小于24cm。13)電纜終端頭應按設計安裝在指定位置,帶電部分對地凈距離應滿足室內配電裝置最小安全凈距的要求。并牢固地固定在支架或框架上。14)電力電纜的終端頭、接頭的外殼與該處的電纜金屬護套及鎧裝層均應良好接地。接地線采用銅絞線,截面不小于10mm2。(10mm2以下的低壓電纜的接地線截面可適當減小,但不宜小于4mm2)。15)電纜芯線連接時,其連接管和線鼻子的規(guī)格應與線芯規(guī)格相符。16)控制電纜終端頭可采用塑料電纜端頭套管方式,電纜接頭應有防潮措施。17)電纜的試驗與檢查:電纜敷設前必須進行絕緣電阻試驗,1kV以下的電纜使用1kV兆歐表測量絕緣電阻值。18)電纜線路的相位相序應與電網(wǎng)相符。用三節(jié)一號干電池及一塊零值在中央的±5V直流電壓表組成核相器進行校核電纜相位或用相位表測量。二安全文明施工1)穿線工作大多在高空作業(yè),登高用具要勤檢查其安全與否。嚴禁一腳踏合梯,一腳踏其它地方,施工人員要掌握安全操作規(guī)程,配置好安全防護用品,安全帽、防滑鞋、工作服、超過2米的高空作業(yè)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帶。。2)應加強工作照明燈具的管理,金屬外殼應接地,燈具安放應選在安全、干燥、不影響工作的地方。3)電動工具、照明設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用電尤為重要,電源線要用軟電纜,嚴禁亂拉亂扯,防止硬物砸傷、漏電。4)電線、鋼絲、鐵絲不要亂扔,穿、抽鋼絲應及時收卷,不要散亂。以防線頭、鋼絲頭碰到工作燈和配電箱帶電體。5)工作結束或轉移應及時清理現(xiàn)場。6)注意防護本工作面及相臨工作面人員、設備安全,防止自傷、它傷及傷害他人。7)對現(xiàn)場的一切成品要加強保護。對施工有影響的其它成品應與他人取得聯(lián)系后方可處置。8)人工敷設電纜是嚴禁戴手套轉動電纜盤交底人接受交底單位負責人注:技術交底內容可另加附頁,交接底雙方必須手寫簽字

篇2:酒店線路敷設施工方法

酒店線路的敷設施工方法

1線槽敷設及支架安裝

1.線槽敷設

A、強、弱電線槽分槽敷設,如需要敷設在同一線槽內,用金屬板隔開。

B、弱電系統(tǒng)中不同信號、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分槽敷設。

廣播、電話等電壓等級較高的線用金屬隔板與無屏蔽的信號線路隔開敷設或以單獨的線槽、管敷,200V交流電源線路和連鎖線路不與弱電的信號電纜(電線)同槽、同管敷設。

C、火災報警系統(tǒng)的線路按設計的要求單獨使用專用線槽,其線槽的要求滿足設計的規(guī)定。

D、線槽安裝位置符合施工圖規(guī)定,左右偏差不超過50mm,水平偏差不超過2mm,垂直偏差不超過3mm。

E、線槽直角時,其最小彎曲半徑不小于槽內最粗電纜外徑10倍。

F、電纜或電線的總截面(包括外護層)不超過線槽截面積的40%,載流導線不超過30根。控制、信號或非載流導體的電纜或電線的總截面積不超過線槽截面的60%。

G、線槽的直線長度超過50m時,采用熱膨脹補償措施。

H、線槽接地,接縫處有連接線或跨接線。

I、地面暗敷線槽制造長度一般為3m,超過6m加裝分線盒。線槽出線口和分線盒必須與地面平齊。

2.支架的安裝

A、支架安裝應根據(jù)建筑結構不同形式選用不同支架型式及固定方式,對于鋼結構的建筑其支架安裝按支架安裝節(jié)點樣圖進行安裝。

B、支架不安裝在具有較大振動、熱源、腐蝕性液滴及排污溝道的位置;也不安裝在具有高溫、高壓、腐蝕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質的工藝設備、管道以及能移動的構筑物上。

C、電纜支架間距離宜為:當電纜水平敷設時為0.8-1.5m,垂直敷設時為1.0m。

D、水平安裝的線槽及保護管用的金屬支架間距應滿足設計圖紙要求,如無明確規(guī)定,支架間距宜為1.5-2m;并在距下列部位0.2m處也應設置支架:拐彎處、終端處、接線盒,垂直安裝時可適當增大間距。

2電線管敷設

1.彎制保護管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保護管的彎成角度不應小于90°;

B、保護管的彎曲半徑:當穿無鎧裝的電纜且明敷設時,不應小于保護管的6倍;當穿鎧裝電纜以及埋設于地下與混凝土內時,不應小于保護管外徑的10倍;

C、保護管彎曲處不應有凹陷、裂縫和明顯的彎扁;

D、單根保護管的直角彎不宜超過兩個。

2.護管在遇下列情況之一時,中間應增設接線盒,接線盒的位置應便于穿線

A、管長度每超過30m,無彎曲;

B、管長度每超過20m,有一個彎曲;

C、管長度每超過15m,有兩個彎曲;

D、管長度每超過8m,有三個彎曲。

3、金屬保護管跨接應符合的規(guī)定:

A、當配管采用鍍鋅管時,除設計明確規(guī)定外,管與管、管與金屬盒連接后不必跨接。

B、當配管采用鍍鋅管時,除設計明確要跨接時,明配管不應采用熔焊跨接,應采用設計指定的專用接地線卡跨接。

C、焊接鋼管可采用直徑6mm圓鋼跨接,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6倍。

保護管內穿有大于或等于100V載流導體時,則保護管的連接應保證電氣連接的連續(xù)性。

3電線電纜的敷設

1.敷設電纜應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設時應防止電纜之間及電纜與其它硬件體之間的磨擦;固定時,松緊應適度。

2.多芯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其直徑的6倍。同軸電纜的彎曲半徑,不小于其外徑的10倍。

3.線纜槽敷設截面利用率≤60%,線纜穿管敷設利用率≤40%。

4.信號電纜(線)與電力電纜(線)交叉敷設時,宜成直角;當平行敷設時,其相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

5.電纜沿支架在線槽內敷設時應在下列各處固定牢固:

1)當電纜傾斜坡度超過45°或垂直排列時,在每一個支架上;

2)當電纜傾斜坡度不超過45°且水平排列時,在每隔1-2個支架上;

3)在線路拐彎處和補償余度兩側以及保護管兩端的第一、二兩個支架上;

4)在引入儀表盤(箱)前300-400mm處;

5)在引入接線盒及分線箱前150-300mm處;

6.明敷設的信號線路與具有強磁場和強電場的電氣設備之間的凈距離,宜大于1.5m;當采用屏蔽電纜或穿金屬保護管以及在線槽內敷設時,宜大于0.8m。

7.溝道內敷設時,應敷設在支架上或線槽內。當電纜進入建筑物后,電纜溝道應作密封處理。

8.弱電電纜與電力線平行或交叉敷設時,其間距不得小于0.3m。

4光纜的敷設

1.敷設光纜前,應對光纖進行檢查,光纖應無斷點,其衰耗值應符合設計要求,核對光纜的長度,并應根據(jù)施工圖的敷設長度來選配光纜。配盤時應使接頭避開河、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礙物;架空光纜的接頭應設在桿旁1m以內。

2.敷設光纜時,其彎曲半徑不應小于光纜外徑20倍。光纜的牽引端頭應作好技術處理;可采用牽引力自動控制性能的牽引機進行牽引。牽引力應加于加強芯上,其牽引力不應超過150kg;牽引速度宜為10m/min;一次牽引的直線長度不宜超過1km;光纜接頭的預留長度不應小于8m。

3.光纜敷設完畢,應檢查光纖有無損傷,并對光纜敷設損耗進行抽測。確認沒有損傷時,再進行接續(xù)。

4.管道敷設光纜時,無接頭的光纜在直道上敷設應由人逐個經(jīng)人孔同步牽引。預先作好接頭的光纜,其接頭部分不得在管道內穿行;光纜端頭應用塑料膠帶包扎好,并盤成圈放置在托架高處。

5.光纜的接續(xù)應由受過專門訓的人員操作,接續(xù)時應采用光功率計或其它儀器進行監(jiān)視,使接續(xù)損耗達到最小;接續(xù)后應做好接續(xù)保護,并安裝好光纜接頭護套。

6.光纜敷設后,宜測量通道的總損耗,并用光時域反射計觀察光纖通道全程波導衰減特性曲線。

7.在光纜的接續(xù)點和終端應作永久性標志。

8.開啟式Ⅰ型光纜接頭盒的埋式光纜和管道光纜開剝尺寸應符合國家規(guī)定。

9.半開啟接頭盒的光纜開剝尺寸。

5線路測試與工程驗收

1.電纜(電線)絕緣電阻的測試兩端設備連接時,必須進行電纜(電線)絕緣電阻的測試,其測試結果必須符合規(guī)范要求。

2.電纜的接續(xù)

應由受過專門訓的人員操作,接續(xù)時應采用光功率計或其它儀器進行監(jiān)視,使接續(xù)損

耗達到最小;接續(xù)后應做好接續(xù)保護,并安裝好光纜接頭護套。

3.光纜敷設后,現(xiàn)場檢驗應測試光纖衰減常數(shù)和光纖長度

1)衰減測試:宜采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超出標準或與出廠測試數(shù)值相差太大,應用光功率計測試,并加以比較,斷定是測試誤差還是光纖本身衰減過大。

2)長度測試:要求對每根光纖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應一致。如果在同一盤光纜中,光纖長度差異較大,則應從另一端進行測試或做通光檢查,以判定是否有斷纖現(xiàn)象存在。

4.綜合布線的線纜測試

按GB/T50312-2000規(guī)范進行。

5.工程驗收

1)電纜、電線、光纜、綜合布線的敷設必須符合施工圖的要求。

2)工程驗收必須具備如下資料:

A)隱蔽工程驗收報告;

B)質量檢測和評定報告(線槽、保護管、線路敷設等);

C)電纜、電線的絕緣電阻測試記錄;

D)電纜、電線、光纜、綜合布線的測試記錄或報告。

篇3:某電纜線路敷設安全技術措施

電纜線路敷設安全技術措施

1)電纜中必須包含全部工作芯線和用作保護零線或保護線的芯線。需要三相四線制配電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五芯電纜。五芯電纜必須包含淡藍、綠/黃二種顏色絕緣芯線。淡藍色芯線必須用作N線;綠/黃雙色芯線必須用作PE線,嚴禁混用。

2)電纜截面的選擇應符合JGJ46―2005規(guī)范中第7.1.3條1、2、3款的規(guī)定,根據(jù)其長期連續(xù)負荷允許載流量和允許電壓偏移確定。

3)電纜線路應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設,嚴禁沿地面明設,并應避免機械損傷和介質腐蝕。埋地電纜路徑應設方位標志。

4)電纜類型應根據(jù)敷設方式、環(huán)境條件選擇。埋地敷設宜選用鎧裝電纜;當選用無鎧裝電纜時,應能防水、防腐。架空敷設宜選用無鎧裝電纜。

5)電纜直接埋地敷設的深度不應小于O.7m,并應在電纜緊鄰上、下、左、右側均勻敷設不小于50mm厚的細砂,然后覆蓋磚或混凝土板等硬質保護層。

6)埋地電纜在穿越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易受機械損傷、介質腐蝕場所及引出地面從2.0m高到地下O.2m處,必須加設防護套管,防護套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7)埋地電纜與其附近外電電纜和管溝的平行間距不得小于2m,交叉間距不得小于1m。

8)埋地電纜的接頭應設在地面上的接線盒內,接線盒應能防水、防塵、防機械損傷,并應遠離易燃、易爆、易腐蝕場所。

9)架空電纜應沿電桿、支架或墻壁敷設,并采用絕緣子固定,綁扎線必須采用絕緣線,固定點間距應保證電纜能承受自重所帶來的荷載,敷設高度應符合JGJ46―2005規(guī)范中第7.1節(jié)架空線路敷設高度的要求,但沿墻壁敷設時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架空電纜嚴禁沿腳手架、樹木或其他設施敷設。

10)在建工程內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電纜埋地引人,嚴禁穿越腳手架引人。電纜垂直敷設應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豎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電負荷中心,固定點每樓層不得少于一處。電纜水平敷設宜沿墻或門口剛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m。裝飾裝修工程或其他特殊階段,應補充編制單項施工用電方案。電源線可沿墻角、地面敷設,但應采取防機械損傷和電火措施。

11)電纜線路必須有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電器與電纜的選配應符合JGJ46―2005規(guī)范中第7.1.17條和7.1.18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