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科研周常規檢查細則
試行稿
(一二年級)
一、集體備課(100)
1、教師自行寫好教學設計。(40)
教學內容分析詳細;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明確;課題導入有藝術;教學流程設計有側重點;板書設計與教學過程相符。
2、集體討論記錄。(40)
有教學中處理的核心問題,有問題處理的個人意見,有問題處理達成的解決辦法。做到詳實,人人發言。建議確定中心發言人。
3、教師教學用書記錄(20)
教學用書中有一定的重點、難點問題的記錄或批注,避免遺忘。
二、上課
上課與教學設計相符。(聽課后查教案,評分記入聽評課考核之中)
三、考核辦法
1、本細則考核與年級組教師教科研考核各占二分之一記入教師教科研考核之中。
2、集體備課時間:每周前會后5點30――6點10,須備好一周的課。
3、教學設計、集體研討記錄檢查時間:星期一早上8點交分管領導簽字,分管領導如實作好考核記載。
4、分管領導周檢查結果于周五12點30分前上交科研處。
附:檢查量表
(三――六年級)
一、集體備課(40)
1、教師個人使用的學案熟悉。(5分)
目標明確:對每課學案學習目標關鍵字詞有勾劃,根據班級學生情況,對學習目標中存在不足的地方有一定的補充。
習題答案明確或解題辦法多元化:學案中的習題每題有參考答案,如出現一題沒有答案,則視為對學案沒有處理。4――6年級語文帶疑初讀部分必須完成,其余部分可選擇處理。(語文中抄寫題可以除外)
2、如學案中沒有的課題,則年級組討論設計導學單即可。請貼一份在教師學案中相應位置(10)
3、教課堂使用流程設計記錄。(20)
課題導入有藝術;教學流程有側重點。
4、集體討論記錄。(10)
有教學中處理的核心問題,有問題處理的個人意見,有問題處理達成的解決辦法。做到詳實,人人發言。建議確定中心發言人。
5、教師教學用書記錄(5)
教學用書中有一定的重點、難點問題的記錄或批注,避免遺忘。
二、學生學案(60)
1、學生學案自學部分有處理痕跡,學生正確率高。4――6年級語文則完成帶疑初讀部分。
2、學生學案測學部分有處理痕跡,有評價等級。
三、上課
上課與教師課堂使用流程設計記錄相符。聽課后直接計入聽評課考核之中。
四、考核辦法
1、本細則考核與年級組教師教科研考核各占二分之一記入教師教科研考核之中。
2、集體備課時間:每周前會后5點30――6點10,須備好一周的課。
3、教師學案及課堂流程設計檢查時間:星期一早上8點交分管領導簽字,分管領導如實作好考核記載。
4、學生學案檢查辦法:一般定于星期四檢查,也可采用不定時抽查辦法進行,分管領導如實作好考核記載。
5、分管領導周檢查結果于周五12點30分前上交科研處。
組織領導:
組長:田偉平(分管五六年級)
成員:張小兵(分管除語數學科外的學科)
劉志林(分管三四年級)
張軍(分管一二年級)
各年級組備課組長:
篇2:小學教育科研常規使用管理制度
一、每學年教科室制定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計劃,通過學校領導班子的研究和學校教代會的討論后,向全校老師宣布并予以執行。
二、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了解教育發展的最新動態
1、制定教師學習制度,與圖書管理教師配合,為教師們推薦閱讀書目。每位教師應保證每周至少有一節課的閱讀時間,教師們在學習時記好讀書筆記,學習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體系。
2、組織老師進行動態信息交流。教師在外出學習后填寫教科室編制的學習反饋表,并在學校范圍或教研組活動中向其他老師們匯報學習內容與心得。
三、教科室與教導處協同配合組織老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征文活動,認真指導教師總結經驗,修改文章。教師優秀的文章可向刊物推薦。
四、各教研組針對研究課題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對實驗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每一學月小結一次,并形成單行材料;每學期每位老師結合自己的課題上兩節研究課。
五、每學期教科室不定期出《教育故事》、《教海揚帆》,加強全校教師教改信息的交流。
六、教育科研常規檔案管理
1、學期教師教育教學總結
2、推薦書目
3、教研組階段小結單行材料
4、課題研究課教案、自評
5、學期出版的校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