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機械連接: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鋼筋直螺紋連接技術要求1、施工準備。(1)加滾軋直螺紋接頭施工的人員必須進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操作。
(2)鋼筋應先調直再加工,切口端面宜與鋼筋軸線垂直,端頭有彎曲、馬蹄現象的應切去,不得用氣割下料。
2、鋼筋絲頭加工
(1)按鋼筋規格所需的調整試棒調整好滾絲頭內孔最小尺寸。
(2)按鋼筋規格更換定位盤,并調整好剝肋直徑尺寸。
(3)調整剝肋檔塊及滾軋行程開關位置,保證剝肋及滾軋螺紋的長度
(4)裝卡鋼筋,開動設備進行剝肋及滾壓加工。
(5)加工絲頭時,應采用水溶性切削液,當氣溫低于0C時,應摻入15~20%亞硝酸鈉。嚴禁用機油做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絲頭。
(6)操作人員按附錄要求檢查絲頭的加工質量,每加工10個絲頭用通、止環規檢查一次,并剔除不合格絲頭。
(7)經自檢合格的絲頭,應由質檢員隨機抽樣進行檢驗,以一個工作班內生產的絲頭為一個驗收批,隨機抽檢10%,且不得少于10個。當合格率小于95%時,應加倍抽檢,復檢中合格率仍小于95%時,應對全部鋼筋絲頭逐個進行檢驗,并切去不合格絲頭,查明原因并解決后重新加工螺紋。技術交底記錄第2頁共2頁(8)檢驗合格的絲頭應加以保護,在其端頭加帶保護帽或用套筒擰緊,按規格分類堆放整齊。3、現場連接施工
(1)連接鋼筋時,鋼筋規格和套筒的規格必須一致,鋼筋和套筒的絲扣應干凈、完好無損。
(2)采用預埋接頭時,連接套的位置、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帶連接套筒的鋼筋應固定牢,連接套筒的外露端應有保護蓋。
(3)滾軋直螺紋接頭的連接,應用管鉗或工作扳手進行施工。(4)經擰緊后的滾壓直螺紋接頭應做出標記,允許完整絲扣外露為1-2扣。附錄:鋼筋滾絲長度及牙數見下表:
規格套筒長度滾絲長度牙數
2055±1mm3012
2260±1mm32.513
2565±1mm35.512
2870±1mm3813
3275±1mm40.514鋼筋絲頭、連接套筒加工質量檢驗鋼筋絲頭質量檢驗項目、檢驗方法及檢驗要求見下表
--鋼筋絲頭質量檢驗的方法及要求:
序號檢驗項目量具檢驗要求
1螺紋圈數目測牙型飽滿,完整絲扣圈數應滿足相關要求
2絲頭長度卡尺3螺紋直徑通端螺紋環規能順利旋入螺紋止端螺紋環規允許環規與端部螺紋部分旋合,旋入量不應超過3P(P為螺距)
篇2:帶肋鋼筋徑向擠壓連接工程技術交底范例
工程名稱:帶肋鋼筋徑向擠壓連接
交底部位
工程編號
日期
交底內容:
1、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構筑物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直徑20~40mm的帶肋Ⅱ~Ⅲ級鋼筋徑向擠壓連接施工。
2、施工準備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鋼筋的級別、直徑(l8~40mm)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及國家標準,應有出廠質量證明及復試報告。進口鋼筋需對擠壓連接進行型式檢驗,符合性能要求后使用。
2.1.2鋼套筒的材質為低碳素鎮靜鋼,其機械性能應滿足要求。Ⅱ級鋼筋用套筒屈服強度σs≥205N/mm2;抗拉強度σb=335~520N/mm2,延伸率σs≥20%。Ⅲ級鋼筋用套筒σs≥230N/mm2,σb=390~520N/mm2,σs≥20%。直徑差大于5mm,用變截面鋼套筒。套筒規格型號G18、G20、G22、G25、G28、G32、G36、G40,套筒應有出廠合格證,分批驗收。
2.1.3主要機具有:超高壓泵站、油管、壓鉗、鋼筋擠壓壓模、吊掛小車、平衡器、角向砂輪、劃標志工具及檢查壓痕卡板卡尺等工具。
注:帶肋鋼筋擠壓連接是將兩根需連接的鋼筋插入鋼套筒,利用壓鉗沿徑向壓縮鋼套筒,使之產生塑性變形,靠變形后的鋼套筒與被連接的鋼筋緊密結合整體的連接方法。
2.2作業條件:
2.2.2參加擠壓接頭作業的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
2.2.2清除鋼套筒及鋼筋擠壓部位的銹污、砂漿等雜物。
2.2.3鋼筋與鋼套筒試套,如鋼筋有馬蹄、飛邊、彎折或縱肋尺寸超大者,應先矯正或用手砂輪修磨,禁止用電氣焊切割超大部分。
2.2.4鋼筋端頭應有定位標志和檢查標志,以確保鋼筋伸入套筒的長度。定位標志距鋼筋端部的距離為鋼套筒長度的1/2。
2.2.5檢查擠壓設備是否正常,并試壓,符合要求后方準作業。
3、操作工藝
3.1工藝流程:
鋼套筒、鋼筋擠壓部位檢查、清理、矯正→鋼筋端頭壓接標志→鋼筋插入鋼套筒→擠壓→檢查驗收
3.2鋼筋應按標記要求插入鋼套筒內,確保接頭長度,以防壓空。被連接鋼筋的軸心與鋼套筒軸心應保持同一軸線,防止偏心和彎折。
3.3在壓接接頭處掛好平衡器與壓鉗,接好進、回油油管,起動超高壓泵,調節好壓接力所需的油壓力,然后將下壓??ò宕蜷_,取出下模,把擠壓機機架的開口插入被擠壓的帶肋鋼筋的連接套中,插回下模,鎖死卡板,壓鉗在平衡器的平衡力作用下,對準鋼套筒所需壓接的標記處,控制擠壓機換向閥進行擠壓。壓接結束后將緊鎖的卡板打開,取出下模,退出擠壓機,則完成擠壓施工。
3.4擠壓時,壓鉗的壓接應對準套筒壓痕標志,并垂直于被壓鋼筋的橫肋。擠壓應從套筒中央逐道向端部壓接,如φ32鋼筋每端壓6道壓痕,最后檢查壓痕。最小直徑及壓痕總寬度需符合規定,見圖4-35。
3.5為了減少高空作業并加快施工進度,可先在地面壓接半個壓接接頭,在施工作業區把鋼套筒另一端插入預留鋼筋,按工藝要求擠壓另一端。
4、質量標準
4.1保證項目:
4.1.1鋼筋的品種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檢查方法:檢查出廠證明書和試驗報告單。
4.1.2鋼套筒的材質、機械性能必須符合鋼套筒標準的規定,表面不得有裂縫、折疊等缺陷。
檢查方法:檢查出廠合格證明書。
4.1.3擠壓接頭的強度檢驗必須合格。500個同一規格、同一壓接工藝完成的鋼筋接頭為一批,且同批接頭分布不多于三個樓層,不足500個仍為一批,隨機抽取3個試件作抗拉強度試驗,且每層不少于1個,抗拉強度均不得低于被壓接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的1.05倍,若其中有一個試件不符
合要求時,應再抽取雙倍(6個)試件進行復試,復試結果仍有一個試件不合格,則該批接頭為不合格品。
檢查方法:檢查試驗報告單。
4.2基本項目:
4.2.1接頭的外觀質量應在逐個自檢基礎上按層抽10%接頭。壓痕不得有凹陷、劈裂,接頭處彎折不得大于4°,鋼筋插入鋼套筒長度必須符合規定。若不符合規定,應切除該接頭重新壓接。
檢查方法:觀察或用尺檢查。
4.2.2鋼筋接頭壓痕深度不夠時應補壓。超壓者應切除重新擠壓。鋼套筒壓痕的最小直徑和總寬度、應符合鋼套筒供應廠家提供的技術要求。
檢查方法:觀察及用尺檢查。
5、成品保護
5.1在地面預制好的接頭要用墊木墊好,分規格碼放整齊。
5.2套筒內不得有砂漿等雜物。
5.3在高空擠壓接頭時,要搭好臨時架子,不得蹬踩接頭。
6、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6.1要認真檢查鋼套筒的質量,材質不符合要求,無出廠質量證明書,以及外觀質量不合格的鋼套筒,不得使用。
6.2要注意鋼筋插入鋼套筒的長度,認真檢查鋼筋的標記線,從防壓空。
6.3擠壓時嚴格控制其壓力,認真檢查壓痕深度,深度不夠的要補壓,超深的要切除接頭重新連接。
7、質量記錄
本工藝標準應具備以下質量記錄:
7.1鋼筋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
7.2鋼筋機械性能試驗報告。
7.3鋼套筒合格證。
7.4接頭強度試驗報告單。
技術負責人:交底人:接交人:
篇3:直螺紋連接施工:技術安全交底
一、施工機具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機、限位擋鐵、螺紋環規、力矩扳手及普通扳手等。二、施工準備1、參加滾壓直螺紋接頭施工的人員必須進行技術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操作。2、鋼筋應先調直再加工,切口端面要與鋼筋軸線垂直,端頭彎曲、馬蹄形嚴重的要切去,但不得用氣割下料。三、施工工藝1、工藝流程:1)預接:鋼筋端面平頭→剝肋滾壓螺紋→絲頭質量檢驗→利用套簡連接→接頭檢驗;2)現場連接:鋼筋就位→擰下套筒保護帽→接頭擰緊→作標記→質量檢驗。2、鋼筋絲頭加工:1)按鋼筋規格所需的調整試棒并調整好滾絲頭內孔最小尺寸。2)按鋼筋規格更換漲刀環,并按規定的絲頭加工尺寸調整好直徑尺寸。3)調整剝肋擋塊及滾壓行程開關位置,保證剝肋及滾壓螺紋的長度符合絲頭加工尺寸的規定。3、鋼筋絲頭加工完成、檢驗合格后,要用專用的鋼筋絲頭保護帽或連接套筒對鋼筋絲頭進行保護,以防螺紋在鋼筋搬動或運輸過程中被損壞或污染。4、使用扳手或管鉗對鋼筋接頭擰緊時,只要達到力矩扳手調定的力矩值即可。5、鋼筋端部平頭最好使用臺式砂輪片切割機進行切割。6、連接鋼筋注意事項:1)鋼筋絲頭經檢驗合格后應保持千凈無損傷。2)所連鋼筋規格必須與連接套規格一致。3)連接水平鋼筋時,必須從一頭往另一頭依次連接,不得從兩頭往中間或中間往兩端連接。4)連接鋼筋時,一定要先將待連接鋼筋絲頭擰入同規格的連接套之后,再用力矩扳手擰緊鋼筋接頭;連接成型后用紅油漆作出標記,以防遺漏。5)力矩扳手不使用時,將其力矩值調為零,以保證其精度。7、檢查鋼筋連接質量:1)檢查接頭外觀質量應無完整絲扣外露,鋼筋與連接套之間無間隙。如發現有一個完整絲扣外露,應重新擰緊,然后用檢查用的扭矩扳手對接頭質量進行抽檢。2)用質檢力矩扳手檢查接頭擰緊程度。交底人:被交底人:****項目部****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