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機械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固定式空氣壓縮機必須安裝平穩牢固,基礎要符合規定。移動式空氣壓縮機放置后,應保持水平,輪胎應契緊。
2、為了保證空氣壓縮機的正常使用,在空氣壓縮機作業之前必須按下列要求檢查:
①燃、潤油料均添加充足。
②各防護裝置齊全良好,貯氣罐無存水。
③各連接部位緊固,各運動機構及各部閥門開閉靈活。
④電動空氣壓縮機的電動機及啟動器外殼接地良好,接地電阻不大于4Ω。
3、空氣壓縮機作業環境應該保持清潔和干燥。貯氣罐必須放在通風良好處,15m范圍內不得進行焊接或熱加作業。
4、貯氣罐和輸氣管路每兩年做一次水平試驗,試驗壓力為額定工作壓力的150%。壓力表和安全閥每年至少應校驗一次。
5、曲軸箱內的輪滑油量應在標尺規定范圍,添加輪滑油的品種、標號必須符合規定。
6、各連接部位應緊固,各運動部位及各部閥門開閉應靈活,并處于啟動前的位置。
7、輸氣管道輸送的壓縮空氣如果直接吹入人體,會造出人身傷害事故,輸氣膠管應保持暢通,不得扭曲,開啟送氣閥門前,應將輸氣管道連接好,并通知現場有關人員,方可送氣。在出口前方,不得有人工作或站立,防止壓縮空氣外泄傷人。
8、空氣壓縮機的進排氣較長時,應加以固定,管路不得有急彎,以減少輸氣阻方;因防止金屬管路,因熱脹冷縮而變形,對較長管路應設拉伸變形裝置。
9、每工作2h,應將液氣分離器、中間冷卻器、后冷卻器內的油水排放一次。貯氣罐內的油水應每班放一次。
10、發現下列情況之一時應立即停機檢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作業:
①漏水、漏氣、漏電或冷卻水突然中斷。
②機械有異響或電動機刷發生強烈火花。
③壓力表、溫度表、電流表指示值超過規定。
④排氣壓力突然升高,排氣閥、安全閥失效。
11、運轉中,在缺少而使氣罐過熱停機時,如果立即注入冷水,高溫的氣缸體因凝冷收縮,容易產生裂縫而損壞。因此應待氣缸自然降溫到60℃以下時,方可加水。
12、貯去罐上的安全閥室即制貯氣罐內的壓力不超過規定值的安全保護裝置,作業中貯氣罐內壓力不得超過銘牌的額定壓力,安全閥靈敏有效。進、排氣閥、軸承及各部件應無異響和過熱現象。
13、當電動空氣壓縮機運轉中突然停電時,應立即切斷電源,等來電后從新在無何載狀態下啟動。
篇2:機械施工安全交底
1.操作人員應體檢合格,無妨礙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應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或公安部門頒發的機動車駕駛執照后,方可持證上崗。學員應在專人指導下進行工作。
2.為保證安全生產,現場施工負責人應為機械作業提供道路、水電、機棚或停機場地等必備的條件,并消除對機械作業有妨礙或不安全的因素。夜間作業應設置充足的照明。
3.新機、經過大修或技術改造的機械,需要經過測試,驗證性能和適用性;由于新裝配的零部件表面配合程度較差,需要經過磨合,以達到裝配表面的良好接觸,防止在未經磨合前即滿負荷使用,引起粘附磨損而造成事故。
4.寒冷季節的低溫,給機械的啟動、運轉、停置保管等帶來不少困難,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以防止機械因低溫運轉而產生不正常損耗和凍裂汽缸體等重大事故。
5.操作人員應遵守機械有關保養規定,認真及時做好各級保養工作,經常保持機械的完好狀態。
6.機械集中停放的場所,應有專人看管,并應設置消防器材及工具;大型內燃機械應配備滅火器;機房、操作室及機械四周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7.為促使施工和操作人員互相了解情況,密切配合,以達到安全生產的目的,機械進入作業地點后,施工技術人員應向操作人員進行施工任務和安全技術措施交底。操作人員應熟悉作業環境和施工條件,聽從指揮,遵守現場安全規則。
8.變配電所、乙炔站、氧氣站、空氣壓縮機房、發電機房、鍋爐房等易于發生危險的場所,應在危險區域界限處,設置圍柵和警告標志,非工作人員未經批準不得入內。挖掘機、起重機、打樁機等重要作業區域,應設立警告標志及采取現場安全措施。
9.機械上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能及時預報機械的安全狀態,防止事故發生,保證機械設備的安全生產。機械上的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及監測、指示、儀表、報警等自動報警、信號裝置應完好齊全,有缺損時應及時修復。安全防護裝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機械不得使用。
10.實行多班作業的機械,應執行交接班制度,認真填寫交接班記錄;接班人員經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工作 11.使用機械與安全生產發生矛盾時,必須首先服從安全要求。
12.在機械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液體、塵埃、渣滓、放射性射線、振動、噪聲等場所,必須配置相應的安全保護設備和三廢處理裝置;在隧道、沉井基礎施工中,應采取措施,使有害物限制在規定的限度內。
13.機械停置或封存期間,也會產生有形磨損,這是由于機件生銹、金屬腐蝕、橡膠和塑料老化等原因造成的,為減少這類磨損,需要做好保養等預防措施,停用一個月以上或封存的機械,應認真做好停用或封存前的保養工作,并應采取預防風沙、雨淋、水泡、銹蝕等措施。
14.機械的作業能力和使用范圍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限度就會造成事故。所以機械必須按照出廠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技術性能、承載能力和使用條件,正確操作,合理使用,嚴禁超載作業或任意擴大使用范圍。
15.機械使用的潤滑油(脂),應符合出廠使用說明書所規定的種類和牌號,并應按時、按季、按質更換。
16.機械不得帶病運轉。運轉中發現不正常時,應先停機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17.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并主動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對于重大機械事故,領導必須親臨現場組織處理。機械發生重大事故時,企業各級領導必須及時上報和組織搶救,保護現場,查明原因,分清責任,落實及完善安全措施,并按事故性質嚴肅處理。
18.在工作中操作人員和配合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長發應束緊不得外露,高處作業時必須系安全帶。
19.操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集中精力正確操作,注意機械工況,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將機械交給其他無證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或操作室內。
20.操作人員在安全生產方面有拒絕違章指揮的權利,可以制止領導強迫命令的錯誤行為,凡有違反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的作業命令,操作人員應先說明理由后可拒絕執行。由于發令人強制違章作業而造成事故者,應追究發令人的責任,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21.汽車及自行輪胎式機械在進入城市交通或公路時,必須遵守交通法規。
篇3:施工機械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機械設備應按其技性能的要求正確使用,缺少安全裝置或安全裝置已失效的機械設備不得使用,或維修后達到安全要求后使用。
2、處在運行和運轉中的機械嚴禁對其進行維修,保養或調整作業。
3、機械設備應定期保養,當發現有漏水保、失修或超載帶病運轉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使用。
4、機械設備的操作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并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在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時,方可獨立操作。
5、機械作業時,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將機械交給非本機操作人員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和操作室內,工作時,思想要集中,嚴禁酒后操作。
6、機械操作人員和配合人員,都必須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高處作業必須掛好安全帶,不得穿硬底鞋或拖鞋,嚴禁從高處扔物件。
7、在夜間作業時,必須設置有充足的照明。
8、當使用機械設備與安全發生矛盾時,必須服從安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