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機使用:安全技術交底
1.塔吊司機及指揮(信號工)必須經勞動監察主管部門培訓合格,領取操作證方可上崗。嚴禁無證操作。
2.嚴禁司機酒后或帶病上崗作業。工作時間必須穿好工作鞋、工作服。
3.作業前應檢查:①交接班記錄,妥善處理上一班次遺留的問題;②檢查輸電電纜有否脫落或破皮及電源電壓是否正常;③檢查制動器、限位器等安全裝置是否靈敏;④檢查吊鉤、吊具鋼絲繩及滑輪組是否有異常;⑤經檢查發現有障礙時,必須及時處理,嚴禁設備帶病運行。
4.司機應與其他工作人員密切配合,作業時要聽從信號員指揮,未給信號前不得開機作業。如指揮信號不明或多頭指揮和指揮錯誤,司機有權拒絕作業。抵制違章指揮。
5.作業過程中如發現有故障,不管當時是否影響工作,均應立即停機排除,嚴禁起重機帶病運轉。
6.起吊重物前,司機應注意重物掛鉤情況,不得起吊未掛好、綁扎不牢固的重物及散碎無容器的物件,在起升較重的物體時,先吊離地面確認重量后方可起吊。
7.不得起吊粘住地面或被其它物件壓住的重物。
8.嚴禁斜拉斜掛,不得用小車行走或轉臺回轉來拖動地面重物或車輛。
9.嚴禁吊鉤落地面,保持鋼絲繩處于張緊狀態,以免打絞。
10.司機必須對本機的保養工作負責,保持整機清潔,認真檢查。
11.同一工作場地有兩臺或兩臺以上起重機作業時應注意對方的運轉,嚴格遵守多機作業措施。指揮信號員要密切配合,以避免發生意外。
12.司機必須做好交接班工作,填好運轉情況記錄或維修等交接班記錄。
13.遇大風(6級以上)雨天氣,必須停止作業。
14.指揮信號員進入工地穿好工作鞋,戴好安全帽,精神集中從事專項指揮工作。
15.指揮人員作業中,必須位于司機聽力或視力所能及的明顯處,不允許進入司機盲區和隔音區指揮。
16.作業中,如果吊物位置不能保證安全時或工作條件不符合安全規定時,指揮人員應拒絕指揮作業。
17.工作結束時,應將吊鉤升至接近吊臂,并將小車接近塔身,旋轉吊臂于順風方向。并切斷電源關好門窗,方可下班。
篇2:談塔機使用的安全技術規程與安全操縱規程
談塔機使用的安全技術規程與安全操縱規程
人們知道,建筑業在我國已列進四大危險行業之中,其中因建筑機械所造成的事故又占有相當的比例,而塔機無論從其結構規模、使用率、在工地中起到的作用及其工作危險程度等諸方面均屬于建機中的大哥大。隨著國家對施工安全的越來越重視,故對其相應的規范要求也越迫切。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完全適應現行的塔機使用中的安全技術規程和安全操縱規程,還尚需時日。下面,我們從實際應用度來談一談對該項工作的熟悉。
1.相關規范的情況
1.1現由建設部頒發的《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是由原部標(JGJ33
—86)翻版而成,而1986年的標準,則是由原部標,建筑機械安全操縱規程》(建規2—60)修改而來,追本溯源,時間較長,但也能看出,“安全技術規程”與“安全操縱規程”是源出一脈。仔細考察原標準,其多為塔機生產廠家為取得生產許可證而定,從使用方面來看尚顯不足。
1.2從已頒發的標準中找到能引用的標準有三個:
①在《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中的第四節是專述塔機的,文中
主要分為作業條件、作業前的檢查和啟動、作業中安全留意事項、作業后安全留意事項四部分來敘述,共列有37條。其中關于路基軌道的內容就有7條、附著方面4條、頂升方面5條,篇略顯多,可簡述之。
②國家強制性標準《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94),該標準是1985年首次發
布實施,1994年后進行修訂后取代。但該標準對塔機使用單位來說,只有安裝與試驗、操縱與使用兩條款,且具體內容也未幾,希看增加安拆及使用方面的內容,更具可操縱性
③國家專業標準《塔式起重機操縱使用規程》(JG/T100—1999)(原標準編號ZBJ80012
—89),該標準基本上對塔機的實際作業有較全面的規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塔機類型的較大變化,在實用上應與時俱進反映較新的內容。
2.實際中存在的要求
2.1我國塔機的使用情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基本使用的是獨立塔桅、俯仰變幅、下部旋轉的小噸位塔機,工地上稱為舊式塔機;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國內建筑規模的發展,大量涌現和使用的是自升式、水平吊臂、小車變幅的中型及大型塔機,工地上稱為新式塔機。該類型塔機吊物就位時平穩、迅速、工作相對安全,效率也相當高,受到工地普遍歡迎,特別適合我國國情。有專業人士估計,在本世紀我國經濟建設的頭五十年,該類塔機仍將繼續服務于建筑工地,成為其主要的特種設備,并且其結構及性能,不會有重大的改變。因此,其相關的標準與規范,應主要描述到該類型的塔機上來。
2.2固然國家頒發的有關于塔機的安全方面的標準主要只有上述的三個,但仔細閱讀標準,應該說對塔機的安全,從設計、制作到安裝、使用,拆卸等都作了較嚴格的要求。然而,為何塔機事故仍一直較頻繁的發生呢應該說,除往塔機設計、制造中的原因,就使用方面即塔機機務職員而言,可完全回進操縱者不熟悉規范、違規操縱所造成。
對此,筆者從三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中,深有感受。分析造成違規作業的原因,基本為二種,一種屬于責任心不強,存在僥幸心理;而另一種則屬于不懂原理,無知即“無畏”,貿然行事造成。造成第二種原因的也有因標準條款太多,使重點不突出,使其易忘卻或對其警示不夠而造成。因引,筆者多年來就有一想法:塔機使用的安全技術規程與安全操縱規程,應多注重于使用方面,以指導現場工作來制定其條款,警示、規范其工作,從而防止和盡可能減少事故的發生。下面將我們為此而制定的兩種規程推出,供參考。
3.塔式起重機安全技術規程
3.1規程
①塔式起重機工作職員必須身體健康,持證上崗,嚴禁擅離崗位或讓非本機操縱職員
操縱塔機,嚴禁酒后操縱,嚴禁從高處向下投擲物件。
②操縱職員必須按規定穿著勞動保護用品,長發不得外露,嚴格交接班制度,按時填
寫交接班記錄。
③當塔機在使用中出現與安全制度發生矛盾的情況時,必須服從安全的要求。
④當發生事故或未遂惡性事故時,必須及時搶救,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有關部分領
導。領導對事故應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⑤塔機基礎應按使用說明書中提供的圖樣制作。基礎土壤承載力,中型塔機>120kN/m
2;中型塔機>160kN/m2。現場受制時,應設計專門基礎,并經有關技術部分核準。附著的受力強度及內爬式塔機的基座應滿足塔機的設計要求
⑥塔機的安裝、頂升、拆卸,必須制定安全作業措施,由專業隊伍進行,并要有技術
及安全職員在現場監護。
⑦塔機安裝后,在無載荷的情況下,按GB/T9462—1999要求,塔身垂直度偏差<
4/1000。
⑧塔機的電纜、電閘箱應專置,電器應符合規定,供電電壓變動<±5%。有專門的避
雷接地裝置。行走式塔機的電纜卷筒必須運轉靈活,不得拖纜。
⑨塔機必須安裝行走、變幅、高度、力矩等限制(位)安全裝置,并保證靈敏可靠。
各機構的制動器、安全防護裝置等需確認正常后,方可作業。
⑩操縱各控制器,應依次逐級操縱,力求平穩,嚴禁急停,越檔操縱。動臂式塔機的
變幅操縱只能單獨進行。
(11)當吊鉤提升接近頂部,小車行至端部時,應提前減速、綬行。吊鉤至臂架應≮1m,塔面距軌道端≮2m。
(12)工作中嚴禁斜拉斜吊,提升重物后,嚴禁自由著落。重物平移瑞跨越障礙物時,應高出0.5m以上。兩臺塔機相近作業時,應保持兩機之間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起的重物)間隔不得小于5m。
(13)大雨、大霧、六級以上的大風時,應停止作業。
(14)作業后,塔機應停放在軌道中間,鎖緊夾軌器。臂架應轉到順風方向,并放松回轉制動器將吊鉤提升至離臂架2~3m處。
(15)塔式起重機司機、指揮崗位責任制:
a.塔機司機,指揮必須認真執行起重機械安全技術一般規定,熟練把握塔機的構造原理,技術性能,嚴格遵守塔機安全技術操縱規程。
b.堅持日常維護、保養、清潔、潤滑、緊固、隨時檢查和解決塔機存在的題目,如發現隱患,不能及時排除時,應停機并報告有關部分排除。
c.嚴禁讓塔機帶病作業,在物體重量不清、綁扎不牢或不公道,塔機安全裝置失靈,信號不明和無人指揮等況下,司機不得操縱。
d.工作期間,不許看書看報,不許閑談,嚴禁酒后作業。
e.兩班以上作業,司機要將機械情況(存在題目)轉告放工操縱職員,并作好交接班記錄。
3.2解釋
①該塔機規程基本是引述原規范的相關內容,但看得出是明顯針對新式塔機所采用。使
用單位可將其制作成教育培訓用的小冊子,能夠隨身攜帶,使塔機機務職員在工余間能時常翻閱,做到熟悉把握其內容,指導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出差錯。
②筆者以為,所有的塔機事故中,職員的因素占了主要部分。因此應重點突出職員的
工作責任心,故上述規程中列進了塔機司機、指揮的崗位責任制,這是以前規范所沒有的。
4.塔式起重機安全操縱規程
4.1規程
①司機上機時巡視一遍,檢查供電電壓是否達到要求,檢視各機械傳動結構部分的完
好及潤滑情況,根據需要加潤滑油,排除發現的故障。軌道式塔機應排除軌道上障礙物。
②起吊重量,必須嚴格控制在規定的回轉半徑的起重量內。禁止斜拉斜吊重物,禁止
用吊鉤直接鉤掛重物。
③司機必須在得到起重指揮的信號后,先叫鈴、然后再進行操縱。
④操縱控制器時,應從零位轉動到第一級,然后逐級增速,嚴禁越級操縱,在吊鉤提
升及小車走近限位開關時,應降速,嚴禁起吊重物自由落下。
⑤如遇大雪、大雨、大霧和六級以上的大風影響施工安全時,應暫時停止工作,并須
鎖緊夾鉗,軌道式塔機在碰到四級大風時,不準轉彎。
⑥鋼絲繩扭成麻花現象時應整理后方可繼續工作,若磨損、斷股超過規定標準時,應
更換。
⑦收工時,吊鉤下不得懸掛重物,將吊鉤升上,小車駛回至塔身處。如遇大風,先
將起重臂轉向順風方向,并鎖緊大鉗。
⑧將每個控制器撥回零位,拉下配電箱總閘,關好操縱室門窗,切斷地面上電源開關。
⑨嚴禁酒后上機操縱。
4.2解釋:查閱以前頒發的幾個標準,有些不專指使用操縱,內容太多,又互相不連貫,
較難記憶。另在實際中,人們深切地感覺到,象塔機等機體龐大的持種設備,關于其安全操縱規程,應在工作地點懸掛出來,它能夠時時刻刻對機務職員及相關人士進行提醒和警示,促使他們在工作中時刻遵照規范、遵照標準,不出現違章作業,違章指揮,以杜盡安全事故發生。
既然需在現場懸掛,其篇幅就不能太長,為突出內容,只能將易忽視而又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題目列出。
5.小結
標準對于行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由于時間推移及塔機的改型換代,上面提到的關于塔機安全方面的三個標準,技術上均有不符實用的地方,很難指導塔機使用的安全工作,所以應與時俱進,為滿足實際的需要而精益求精,完善。因此,企盼新的國家標準頒發,能有效地規范塔機使用中的安全題目,使事故少發生和不發生。
篇3:談塔機使用的安全技術規程安全操縱規程
談塔機使用的安全技術規程與安全操縱規程
人們知道,建筑業在我國已列進四大危險行業之中,其中因建筑機械所造成的事故又占有相當的比例,而塔機無論從其結構規模、使用率、在工地中起到的作用及其工作危險程度等諸方面均屬于建機中的大哥大。隨著國家對施工安全的越來越重視,故對其相應的規范要求也越迫切。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完全適應現行的塔機使用中的安全技術規程和安全操縱規程,還尚需時日。下面,我們從實際應用度來談一談對該項工作的熟悉。
1.相關規范的情況
1.1現由建設部頒發的《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是由原部標(JGJ33
—86)翻版而成,而1986年的標準,則是由原部標,建筑機械安全操縱規程》(建規2—60)修改而來,追本溯源,時間較長,但也能看出,“安全技術規程”與“安全操縱規程”是源出一脈。仔細考察原標準,其多為塔機生產廠家為取得生產許可證而定,從使用方面來看尚顯不足。
1.2從已頒發的標準中找到能引用的標準有三個:
①在《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中的第四節是專述塔機的,文中
主要分為作業條件、作業前的檢查和啟動、作業中安全留意事項、作業后安全留意事項四部分來敘述,共列有37條。其中關于路基軌道的內容就有7條、附著方面4條、頂升方面5條,篇略顯多,可簡述之。
②國家強制性標準《塔式起重機安全規程》(GB5144—94),該標準是1985年首次發
布實施,1994年后進行修訂后取代。但該標準對塔機使用單位來說,只有安裝與試驗、操縱與使用兩條款,且具體內容也未幾,希看增加安拆及使用方面的內容,更具可操縱性
③國家專業標準《塔式起重機操縱使用規程》(JG/T100—1999)(原標準編號ZBJ80012
—89),該標準基本上對塔機的實際作業有較全面的規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塔機類型的較大變化,在實用上應與時俱進反映較新的內容。
2.實際中存在的要求
2.1我國塔機的使用情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基本使用的是獨立塔桅、俯仰變幅、下部旋轉的小噸位塔機,工地上稱為舊式塔機;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國內建筑規模的發展,大量涌現和使用的是自升式、水平吊臂、小車變幅的中型及大型塔機,工地上稱為新式塔機。該類型塔機吊物就位時平穩、迅速、工作相對安全,效率也相當高,受到工地普遍歡迎,特別適合我國國情。有專業人士估計,在本世紀我國經濟建設的頭五十年,該類塔機仍將繼續服務于建筑工地,成為其主要的特種設備,并且其結構及性能,不會有重大的改變。因此,其相關的標準與規范,應主要描述到該類型的塔機上來。
2.2固然國家頒發的有關于塔機的安全方面的標準主要只有上述的三個,但仔細閱讀標準,應該說對塔機的安全,從設計、制作到安裝、使用,拆卸等都作了較嚴格的要求。然而,為何塔機事故仍一直較頻繁的發生呢應該說,除往塔機設計、制造中的原因,就使用方面即塔機機務職員而言,可完全回進操縱者不熟悉規范、違規操縱所造成。
對此,筆者從三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中,深有感受。分析造成違規作業的原因,基本為二種,一種屬于責任心不強,存在僥幸心理;而另一種則屬于不懂原理,無知即“無畏”,貿然行事造成。造成第二種原因的也有因標準條款太多,使重點不突出,使其易忘卻或對其警示不夠而造成。因引,筆者多年來就有一想法:塔機使用的安全技術規程與安全操縱規程,應多注重于使用方面,以指導現場工作來制定其條款,警示、規范其工作,從而防止和盡可能減少事故的發生。下面將我們為此而制定的兩種規程推出,供參考。
3.塔式起重機安全技術規程
3.1規程
①塔式起重機工作職員必須身體健康,持證上崗,嚴禁擅離崗位或讓非本機操縱職員
操縱塔機,嚴禁酒后操縱,嚴禁從高處向下投擲物件。
②操縱職員必須按規定穿著勞動保護用品,長發不得外露,嚴格交接班制度,按時填
寫交接班記錄。
③當塔機在使用中出現與安全制度發生矛盾的情況時,必須服從安全的要求。
④當發生事故或未遂惡性事故時,必須及時搶救,保護現場,并立即報告有關部分領
導。領導對事故應按“三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
⑤塔機基礎應按使用說明書中提供的圖樣制作。基礎土壤承載力,中型塔機>120kN/m
2;中型塔機>160kN/m2。現場受制時,應設計專門基礎,并經有關技術部分核準。附著的受力強度及內爬式塔機的基座應滿足塔機的設計要求
⑥塔機的安裝、頂升、拆卸,必須制定安全作業措施,由專業隊伍進行,并要有技術
及安全職員在現場監護。
⑦塔機安裝后,在無載荷的情況下,按GB/T9462—1999要求,塔身垂直度偏差<
4/1000。
⑧塔機的電纜、電閘箱應專置,電器應符合規定,供電電壓變動<±5%。有專門的避
雷接地裝置。行走式塔機的電纜卷筒必須運轉靈活,不得拖纜。
⑨塔機必須安裝行走、變幅、高度、力矩等限制(位)安全裝置,并保證靈敏可靠。
各機構的制動器、安全防護裝置等需確認正常后,方可作業。
⑩操縱各控制器,應依次逐級操縱,力求平穩,嚴禁急停,越檔操縱。動臂式塔機的
變幅操縱只能單獨進行。
(11)當吊鉤提升接近頂部,小車行至端部時,應提前減速、綬行。吊鉤至臂架應≮1m,塔面距軌道端≮2m。
(12)工作中嚴禁斜拉斜吊,提升重物后,嚴禁自由著落。重物平移瑞跨越障礙物時,應高出0.5m以上。兩臺塔機相近作業時,應保持兩機之間任何接近部位(包括吊起的重物)間隔不得小于5m。
(13)大雨、大霧、六級以上的大風時,應停止作業。
(14)作業后,塔機應停放在軌道中間,鎖緊夾軌器。臂架應轉到順風方向,并放松回轉制動器將吊鉤提升至離臂架2~3m處。
(15)塔式起重機司機、指揮崗位責任制:
a.塔機司機,指揮必須認真執行起重機械安全技術一般規定,熟練把握塔機的構造原理,技術性能,嚴格遵守塔機安全技術操縱規程。
b.堅持日常維護、保養、清潔、潤滑、緊固、隨時檢查和解決塔機存在的題目,如發現隱患,不能及時排除時,應停機并報告有關部分排除。
c.嚴禁讓塔機帶病作業,在物體重量不清、綁扎不牢或不公道,塔機安全裝置失靈,信號不明和無人指揮等況下,司機不得操縱。
d.工作期間,不許看書看報,不許閑談,嚴禁酒后作業。
e.兩班以上作業,司機要將機械情況(存在題目)轉告放工操縱職員,并作好交接班記錄。
3.2解釋
①該塔機規程基本是引述原規范的相關內容,但看得出是明顯針對新式塔機所采用。使
用單位可將其制作成教育培訓用的小冊子,能夠隨身攜帶,使塔機機務職員在工余間能時常翻閱,做到熟悉把握其內容,指導其在日常的工作中不出差錯。
②筆者以為,所有的塔機事故中,職員的因素占了主要部分。因此應重點突出職員的
工作責任心,故上述規程中列進了塔機司機、指揮的崗位責任制,這是以前規范所沒有的。
4.塔式起重機安全操縱規程
4.1規程
①司機上機時巡視一遍,檢查供電電壓是否達到要求,檢視各機械傳動結構部分的完
好及潤滑情況,根據需要加潤滑油,排除發現的故障。軌道式塔機應排除軌道上障礙物。
②起吊重量,必須嚴格控制在規定的回轉半徑的起重量內。禁止斜拉斜吊重物,禁止
用吊鉤直接鉤掛重物。
③司機必須在得到起重指揮的信號后,先叫鈴、然后再進行操縱。
④操縱控制器時,應從零位轉動到第一級,然后逐級增速,嚴禁越級操縱,在吊鉤提
升及小車走近限位開關時,應降速,嚴禁起吊重物自由落下。
⑤如遇大雪、大雨、大霧和六級以上的大風影響施工安全時,應暫時停止工作,并須
鎖緊夾鉗,軌道式塔機在碰到四級大風時,不準轉彎。
⑥鋼絲繩扭成麻花現象時應整理后方可繼續工作,若磨損、斷股超過規定標準時,應
更換。
⑦收工時,吊鉤下不得懸掛重物,將吊鉤升上,小車駛回至塔身處。如遇大風,先
將起重臂轉向順風方向,并鎖緊大鉗。
⑧將每個控制器撥回零位,拉下配電箱總閘,關好操縱室門窗,切斷地面上電源開關。
⑨嚴禁酒后上機操縱。
4.2解釋:查閱以前頒發的幾個標準,有些不專指使用操縱,內容太多,又互相不連貫,
較難記憶。另在實際中,人們深切地感覺到,象塔機等機體龐大的持種設備,關于其安全操縱規程,應在工作地點懸掛出來,它能夠時時刻刻對機務職員及相關人士進行提醒和警示,促使他們在工作中時刻遵照規范、遵照標準,不出現違章作業,違章指揮,以杜盡安全事故發生。
既然需在現場懸掛,其篇幅就不能太長,為突出內容,只能將易忽視而又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題目列出。
5.小結
標準對于行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由于時間推移及塔機的改型換代,上面提到的關于塔機安全方面的三個標準,技術上均有不符實用的地方,很難指導塔機使用的安全工作,所以應與時俱進,為滿足實際的需要而精益求精,完善。因此,企盼新的國家標準頒發,能有效地規范塔機使用中的安全題目,使事故少發生和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