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辦法
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你了解這個規定嗎,下面帶來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1】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和管理,保障勞動者安全健康及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本規范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工作。
第三條本規范所稱的勞動防護用品,是指由用人單位為勞動者配備的,使其在勞動過程中免遭或者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病危害的個體防護裝備。
第四條勞動防護用品是由用人單位提供的,保障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的輔助性、預防性措施,不得以勞動防護用品替代工程防護設施和其他技術、管理措施。
第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健全管理制度,加強勞動防護用品配備、發放、使用等管理工作。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安排專項經費用于配備勞動防護用品,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該項經費計入生產成本,據實列支。
第七條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使用進口的勞動防護用品,其防護性能不得低于我國相關標準。
鼓勵用人單位購買、使用獲得安全標志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八條勞動者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按照規章制度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九條用人單位使用的勞務派遣工、接納的實習學生應當納入本單位人員統一管理,并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對處于作業地點的其他外來人員,必須按照與進行作業的勞動者相同的標準,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二章勞動防護用品選擇
第十條勞動防護用品分為以下十大類:
(一)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對頭部傷害的頭部防護用品。
(二)防御缺氧空氣和空氣污染物進入呼吸道的呼吸防護用品。
(三)防御物理和化學危險、有害因素對眼面部傷害的眼面部防護用品。
(四)防噪聲危害及防水、防寒等的聽力防護用品。
(五)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對手部傷害的手部防護用品。
(六)防御物理和化學危險、有害因素對足部傷害的足部防護用品。
(七)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對軀干傷害的軀干防護用品。
(八)防御物理、化學和生物危險、有害因素損傷皮膚或引起皮膚疾病的護膚用品。
(九)防止高處作業勞動者墜落或者高處落物傷害的墜落防護用品。
(十)其他防御危險、有害因素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十一條用人單位應按照識別、評價、選擇的程序(見附件1),結合勞動者作業方式和工作條件,并考慮其個人特點及勞動強度,選擇防護功能和效果適用的勞動防護用品。
(一)接觸粉塵、有毒、有害物質的勞動者應當根據不同粉塵種類、粉塵濃度及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和毒物的種類及濃度配備相應的呼吸器(見附件2)、防護服、防護手套和防護鞋等。具體可參照《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GB2626)、《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及維護》(GB/T18664)、《防護服裝化學防護服的選擇、使用和維護》(GB/T24536)、《手部防護防護手套的選擇、使用和維護指南》(GB/T29512)和《個體防護裝備足部防護鞋(靴)的選擇、使用和維護指南》(GB/T28409)等標準。
工作場所存在高毒物品目錄中的確定人類致癌物質(見附件3),當濃度達到其1/2職業接觸限值(PC-TWA或MAC)時,用人單位應為勞動者配備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并指導勞動者正確佩戴和使用。
(二)接觸噪聲的勞動者,當暴露于80dB≤LE*,8h<85dB的工作場所時,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需求為其配備適用的護聽器;當暴露于LE*,8h≥85dB的工作場所時,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配備適用的護聽器,并指導勞動者正確佩戴和使用(見附件2)。
具體可參照《護聽器的選擇指南》(GB/T23466)。
(三)工作場所中存在電離輻射危害的,經危害評價確認勞動者需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的,用人單位可參照電離輻射的相關標準及《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基本要求》(GB/T29510)為勞動者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并指導勞動者正確佩戴和使用。
(四)從事存在物體墜落、碎屑飛濺、轉動機械和鋒利器具等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還可參照《個體防護裝備選用規范》(GB/T11651)、《頭部防護安全帽選用規范》(GB/T30041)和《墜落防護裝備安全使用規范》(GB/T23468)等標準,為勞動者配備適用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十二條同一工作地點存在不同種類的危險、有害因素的,應當為勞動者同時提供防御各類危害的勞動防護用品。需要同時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還應考慮其可兼容性。
勞動者在不同地點工作,并接觸不同的危險、有害因素,或接觸不同的危害程度的有害因素的,為其選配的勞動防護用品應滿足不同工作地點的防護需求。
第十三條勞動防護用品的選擇還應當考慮其佩戴的合適性和基本舒適性,根據個人特點和需求選擇適合號型、式樣。
第十四條用人單位應當在可能發生急性職業損傷的有毒、有害工作場所配備應急勞動防護用品,放置于現場臨近位置并有醒目標識。
用人單位應當為巡檢等流動性作業的勞動者配備隨身攜帶的個人應急防護用品。
第三章勞動防護用品采購、發放、培訓及使用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工作場所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種類及危害程度、勞動環境條件、勞動防護用品有效使用時間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見附件4)。
第十六條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制定采購計劃,購買符合標準的合格產品。
第十七條用人單位應當查驗并保存勞動防護用品檢驗報告等質量證明文件的原件或復印件。
第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確保已采購勞動防護用品的存儲條件,并保證其在有效期內。
第十九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本單位制定的配備標準發放勞動防護用品,并作好登記(見附件5)。
第二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進行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維護等專業知識的培訓。
第二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督促勞動者在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前,對勞動防護用品進行檢查,確保外觀完好、部件齊全、功能正常。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定期對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勞動者正確使用。
第四章勞動防護用品維護、更換及報廢
第二十三條勞動防護用品應當按照要求妥善保存,及時更換。
公用的勞動防護用品應當由車間或班組統一保管,定期維護。
第二十四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應急勞動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勞動防護用品的性能和效果,保證其完好有效。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防護用品發放周期定期發放,對工作過程中損壞的,用人單位應及時更換。
第二十六條安全帽、呼吸器、絕緣手套等安全性能要求高、易損耗的勞動防護用品,應當按照有效防護功能最低指標和有效使用期,到期強制報廢。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七條本規范所稱的工作地點,是指勞動者從事職業活動或進行生產管理而經常或定時停留的崗位和作業地點。
第二十八條煤礦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按照《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AQ1051)規定執行。
關于印發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范的通知【2】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有關中央企業:
鑒于《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令第1號)已于2015年7月1日廢止,為加強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職業健康,依照《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了《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現印發給你們,并就貫徹落實《規范》提出如下要求:
一、要通過多種方式組織用人單位學習《規范》,指導用人單位對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進行一次自查,并按照《規范》要求完善工作制度,為勞動者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二、要引導勞動防護用品生產企業積極利用市場機制、行業自律等方式,規范行業行為和企業管理,為用人單位提供符合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
三、要把貫徹落實《規范》要求作為監督執法的重要內容,指導用人單位落實勞動防護用品管理各項要求,對未給勞動者配備勞動防護用品或者配備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勞動防護用品的,依法予以處罰。
安全監管總局辦公廳
20**年12月29日
篇2:設備安全防護用品供應單位控制管理規定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加強對施工現場安全設施所需的材料、設備及防護用品的控制,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我公司施工現場而造成傷亡事故,確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為我公司提供安全設施所需材料、設備及防護用品的供應單位,必須是遵守法律其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生產或銷售單位。
第二條公司物資設備部門在采購安全設施所需材料、設備及防護用品時,供應單位必須提供檢測合格證明以及以下資料:
(一)產品的生產許可證(指實行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和出廠產品合格證;
(二)產品的有關技術標準、規范;
(三)產品的有關圖紙及技術資料;
(四)產品的技術性能、安全防護裝置的說明。
第三條公司安全檢查部門和項目部負責對以上產品進行監督和驗證。
第四條公司物資設備部門必須嚴格執行本規定,對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嚴禁購買,對收取供貨單位賄賂而購入不合格品(者)視情節輕重,予以2000-5000元罰款,情節嚴重的予以開除,直至移交司法機關。
第五條公司安全檢查部門對采購的產品沒有嚴格監督,從而使不合格品進入施工現場的,對有關責任人予以100-200元罰款、撤職等處分。
第六條項目部對現場的產品未進行認真檢查,使不合格產品用于工程上的,給予項目經理和有關責任人予以200-1000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予以撤職處分。
第七條凡提供不合格品進入我公司的供應單位嚴禁進入合格公司供方目錄,已進入的,堅決清除。
第八條本決定從2004年3月10日起執行。
篇3:施工設施設備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管理規定
1建筑施工企業施工設施、設備和勞動防護用品的安全管理應包括購置、租賃、裝拆、驗收、檢測、使用、保養、維修、改造和報廢等內容。
2建筑施工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特點和規模,配備符合安全要求的施工設施、設備、勞動防護用品及相關的安全檢測器具。
3建筑施工企業各管理層應配備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專業的專職管理人員。
4建筑施工企業應建立并保存施工設施、設備、勞動防護用品及相關的安全檢測器具安全管理檔案,并記錄以下內容:
1)來源、類型、數量、技術性能、使用年限等靜態管理信息,以及目前使用地點、使用狀態、使用責任人、檢測、日常維修保養等動態管理信息;
2)采購、租賃、改造、報廢計劃及實施情況。
5建筑施工企業應依據企業安全技術管理制度,對施工設施、設備、勞動防護用品及相關的安全檢測器具實施技術管理,定期分析安全狀態,確定指導、檢查的重點,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
6安全防護設施應標準化、定型化、工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