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下料車間管理規定辦法

下料車間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3740

下料車間管理制度【1】

一、剪板機組工作標準

1、主要工作任務:負責各種板材的剪切、設備的維護。

2、工作執行標準:嚴格按照《設備安全操作規程》的要求規范操作,并依照《質量理標準》把好質量關。

3、工作執行細則

(1)接通電源,啟動主電機。當管道系統內有空氣時,可采用交替啟動按鈕及停止按鈕的方法,重復數次,等空氣排出后,再使用油泵進入正常運轉。

(2)刀片間隙的調節,用下列方法調節刀片間隙

以抗拉強度6b=370-400n/mm2,延伸率S=35%的低碳鋼作為調節基準,對于抗拉強度6b=370-400n/mm2的低碳鋼,刀片間隙按板厚的10%選齲對延伸率較低的中、高碳鋼,刀片間隙取值應比相同板厚的低碳鋼大。剪切不銹鋼板時,刀板間隙視其延伸率而定。

(3)剪切角的調整,剪切角的數值可以從批示裝置上讀出,最佳剪切角度可根據板的材質來確定。調整剪角時,上刀架應停留在上死點位置。

注意:每次調整完剪切角,機床必須至少空運行一次后,方可進行正式剪切!

(4)剪切行程調節,通過調節操縱面板上的旋鈕,可使刀架剪切行程達到無級調節,對于一些較窄的板料可先擇較上的剪切行程,以便縮短剪切時間,提高剪切效率。

(5)當在工作中發生故障時,立即按紅色急停按鈕,待故障消除后再重新工作。

(6)機床的潤滑及油箱加油,良好的潤滑是保障機床正常運轉和延長使用壽命。

生產計劃管理制度【2】

1目的

理順生產計劃編制流程,明確生產計劃編制職責及要求,規范生產計劃的編制與執行,為生產安排緊張有序的開展創造條件,確保各項生產任務在受控狀態下按時、按質完成。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公司生產計劃的制定與控制。

3職責

a)生產管理部負責本辦法的制定、修改、廢止的起草工作。

b)總經理負責本辦法的制定、修改、廢止的審批工作。

c)生產管理部、事業部、車間、物資管理部、供應協作部按照要求編制相關計劃。

4生產計劃的類型

4.1公司年度/半年/季度/月生產計劃。

4.2事業部工號/項目計劃。

4.3車間/工段月度計劃、機臺計劃/班組計劃、周計劃。

5生產計劃的編制、審批及發放

5.1公司年度/半年/季度/月生產計劃的編制、審批及發放

5.1.1公司年度生產計劃的編制、審批及發放

a)公司年度計劃由總經理組織經營部門、事業部、生產管理部、財務部主管及相關人員于每年12月22日前召開專門會議確定下一年度目標計劃。由生產管理部根據會議精神于12月25日前編制完成,經總經理審批于12月28日前下發執行。

b)公司年度計劃主要依據上一年生產任務的完成情況、剩余未完合同訂單情況、潛在的訂單預測情況、生產產能狀況及公司發展的總體要求等編制。

c)公司年度計劃必須反映公司年度計劃總產值目標、上下半年產值分布、產品大類(分離機械類、水電成套類、電力分包類、備品備件及其他等)產值分布等信息。

d)年度計劃發放范圍:董事長、總經理、經營部門、生產管理部、事業部、財務部。

5.1.2公司半年/季度生產計劃的編制、審批及發放

a)公司半年/季度生產計劃由生產管理部根據公司年度計劃組織事業部、供應協作部主管及相關人員于每半年/季度開始前一個月的28日前召開專門會議確定下一個半年/季度生產目標計劃。

b)公司半年/季度生產計劃由生產管理部編制,事業部會簽,經總經理批準于前一個月的30日前下發執行。

c)公司半年/季度計劃發放范圍:總經理、經營部門、生產管理部、事業部、財務部、物資管理部門。

5.1.3公司月生產計劃的編制、審批及發放

a)生產管理部于每月21日前根據公司季度計劃及當月生產任務完成情況編制下月生產計劃初稿送各事業部審核確認,23日前各事業部將一些需調整的信息反饋給生產管理部,生產管理部根據反饋意見結合內外部資源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并最終確定公司月計劃。

b)公司月計劃必須反映各事業部應完成的項目節點、供應協作部應回廠的外購件、下料工段及表面處理工段應完成的具體任務等內容。各事業部可直接用公司月計劃指導本事業部的月度生產安排,也可根據公司月度計劃重新編制事業部的月計劃。

c)公司月生產計劃由生產管理部編制,事業部審核,經生產管理部主管批準于25日前下發執行。

d)公司月生產計劃計劃發放范圍:總經理、經營部門、生產管理部、事業部、財務部、物資管理部門及各車間。

5.2事業部工號/項目計劃的編制、審批及發放

a)事業部工號/項目計劃以公司年度/半年/季度/月生產計劃及臨時的緊急訂單為依據編制,工號/項目計劃必須詳細反映該工號/項目技術準備時間、各個裝配/零部件的加工工序及節點時間、要求回廠的外協/外購件及回廠時間、大件熱處理及表面處理時間、板材下料完成時間等信息。

b)事業部工號/項目計劃由事業部安排計劃管理員在生產通知下達后及時編制,事業部領導審批后執行。

c)事業部工號/項目計劃發放范圍由事業部根據實際需要決定,但必須送一份到生產管理部,以便生產管理部對生產計劃進行監控與協調。

5.3車間/工段月度計劃、機臺計劃/班組計劃、周計劃的編制

5.3.1車間/工段月度計劃的編制及審批

a)車間/工段月度計劃以公司季度/月生產計劃及事業部工號/項目計劃為依據編制,車間月度計劃必須詳細反映當月本車間準備完成的各個項目的起點到計劃完工節點間各節點的計劃完成時間及班組/機臺安排,同時反映出與車間當月計劃有關的外協/外購件要求回廠時間、板材下料完成時間等信息。

b)車間/工段月度計劃由各車間安排計劃管理員于每月27日前編制完成,車間領導審核,事業部領導批準后執行。

c)車間/工段月度計劃發放范圍由各車間根據實際需要決定,但必須送一份到生產管理部,以便生產管理部對生產計劃進行監控與協調。

5.3.2車間/工段機臺計劃/班組計劃、周計劃的編制

a)車間/工段機臺計劃/班組計劃、周計劃以車間月計劃為依據,機臺計劃/班組計劃由車間計劃管理員于每月28日前編制完成,周計劃由車間計劃管理員于每周六編制完成。

b)一般的機臺/班組計劃、周計劃由車間領導審核,事業部批準;關鍵機臺(五米及以上立車、2米及以上臥車、200T及以上鏜床、數控龍門銑)計劃由事業部審核,生產管理部批準。

c)車間/工段機臺計劃/班組計劃、周計劃發放范圍由各車間根據實際需要決定,但必須送一份到生產管理部,以便生產管理部對生產計劃進行監控與協調。

5.4車間各類計劃可以合并編制但相關信息必須表達明確、清晰,指導性強。

5.5銷售急需的計劃外產品,可編制臨時計劃優先安排。

6生產計劃的調整

6.1生產計劃的調整情況

生產計劃執行遇到如下情況時,需要調整生產計劃:

a)訂單的增加、減少或取消導致生產量變更。

b)設備、人力或原材料的配備無法配合生產任務如期完成。

c)生產過程及其他因素改變導致計劃無法實施。

d)突發事故影響了生產計劃的如期完成。

6.2生產計劃的調整流程及要求

6.2.1各項計劃一旦確定,原則上不允許隨意變動,確有異常情況需要調整生產計劃時,按照需調整的生產計劃的原審批程序進行。特別強調:關鍵機臺(五米及以上立車、2米及以上臥車、200T及以上鏜床、數控龍門銑)計劃不得隨意插入計劃外的部件,如確實需要調整,必須經生產管理部批準。

6.2.2如果事業部、車間/工段在計劃外加入其它生產任務而又不影響原有生產任務的按時完成,可由事業部、車間/工段協調安排,但需通報生產管理部。

7生產進度控制

7.1生產管理部及各部門計劃管理員應隨時了解和掌握生產過程的實際情況及生產進度。如發現生產進度延誤時,應督促相關部門改善并及時通報,以確保生產計劃按時完成。

7.2對影響生產進度的問題,由生產管理部負責要求相關部門或車間整改,并落實具體責任人和具體整改日期。對于所有阻礙計劃執行得問題,都必須在既定的時期內由專人負責進行整改;對于整改協調過程中出現的爭議要及時報總經理協調和解決。確保生產計劃的嚴肅性和可執行性,以推動生產計劃的按時完成。

7.3生產管理部負責公司總體生產計劃控制,負責對影響生產計劃執行的部門和個人進行考核。

8生產計劃總結

8.1各部門計劃管理員根據生產計劃完成情況,比較計劃與實際情況的差距并進行相應的分析,進而提出改進意見。

8.2生產管理部對生產計劃各項指標進行分析,每月一小結,查找生產計劃未達成的原因。將突出的重點問題發布至各相關部門,督促各部門對存在問題予以改善并檢查改善效果,以不斷提高生產計劃達成率。

9附則

本制度由生產管理部提出

本制度授權生產管理部負責解釋

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篇2:工廠生產車間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確保生產秩序,保證各項生產正常運作,持續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促進本公司的發展,結合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制度。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本公司紅沖車間、儀表車間、數控車間、拋光車間和組裝車間全體員工。

第二章員工管理

第三條工作時間內所有員工倡導普通話,在工作及管理活動中嚴禁有地方觀念或省籍區分。

第四條全體員工須按要求佩戴廠牌(應正面向上佩戴于胸前),穿廠服。不得穿拖鞋進入車間。

第五條每天正常上班時間為8小時,晚上如加班依生產需要臨時通知。若晚上需加班,在下午16:30前填寫加班人員申請表,報經理批準并送人事部門作考勤依據。

第六條按時上、下班(員工參加早會須提前5分鐘到崗),不遲到,不早退,不曠工(如遇趕貨,上、下班時間按照車間安排執行),有事要請假,上、下班須排隊依次打卡。嚴禁代打卡及無上班、加班打卡。違者依《考勤管理制度》處理。

第七條工作時間內,車間主任、質檢員和其它管理人員因工作關系在車間走動,其他人員不得離開工作崗位相互竄崗,若因事需離開工作崗位須向車間主任申請方能離崗。

第八條上班后半小時內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離崗,如有私事要求離崗者,須事先向車間主任申請,經批準方可離崗,離崗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

第九條員工在車間內遇上廠方客人或廠部高層領導參觀巡察時,組長以上干部應起立適當問候或有必要的陪同,作業員照常工作,不得東張西望。集體進入車間要相互禮讓,特別是遇上客人時,不能爭道搶行。

第十條禁止在車間吃飯、吸煙、聊天、嬉戲打鬧,吵嘴打架,私自離崗,竄崗等行為(注:脫崗:指打卡后脫離工作崗位或辦私事;竄崗:指上班時間竄至他人崗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吸煙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或大門外。違者依《行政管理制度》處理。

第十一條作業時間謝絕探訪及接聽私人電話.禁止帶小孩或廠外人士在生產車間玩耍或濫動車床,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擔。

第十二條未經廠辦允許或與公事無關,員工一律不得進入辦公室。

第十三條任何人不得攜帶易燃易爆、易腐爛、毒品、濃氣味等違禁物品,危險品或與生產無關之物品進入車間;不得將產品(或廢品)和私人用品放在操作臺或流水線上,違者《行政管理制度》處理。

第十四條車間嚴格按照生產計劃排產,根據車間設備狀況和人員,精心組織生產。生產工作分工不分家,各生產車間須完成車間日常生產任務,并保證質量。

第十五條生產時如果遇到原輔材料、包裝材料等不符合規定,有權報告上級處理。如繼續生產造成損失,后果將由車間各級負責人負責。

第十六條員工領取物料必須通過車間主任開具領物單到倉庫處開具出庫單,不得私自拿取物料。包裝車間完工后要將所有多余物料(如:零配件、紙箱等)退回倉庫,不得遺留在車間工作區內。生產過程中各車間負責人將車間區域內的物品、物料有條不紊的擺放,并做好標識,不得混料。有流程卡的產品要跟隨流程卡。否則,對責任人依據《行政管理制度》處理。

第十七條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程、質量標準、工藝規程進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產品生產工藝或裝配方法。否則,造成工傷事故或產品質量問題,由操作人員自行承擔。

第十八條在工作前仔細閱讀作業指導書,員工如違反作業規定,不論是故意或失職使公司受損失,應由當事人如數賠償(管理人員因管理粗心也受連帶處罰)。

第十九條生產流程經確認后,任何人均不可隨意更改,如在作業過程中發現有錯誤,應立即停止并通知有關部門負責人共同研討,經同意并簽字后更改。

第二十條在工作時間內,員工必須服從管理人員的工作安排,正確使用公司發放的儀器、設備。不得擅用非自己崗位的機械設備、檢測等工具。對閑置生產用具(如:夾頭、模具、電扇、螺絲刀、老虎鉗等),應送到指定的區域或交回倉庫保管員放置,否則以違規論處。

第二十一條車間員工必須做到文明生產,積極完成上級交辦的生產任務;因工作需要臨時抽調,服從車間主任以上主管安排,協助工作并服從用人部門的管理,對不服從安排將上報人事管理部門按《行政管理制度》處理。

第二十二條車間員工和外來人員進入特殊工作崗位應遵守特殊規定,確保生產安全。

第二十三條在生產過程中好、壞物料必須分清楚,必須做上明顯標志。車間主任、檢驗員、設備維修人員、電工必須跟班作業,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和產品質量。

第二十四條員工有責任維護環境衛生,嚴禁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節約用料,不得隨意亂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元件必須撿起.否則,按《行政管理制度》予以處罰.

第二十五條操作人員每日上崗前必須將機器設備及工作崗位清掃干凈,保證工序內的工作環境的衛生整潔,工作臺面不得雜亂無章,不能堆放產品和廢品.生產配件或樣品須以明確的標識區分放置。

第二十六條下班時(或做完本工序后)應清理自己的工作臺面,做好設備的保養工作。打掃場地和設備衛生并將所有的門窗、電源關閉。否則,若發生失竊等意外事故,將追究本人和車間主管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加強現場管理,隨時保證場地整潔、設備完好。生產后的邊角廢物及公共垃圾須清理到指定位置,由清潔衛生人員共同運出車間;廢紙箱要及時拆除,不得遺留到第二天才清理。

第二十八條不得私自攜帶公司內任何物品出廠(除特殊情況經領導批準外),若有此行為且經查實者,將予以辭退并扣發一個月工資。

第二十九條對惡意破壞公司財產或盜竊行為(不論公物或他人財產)者,不論價值多少一律交公司總經辦處理。視情節輕重,無薪開除并依照盜竊之物價款兩倍賠償或送公安機關處理。

第三章員工考核

第三十條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個人德、勤、能、績四個方面。其中:

1.德、主要是指敬業精神、事業心和責任感及道德行為規范。

2.勤、主要是指工作態度,是主動型還是被動型等等。

3.能、主要是指技術能力,完成任務的效率,完成任務的質量、出差錯率的高低等。

4.績、主要是指工作成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量的多少,能否開展創造性的工作等等。

以上考核由各車間主任考核,對不服從人員,將視情節做出相應處理;

第三十一條考核的目的:

對公司員工的品德、才能、工作態度和業績作出適當的評價,作為合理使用、獎懲及培訓的依據,促使增加工作責任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破除“干好干壞一個樣,能力高低一個樣”的弊端,激發上進心,調動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公司的整體效益。

第四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本制度由辦公室協同生產部制訂、解釋并檢查、考核。生產部全面負責本管理制度的執行

第三十三條本制度自2008年5月1日起實施。

篇3:機械加工車間安全規則

(1)機械設備之間的間距小型設備不小于0.7m;中型設備不小于1m;大型設備不小于2m。操作人員和設備旋轉應是背對背或面對背交錯擺放。主要通道應有黃線或警告指示標志。

(2)工件、毛坯、工具應擺放整齊、平穩可靠、分類堆放,做到定置管理。堆放高度不超過1.2m。

(3)車間地面應平整、整潔,作業場所工業垃圾、廢油、廢水及廢物應及時清理干凈,車間通道應暢通。

(4)生產場地要有良好的采光。采光分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當白天自然采光達不到照度時,應采用人工局部照明。一般作業照度為150I*左右,精密度作業則應在300I*左右。

(5)生產場地不宜長期存放汽油、煤油等易燃易爆物品。應配置必要的消防用具。作業場所禁止吸煙或指定地點(吸煙室)吸煙。

(6)正確穿戴防護用品進入操作崗位,夏季不允許赤膊、穿背心、短褲、裙子、高跟鞋、涼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