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技術管理規定辦法

技術管理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3353

技術管理規定范文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大家可以參考以下規章制度,了解技術管理規定!

技術類公務員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務員分類管理的制度建設,建設高素質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隊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在各級機關及其直屬或派出機構中的專業技術類職位上工作的公務員。

專業技術類職位應當具有特定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履行專業技術職責,為機關實施公共管理提供專業支持和技術保障。

第三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管理,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堅持監督約束與激勵保障并重的原則,實行宏觀調控、分類指導、分級管理。

第二章職位設置

第四條各級機關按照科學合理、精簡效能的原則,在國家規定的專業系列及其類別內設置專業技術類職位。

因工作需要可以增設其他專業類別。

第五條專業技術類職位設置實行比例控制。

原則上以各級機關的行政編制數為基數確定相應比例。

第六條專業技術類職位設置實行核準制度。

由中央業務主管部門根據專業技術工作的職責任務、工作性質和人員結構等因素,確定本系列專業技術類職位類別和設置比例,經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核準后實施。

第七條各級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對部分社會通用性強、需求較少的專業技術類職位,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聘任制。

第三章職務與級別

第八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擔任領導職務的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管理,參照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相關規定執行。

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非領導職務的名稱為專業技術官。

由高至低分為9個職務層次,即:一級專業技術官、二級專業技術官、三級專業技術官、四級專業技術官、五級專業技術官、六級專業技術官、七級專業技術官、八級專業技術官和九級專業技術官。

本條以下所稱職務均指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非領導職務。

第九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職務與級別的對應關系是:

(一)一級專業技術官:十二級至七級;

(二)二級專業技術官:十四級至九級;

(三)三級專業技術官:十七級至十一級;

(四)四級專業技術官:十九級至十三級;

(五)五級專業技術官:二十一級至十五級;

(六)六級專業技術官:二十二級至十六級;

(七)七級專業技術官:二十三級至十七級;

(八)八級專業技術官:二十四級至十七級;

(九)九級專業技術官:二十五級至十八級;

第十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職務設置,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省級以上機關的專業技術職位中可以設置一至九級專業技術官;

(二)市級機關的專業技術職位中可以設置二級至九級專業技術官;

(三)縣級機關的專業技術職位中可以設置四級至九級專業技術官。

一至四級專業技術官的設置,實行結構比例控制。

原則上以各級機關專業技術類職位的總數為基數確定。

具體的結構比例由中央各業務主管部門制定,經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核準后實施。

第十一條人民警察以及海關、駐外外交機構中的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根據其工作特性,執行與其職務相對應的銜級。

第四章錄用

第十二條五級以下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錄用實行考試錄用制度。

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準,可以放寬職位報考的資格和條件。

第十三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錄用考試內容根據職位應當具備的能力素質設置,重點考察報考者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運用專業技術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十四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錄用,經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批準,可以簡化程序或者采用其他測評方法。

(○注:此處缺乏推公前已經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如何進行同期改職的規定條款。

譬如有初、中、高級技術職稱,應該不涉及重新報考錄用的問題。

這部分人員怎么過渡為專業技術官,應該明確一下。

第五章考核

第十五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考核,按照管理權限,全面考核其德、能、勤、績、廉,重點考核技術水平和工作實績。

第十六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考核主要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

在被考核人作出年度工作總結的同時,經民主測評,由本機關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考核委員會確定考核等次。

第十七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年度考核優秀等次人數,一般不低于本機關年度優秀等次人數的百分之十。

第六章職務任免和升降

第十八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職務任免和升降,按照管理權限,依照法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

第十九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任職,應當按照專業技術職務序列,在規定的職位限額和職務結構比例內進行。

第二十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任職,應當具備擬任職務所需的基本任職條件。

實行職業資格準入控制的專業技術類職位,應當包括準入控制的要求。

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基本任職條件及其取得方式,由中央業務主管部門分別制定,經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審核后實施。

第二十一條新錄用專業技術類公務員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后,根據其學歷、專業、工作能力確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

一般按如下規定執行:

(一)博士研究生畢業的,任五級專業技術官;

(二)碩士研究生畢業工作3年以上的,任六級專業技術官;

(三)碩士研究生、雙學士畢業的,任七級專業技術官;

(四)大學本科、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任八級專業技術官;

(五)大學??飘厴I的,任九級專業技術官。

第二十二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晉升職務,應當符合下列基本任職年限,并對其專業水平、業務能力、現實表現和工作實績等情況進行綜合考察,擇優選拔。

(一)晉升一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二級專業技術官、廳局級副職或相當職務層次5年以上;

(二)晉升二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三級專業技術官、縣處級正職或相當職務層次5年以上;

(三)晉升三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四級專業技術官、縣處級副職或相當職務層次4年以上;

(四)晉升四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五級專業技術官、鄉科級正職或相當職務層次4年以上;

(五)晉升五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六級專業技術官3年以上、鄉科級副職或相當職務層次5年以上;

(六)晉升六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七級專業技術官2年以上;

(七)晉升七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八級專業技術官3年以上、科員或相當職務層次5年以上;

(八)晉升八級專業技術官應當任九級專業技術官2年以上、辦事員或相當職務層次3年以上。

第二十三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晉升職務,應當逐級晉升。

特別優秀的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或者越一級晉升職務。

破格或越級晉升辦法由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調離專業技術職位的,應當免去其專業技術職務。

第二十五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年度考核被確定為不稱職的,降低一個職務層次。

第二十六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原則上不得相互兼任。

確因工作需要且實際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經任免機關批準后,可以兼任。

第七章獎勵

第二十七條對專業技術工作表現突出,有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或者集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一)在科學研究領域內取得重要的、創造性的成就和作出突出貢獻的;

(二)在工程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的、創造性的成果,并有顯著成效的;

(三)在科學技術普及、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的;

(四)承擔重要專項工作中作出顯著貢獻的;

(五)長期工作在科技基層一線,忠實履行崗位職責,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表現突出的。

第二十八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應當納入國家或全國性學術團體設立的專業技術人才獎勵、獎勵性津貼等科技獎勵、資助的范圍。

第二十九條中央業務主管部門可根據本行業專業技術工作的特性,經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核準后,單獨建立行業性專業技術人才獎勵、獎勵性津貼和科研資助等多種獎勵機制。

第八章培訓

第三十條根據專業技術類職位工作職責的要求和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更新的需要,對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進行分級分類培訓。

第三十一條對新錄用的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應當在試用期內進行初任培訓。

對擔任專業技術職務的公務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

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每人每年脫產或集中參加繼續教育的時間累計應不少于12天或72學時。

第三十二條實施繼續教育登記制度,連續記載公務員接受繼續教育的基本情況。

繼續教育完成情況、學習成績作為專業技術類公務年度考核的內容和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

第九章交流

第三十三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可以在公務員隊伍內部交流,也可以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專業技術的人員交流。

第三十四條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中從事專業技術的人員,調入機關任職的,應當擔任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或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年以上。

其他類別公務員改任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應當具備擬任職務所要求的資格條件,在規定的專業技術職位限額和職務結構比例內進行。

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內部交流應當在相同或相近的專業技術類職位之間進行。

第三十五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任免機關批準,可以改任其他類別公務員:

(一)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確因工作需要改任的;

(二)因健康狀況、技術水平等原因不能勝任的;

(三)其他不適宜繼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第三十六條根據培養鍛煉的需要,可以選派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到各級機關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部門中掛職鍛煉。

第十章工資福利

第三十七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實行國家規定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工資制度。

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職務工資標準另行制定。

(方案2: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的職務工資標準按照綜合管理類非領導職務的對應標準執行)

第三十八條國家建立符合專業技術類公務員職業特點的崗位津貼、保健津貼和繼續教育津貼等。

第三十九條國家建立專業技術類公務員定期體檢、療養制度和學術休假制度。

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第十一章退休

第四十條專業技術類公務員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應當退休。

第四十一條長期在強磁、放射、有毒等崗位上工作的專業技術類公務員,本人自愿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準,可以提前退休。

第四十二條已任二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提出申請,經任免機關批準,可以延長退休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歲:

(一)已承擔的重要工作(如重點攻關科研項目)等任務尚未完成,退休后將對工作帶來二)特殊專業和新學科、重點學科急需的;

(三)技術力量薄弱的單位確系工作需要的;

(四)在業務上起到把關作用或在專業學科中起帶頭作用、退休后尚無人接替的。

第十二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可按照本規定實行管理。

第四十四條本規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五條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施行。

篇2: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資格許可審查員管理規定

一、總則

(一)為規范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核查工作,加強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審查員(以下簡稱“審查員”)的管理,統一審查員的條件、考核、注冊、職責,制定本規定。

(二)審查員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考核、注冊、使用和日常管理,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備案。

二、條件

(一)原則上年齡不超過60周歲,身體健康,所在單位推薦,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專(含)以上學歷或中級(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車輛相關工作滿3年或從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滿2年;

2.中專學歷或助理工程師技術職稱,從事機動車安檢工作滿5年。

(二)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考核合格。

(三)擔任組長的審查員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具有較強的現場條件核查技能和豐富的核查經驗。

三、考核

(一)現場條件核查工作程序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流程。

(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三)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依據的技術條件和方法標準。

(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使用的檢測儀器設備的基本性能和適用范圍,有關儀器設備的標準,檢定規程或校準方法。

(五)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條件及核查方式、方法、技巧等。

四、注冊

(一)經考核合格的人員可以向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請審查員注冊。

(二)審查員注冊應當提供下列資料:

1.審查員申請表,見附件1;

2.學歷證明復印件;

3.技術職稱證明復印件;

4.其他需要提供的證明文件的復印件。

(三)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確認合格的申請人員給予注冊,發放審查員證書,見附件7。

(四)審查員證書有效期為3年,期滿后經考核合格,可以繼續申請注冊。

(五)國家公務員不得申請注冊。

五、職責

(一)審查組長職責

安檢機構資格許可審查工作實行審查組長負責制,對核查工作的質量負責。其職責如下:

1.分配審查組各成員工作,合理編制現場核查計劃,嚴格按程序組織策劃現場核查活動;

2.主持召開首、末次會議,組織實施現場核查活動,組織審查組內部會議,討論核查情況;

3.組織完成不符合項的匯總和核查結論的確定,編制現場核查報告;

4.代表審查組與安檢機構溝通和聯絡,妥善處理核查活動中的異常和爭議;

5.協調審查組內各項工作,指導審查員獨立完成任務,并對審查員的工作進行評價;

6.完成與本次核查工作有關的其他事項;

7.及時向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交對安檢機構核查的完整資料。

(二)審查組員的職責:

1.在組長的領導下,按分工完成具體的核查工作;

2.向組長匯報現場核查情況,提交有關的核查記錄;

3.參與核查報告的討論和確定;

4.對核查現場所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5.對分工審查的項目負責;

6.協助審查組長完成其他工作。

六、工作紀律

(一)嚴格遵守《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檢驗資格許可審查員守則》,見附件2。

(二)服從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在接受核查等相關工作時,要事先征得所在工作單位的同意。

七、日常管理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每年要對注冊審查員進行考核,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收集、匯總安檢機構的反饋信息,對審查員進行考核;

(二)對審查員現場核查工作質量進行抽查;

(三)對審查員進行年度考核。

八、暫停與注銷

(一)凡是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暫停6個月審查員資格,情節嚴重的注銷審查員資格:

1.不履行審查員職責,未遵守《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檢驗資格許可現場核查審查員守則》的;

2.對安檢機構的核?查中,一個年度內累計出現2次工作失誤的;

3.無故不服從派遣或在其資格有效期內不參加規定項目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

4.以權謀私,侵害安檢機構正當權益的,或借機推銷產品和服務項目的。

(二)因本人健康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從事核查工作,本人提出申請的,予以注銷。

(三)凡受到2次以上(含)暫停資格的審查員,注銷其審查員資格。

(四)被注銷的審查員,不得再次申請注冊。

九、資格的恢復

對受到暫停資格的審查員,在暫停期間對其過錯行為認識深刻,并認真予以糾正的,可在暫停期結束后,由本人提出恢復資格申請,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批準,予以恢復審查員資格。

篇3:營運車輛技術狀況安全隱患排查管理規定

為了加強公司車輛狀況的監督管理,使公務車輛隨時處于完好的狀態,避免機械事故,確保行車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一、公務車輛狀況及安全檢查由公司分管領導負責牽頭,會同部門安全員、具體負責實施。

二、公務車輛技術狀況及安全檢查,統一組織檢查、各車駕駛員必須配合。

三、統一檢查,分底盤、氣路、電路檢查和車容車貌、車窗及車內設施檢查、修理質量抽查三大項。檢查周期為每月檢查一次。檢查時由公司分管領導、部門安全員參加。

四、車輛檢查的內容

1、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底盤、氣路、電路等項目

(1)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制動連動裝置銷子及開口銷是否齊全,手剎、斷氣剎工作是否正常有效。

(2)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及剎車管道是否漏氣、漏油,固定是否牢固。

(3)方向機自由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4)輪胎螺栓、有無松曠或折斷,是否磨損正常。

(5)電源線路布置及接頭包扎是否規范,固定是否完好,線路是否老化,燈光是否齊全有效,各類儀表是否有效。

(6)車容車貌、車窗及車內設施檢查。

(7)車門緩沖膠條是否完好,車門關閉(含駕駛門)是否正常。

(8)車身內外是否整潔,車輛是否有擦刮、掉漆痕跡,后視鏡是否齊全。

(9)是否有滅火器,放置位置是否恰當,是否有效。

(10)修理質量抽查檢查時由檢查人員按車輛總數3%的比例,查近一個月的修車情況。

(11)檢查返修率是否規定標準從隱患排查起,檢查是否及時報修整改、是否超過整改期限。

(12)排查人員及駕駛員要認真填寫并簽字。

五、駕駛員自查及自查內容

駕駛員自查由駕駛員每天進行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的三檢。交接班時應說明車況是否存在問題,有問題應及時匯報部門領導及安全員,做出整改方案。

1、檢查方向機及轉向是否正常,間隙是否適當。

2、檢查腳剎、手剎是否正常,管路有無漏油現象。

3、檢查輪胎、螺栓是否齊全,有無松動、輪胎氣壓是否正常。

4、檢查燃氣(油)、潤滑油、剎車油、冷卻液、電解液是否足量,有無滲漏。

5、檢查喇叭、燈光、雨刮器、后視鏡以及牌照、頭牌、腰牌、尾牌等是否齊全有效。

六、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

對各類檢查中查出的問題,能當場修復的應盡量當場修復,不能當場修復的視其情況,凡涉及行車安全或《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不能上路的,必須立即停止運行并報修,其它問題由駕駛員當日內收車后回廠修復。

七、檢查的安排、考核及要求

1、公司檢查的協調安排,由營運生產部負責,考核由公司分管領導負責。

2、對總站檢查的考核,由營運生產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負責。

3、對駕駛員每日檢查的考核,由各總站負責,公司季度檢查時抽查。

4、公司參檢部門(單位)及各總站,帶隊檢查時應盡職盡責,做到站不漏線,線不漏車,車不漏項。不得走過場,敷衍了事。如因帶隊檢查后一定期限內發生機械事故,公司將追究帶隊檢查人及相關人員責任。

十、獎勵與處罰

1、對遵守本規定,檢查工作做得好,能及時發現問題及安全隱患并及時修復的部門、總站、駕駛員及保修工,由公司、修理廠及總站納入年終考核內容進行考核,并給予表彰獎勵。

2、對日常保養、檢查工作做得不好,修理質量差,檢查時發現有問題的,由公司視問題發生的部位及對安全行車的影響,每項扣總站或修理廠目標考核分0.3分至2分。如車輛報修后,在質保里程以內又出現同類故障,檢查中發現還繼續在運行的,處罰時對總站及修理廠一并處罰。

3、對檢查中發現故障限期修復而未修復的,復查發現后將追究責任并加倍處罰。

4、總站對駕駛員、修理廠對責任人的處罰,各總站、修理廠應按照此扣分標準處罰責任人。

5、一年內所駕車輛發生兩次單項扣分達到2分或一次單項扣分達到2分的駕駛員,由安全服務監察部組織進行離崗培訓,考核合格方可重新上崗,考核不合格的改為非技術工種。

修理廠相關人員工作不負責任,單項扣分達到2分以上的,由修理廠從嚴處罰。

6、扣分標準見附表。公司對總站、修理廠突擊抽查及日常檢查,發現問題依照此標準扣分。

十一、檢查資料的填報及收集

1、檢查表格由公司統一設計、打印。逐車檢查登記表應由駕駛員、檢查人員或部門負責人簽字。

2、檢查原始資料要收存備查。

3、駕駛員的自查由各車駕駛員逐日填表并簽字,由總站收集保存。

十二、本規定從發文之日起執行。過去的相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