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方案

2024-07-14 閱讀 4621

為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工作,提升全體干部職工安全意識,極大的提高職工在應急情況下的救援與逃生技能,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促進施工生產安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和“零死亡”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弘揚企業安全生產理念,強化煤礦施工現場安全管控,著力提升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水平,推進安全文化和班組建設,全面提升干部職工自救、互救能力,大力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工作氛圍,我煤礦5月15日礦井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演練安排如下:我礦為完善預報、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預案,增強部門協同配合能力,充實救援裝備和力量,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故的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及職工自我保護意識,結合我礦實際情況計劃定于2016年5月15日組織舉行一次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演練,通過演練活動,查找問題,完善預案,提高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和應急管理水平。一、應急演練領導小組:組長:候汝勇副組長:熊健江、杜毓、倪蘭芳成?員:屈平、張建安、蔣開平、王前進、張俊華、楊宗舜、張進、劉念應急演練領導小組轉換成應急救援指揮部后各成員的職責:指揮長:王正權是事故應急救援演習的全權指揮者。第一副總指揮候汝勇:在總指揮的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遇險人員的處理事故計劃。應急救援實施過程中,總指揮不在礦上時擔任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副總指揮:熊健江、杜毓、倪蘭芳曾凱,根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的需要組織人員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并由副指揮長曾凱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別許可證,協調各方面工作。協助總指揮進行事故搶救和災害處理。二、小組成員職責分工:(1)安全通風科劉念根據批準的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計劃,以及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對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員的控制實行有效的監督。(2)調度室主任蔣開平協助總指揮、副總指揮組織搶救人員及對發生的事故進行搶救處理。(3)安全通風科主管張建安帶領通風技術員,按照總指揮的命令負責到透水地點檢查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和風量情況,組織完成必須的通風工作,并執行通風有關的其他措施。(4)機電科主管帶領機電科技術員,負責主要通風機的工作運行,并保證其正常運轉,掌握礦井內用電的停送工作,及時搶修或安裝機電設備,完成其他有關任務。(5)辦公室主任帶領后勤保衛科長,負責事故處理過程中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礦區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并在井口附近設專人警戒,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6)供應科時準備好必需的搶救器材、車輛,并根據總指揮的命令迅速運到指定地點。(7)運輸中隊長帶領運輸中隊人員負責及時將救災所用設備、材料及時組織運送到受災地點,并及時疏通井下救援線路的車輛,以保證救援線路暢通。(8)王前進帶領急救人員,負責及時救治、安置傷員,并配合礦務局醫院完成后續救治、安置傷員工作。(9)采掘中隊長,負責查對留在本中隊或工作面的人數。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撤到安全地點,將現場所了解的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如實詳細地報告給礦調度室,并隨時接受總指揮命令完成有關搶救和災害處理工作。假設10602運輸巷工作面發生透水事故,無法人為控制整個演習過程實施如下:一、演習過程步驟一、信息報告與臨時響應處理1、假設2016年5月15日下午12時30分10602運輸巷工作面透水事故,巷道水量增大,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休濃度嚴重超限,人為無法控制,人員被迫撤離,跟班礦長立即帶領本人員按水災避災路線撤離,并在垱頭用電話匯報礦調度室通知井下所有人員撤離。2、礦調度員接到井下10602運輸巷工作面事故電話報告后,立即匯報礦長、工程師及相關礦領導,并通知井下人員按各自的避災線路撤離工作地點。通知原則:人往高處走撤退到地面。采煤隊、掘進隊。通知各中隊撤退順序及路線為:、10601南工作面→10601南回風巷→10601回風巷→11軌道斜巷→副斜井→地面。、10602運輸巷工作面→11軌道斜巷→副斜井→地面。3、各大巷工作點、各硐室人員按人往高處走的原則撤退到副井再到地面,井底車場人員直接從主井撤上地面。1、調度接到事故電話后,以最快速度報告應急演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及各成員、并立即通知災區及受威脅區域人員按避災路線撤離現場,同時向局救護隊求援。?(注:電話打通響5聲無人接聽,立即改打給另一位領導)。由科室(中隊)負責人通知本科室其他領導,科室(中隊)負責人打不通,由分管礦領導負責通知。2、應急演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及各成員先后來到調度室。3、候汝勇礦長根據事故發生后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果斷啟動應急預案Ⅲ級響應。步驟三:啟動并實施水災故應急預案響應1、應急預案響應后,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轉換為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由礦長候汝勇擔任救援指揮部指揮長曾凱、倪蘭芳為副指揮長,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馬上轉為指揮部成員,成立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由應急救援組組長、由礦總工程師熊健江擔任。2、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分別成立以下各組并開通與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和相關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態發展情況。i、應急救援組組長:熊健江成員:安通科全體人員ii、人力物資保障組組長:劉耀兵成員:生產科全體人員iii、醫療救護組組長:王前進成員:后勤全體人員3、候汝勇礦長命令:⑴命令調度室通知井下中央變電所停止向事故區域供電。其他工作地點的人員按避災線路有組織撤到地面。⑵命令立即組織救護隊偵查,準確探明事故的性質、原因、范圍、遇險人員數量和所在位置,以及巷道通風、瓦斯情況,為制定救災方案提供可靠依據。救護隊員在進入災區搶救之前,應查明井下發生事故情況,制定控制風量、冒頂及跨落的措施。注意檢查沿途氣體情況、溫度變化情況,以確保救災人員的安全。⑶命令迅速組織兩個救護小隊搶救遇難人員。到達事故現場的小隊首先偵察水災區域的情況,檢查CH4、CO、CO2的含量,按照先搶救重傷、輕傷人員,后搶救遇難者的原則,積極搶救受困人員。在搶救受困人員中,要注意遇難人員的姿勢和倒向,做好記錄。在搶救中要嚴禁不佩用呼吸器的人員進入通風不良的區域,防止中毒擴大事故。(4)命令在組織搶救遇難人員的同時,要組織人員向災區附近運送局部通風設備,準備迅速恢復水災區域的通風。(5)恢復送電時,必須經瓦斯檢查員檢查送電地區有害氣體濃度不超限,向救災指揮部匯報后,指揮部按照先送風后送電的原則,下令向指定地點逐級送電。(6)救災過程中,指定專人檢查瓦斯,觀察災區氣體和風流變化情況。當有發生爆炸危險時,救災人員必須立即撤到安全地點,采取措施排除險情后再重新進行搶險救災工作。(7)水災發生后,可能造成巷道電器設備和通風設施的破壞,使通風系統紊亂,通風部門應根據救災需要及時調整通風系統。步驟四:事故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1、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候汝勇礦長接到現場應急救援隊匯報,全部受困人員得到搶救。2、礦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候汝勇礦長命令現場應急救援隊繼續排除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全面恢復正常通風。步驟五:應急救援結束1、事故現場全面清理結束,通風正常,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濃度得到排除。2、現場應急救援隊向礦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并得到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步驟六:經驗教訓總結及改進建議水災事故預案演習工作結束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二、需要準備的工作:由安通科組織井下所有人員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演習預案進行學習培訓,能夠熟悉避災路線和個人安全防護,并使每個職工都要領會預案的目的和要求。三、演習過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1、演練前,嚴禁任何人員入井或升井,由井口檢身員負責監督。2、演練前,井下抽水工必須提前把水倉抽干,避免水滿淹巷道或垱頭。3、演練前,機電科應及時檢查井下通訊設備完好情況,保證井下通訊暢通。4、接到撤退命令后,所有現場作業的人員應立即停止工作,由中隊領導或班長組織人員按避水災事故的路線進行撤離。同時要及時匯報調度室。5、在撤離的同時,要切斷工作面機電設備的電源。6、在撤離過程中盡可能的通知沿途受災區域的人員一同撤離。7、在撤離過程中,要服從指揮,有序進行。8、演練結束后恢復送電時,必須經瓦斯檢查員檢查送電地點瓦斯濃度情況,確認瓦斯和有毒有害濃度不超限,向調度室匯報后,按照先送風后送電的原則,由礦總工程師下令向指定地點逐級送電。9、演練結束后,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四、演習目的:1、檢查礦調度員對事故發生時的應急指揮能力。2、檢驗指揮部成員是否能按時到達指揮部,并盡快根據情況組織成立相關救援小組。3、檢驗井下人員是否能按規定路線,有序、快速撤離。4、檢驗整個礦井及各領導成員應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與處置能力,在緊急情況是否頭腦冷靜、思路清晰、處置得當有序。五、注意事項:1、為保證演習取得成功,所有參加演習人員必須服從統一指揮。2、不服從指揮或因在演習過程中找不到人而造成整個演習計劃不成功的給予當事人罰款200元,態度消極的停崗學習。3、由于個人消極怠慢,行動緩慢而造成浪費搶救時間10分以上的給予罰款300元,浪費5分鐘以上,10分鐘以下的給予罰款200元。4、演習過程中由于地面或井下變電所跳閘或井下各信號系統有問題而影響搶救時間10分鐘以上的給予機電中隊領導每人罰款100元。5、采、掘、機電運輸領導未積極配合總指揮指揮協調演習的,給予每人罰款100元。6、未按規定路線撤離的,每人罰款50元。指揮部成員聯系電話一覽表姓?名電話姓名電話侯汝勇熊健江倪蘭芳王前進張國忠楊宗瞬張俊華劉耀兵劉交朋張應安單秀江龍勇屈平蔣開東“三防”

辦公室2191126

篇2:煤礦事故應急救援制度

1、萬一礦井發生水、火、瓦斯、大面積冒頂等重大事故,根據事故性質,嚴格按照“礦井災害預防處理計劃”中的有關規定或《作業規程》中的有關規定,首先迅速將可能遇到傷害地區的人員撤離危險區,并盡快通知地面礦值班人員。

2、若發生人員傷亡,必須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現場緊急施救,同時向地面報告傷亡人員的地點、時間、人數及傷亡程度和匯報人的姓名及地點等,接電話人員必須沉著、冷靜,作好詳細記錄,并及時向礦長、業主等主管人員匯報。

3、礦長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根據事故性質等情況,采取相應措施,下達避災救援指令,必要時,必須立即拔打120急救電話。同時上報鄉、縣煤炭主管部門,請求援助。

4、凡發生瓦斯、火災、透水、大面積冒頂和重傷以上人身事故,必須在礦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報告后5分鐘內及時向鄉、縣煤炭主管部門匯報。

5、礦必須隨時備有擔架2付和有關外傷急救藥品并裝入“急救藥品箱”以應急備用。

篇3:煤礦事故應急救援制度

第一條依據《安全生產法》、《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及《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規定》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根據本礦實際情況,礦每年要組織有關單位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且每季度根據井下情況變化進行審查。

第三條傷亡事故發生后,現場負傷者或事故有關人員應立即直接報告礦調度室并直接報告礦值班負責人。值班負責人接到傷亡事故通知后要立即通知礦第一責任人。

第四條調度室接到傷亡事故報告后要迅速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按照“預案”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通知救護大隊、醫院、行政、后勤、安全、生產技術以及“預案”所涉及的其它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立即組織實施救援。調度室要同時盡快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威脅的相鄰施工地點的人員,迅速組織安全撤離,或等待其他命令。

第五條礦負責人接到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報告微山縣人民政府、濟寧市司法局、山東煤礦安全生產監察局魯西分局,上報時限為24小時內。礦負責人要根據傷亡事故的嚴重程度或事故現場的復雜程度,盡快作出是否要棗莊礦山救護大隊或請求其他救護大隊救援的決定。

第六條事故發生后應報告內容為:

1、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具體情況:

2、事故的簡單經過、傷亡情況:

3、事故發生的原因初步判斷:

4、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

第七條傷亡事故發生后,所有接到通知的單位領導及相關人員,要迅速到達指定地點,按照指揮命令或預案要求立即展開各自工作。各項工作必須做到快速、無誤、協調、有序進行。

第八條所有參與傷亡事故救援人員,必須服從命令、高度負責、快速、高效,不得有推委、扯皮現象。對因工作不到位或不負責任,造成事故救援工作不利、拖延或其它后果的人員,將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從嚴處理。

第九條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