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應急救援行動一般程序評估程序

應急救援行動一般程序評估程序

2024-07-14 閱讀 5729

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啟動企業內應急救援行動的一般程序如下。

1?事故發生區

事故現場、企業或社區負責人或安全主管部門應采取以下行動:

(1)掌握情況。不論事故現場何種局面,必須掌握的情況有:事故發生時間與地點;種類、強度;已泄漏物質數量;已知的危害方向;事故現場傷亡情況,現場人員是否已安全撤離;是否還在進行搶險活動;有無火災與爆炸伴隨,這種伴隨的可能性;現場的風向、風速;泄漏(釋放)危及企業外的可能性。

(2)報告與通報。在基本掌握事故情況,并判明或已經發現事故危及企業外時,應立即向各有關部門進行如下報告:1)報告負責本廠附近應急工作的市或區的應急指揮中心;2)上報本系統直接領導部門;3)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及情況的緊急程度,按預案規定的應急級別發出警報。

(3)組織搶救與搶險。制止危害擴散的最有效措施是迅速消除事故源,制止事故擴展。同時,事故發生單位最熟悉事故設施和設備的性能,懂得搶險方法,必須組織盡早搶救與搶險。事故發生單位要迅速集中搶險力量和未受傷的崗位職工,投入先期搶險,這包括:1)搶救受傷害人員和在危險區的人員,組織本單位醫務力量搶救傷員,并將傷員迅速轉移至安全地點;2)堵漏、閉閥、停止設備運轉、滅火、隔離危險區等;3)清點撤出現場的人員數量,必要時,組織本單位人員撤離危害區;4)組織力量消除堵塞,為前來應急救援的隊伍創造條件。

2?事故發生區的附近地區

首先受到危害的應該是事故發生區下風方向貼近事故區的公眾。如果事故發生區與城市居民區呈交織狀態,情況就會十分復雜。如果事故泄漏(釋放)物質一般為有色有味,判斷有毒有害氣體的到達是有可能的。一旦發現已經受到危害,或聽到事故發生區的警報后,各有關部門應采取以下應急行動:

(1)交通民警:1)立即向上級報告;2)根據指令或情況危急程度,封鎖通往事故發生區的交通路口;3)迅速疏導車輛與行人撤離決定封鎖的通道;4)維持封鎖區內的治安;5)注意自身防護。?

(2)社區或街道(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1)立即報告上級;2)根據指令或情況危急程度,指導高層樓居民進行隱蔽(關閉門窗)或撤出;3)協助民警疏導行動中的人流,有秩序地向安全方向移動;4)檢查有否進入非密閉的地下工事或地下室的公眾,并迅速組織撤離;5)組織公眾自救與互助,并注意自身防護。

3?應急指揮中心(部)

(1)值班員的行動:1)記錄事故發生區報告的基本情況;2)按預案規定,通知指揮部所有人員到達集中地點,并規定到達時限;3)報告市(區)行政當局值班室;4)與參與應急救援工作的當地駐軍取得聯系,并向他們通報情況;5)根據情況的危急程度,或按預案規定通知各應急救援組織做好出動準備。

(2)指揮組的行動:1)根據事故發生區報告的情況,指示安全技術人員進行危害估算;2)會同專家咨詢組判斷情況,研究應急行動方案,并向總指揮提出建議。其主要內容是: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發展趨勢的判斷,應急的等級與規模,需要調動的力量及其部署,公眾應采取的防護措施,現場指揮機構開設的必要性、開設的地點與時間;3)按總指揮的指令調動并指揮各應急救援組投入行動;4)開設現場指揮機構;5)向駐軍通報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并提出要求支援的具體事宜。

(3)其他有關組織的行動:1)專家咨詢組進行技術判斷及力量使用估計,會同指揮組向總指揮提供建議的內容;2)安全評價(擴散估算)組根據事故發生區報告的基本情況和已知的氣象參數,進行事故后果評價,擴散趨勢預測,向指揮組做出技術報告;3)氣象保障組收集天氣資料,若有可能可在現場開設氣象觀測哨;4)各保障組做好后援準備;5)各應急救援專業組織按指揮組指令投入行動。

4事故評估程序

在應急救援的不同階段實施什么行動要依靠決策過程,反過來這要求對事故發展過程的連續評價。無論是誰只要發現危險的異常現象,第一反應人就要開始啟動應急。這種事故評估過程在特定時間首先由主管協調反應行動的人來履行,然后由企業應急總指揮和其工作人員來執行,這些以后再詳細討論。在緊急事件初始階段,某人可能是第一個發現者,會決定是否啟動報警程序,這也會啟動相應的反應機制。應急行動啟動的順序流程圖見圖4.1。

對事故分級有幾種方法。不同的人判斷相同事故會產生不同的分級。為了消除緊急情況下產生的混亂,應參考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的事故分級指南。

應急行動級別是事故不同程度的級別數。事故越嚴重,數值越高。根據此分級標準,負責人可在特定時刻把事故嚴重程度轉化為相應的應急行動級別。應急行動級別數值跟企業性質和內在危險有關。大多工業企業采用三級分類系統就足夠了。

一級——預警,這是最低應急級別。根據企業不同,這種應急行動級別可以是可控制的異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像小型火災或輕微毒物泄漏對企業人員的影響可以忽略。這樣的事故可定為此級。根據事故類型,可向外部通報,但不需要援助。

二級——現場應急,這是中間應急級別,包括已經影響企業的火災、爆炸或毒物泄漏,但還不會超出企業邊界。外部人群一般不會受事故的直接影響。這種級別表明企業人員已經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這時需要外部援助。企業外人員像消防、醫療和泄漏控制人員應該立即行動。

三級——全體應急,這是最嚴重的緊急情況,通常表明事故已經超出了企業邊界。在火災、爆炸事故中,這種級別表明要求外部消防人員控制事故。如有毒物質泄漏發生,根據不同事故類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影響,可決定要求進行安全避難或疏散。同時也需要醫療和其他機構的人員支持,啟動企業外應急預案。

不同于上述應急行動級別,核工業應急標準有更詳細的分級。

在核電廠應急預案中,通常根據事故的特征、性質、規模、后果及嚴重程度,把核事故應急狀態劃分為4個等級即:應急待命、廠房應急、廠區應急和總體應急,明確地規定了宣布進入各級應急狀態的條件和準則。

(1)應急待命: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可能導致危及核電廠安全運行的特定內部或外部事件。核電廠進入應急待命狀態,核電廠的有關人員得到警報并做好應急待命的準備。

(2)廠房應急:事故后果僅局限于核電廠的局部區域。核電廠工作人員按照場內應急預案的要求采取各種應急響應行動,向場外的應急組織發出應急通知。

(3)場區應急:事故后果局限于場區邊界以內。核電廠工作人員按場內應急預案的要求采取各種應急響應行動,場外應急組織得到應急通知并處于待命狀態。

(4)總體應急:事故后果超出場區邊界。場內外應急組織全面投入應急響應行動。

無論采用什么分級方法,都應該有利于應急組織機構對不同級別的事故應急反應的標準化,簡化和改善通訊聯絡。

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就應急分級的標準,達成一致非常重要。此外所有企業人員都應該知道這種分級方法和它的含義,因為當得知緊急時,每個人都可能需要采取行動。

篇2:烘干室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公司烘干室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總則

1.1目的

為了防止公司烘干室各類重大事故的發生,建立緊急情況下的快速、有效地組織事故搶險、救援和應急機制,保證公司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減少事故的影響和損失,根據本公司生產的實際情況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1.2.1國家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

1.2.2地方性法規、規章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安全管理條例》等。

1.2.3指導、參考文件

《省(區、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框架指南》、《關于印發〈深圳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預案〉的通知》(深府〔2005〕37號)等。

1.3遵循原則

烘干室重大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相互協助、加強合作的原則。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公司發生的滿足預案啟動標準的各類烘干室重大事故;預案在使用時,向上可作為深圳市城市應急救援體系支持文件,與深圳市城市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配合。

1.5預案管理

本公司管理部負責制定、修改、更新本烘干室應急救援預案;負責本預案的修改記錄、發布、評審等。

2分類與分級

2.1公司概況

2.1.1基本情況略

2.2分類

2.2.1事故類型

在公司烘干室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著的事故風險,其類型主要有:

1.烘干室燙傷事故

3.烘干室火災事故。

2.2.2烘干室事故危險點

根據本企業存在的事故風險類型、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使用、貯存危險性質以及可能引起事故的特點,確定以下2個危險場所(設備)為事故危險源(點)。

危險源(點):烘干室作業車間、烘干設備等;

2.3分級

按照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本公司烘干室事故分為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等事故類型。

2.3.1重大事故

公司烘干室重大事故是指事態較復雜,對本單位范圍內的財產、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等后果,但只需要公司調度本單位有關部門就能夠處理的事故。

2.3.2特大事故

公司烘干室特大事故是指事態復雜,對本單位范圍以外的財產、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和威脅,已經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等后果,需要上級主管部門調度本區域內有關部門統一協調、指揮各方面資源和力量才能夠處理的事故。

3組織機構和職責

3.1應急指揮中心

3.1.1指揮中心組成

指揮中心是本公司各類烘干室重大事故的最高指揮機構,由廠長擔任總指揮,安全主任擔任副總指揮;指揮中心成員主要由辦公室人員、生產部部門負責人等相關人員組成。

3.1.2指揮中心職責

1.負責應急救援的決策和指揮。

2.組織制定事故應急預案演習計劃,并定期組織進行演習、評估和修改完善;

3.負責應急救援預案體系的建設和運轉。

4.通報發布烘干室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與處理的進展情況。

5.協調與外部應急力量、相關政府部門等關系。

3.2通訊聯絡組

3.2.1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2.2職責

1.保證救援指揮中心的指揮信息的暢通和及時傳達。

2.負責對外聯絡事宜。

3.負責掌握、提供相應救援組織和人員的通訊聯絡方式。

4.負責在緊急情況下通訊聯絡的暢通。

3.3應急救援組(救援組)

3.3.1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3.2職責

1.負責控制烘干室事故蔓延,搶救受傷人員。

2.負責應急處理,參與制訂排險、搶險方案。

3.組織搶險人員落實排險、搶險措施。

4.提出并落實搶險救災及裝置、設備搶修所需的物資。

5.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處理情況。

6.參與事故的調查。

3.4應急滅火組

3.4.1組成

應急消防組由公司義務消防隊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4.2職責

1.根據警情,迅速正確組織出警。

2.負責滅火方案的確定、滅火人員的組織、火勢控制。

3.負責火災現場的人員搜救等工作。

4.負責相關應急物資的保管、維護和補充。

5.參與烘干室事故的調查和處理。

3.5安全保衛組(警戒組)

3.5.1組成

安全保衛組由公司保安員等人員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5.2職責

1.執行指揮中心命令,參與制訂事故排險、搶險方案,組織落實相關的緊急措施。

2.做好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衛工作。

3.組織清點、疏散受災人員、統計傷亡人數。

4.收集事故現場有關證據,參與事故調查處理。

3.6應急疏散組

3.6.1組成

組長(負責人):

成員:

3.6.2職責

1.負責搶險物資、設備設施、防護用品及搶險救災人員食品、生活用品及時供應。

2.負責受災群眾的安置和食品供應等工作。

3.協助疏散、安頓受災群眾。

4.做好傷員的現場救護、傷員轉運和安撫工作。

4應急響應

4.1響應級別

4.1.1重大事故預案響應

烘干室重大事故由本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并組織本單位各方面力量處置。

4.1.2特大事故預案響應

烘干室特大事故由本單位按照本預案的規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本單位各方面力量處置的同時,報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門,請求上級應急救援指揮部門啟動相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各方面力量進行處置;若在處理重大事故響應過程中,事故嚴重程序逐步擴大化,則升級為特大事故響應。

4.2響應程序

4.2.1接警和通知

4.2.1.1主要報警電話

1.指揮中心(廠報警電話):

2.調度室:

3.廠主要負責人電話:

4.深圳市公安局:0755-

5.深圳市環保局:0755-

6.深圳市安監部門:0755-

7.醫院急救報警電話:120

8.深圳市交通部門報警電話:122

9.深圳市消防部門報警電話:110、119

4.2.1.2報警程序

1.公司員工或操作人員在發現發生烘干室事故或緊急情況下,應立即向當班班長報告或立即撥打企業24小時報警電話,并同時報告公司主要負責人(安全主任)。

2.報警人員報警內容應包括:

(1)發生事故的具體地點。

(2)事故類型(火災、爆炸、中毒等)。

(3)有無人員傷亡。

(4)事故嚴重程度。

(5)現場事故情況描述。

3.值班人員接到烘干室事故報警后,立即通知指揮中心總指揮,由總指揮確定是否啟動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并同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4.指揮中心通過報警系統通知各應急救援組和公司內人員,讓他們了解公司內發生的烘干室事故或緊急情況,動員應急人員立即采取行動,并提醒其他無關人員采取進入安全避難地點、轉移到安全地點或撤離企業等防護行動。

5.通訊聯絡組要立即投入工作,保持公司內指揮中心與各應急救援組織的通訊聯絡暢通,同時,要保持與外部相關機構的聯絡的暢通。

6.指揮中心根據事故性質應做好公眾防護行動的準備工作,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為政府提供建議。

4.2.2指揮與控制

指揮中心決定全面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后,通知指揮中心人員和各應急救援組全部到位;根據事故的情況,指揮各應急救援組加強對事故現場救援和控制;并對危險區域進行封閉、隔離,對危險區域的人員迅速疏散;必要時請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援。

4.2.3警報和緊急公告

通訊聯絡組負責對外發布烘干室事故警報和緊急公告。

條件:當烘干室事故可能影響到周邊地區的單位,并可能造成威脅時,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批準,向周邊企業、公眾發出緊急公告。

方式:宣傳隊采用廣播、電話、走向街頭等方式向公眾發出緊急公告。

內容:告知烘干室事故的性質,以保證公眾和周邊單位能夠及時進行自我防護。&nbs

p;4.2.4通訊

建立在烘干室應急情況下的通訊系統,通訊暢通由通訊聯絡組全面負責。在應急行動中,所有直接參與或者支持應急行動的部門都應當滿足以下要求:

1.應急運行中維護自己的通訊設備,保持暢通,并保持與應急中心的通訊聯絡。

2.準備必要時啟動備用的通訊系統。

3.恢復正常運轉時或者保管前對所有通訊設備進行清潔、維修和維護。

4.2.5事態監測與評估

在應急救援過程中根據對事故的發展勢態及影響,必須及時進行動態監測與評估。監測采用相應的監測儀器和監測方法,設置合適的監測點進行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與事故發展態勢,指揮中心對事態作出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指揮中心決定是否請求啟動上級應急救援預案。

4.2.6公共關系

在烘干室重大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將事故的信息、影響、救援工作的進展等情況向上級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報告。并明確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的人員、內容及權限等。

4.2.7搶險救援

搶險救援是應急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承擔著救人、設備更換、設備維修等重要職責。應急人員在到達烘干室現場進行救援時,應執行員工和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優先、防止事故擴展優先、保護環境優先的應急救援行動優先原則。應急人員趕到現場后,根據以上原則和事故的性質、事態發展等確定應急救援措施和步驟。

4.2.8警戒與治安

安全保衛組負責警戒和治安。警戒人員接到通知后配備相應的個人防護設備立刻趕赴烘干室現場擔任警戒工作,對烘干室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保證救援隊伍、物資運輸和人員疏散等交通暢通,禁止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事故現場。應明確:

1.警戒人員所需的個體防護設備。

2.警戒工作的原則和事件處理方案。

3.警戒工作的負責人。

4.2.9人員疏散與安置

4.2.9.1疏散

1.疏散工作由安全保衛組、應急救護組等共同組織實施。

2.首先疏散無關人員。

3.接著是全面停工的剩余工作人員的撤離,在撤離烘干室前,必須根據指示關閉所有的設備和設施。

4.疏散按明確的疏散方法、疏散路線進行,將疏散人員引導到安全區域。

4.2.9.2安置

1.疏散的人員由安全保衛組負責安置到確定的安全區域,并負責被疏散人員的安全保衛工作。

2.后勤救護組負責管理受災害影響被疏散的人員。

3.后勤救護組組織對受傷人員進行現場救護,安全保衛組協助盡快將受傷人員轉送醫院救治。

4.2.10醫療與衛生

根據烘干室不同的事故類型和事故受傷人員的傷情,采取不同的現場急救措施,并及時將傷員轉送醫院救治。

后勤救護組負責現場醫療急救,醫護人員應經過專門培訓,掌握相關傷害的救治要點,比如對于中毒人員、窒息人員、燒傷人員等現場救治方法。

4.3應急結束

4.3.1恢復現場

在恢復烘干室現場的過程中往往仍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比如坍塌、窒息、中毒等二次事故,因此在恢復現場應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應制定恢復現場的安全程序,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4.3.2應急結束

在充分評估危險和應急救援情況的基礎上,經指揮中心批準,由現場總指揮決定烘干室事故應急結束。

5保障措施

5.1物資與裝備

5.1.1管理要求

根據本企業烘干室可能發生事故性質和后果分析,確定應急物資與裝備。企業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一般包括:設備和機械、檢測儀器、交通工具、個體防護設備、醫療設備和藥品、救援用繩索和其他保障物資等等。應急救援物資與裝備由公司行政、生產、安全、供應等部門根據應急救援需要確定種類和數量,并由各保管單位或人員定期檢查、維修與更新。

5.2應急救援經費

企業保障烘干室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演習和實施等情況下的經費;應急物資與裝備的經費以及在發生緊急狀態下所需經費的需要。

5.3應急救援制度

5.3.1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值班制度,明確值班任務。

5.3.2檢查制度,結合生產檢查,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

5.3.3總結評比制度,總結評比生產時,同時總結評比救援工作,每次訓練和演習結束后應進行總結評比獎勵和表彰先進。

6宣傳、培訓和演習

6.1應急人員的培訓

根據計劃,定期對烘干室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基礎培訓、專業培訓、戰術培訓,使其掌握自身安全防護措施和救護方法。建立定期的強化培訓制度,并進行考核。

專項預案應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周期。

培訓對象:公司全體員員;

培訓內容:安全急救知識、安全逃生知識、火災撲救安全知識等;

培訓方式:專家授課、播放安全光碟、集中培訓演練等;

培訓周期:安全專業知識培訓每年組織一次全員培訓。

6.2公眾宣傳教育

根據計劃,定期對員工進行日常安全教育,使他們掌握可能發生的烘干室事故的性質和特性,掌握必要的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了解預先指定的主要和備用疏散路線,了解各種警報的含義和應急工作的有關要求等等。專項應急救援預案要明確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方式。

教育對象:公司全體員員;

教育內容:安全急救知識、安全逃生知識、火災撲救安全知識等;

教育方式:專家授課、播放安全光碟、集中培訓演練等;

教育周期:安全專業知識培訓每年組織一次全員培訓

6.3預案演習

公司制定相應的烘干室事故演習計劃,每年進行一次演練,使應急人員更清晰地明確各自的職責和工作程序,提高協同作戰的能力,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的協調、有效、迅速地開展,找出應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明確演習的周期(一年一次)、范圍(公司所有部門全體員工),檢驗烘干室各類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組織的執行任務的能力;同時要對演習的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對演習中暴露的問題和不足及時進行解決。

7編制說明

1.本預案為企業總體應急救援預案。總體預案僅對烘干室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作指導性要求,在進行事故應急救援時,需和相應的專項應急救援預案配合執行。

2.本預案的應急組織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設置,組成各應急部門,確定應急救援隊伍的人數,明確負責人。

3.搶險救援、醫療與衛生等環節是減少烘干室事故危害的重要措施,制定專項應急救援預案時應詳細規定,要有針對性、可行性。

4.對于演習和培訓的周期、內容、對象應根據具體情況和可能發生的烘干室事故類型制定專門的演練、培訓計劃。

5.必須把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置在確定的烘干室危險區域以外。

6.根據企業的狀況變化,烘干室應急救援預案應及時修改完善,以保持其有效性,并進行演習檢驗。

8相關記錄

每次組織烘干室預案演練的相關記錄。

編制:審核:批準:日期:

篇3: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隊義務消防安全生產職責

(一)在企業安全生產委員會領導下,企業安全技術部組織、指導下,開展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

(二)積極參加安全身材感教育,認真掌握本廠生產條件和生產環境,特別要熟悉本企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及其應急處理措施。

(三)積極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演練及培訓。掌握應急救援的紀律、程序、方法及要領。每年至少消防及生產安全事故演練兩次,每周檢查、維修消防設施一次。

(四)積極學習安全技術,熟悉機械設備、電氣設備、鍋爐受壓、容器、消防、防雷、防靜電設施以及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能、特征及其應急處理措施。

(五)服從指揮調度,服從工作分配遵守紀律。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中注意自身安全,積極搶救傷員和財產,把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認真學習現場救護送院途中救護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竭盡全力挽救傷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