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電鉗工崗位危害因素辨識及預防
1、帶電操作電氣設備、搬遷、移動電氣設備,可能造成觸電傷亡;預防措施:對開關進行檢修或修理必須先斷電,搬遷移動電氣設備前,必須對電氣設備的上級電源停電。
2、開關停電后不閉鎖、不掛牌,易造成誤送電,造成觸電傷人;預防措施:開關停電后閉鎖、掛牌,嚴格執行誰停電誰送電制度,防止誤送電。
3、采區電工擅自維修高壓電氣設備,可能造成觸電傷亡;預防措施:采區電工不可對采區變電所內高壓電氣設備進行停、送電操作,不得擅自打開高壓電氣設備進行修理。
4、電氣設備失爆,可能造成引發瓦斯、煤塵爆炸;預防措施:井下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必須符合防爆性能技術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壞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嚴禁繼續使用。
5、打開開關前不檢查瓦斯,可能造成引發瓦斯、煤塵爆炸;預防措施:井下電鉗工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打開開關前必須檢查瓦斯并懸掛便攜儀。
6、停電后,不執行驗電、放電、打接地線制度就檢修,可能造成人身觸電事故;預防措施:停電時,嚴格執行停電、驗電、放電、打接地線制度。
7、試電筆電壓等級低于被測電源電壓等級,可能造成觸電事故;預防措施:試電筆電壓等級必須高于被測電源。
8、使用萬用表測量時轉換鈕打的檔位不相應,可能造成電傷、弧光燒傷;預防措施:使用萬用表測量時轉換鈕要打到對應的檔位,避免出現短路產生弧光放電而電傷或燒傷。
9、用導線或其它裸露導體直接進行放電,可能造成觸電;預防措施:必須執行驗電、放電制度。
10、驗電和放電時臉部離開關太近,可能造成裸露部位灼傷;預防措施:按要求進行驗電和放電,放電時臉部要盡量遠離開關。
11、電氣保護裝置失效或隨意甩保護,可能造成設備損壞或傷人;預防措施:不準甩掉各類保護,電氣設備的保護裝置失靈后不準送電。
12、開關內部保險用銅絲等代替,可能造成損壞設備或傷人;預防措施:使用專用保險。
13、使用不合格絕緣用具操作設備,可能造成人身觸電;預防措施:定期校驗絕緣用具,使用前認真檢查。
14、不停電或不戴絕緣手套打掃電氣設備衛生,可能造成人身觸電事故;預防措施:打掃電氣設備衛生時,必須停電或佩戴絕緣手套電鉗工崗位工作標準。
篇2:井下電鉗工危險源辨識
一、工作流程
安全確認→停電→開啟設備→驗電放電→檢修設備→安裝完畢
二、危險源
1、沒有檢查巷道幫、頂及瓦斯情況而進行作業;
2、沒有掛停電牌或未設專人監護停電開關;
3、對開關及電氣設備防爆性能沒有進行有效檢查而使用;
4、開蓋后沒有進行驗放電工作;
5、沒有對接線正確性確認而進行作業;
6、接線腔內有雜物、未達到“三無”標準;
7、開關整定值調解過大或甩掉保護使用;
8、開關及電氣設備不完好、輔助設施不完好。
三、預控措施
1、作業前首先檢查作業現場巷道幫、頂支護及安全,只有在幫、頂不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下才能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作業現場,班組長和瓦檢員在施工前必須使用瓦斯報警儀檢查作業現場的瓦斯是否超限,在瓦斯不超限的情況下才能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
2、檢修作業前必須對電氣設備進行停電,并掛停電牌,而且派專人監護停電開關,否則不得對電氣設備進行檢修;
3、所有井下使用的電氣設備必須合格的防爆標識,在下井使用之前,在地面的機電檢修車間必須進行防爆試驗,合格后由機電管理科室開具防爆準用證后方可下井使用;
4、在檢修機電設備時,開蓋后必須執行驗電和放電操作,確認安全后方可繼續檢修;
5、在對電氣設備開蓋檢修過程中,接線后必須重新對接線的相續進行檢查,在確認無誤后方可合蓋進行通電試驗;
6、電氣設備的接線腔內必須保證干凈無雜物,同時接線工藝做到無雞爪子、無羊尾巴、無明接頭;
7、開關設備的整定值的調校要嚴格按設備的性能進行調校,不易過大或過小,同時必須確保保護設備的完好,嚴禁甩掉保護開啟;
8、電鉗工要對電氣設備和輔助設備進行日檢和不定期的巡檢,同時指定包機人,確保設備完好率。
四、作業標準
1、作業前,必須確認作業地點頂、幫完好,瓦斯濃度低于0.5%,方可進行電氣操作;
2、電氣設備檢修前,必須將電源停電閉鎖,懸掛“有人作業,嚴禁送電”警示牌,并設專人監護;
3、電氣設備檢修完畢后,對開關及電氣設備防爆性能進行有效檢查,確認完好,電纜懸掛整齊、無交叉;
4、作業前,電工必須進行驗放電工作;
5、電工作業必須保證接線正確,防止接線錯誤引發火災;
6、電氣工作完畢,接線腔內無雜物、接線工藝達到“三無”標準;
7、電氣設備的參數設置合理,保護裝置靈敏可靠;
8、電氣設備的開關按鈕,及輔助設施必須齊全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