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二甲酯危險性及預防
1、中文名稱:硫酸二甲酯,硫酸甲酯;二甲基單硫酸酯
2、性狀:常溫下無色或淺黃色油狀液體,略有蔥頭氣味。溶解度:幾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3、危險性: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與氫氧化銨或疊氮化鈉等反應劇烈。若遇高熱可發生劇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4、毒性原理屬高毒類,其作用與芥子氣相似,毒性比氯氣大15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用作軍用毒劑。吸入高濃度硫酸二甲酯蒸氣可發生急性中毒。液態硫酸二甲酯沾染大面積皮膚時,不但對皮膚引起化學灼傷,且通過皮膚吸收可致急性中毒。偶見口服中毒。4.1急性毒性:它主要通過呼吸道和皮膚進入。對眼、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結膜充血、角膜水腫,并出現點狀上皮脫落,支氣管上皮細胞部分壞死。肺泡充滿炎性滲出液,最后導致中毒性肺水腫。皮膚接觸液態硫酸二甲酯后,能引起深度壞死和愈合緩慢的潰瘍,其特征為數小時疼痛最劇,12小時后水泡明顯增多。人吸入10min本品蒸氣濃度500mg/m3時即可致死;成人的口服致死量約為1~5g。4.2慢性毒性:長期低濃度接觸本品可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癥狀。4.3誘變性:本品對煙草病毒及其RNA有誘變傾向。并可使DNA單鏈斷裂,染色體畸變。4.4致癌性:據報導本品有致癌作用,可致上支氣管雀麥細胞癌。4.5致畸性:未見報導。4.6體內轉歸:有關本品的體內轉歸報導甚少。有用豚鼠實驗資料表明:當其吸入濃度為390mg/m3硫酸二甲酯的空氣18分鐘,發現豚鼠尿中甲醇最高濃度達1.87mg%,而體內的堿儲備量約下降22%;此外,在死亡病例的血液及內臟均測得有甲醇。4.7中毒機制:硫酸二甲酯遇水可緩慢水解成甲醇、硫酸及硫酸氫甲酯。硫酸對局部粘膜產生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可引起呼吸道炎癥、肺水腫;對皮膚和眼可致化學性灼傷或角膜潰瘍、混濁等;高濃度可致反射性窒息,甚至死亡。本品吸收進入體內可影響氧化還原酶系統中甲基化反應,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肌損害等全身中毒表現。本品具有變態反應性損害作用,故可導致對機體的遲發性作用,包括眼、口腔、呼吸道炎癥及全身性遲發性病變等。5、中毒臨床特點5.1急性中毒接觸硫酸二甲酯引起急性中毒常經過6~8h的潛伏期后迅速發病,潛伏期越短癥狀越重。極高濃度可在幾分鐘內引起窒息,其主要癥狀表現在對眼、呼吸道、皮膚損害為主,常伴有頭暈、頭痛、煩躁、體溫稍有升高等。5.1.1臨床表現⑴眼部癥狀:輕癥者僅有眼結膜刺激癥狀。重者經潛伏期后出現眼病、羞明、流淚、眼內異物感,并有眼瞼水腫和痙攣,視物不清,結膜充血。經螢光染色可見角膜上皮有彌散性點狀浸潤,甚至角膜大片脫落,引起視覺減退或色覺障礙等。⑵呼吸系統:輕癥者以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癥狀為主。有流涕、咽部燒灼感及聲音嘶啞等,檢查可見咽喉、會厭潰裂及聲帶充血腫脹等。重癥者經潛伏后出現呼吸困難、腦部緊束感,喉頭水腫和中毒性肺水腫,氣管可有大片粘膜壞死、脫落,引起窒息,可繼發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肺氣腫或偶見因支氣管瘺而引起皮下氣腫。極重者可發生休克,并發肝、腎及心肌損害等。⑶皮膚損害:皮膚接觸硫酸二甲酯引起化學性灼傷,紅腫、點狀出血。12h后可發生大水皰,24h內仍有進展,嚴重時發生壞死。結締組織松軟部位如陰囊處可因接觸能造成損害,痊愈較慢。。⑷口服中毒:吞服硫酸二甲酯后,咽喉立即引起燒灼性疼痛和胃腸道癥狀,隨后出現呼吸困難,喉水腫、肺水腫及肝、腎損害。⑸致癌性:國外資料曾有懷疑與本品有關的肺癌死亡病例及發生氣管癌的報導。5.1.2診斷5.1.2.1刺激反應有一過性的眼結膜及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癥狀,肺部無陽性體征。5.1.2.2輕度中毒有明顯的眼結膜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癥狀,表現為羞明、流淚、結膜充血,眼瞼水腫,眼瞼痙攣、咳嗽、咳痰、胸悶等;兩肺有散在干性羅音及少量濕性羅音,胸部*線表現為肺紋理增強,邊緣模糊,兩肺下野較明顯,符合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周圍炎。5.1.2.3中度中毒有明顯的咳嗽、咳痰、氣急,伴有胸悶及輕度紫紺;兩肺有干性羅音或喘鳴音,可伴有散在濕性羅音。胸部*線表現為紋理增強,兩肺中下野可見斑片狀陰影或肺野透過度降低,符合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水腫或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腫。5.1.2.4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項表現者,可診斷為重度中毒:⑴咳嗽、咯大量白色或紅色泡沫痰,咳出支氣管粘膜壞死組織,明顯呼吸困難,紫紺,兩肺廣泛濕性羅音。胸部*線表現為邊緣模糊,密度均勻、大小不等的片狀陰影,多分布于兩肺中下野,少數呈蝶翼狀陰影,符合彌漫性肺泡性肺水腫,嚴重者可導致成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⑵窒息(喉頭水腫、大塊壞死的支氣管粘膜脫落);⑶出現較嚴重的縱膈氣腫、氣胸、皮下氣腫。5.1.3治療⑴盡快使患者脫離中毒現場,移至空氣新鮮處,更換污染衣服,盡早用大量稀氨水或清水沖洗皮膚或以10%碳酸氫鈉溶液擦洗身體。⑵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給氧,給予霧化吸入和支氣管解痙劑,必要時可采用面罩加壓給氧或作氣管切開。⑶眼部立即用生理鹽水或清水徹底沖洗,再用5%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再以可的松眼藥水與抗生素眼藥水交替滴眼。⑷全身癥狀可對癥處理及采用支持療法,可早期、足量、短程應用糖皮質激素,以防止喉水腫和肺水腫的發生。⑸化學灼傷局部采取暴露療法或脫敏療法,選擇兩種以上抗生素控制感染,口服中毒可給予食管、胃腸粘膜保護劑,行催吐或導泄療法。5.2慢性中毒6、預防措施6.1接觸控制⑴生產全過程中均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對使用、運輸、維修等亦同樣必須嚴格執行有關的安全制度,對生產作業人員應進行經常性的安全生產教育;⑵加強管路、設備的密閉管理和定期維修,防止跑、冒、滴、漏;6.2就業禁忌證⑴明顯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⑵明顯的慢性結膜炎或角膜炎;⑶明顯的心血管疾病。6.3監護性體檢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職業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11507-89)規定,對從事硫酸二甲酯作業人員應每二年進行一次監護性體檢。項目包括內科、眼科、胸部*線檢查,有條件時可做肺功能測定。6.4個人防護及作業防護⑴檢修或清洗盛裝本品的設備、鋼瓶時,作業人員應穿三緊(緊領、緊袖、緊褲管)工作服,防止蒸氣直接作用于皮膚或陰囊部位。⑵進入濃度較高的作業區工作時,要佩戴有效的個人防護器材,如:防毒口罩、防護眼鏡、手套等。⑶易泄漏的生產崗位必須安裝噴淋設備,以便于沖洗眼部及灼傷皮膚。
篇2:觸電危險性預防措施
(一)觸電的危險性
人體觸及帶電體以及因絕緣損壞而帶電的設備外殼或接近高壓帶電體時,都可能造成觸電事故。由于井下的特殊工作條件,再加上管理不善,維修不及時,甚至違章作業,發生觸電的可能性較大。
觸電對人體傷害大致可分為電擊和電傷兩種情況。電擊是指人觸電后電流通過人體,在熱化學和電能作用下使呼吸器官、心臟和神經系統受到損傷和破壞,多數情況下電擊可以致人死亡。電傷是指由于強電流瞬時通過人身某一局部,或電弧燒傷人體,造成人體外表器官的破壞,當燒傷面積不大時,不至于有生命危險。
(二)造成人身觸電事故的原因
造成人身觸電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電工作業違反規程規定,帶電工作造成觸電事故。
(2)不執行停、送電制度。
如把總開關斷開后,不派專人看管,沒有上鎖和掛停電標志牌,沒有嚴格執行誰停電仍由誰送電的制度,沒有確切聯系好就急于送電或誤送電等造成觸電事故;或用電話或委托無關人代停、送電造成觸電事故。
(3)不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電氣,忘停電、停錯電、沒有驗電、停電后沒有放電、沒有保安措施等原因造成觸電事故。
(4)未經有關部門批準或未與使用同一條線路的友鄰用電單位聯系好,或對可能發生串電的線路沒有采取絕對防止措施,導致停送電紊亂而造成嚴重觸電事故。
(5)電工技術水平達不到就擅自擺弄電器或接線、檢修不當而造成觸電事故。
(6)人身觸及已經破皮漏電的導線或觸及因漏電而造成帶電的金屬外殼、構架,發生觸電傷害事故。
(7)人員上、下礦車或攜帶較長的鋼釬或其他導電物體在巷道里行走,不慎觸及較低的架線電機車的架空線,發生觸電傷亡事故。
(8)人員觸及已經停電但沒有放電的高壓電氣設備或電纜而發生觸電事故。
(9)由于漏電保護裝置失靈或整定、檢修不符合要求,當人體觸電時不動作或不立即動作,造成觸電傷亡事故。
(三)預防人身觸電的措施
(1)嚴格遵守電氣作業安全的有關規章制度,提高作業人員的操作水平。
(2)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電纜和電線。
(3)使人體不能觸及或接近帶電體。首先,將人體可能觸及的電氣設備的帶電部分全部封閉在外殼內,并設置閉鎖機構,只有停電后外殼才能打開,外殼不閉合送不上電。對于那些無法用外殼封閉的電氣設備的帶電部分,采用柵欄門隔離,并設置閉鎖機構。將電機車架空線這種無法隔離的裸露帶電導體安裝在一定高度,防止人無意觸及。
(4)設置保護接地。當設備的絕緣損壞,電壓竄到其金屬外殼時,把外殼上的電壓限制在安全范圍內,防止人身觸及帶電設備外殼而造成觸電事故。
(5)在供電系統中,裝設漏電保護裝置,防止供電系統漏電造成人身觸電或引起瓦斯及煤塵爆炸事故。
(6)采用較低的電壓等級。對那些人身經常觸及的電氣設備(如照明、信號、監控、通信和手持式電氣設備),除加強手柄的絕緣外,還必須采用較低的電壓等級。
(7)維修電氣裝置時要使用絕緣工具。如絕緣夾鉗、絕緣手套等。
1.維修內容
(1)向所有的潤滑脂嘴加注規定的潤滑脂。
要“一通三防”、關口前移嚴防井下事故
(2)處理刮板輸送機鏈條松弛、擰麻花等現象,更換損壞、短缺、彎曲嚴重的鏈環、連接環和刮板,要求不得出現連續三個損壞刮板的現象。
(3)更換磨損、變形嚴重和損壞的溜槽及連接裝置,調整錯口、戧茬的溜槽連接處,保證溜槽連接的平滑。
(4)清掃電機、液力耦合器和減速器保護罩上及附近堆積的煤粉,保證保護罩上的通氣孔不堵塞。
(5)補充、緊固機頭、機尾傳動裝置及各部件連接螺栓,保證齊全、緊固。
(6)處理電機、減速器、液力耦合器傳動裝置的運轉聲音不正常等問題,保證傳動裝置的正常運轉。
2.維修安全注意事項
(1)檢修時,工作面不準回棚和移架。
(2)接鏈、上刮板時,必須閉鎖刮板輸送機和采煤機,支護好頂幫,并設專人監護,嚴禁非工作人員操作。
(3)維修人員進入綜采工作面時,應由班長統一指揮,閉鎖刮板輸送機,打好背幫板和背幫柱,并設專人監護以確保安全。
(4)吊溜槽時應選用完好的大鏈,確保連接可靠。同時要加固支護,用道木等結實可靠的材料把溜槽支穩,確認安全可靠后再開始工作。
1.維護的內容
(1)啟動破碎機,查看各手把、按鈕、信號閉鎖裝置是否靈活可靠。
(2)停電后,檢查開關、電纜等是否有漏電現象,并對各注油孔進行注油。
(3)檢查噴霧裝置是否正常暢通,檢查水管、截止閥、噴頭固定裝置是否完好,查看各部件連接螺栓、前后擋簾是否固定完好。
(4)抓起機頭擋簾并旋轉滾筒,用燈光照準四個刀齒,查看其是否齊全、完整、堅固。
(5)檢查傳動裝置、普通V形帶、護罩等是否完好、緊固,電動機風扇是否正常。
(6)用注油槍向所有的潤滑脂嘴上加規定的潤滑脂。
(7)每周應檢查三次滑動離合器的運轉情況,以保證安全運行。
(8)定期檢查軸承溫度,不允許軸承在高于120℃條件下工作。
在溫度高于80℃時就需檢查軸承徑向游隙。如果軸承徑向游隙超過規定值的10%~17%,則需通過調整螺母來處理。
刮板輸送機安全保護裝置
1.斷鏈保護裝置
當刮板鏈正常運行時,與刮板鏈接觸的感應元件發出正常信號,繼電器閉合,刮板輸送機正常運行;當刮板鏈斷開或飄鏈時,感應元件發不出信號,繼電器失靈,刮板輸送機即停止運行。
心中有規程安全伴我行
2.過載保護裝置
當發生過載時,液力耦合器內的水介質溫度升高,易熔合金塞熔化泄液,既保護電動機,又保護工作機構。此外,液力耦合器還起到均衡載荷,減輕刮板鏈所受動應力的作用。
3.故障停運轉保護裝置
沿刮板輸送機每隔一定的距離設置一個照明燈座,當發生事故需要停止刮板輸送機時,操作設在燈座上的開關就可停運刮板輸送機。
4.防止機頭、機尾翻翹的錨固裝置
為防止機頭、機尾突然向上翻翹打傷周圍工作人員,在機頭、機尾設置有錨固柱(壓柱)。刮板輸送機工作時,錨固柱升起,支撐在頂板與壓板之間。
篇3:電氣設備火災危險性預防措施
1.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火災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它的爆炸極限值在空氣中為4.0--75%,爆炸范圍極廣,點火能量又小,僅有0.019毫焦耳,而人體靜電可達98毫焦耳,加上氫氣五色、無味,它的存在不易被人感覺發現,氫氣屬于一級可燃氣體,火險類別為甲類。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的火災原因分析如下:1.當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漏氫、排氫或空氣進入時,一但遇點火源時,就會即刻引起爆炸燃燒。2.氫氣和空氣(或氧氣)混和,經化學變化,會化合成水,而且在化合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熱量。如果氫冷發電機殼內有混合氣體,則也會發生化合過程。并同時釋放大量的熱,于是氣體突然膨脹,就會發生發電機的爆炸并發生燃燒起火。3.發電機絕緣受潮、過負荷、落入雜物、定子端線圈接頭焊接質量不好引起絕緣擊穿,發生電弧使線圈絕緣燃燒。4.發電機定子鐵蕊的定子活性鐵的各磁鐵間絕緣(紙質或漆質)破壞或由于夾緊鐵蕊的螺栓的絕緣破壞時,就會產生循環渦流,使鐵片間發生燃燒。預防爆炸燃燒對策:1.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的檢修、運行管理應嚴格按照電力行業檢修規程、運行規程執行。應加強對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的檢查、檢修、檢測工作。發現漏氫、進入空氣等隱患及時消除。2.氫冷發電機應確保密封性完好,一但有外泄氫氣現象,應當降低氫壓運行,并采取措施,消除泄漏。3.在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現場工作,應根據實際情況穿防靜電服、無釘鞋、使用防爆照明燈具和使用銅制工具(如必須使用鋼制工具,可在上面涂黃油)或進行現場測氫含量等安全措施。4.放空管的設置應符合安全規定要求。放空管周圍應設置遮欄及標志牌,排放時,周圍嚴禁一切明火作業。5.氫系統在排放帶壓氫氣時,應緩慢地打開閥門和節氣門,防止引起自燃。還應注意不得在室內排放氫氣。6.氫系統設備設施的布置、安裝、使用,應符合現行的GBJ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GB4962《氫氣使用安全技術規程》的規定。7.經常檢測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周圍是否漏氫和空氣中的含氫量是否超標準,空氣中的含氫量不得超過1%。8.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轉換介質工作應按專業轉換規程進行,應注意取樣與化驗工作的正確性,防止誤操作、誤判斷。9.應確保在運行中的氫冷系統中氫氣純度不低于96%,含氧量不應超過2%;制氫設備中氣體含氫量不應低于99.5%,含氧量不應超過0.5%。10.禁止在氫冷發電機和氫系統近旁(10米范圍內)進行明火作業,確需生產動火,應事先測氫,空氣中含氫量小于3%,并經主管生產領導審批和辦理“動火工作票”,做好安全措施后,方可動火工作。11.在氫系統檢修、試驗、動火工作中嚴格按規程操作。12.氫系統設備管道發生凍結時,應用蒸汽或熱水解凍,禁止用火烤。為了檢測漏氫點,可用儀器或肥皂水檢查,嚴禁用明火檢查。13.氫冷發電機運行時,排煙機應保持正常運行,并定期監測取樣含氫量是否超過標準,出現異常及時消缺。
2.電氣火災(一)電纜火災火力發電廠的電纜遍布全廠的地上、地下。電纜的絕緣材料多是可燃的,大多敷設在溝道、廠房內。當電纜起火時,蔓延迅速,擴大到其它場所形成新的著火危險點。并且電纜火災一但發生很難撲救,因為它燃燒產生大量有毒氣體、煙氣,不但威脅著人的生命安全,而且著火點不易判明。綜合上述情況電纜火災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分析火災原因:1.由于安裝不當所引起火災。(1)在敷設電纜時,將電纜的防護層損壞,使絕緣損傷。在運行時,可能引起絕緣擊穿,產生電弧,引起電纜的絕緣層燃燒。(2)敷設充油電纜時,位差太大,使電纜淌油,造成電纜位低的一頭油積聚,而產生很大的靜壓力,致使電纜頭漏油。而電纜位高的一頭則由于油的流失而干枯,使電纜容易吸人潮氣降低了絕緣強度。因此,電纜的兩端都增加了發生故障引起火災的機會。(3)電纜中間接頭連接不好或接頭材料選擇不當造成接頭氧化、脫焊,以至發熱起火。2.電纜長期過載所引起火災。3.外部因素所引起電纜火災。(1)人為的違章作業所造成電纜火災。(2)電纜綜合防火措施沒做好造成火災。電纜火災的預防對策:1.做好電纜綜合防火措施。如:涂刷防火涂料、設置防火門、防火墻和防火沙盤;用耐火材料封堵電纜豎井和穿墻樓板孔洞;用槽盒對電纜進行包裹等防火措施。2.配置電纜火災自動報警裝置;配置一定數量的滅火器材;配置消防隔熱戰斗服和空氣呼吸器等防火器材。3.電纜應選用阻燃型電纜或鎧甲電纜。4.電纜的敷設應符合安全規定要求。5.鍋爐煤粉制粉系統處電纜除涂刷防火涂料外,還應用薄鐵罩或用耐火隔板遮蔽。6.嚴格審批電纜溝內部動火工作,做好防火措施后,方可動用明火。7.對超溫、絕緣降低、超載、漏油、腐蝕、損壞嚴重的電纜應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8.應加強對電纜的巡回檢查、檢修、檢測等工作。及時清除電纜及周圍的積油、積粉、積水。
3.(二)變壓器火災火力發電廠油浸變壓器內裝有大量的絕緣油,多達十幾噸至幾百噸。內部還有紙板、木材、布、棉紗等絕緣材料。變壓器一但內部發生嚴重過載、短路,可燃的絕緣油和絕緣材料就會受高溫或電弧作用分解、膨脹以致氣化,使變壓器內部的壓力急驟增加,重則造成外殼爆炸,大量噴油,擴大火災。分析火災原因:1.絕緣損壞引起變壓器火災。變壓器硅鋼片之間絕緣老化或者夾緊鐵蕊的螺栓套管損壞使鐵蕊產生很大渦流,引起發熱而溫度升高,加速絕緣老化發生短路起火。2.導線接觸不良引起的變壓器火災。變壓器線圈接頭由于焊點不牢、虛焊,焊點兩端不牢引起的火災事故。3.雷擊過電壓引起變壓器火災。4.負載短路引起變壓器火災。5.接地不良引起的變壓器火災。6.動用明火檢修變壓器時,沒有做好防火措施引起變壓器火災。預防對策:1.變壓器在檢修、運行中防止水、雜質、檢修工具進入器身;防止損壞變壓器線圈、鐵蕊。2.要加強對變壓器的檢查、檢修、檢測工作,發現隱患及時消缺。3.防止變壓器運行中超溫,溫度保持在85攝氏度--90攝氏度。4.經常檢查套管、清潔套管;經常檢查分接開關是否接觸良好。5.大型變壓器要有油水分離設施,并符合安全生產規定要求。6.要確保變壓器事故放油儲油坑清潔暢通。7.變壓器短路保護要確保良好狀態。8.要有良好接地保護措施。9.應定期對運行中變壓器油進行色譜分析,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
防止電氣設備發生火災的措施:
為防止電氣設備發生火災,提高值班人員的防火意識,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特制定本措施。
1加強運行人員安全教育,提高運行人員的安全思想意識,增強預防火災時的能力。
2嚴格執行電氣設備的巡檢制度,發現火情要及時匯報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火情的發展。
3電氣設備在運行中,要嚴格按照設備的額定參數及“運規”規定的要求運行,禁止設備超參數運行。
4事故情況下,設備過負荷運行時,應及時采取措施,禁止超過“運規”規定的事故過負荷時間。
5要嚴格執行電氣設備的測絕緣規定,備用設備在投運前(備用時間高壓設備超過一周,低壓設備超過兩周),應進行絕緣測量,對絕緣不合格的設備禁止投入運行。
6發電機運行中要嚴密監視其進、出風、線圈及油系統的溫度,并按規定定時抄錄溫度值,發現溫度超過規定值時,應檢查發電機冷卻水、冷凝器是否正常并采取措施,不能恢復時,應按“運規”規定的時間,將發電機降負荷或停機。
7變壓器在運行中,其冷卻裝置必須投入運行。冷卻裝置未投入的變壓器禁止帶負荷運行,變壓器運行中其上層油溫最高不得超過95℃(強迫油循環的變壓器為85℃),超過規定值時,應降低變壓器的負荷,使溫度降至允許值,若不能恢復時,應將變壓器退出運行。
8電纜應按規定定期進行預防性試驗,加強對運行中電纜的外殼溫度的檢查,其外殼溫度不允許超過65℃(110KV的為50℃),超過規定值時,應及時調整運行方式,降低電纜的負荷。
9電氣設備的保護裝置應可靠正確,設備投運前必須投入相應的保護,每班應至少對保護裝置進行檢查一次,以保證保護的可靠投入。
10對進入控制室、開關室、電子間等處的電纜孔洞,必須用防火材料堵死。電纜溝應裝設防火墻或防火門,電纜上的積灰要及時清掃。
11靠近熱體或可能有油噴濺到電纜上的,應作防油、防熱體烤焦等隔離措施。
12開關室、電纜層等電氣間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13對火災報警裝置應按規定定期進行檢查、試驗,使其始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
14嚴格執行現場動火工作規定,現場動火工作必須辦理工作票,并應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
15現場消防器材應配備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