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游泳池水處理規程6
小區游泳池水處理規程(6)
1、為什么游泳池的水要進行凈化?
游泳池的水絕大部分是自來水,自來水管道輸送過程中,受到管道的污染,另外,我公司各會所的泳池是露天的,每天有大量的泳客下水游泳,人的皮膚會給水中帶來許多的細菌和病毒,再加之空氣中的塵埃也容易落入游泳池中,因此游泳池的水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才能保證泳客的身體健康。
國家對游泳池制定有質量標準(見表),游泳池只有經過凈化處理才能達到國家標準。
游泳池水質衛生標準1987.4.1國務院"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項目
內容
標準
1
室內游泳池池水溫度
22~26℃,兒童池24~29℃
2
PH值
6.5~8.5
3
混濁度
不大于5度或在兩端能看清水深1.5m的池底第4、第5泳道線(25m×50m泳池)
4
耗氧量mg/l
不超過6
5
尿素mg/l
不超過2.5
6
余氯mg/l
游離態余氯0.3~0.5,化合性余氯1.0以上
7
細菌總數,個/ml
不超過1000
8
總大腸桿菌,個/ml
不超過18
9
有毒物質
參照TJ36―79«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中地面水水質衛生標準執行實行
2、游泳池水凈化處理采用那些方法?
游泳池水凈化處理一般采用以下步驟:
混凝澄清吸池消毒循環過濾
混凝:利用鋁鹽、鐵鹽、高分子等混凝劑與水中的雜質通過絮凝和橋梁作用生成大顆粒沉淀物,然后通過吸污過濾予以除去。
澄清:通過混凝劑作用形成的大顆粒在游泳池內靜止分離,沉淀物沉在池底,上層得到澄清水。
吸池:通過專用的游泳池吸污機,將沉在游泳池池底的沉淀物除去。
消毒:加入消毒劑,殺滅水中的細菌、病毒、藻類等。
循環過濾:將處理過的水,通過泵流經裝有石英沙、活性碳或其他特殊過濾材料的裝置,截留水中殘留雜物,使水質進一步凈化。
一般對泳池的水處理及施藥方法為:
1)制止與防止青苔生長
投放硫酸銅,用量每1000m3水2~3Kg,每月投放1~2次(或發現小蟲或青苔時使用)。
硫酸銅也稱明礬,屬殺藻藥,為藍色不對稱三斜晶系結晶或粉末、易融與水,可殺、抗微生物生長,可使池水調節為海水樣藍色。投放硫酸銅2小時以后,進行以下操作:
2)調節PH值(酸堿度),PH值調節藥有兩種:
碳酸鈉(蘇打),白色粉末或細粒,易溶于水,呈堿性,PH值偏低時使用此藥,PH值約升高1度,1m3水15g。
鹽酸,強酸性,在PH值達到8.2以上時,可按每1000m3投放5~10Kg。
當池水的PH值在7.5.~8.0時即為合適.
3)殺菌、消毒(見詳細介紹)。
4)沉淀
使用聚合氯化鋁(PAC)按1000m35~10Kg的劑量投放。投放后開放循環系統半小時,使水中出現雪花狀后,,靜止6~8小時,在進行吸塵。
5)吸塵
以上程序完成后,進行吸塵。
6)注意:在進行1-3步驟時,應打開循環系統,使藥劑均勻地分散于水中,若沒有循環系統,應想方設法使其均勻。
3、什么是混凝、混凝過程和混凝處理?
水中的微粒大多都帶有負電荷,由于同性相斥,它們很難粘合起來成為較大的顆粒,只有向水中投入大量帶有正電荷的混凝劑使得膠體之間相互聚結,這個過程叫凝聚。
向水中投入具有線性結構的混凝物(如聚合氯化鋁),線的一段拉著一個膠體顆粒,另一個膠體顆粒在相距較遠的兩個微粒之間起著粘結架橋的作用,使得顆粒逐步變大,變成大顆粒的絮凝體(俗稱礬花)這一過程稱之為絮凝。
凝聚與絮凝合稱為混凝。
所謂混凝過程是指在水處理過程中向水中投放藥劑,進行水與藥劑的混合,從而使水中其它膠體物質產生凝聚與絮凝的這一綜合過程。
混凝處理是指在水中加入藥劑后,產生電離子和水解作用,形成了膠體并與水中其它膠體顆粒進行吸附作用,使其絮凝成大的顆粒,最后產生沉降等的水處理過程。
4、什么是混凝劑?常用的有哪些混凝劑?
在水處理中,能夠使水中的膠體微粒相互粘合聚結的物質稱為混凝劑。
1)、明礬:呈白色固體狀,又稱鉀、鋁礬,實際是硫酸鋁、硫酸鉀的復鹽,主要成分AL2O3含量10%,呈塊狀,溶于水起水解作用生成氫氧化鋁膠狀沉淀,其用量20~25Kg/1000m3水,適應于PH值6~8,因效果差又有酸澀味,已很少用于水處理。
2)、聚合氯化鋁(PAC):是無機高分子物。主要成分AL2O3含量30%+1為無色或黃色樹脂顆粒狀固體,其溶液為無色或黃褐色透明液體。有時因含雜質而呈黑色。固體產品中氯化鋁含量為20%~40%,堿式氯化鋁含量為20%左右,黃色聚合氯化鋁含量>30%。液體產品含氯化鋁8%左右。
聚合氯化鋁適應PH值7~8。聚合氯化鋁在水解過程中拌有凝聚、吸附和沉淀等物理化學過程,可以除去水中懸浮物、除鐵、除鎘、除氟、除放射性污染、除漂浮物等。其效果是明礬的5倍以上。目前使用此藥最為普遍,一般用量為每m3水5~10克。
3)硫酸鋁:主要成分AL2O3含量15%,呈塊狀、粒狀。
5、什么是助凝劑?常用的有哪些助凝劑?
在凈水過程中,有時使用單一的混凝劑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投加輔助藥劑以提高混凝效果,這種輔助藥劑稱為助凝劑。助凝劑的作用在于:加速混凝過程,加大凝絮顆粒
的密度和質量,使其更迅速沉淀;并加強粘結和架橋作用,使凝絮顆粒粗大且有較大表面,可充分發揮吸附卷帶作用,提高澄清效果。
常用的助凝劑有兩類:
1)調節或改善混凝條件的助凝劑
有Na2CO3、Na(OH)2、NaHCO3、Ca(OH)2等堿性物質,可以提高水的PH值。
2)改善絮凝結構的高分子助凝劑
有聚丙酰胺、骨膠、海藻酸鈉、活性硅酸等。
6、影響混凝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1)水溫
低溫時混凝效果差,絮凝很緩慢,那是由于無機鹽類混凝劑在水解時是吸熱反映,水溫低時,水解十分困難。其次,低溫的水粘度大,水中雜質的熱運動減慢,彼此之間接觸碰撞的機會減少不利于相互凝聚。水的粘度大,水流的剪力增大,絮凝很緩慢。因此,只有在水溫高時,分子之間的擴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凝結反應進行。
通常最佳水溫為20~29℃。
2)水的PH值和堿度的影響
PH值對于鋁鹽凝合劑的混凝過程影響很大。由于鋁鹽在水解過程中所生成的氫氧化鋁膠體是典型的兩性化合物,當其離解時能生成帶正電的陽離子,而混凝過程中膠體物質需要大量帶正電荷的混凝劑微粒,這個關鍵取決于PH值,一般地說,鋁鹽作混凝劑要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要求控制PH值7~8。
3)水中雜質的成分、性質和濃度的影響
水中的雜質像粘土之類,如粒徑細小而均一,則混凝效果差;顆粒濃度過低也不利于混凝;水中如存在大量的有機物質,會吸附于膠粒表面,使失去了原水膠體微粒的特性而具備了有機物的高度穩定性,這樣混凝效果就差;水中鹽類的濃度,如果引起了陰離子增加,與膠體微粒帶的電荷相同,也影響混凝效果。
混凝效果還與使用混凝劑的品種、用量、質量、投加時的混合速度以及均勻性有關。
7、泳池出現礬花上浮是什么原因?
所謂出現礬花上浮是指游泳池加入混凝劑后,未發生沉淀,而在水面出現了大量礬花,形成這一現象有以下原因:
1)混凝劑量小,難以形成礬花,混凝效果差,懸浮物未能分離和沉淀;混凝劑量過大,產生反離子現象,難以凝聚,也會產生礬花上浮現象。
2)水溫突變,水流因此而擾動,致使礬花移動上浮。
3)沒有及時吸污或沉淀太厚,造成一次吸污不凈,礬花在吸盤推動下上浮。
4)吸物操作不當,吸盤走的過快。
8、砂缸過濾的原理是什么?
砂缸里一般放置一定規模的石英沙,在一定范圍內石英沙的大小規格不同,在砂缸里,石英沙從上到下、由小到大依此排列,正常過濾時,水是從砂的上層進入,由下層出來。當水從上流經濾層時,水中部分的固體懸浮物質進入上層濾料形成的微小空眼受到吸附和機械阻留作用被濾料的表面層所截留,同時,這些被截留的懸浮物之間又發生重疊和架橋作用,就好像在濾層表面形成一層薄膜,繼續過濾著水中的懸浮物質,這就是所謂濾料表面層的薄膜過濾。這種過濾作用不僅濾層表面有,而當水進入中間濾層時也有這種截留作用,為區別于表面層的過濾,這種作用稱之為滲透過濾作用。
由于砂粒彼此之間緊密地排列,水中的懸浮物顆粒流經沙層中那些彎彎曲曲的孔道時,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與時間與濾料表面相互碰撞和接觸,于是,水中的懸浮物在砂層的顆粒表面與絮凝體相互粘合而發生接觸混凝過程。
砂缸的過濾就是通過薄膜過濾、滲透過濾及接觸過濾過程,使水得到進一步凈化。
9、循環過濾在泳池水凈化過程中有何作用?
泳池水混凝、沉淀和吸池之后,已把水中一部分較大的固體顆?;蛉菀壮两档碾s質予以除去,要進一步使水得到凈化,就必須用過濾的辦法,使水通過砂濾層后,將水中的細小微粒雜質截留下來,從而使水得到進一步凈化,把水的渾濁度再降低。過濾還可以使水中的有機物質、細菌、病毒等隨著濁度的降低而被大量除去,并為濾后的消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為水中細菌失去渾濁物的保護和依存而呈現裸露形態是有利于殺菌的。
10、過濾砂缸為什么要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應注意什么?
過濾砂缸在循環過程中,因為砂層截留水中的懸浮物,當懸浮物到一定量時,就會影響過濾速度和質量,特別是在砂缸前加混凝劑就更要掌握反沖時間。反沖洗是用以除去砂缸截留的懸浮物,以恢復砂缸的過濾能力,反沖洗必須掌握反洗的速度和時間,如用石英砂作濾料,反洗強度應不低于15L/(S.m2),反洗時間5~6mim或觀察反沖洗出的水無懸浮物為止.
11、目前應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劑有哪幾種?
目前應用于游泳池的消毒劑有漂白粉、漂水(次氯酸納)、液氯、三氯異氰尿酸(TCCA)。
1)漂白粉:它是次氯酸納、氯化鈣和氫氧化鈣的混合物,為白色至灰白色的粉末或顆粒。有顯著的氯臭,性質很不穩定,吸濕性強,易受水分、光熱的作用而分解,亦能與空氣中的CO2反應。水溶液呈堿性,水溶液釋放出有效氯成分,有氧化、殺菌、漂白作用,但有沉渣,水表面有一層白色漂浮物,對胃腸粘膜、呼吸道、皮膚有刺激,并會引起咳嗽和影響視力。
用量:每1000m3約20~30Kg。
2)漂水(次氯酸納):為燒堿溶液通過氯氣而制得。其有效含氯量大于(等于)10%(國家標準),其余90%為鹽水,。是無色或淡綠黃色液體。它可與水無限比例混溶,一般來說,商品漂水有效氯含量參差不等都低于國家標準。
漂水呈堿性,當遇熱、遇光、遇還原性物質、遇有機物易爆炸分解,屬于強氧化劑類危險品,在光合作用下迅速分解成氯化鈉、氯酸鈉和氧氣,次氯酸鈉在水中PH值大于6.5時就開始電離分解成大量Na+(鈉離子)和CIO_(次氯酸根),在堿性環境下,次氯酸根殺生效果很差,只有次氯酸的1%,顯然如果能穩定次氯酸,使其不能離解為次氯酸根,則殺菌效果可以增加99倍。
近年來,開發出的三氯異氰尿酸(TCCA)逐步取代了漂水。
3)三氯異氰尿酸(TCCA)
三氯異氰尿酸(TCCA),別名強氯酸,白色結晶粉末,亦有加工成粒狀、片狀,是有機氯類消毒劑,不易分解,在干燥環境里保存1年,其有效氯含量僅降低1%,三氯異氰尿酸(TCCA)水解過程中幾乎全部以次氯酸形式存在,次氯酸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使病源菌的蛋白質氧化變性致死,因次氯酸分子小,穿透能力強,因此,其殺菌效果就高,據測定,在同樣濃度下,殺菌力比漂水強80~100倍。TCCA藥效持續時間長,具有氧氣的消毒作用,能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下水后沉淀速溶等優點。加藥量每m32~3克。
4)液氯
液氯是一種危險性較大的巨毒氣體,儲存、運輸、使用均需要專用設備和專業人員,使用該藥極易發生人身安全事故,且氯氣易瀉出液面、有臭味、污染環境,游泳池已很少使用。
12、什么叫余氯,為什么泳池要控制余氯?
所謂余氯指游泳池施放含氯消毒劑后,剩余在水中的游離氯,它代表施藥量足以殺死細菌及病毒且尚有剩余,這就可以保證水體的消毒效果,國家規定泳池水要達0.4~0.6mg/L,余氯指標就是要求水體經常保持有效的消毒,且又不致于有臭味。
13、哪些因素會影響泳池的消毒效果?
影響泳池消毒效果的因素有消毒劑的選用、用量、使用方法、消毒劑與水的接觸時間等。
14、為什么有時泳池投入消毒劑后水會變顏色?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初次處理或下雨以后,主要原因是水源水存在的有機物太多,因為這些有機物遇消毒劑后被氧化變性而產生顏色,這些顏色通過混凝便可除去。
篇2:游泳池水質凈化員職責標準
游泳池水質凈化員崗位職責標準6
*自覺遵守勞動紀律,嚴格執行請示匯報制度,服從工作安排,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
*熟悉池水凈化工作,熟練掌握機房內機械設備的性能及操作規程,并負責保養與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報修,以確保運轉正常。
*有不斷鉆研業務精神,保證池水清澈、透明、無雜物、無沉淀物、無青苔,水質符合國際衛生標準。藥物控制:次氯酸鈉在0.5~1之間,PH值在7~7.8之間,每日做好水樣分析化驗,并根據當天的數據來控制藥用量,化驗單交臺班。
*負責游泳池機房、桑拿機房、工具房的清潔衛生和凈化物品、凈化工具的保管。
*負責制定凈化藥物和其他物資補充的計劃(次氯酸鈉提前十天申請)上報倉管員。
*嚴禁在機房內吸煙。
*每個開關、管道、閥門要有明顯的標志。
篇3:酒店游泳池水質維護成本分析
酒店游泳池水質維護成本分析
1游泳池日常維護藥劑用量:
酵素澄清劑基礎用量0.3克/噸用量0.4克/噸~0.6克/噸
超氯水質活化劑基礎用量0.3克/噸用量0.4克/噸~0.6克/噸
每噸水日常維護藥劑總量:0.8克/噸
酵素澄清劑180元/瓶,1千克/瓶;超氯水質活化劑,180元/瓶1千克/瓶
每噸水日常維護每日費用:0.8克/1000克*180元=0.144元。
2.藥劑初次添加量:
酵素澄清劑2克/噸超氯水質活化劑3克/噸
3.去穩定化處理:
約50天/次(50元~100元)/次依據實際情況而定
4.沖擊處理:
室內有較大氯臭味時需要沖擊性處理。
費用依據實際情況而定。依據上述維護方法,室內一般不會出現較大氯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