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資項目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評價審批程序
一、建筑工程設計審核的主要內容
1、總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中涉及消防安全的防火間距、消防車道、消防水源等。
2、建筑的火災危險性類別和耐火等級。
3、建筑防火防煙分區和建筑構造。
4、安全疏散和消防電梯。
5、消防給水和自動滅火系統。
6、防煙、排煙和通風、空調系統的防火設計。
7、消防電源及其配電。
8、火災應急照明、應急廣播和疏散指示標志。
9、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消防控制室。
10、建筑內部裝修的防火設計。
11、建筑滅火器材配置。
12、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防爆設計。
13、國家工程建設標準中有關消防設計的其它內容。
二、建筑工程審核的程序:
1、現場勘察驗點。
2、審核圖紙。
3、審查合格之后蓋章簽發。
4、竣工驗收。
三、建筑工程審核的時限:
公安整防監督機構對送審的建筑工程消防設計應當及時審核,從登記收圖之日起,一般工程應當在十四之內,國家、省級重點建筑工程以及設置建筑自動化消防設施的建筑工程應當在二十日之內簽發《建筑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意向書》。需要組織專家論證消防設計的工程,可以延長至三十日。在規定的期限內不予答復,即為同意。
四、建筑工程消防驗收的時限:
在查驗建筑消防設施技術測試報告等消防驗收申報材后且材料齊全,應當在十日之內按照國家消防技術標準進行消防驗收,并在消防驗收后七日之內簽發《建筑工程消防驗收意向書》。
外商投資項目建筑工程消防委員評價由市消防局承辦。
篇2:安全評價師職業釋義與職責主要工作內容
安全評價師是采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與手段,對建設項目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存在的風險進行安全評價的人員。下面是[制度職責大全]人才網提供的安全評價師職業釋義與主要工作內容,歡迎閱讀。
職業定義:
采用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與手段,對建設項目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存在的風險進行安全評價的人員。
主要工作內容:
(1)對現場進行實地勘查,收集有關資料;(2)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和分析;(3)進行定性、定量評價;(4)依據安全生產法規及評價結果,提出降低風險的安全對策措施;(5)對評價結果進行跟蹤服務。
職業概況: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先后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法規,以期在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建立安全評價制度。20**年以后,《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明確了安全評價在安全生產中的地位。目前,我國的安全評價工作已經發展到初步成熟的階段,形成了覆蓋生產經營活動各個階段,包括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和安全現狀評價在內的安全評價體系。生產經營單位為保障自身的安全發展,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采用安全評價這一安全管理手段。
截至2007年9月,全國從事安全評價工作的人員已達5萬人,從業人員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基本覆蓋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近3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的安全評價工作吸引了眾多科研和應用型人才,安全評價從業人員已形成一支穩定的隊伍。他們為安全生產提供著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服務,這種技術服務雖然被定位為第三方提供的"社會中介服務",但它在安全生產領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安全評價師這一新職業的設立,將為促進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保證安全評價規范發展,確保《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從源頭上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促進企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職位搜索有:叉車安全技術規程一般沖壓工安全操作規程
篇3:地下建設工程安全評價
地下建設工程安全評價
地下工程是一項高風險建設工程。地質環境復雜,基礎信息不充分,施工技術復雜,不可預見因素多,社會環境影響大。我國地下工程建設事故頻發,形勢嚴峻,令人堪憂。面對地下工程建設事故頻發的嚴峻形勢以及地下工程建設規模大、發展快的客觀現實,必須更加堅持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觀。“速度服從安全,速度服從質量,速度服從效益;實現確保安全前提下的高速度必須科學規劃、科學勘察、科學設計、科學施工、科學管理;必要的管理力量、技術力量的充分投入是實現這‘五個科學’的基礎。”
地下工程建設規模大、發展快是安全形勢嚴峻的客觀原因。嚴峻的地下工程安全形勢是實行安全風險管理必要和緊迫的客觀需求。
“建立風險管理,對擬建和在建的城市地下工程項目,進行風險評估,繼而進行風險控制十分必要。”風險管理制度應擴大到整個地下工程領域。地下工程的特點在于地下工程具有很高的風險性,但絕大多數事故是有征兆,因此是可預防的,而且安全事故預防關鍵在人。
安全風險管理的費用往往被首先擠壓,導致一些施工單位在利益的驅使下,冒險施工,吃“風險飯”,“賭”不會發生事故的概率。工程安全風險管理隊伍不夠專業規范,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國內對工程安全風險管理咨詢評估的從業單位和人員還沒有明確的資質管理制度。缺乏安全風險評估規定、安全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安全評估人員考核與管理辦法等相關的法規。目前風險管理相關技術控制規范不夠全面。因此,編制地下工程施工不同工法的技術規范,研制不同城市、不同工法的適應不同巖土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條件的風險閾值數據庫系統已是當務之急。
目前,風險評估等工作雖已經納入地鐵建設的工作環節中,但由于缺乏國內工程安全風險統計資料,風險概率和后果計算依據不足,得到的定量風險評估數據缺乏足夠的可信度,工程實際指導性還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