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輸血科消毒隔離制度范本

輸血科消毒隔離制度范本

2024-07-15 閱讀 7054

一、布局合理,設清潔區(血液儲存、發放處)、半清潔區(辦公區)和污染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

二、臨床用血管理應嚴格執行衛生部制定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

三、工作人員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必須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刺傷,應立即處理,并及時報告感染管理科。

四、儲血冰箱應每周清潔消毒一次,每月對冰箱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菌和霉菌。

五、保持室內環境清潔,每天操作前后及時對工作臺面、桌面用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時隨時消毒。室內地面每天濕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時立即用安多福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消毒。

六、玻片、滴管、試管等用后立即放入安多福消毒液中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備用。

七、工作人員必須作好自我防護,上崗前應檢查身體并注射乙肝疫苗,建立定期體檢制度。

八、每月必須對輸血科工作人員的手、室內空氣以及儲血冰箱的墻壁進行一次微生物學監測,并保存監測報告。

相關推薦:

傳媒公司規章制度

員工出差管理制度

天然氣公司某年度經營管理目標總則

內部食堂管理制度

篇2:醫院醫療消毒隔離制度

醫院醫療消毒隔離制度

根據衛生部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和《醫療衛生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制定本制度。

一、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鞋整齊,并保持清潔。不著工作服進食堂或離院外出。

二、無菌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規范。接觸病人和治療、診療、換藥處置等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建議使用洗手液和擦手紙。

三、無菌器械、容器、器械盤、敷料罐、持物鉗等要定期滅菌。消毒劑、滅菌劑定期更換和定期監測濃度。

四、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五、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被朊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先應消毒或滅菌處理。

六、病人使用的各種導管、連接管、醫療用品等,做到一人一更換。連續使用時應定期更換消毒。病人體腔內的各種導管定期更換。

七、無菌物品要標明滅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無菌盤使用時間為4小時。無菌物品與污染物品嚴格分開放置。

八、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擦拭病室床頭桌、凳子、餐桌、門、衛生潔具等。地面每日應濕打掃,如被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即時用消毒液就地消毒拖洗。各區域的拖把、抹布等用具須專用,使用后立即消毒。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

九、傳染病病人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執行。因為其他疾病不能轉到傳染病醫院治療的傳染病人,應根據傳染病傳播的途徑選擇隔離種類和措施。

十、醫療廢物處理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執行。

篇3:附屬醫院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附屬醫院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1、供應室工作人員進入供應室衣帽要整潔,著裝要符合要求,外來人員參觀須在更衣室換鞋才能入內。患有傳染病者不能從事供應室工作。

2、室內保持清潔整齊,每周一大掃,每天一小掃,門窗每周用優氯凈消毒液擦一次,工作臺、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拖一次,物體表面監測菌落數按規定達標。

3、供應室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清潔物與污染物、消毒與未消毒的物品,嚴格分開放置。

4、嚴格執行洗滌及消毒操作程序,回收的各種器械、敷料放在回收間分類,初步消毒處理后再各級清洗,嚴格做到由污到凈,流水作業,不可逆行。

5、傳染病人用過的器械、包布在病房初步消毒處理后送供應室按常規處理,烈性傳染病人用過的器械物品需病區先包裝送供應室消毒后再作常規清洗及消毒處理。

6、無菌物品掛牌,標明品名、無菌日期,責任到人,無菌物品超過一周需重新消毒。

7、消毒物品每天放指示劑監測高壓滅菌效果,凡輸液器、靜脈注射器定期作熱原檢測,合格后方能發至科室使用,無菌包定期抽樣作細菌培養。

8、無菌物品存放間、輸液瓶包裝間定時作紫外線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