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

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

2024-07-14 閱讀 4391

制度在這世界中是無處不在的,qiquha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2016”,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第一條為加強我局對社會公眾公開發布信息的保密審查(以下簡稱信息公開保密審查),規范信息公開行為,確保國家秘密信息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我局信息公開工作的順利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宣城市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具有信息公開權限的科室及其工作人員。

第三條我局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工作貫徹“既保證政府信息及時有效公開,又確保受國家法律保護的秘密信息安全”的方針。必須遵循“未經保密審查的信息不得公開、未經解密并準予公開的信息不得公開、公開與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不得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我局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工作由我局政務信息公開領導小組領導,指定專門審查人員,實行黨政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組織協調、具體科室和專門審查人員具體實施、保密工作部門指導監督的管理體制。

第五條科室工作人員負責對信息公開的日常保密審查和送審工作;根據授權依法界定國家秘密事項,決定相關信息能否公開;及時登錄相關網站、網頁檢查本單位發布的相關信息,發現涉密信息應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第六條各科室要依據我局制定的涉密事項一覽表比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

第七條各科室對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實行“自審”和“送審”相結合的逐級審查制。提供信息的科室應當對所提供的信息是否涉密和能否公開進行初步審查,再交由本單位專門審查人員進行最終審查,分管領導簽發確認。對擬公開的信息本單位不能確定其能否公開時,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報送有關主管領導進行審查和確定。保密審查的過程和結論應當有文字記載。對上互聯網信息的發布,信息發布單位應填報《上網信息保密審查簽發單》,履行審簽手續。

第八條送審信息或其載體,按照國家秘密載體的相關管理規定進行傳遞送審。

第九條各科室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把關不嚴造成泄密的,或者應當送審而不送審造成泄密的,由承擔保密審查的人員負責;經承擔審查任務的主管領導確認可以公開而造成泄密的,由分管領導負責。

第十一條各單位應當制定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明確本單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的依據、程序、崗位責任和獎懲措施;制定和調整本單位的涉密事項一覽表,并及時報同級保密部門備份,接受指導和監督。

第十二條我局政府信息公開領導小組將及時通報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情況和存在的問題;適時組織開展對上網公開信息的保密檢查,通報網上泄密事件,提出整改意見。

第十三條我局對信息公開的保密審查工作情況,納入單位落實保密工作領導責任制的考核內容。

第十四條我局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把關嚴格、未發生網上泄密問題的科室及其相關人員定期給予表揚或者獎勵。在信息公開工作中發生泄密事件的,對負有直接責任或者領導責任的人員應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追究其相應的泄密責任。

第十五條本制度所稱“上網”,是指各科室在國際互聯網等公共網站以及在相關的局域網等非涉密網站上公開發布信息。本制度所稱的“保密審查”,是指各科室在以不同方式或渠道向社會公眾公開發布信息之前,對擬公開的信息是否涉密以及能否公開發布所進行的一項內容甄別、確認和許可工作。

第十六條本制度由本局政府信息公開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試行。

篇2:特種設備人員審查制度

1、各單位應當嚴格執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行政法規及項目文件的規定,保證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

2、特種設備必須取得相應的檢測合格證書,特種人員必須取得相應的特種作業證件,并保證證書有效。

3、特種設備進場前必須保證證件齊全、運行正常,否則不得進場,更不得參與施工活動。

4、特種設備要按有關規定進行定期檢驗。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

5、特種作業人員包括電工、金屬焊接切割工、起重工、企業內機動車駕駛人員、鍋爐工、壓力容器操作人員、爆破作業人員等。特種作業人員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經特種設備安全監督部門考試合格,取得國家統一格式的特種作業人員證書,方可從事相應作業或者管理工作,并按規定進行證書檢審。

6、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并保證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的完整、準確。

篇3:壓力容器使用登記審查工作細則

(一)辦理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三十三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2.《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第二十五條;3.《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R0004-2009);4.《移動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R0005-2011);5.《醫用氧艙安全管理規定》(質技監局鍋發[1999]218號);6.《壓力容器使用管理規則》(TSGR5002-2013)。(二)受理范圍成都市行政區域內壓力容器使用單位(指有壓力容器使用管理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壓力容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內,向市政務中心質監窗口申請辦理使用登記。(三)辦理內容核發《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四)申請材料1.《使用登記表》;2.使用單位組織機構代碼證或者個人身份證明(適用于公民個人所有的壓力容器);3.壓力容器產品合格證(含產品數據表);4.壓力容器監督檢驗證書(適用于需要監督檢驗的);5.壓力容器安裝質量證明資料;6.壓力容器投入使用前驗收資料;7.移動式壓力容器車輛走行部分行駛證(僅移動式壓力容器需提供);8.醫用氧艙設置批準書(僅醫用氧艙需提供);使用單位為承租或者承包方時,應當提供與產權所有者簽定的明確安全責任的租賃或者承包合同。使用單位辦理使用登記時所提交的資料,包括填寫的或復印的資料和文件都應當蓋單位公章或者使用單位安全管理機構章(專用章),并對其真實性負責。(五)受理機關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六)決定機關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七)辦理程序1.申請人按要求到市政務中心質監窗口提交材料。2.窗口工作人員負責核對申請材料,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當場能補正全部材料的,補正后予以受理;當場不能補正的不予以受理,并書面形式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材料齊全的,窗口工作人員出具《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窗口辦理單》,將申請資料轉交后臺審查人員。3.審查人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條件和程序以及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填寫《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審查工作表》并簽名,將資料轉制證人員。4.制證人員在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系統”對數據進行核對無誤后,制作《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將《壓力容器產品合格證》及其產品數據表復印件與《使用登記表》一同存檔。5.制證人員將《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和《使用登記表》、使用單位申請登記時提交的資料轉窗口工作人員,由其交還使用單位。(八)辦理時限法定時限:十五個工作日。(九)時效長期(十)變更壓力容器改造、長期停用、移裝、變更使用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更名,相關單位應向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申請單位按照第(四)條提交申請材料辦理變更登記。登記機關按照第(七)條辦理變更登記并出具《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變更證明》。(十一)附件附件1:壓力容器使用登記辦理流程圖附件2:《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表》附件3:《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窗口辦理單》附件4:《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審查工作表》附件5:《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變更證明》附件1:壓力容器使用登記辦理流程圖窗口申請窗口受理審查人員審查資料錄入人員核對數據,制作《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窗口人員通知取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