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酸制造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鉛酸蓄電池配酸制造過程,電氣控制系統、通風除塵系統的操作、維修、清理等作業行為。
2主要危險源及危害后果
2.1主要危險源
2.1.1酸氣
在配酸過程中會有相當多的酸氣逸出,當容器密閉不良或除塵系統失效時能擴散到附近作業場所的空氣中。
2.1.2酸液
配酸工作中會有酸液散失到作業場所的空氣中和地面、設備表面。沉積在設備表面或地面的酸液在受到氣流沖擊、清掃、踩踏或車輛碾軋時會形成二次揚酸。
2.1.3噪聲
軸流風機在運行中有機械噪聲產生。
2.1.4傳動、轉動機械部件
通風除塵設備上傳動或轉動部件在安全防護裝置失效時,會產生機械傷害風險。
2.1.5帶電導體
配酸制造過程中電氣線路、用電設備、電氣控制設備絕緣強度降低、保護接零失效時,導電部件會產生人員觸電傷害風險的電流。
2.2危害后果
2.2.1職業病
可引起消化道灼傷,立即出現口、咽部、胸骨后及腹部劇烈燒灼傷,唇、口腔、咽部糜爛、潰瘍,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嘔血。皮膚接觸濃硫酸后局部刺痛,未作處理者可有潮紅轉為暗紅色,繼而發生潰瘍,界限清楚,周圍微腫,疼痛劇烈。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潰瘍以致穿孔。
長期接觸超過85dB(A)以上的噪聲后,可使接觸人員發生噪聲聾。
2.2.2機械傷害事故
作業人員在配酸制造工序受到的主要機械傷害類型人員碰撞物體傷害、卷入性傷害等。
2.2.3觸電傷害事故
作業人員接觸到帶電導體時能造成電傷或電擊傷害事故。
2.2.4火災事故
電氣控制設備、輸電線路、用電設備絕緣損壞、超負荷運行時電器元件可發生短路、斷路、異常升溫等故障,嚴重時可導致電氣火災事故。
2.2.5其他傷害事故
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墜落、摔傷、砸傷等。使用可燃氣體時可能發生火災事故。
3工作前的準備
3.1個人防護用品使用要求
配酸過程中,作業人員應穿戴全身工作服,皮圍裙,佩戴防塵口罩穿著工作鞋,維修、檢修作業或使用手動工具時應佩戴棉紗手套或帆布手套,在強噪聲源附近工作時應佩戴防噪聲器具。
當個人防護用品因破損、失效、老化等原因失去防護功能時,應及時更新。否則不得進行作業。
3.2工作現場設備、設施、工具安全狀況檢查確認
每班次正式工作前應對工作現場的設備、設施、工具及作業環境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確認,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通知有關負責人進行整改,未整改前必須采取防止事故發生的臨時性有效措施。否則禁止作業。
3.2.1檢查確認相對高度在2米以內的轉動、傳動部位的運動部件處于防護罩的有效防護之內,防護罩安裝牢固且有足夠的機械強度。
3.2.2檢查確認低壓用電設備、工具、輸電線路、配電裝置額定載荷與實際負載匹配,確認絕緣裝置良好,確認保護接零良好有效。確認電氣開關熔斷器及熔體的容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核對所保護電氣設備的容量與熔體容量相匹配。確認臨時用電線路處于批準的有效期內且線路敷設符合安全要求。無電工作業資格的人員進行此項檢查時不得接觸任何可能帶電的導體,且應保持0.4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3.2.3檢查確認梯臺扶手、護欄牢固可靠,通道無障礙物,梯臺面、地面平整,無油污或絆腳物,無散落的硌腳物。
3.2.4檢查確認壓縮空氣管道無泄漏現象,閥門開關靈敏,能夠有效關閉或開啟。
3.2.5檢查確認手工具無松動、裂痕,非切削、鉆孔工具不得有尖頭、銳邊。
3.2.6檢查確認作業現場照度大于50L*。
3.2.7檢查確認消防器材等應急救援設備、設施齊全有效。
3.3工作現場通風除塵設施運行狀況確認
檢查確認通風除塵設備已經與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設備同步開啟;回收和凈化裝置有效;產生有毒有害物質部位的密封裝置應保持在閉合狀態;除塵風道無堵塞或漏洞。
3.4酸水未經檢查工檢查或酸液溫度、水質不符合工藝要求,不準使用。
4工作中的安全要求
4.1用濃硫酸配置稀硫酸時,必須先放凈化水,再緩緩放入濃硫酸,以防引起酸液飛濺造成人身傷害事故。
4.2配置溶液時應先放酸罐冷卻水,避免酸液溫度過高,損傷輸酸管道。
4.3罐內有溶液時,嚴禁進行維修。維修放酸時應事先通知安全環保部門,進行中和處理。
4.4在操作過程中,如果硫酸或堿溶液濺到皮膚上或眼睛里,不準用手揉搓,應立即用清水沖洗。
4.5工作進行之中及時對個人防護用品、現場設備設施、工具及作業環境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必須立即向班組長報告。
5工作后的安全要求
5.1工作結束后,沒有后續班次時,關閉除連續運行的設備電源;并確認工作場所無事故隱患遺留。
5.2全面清掃、清理工作現場設備、設施、工具、地面等,保持工作場所設備、工具、物料定置存放,整潔衛生。
6應急措施
6.1觸電傷害事故應急措施
6.1.1立即切斷電源,或用絕緣用具使觸電者離開電源;
6.1.2如觸電者未失去知覺,則應使其靜臥,繼續觀察并速請醫生診治;
6.1.3如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還有呼吸,心臟還在跳動,應使他舒適地靜臥,解開衣服領口,按摩全身,使其蘇醒。如天冷應注意保暖。同時迅速請醫生診治;如發現呼吸困難或逐漸減弱,并有痙攣現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6.1.4如觸電者呼吸、脈搏、心臟均已停止,現場人員不能認為其已經死亡,必須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進行緊急救護。觸電急救必須連續進行,不得間斷;除非醫生已確診死亡,否則不得停止急救措施。
6.1.5實施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的傷員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應停止緊急救護措施。
6.2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措施
6.2.1迅速除去負傷部位的衣物、手套、鞋襪,采用止血帶法止血,并用潔凈敷料包扎創面;
6.2.2迅速尋找負傷者的斷肢(指),用潔凈敷料包裹后隨傷員一同送往醫院。
6.3火災事故應急措施
6.3.1一旦發現火災,一是利用現場的滅火器材及時撲救,二是同時報警,以便調集足夠的力量,盡早地控制和撲滅火災。電器著火時首先要切斷著火部位的電源;燃氣著火時要立即關閉閥門切斷氣源;。報警前,要沉著冷靜地觀察和了解火情,根據火勢情況立即報警,首先向周圍人員發出火警信號,同時撥打火警電話(公司內部火警電話:8400、公安消防火警電話:119)報告火警,報告時要沉著、簡明、準確地講清起火的地點(單位、部位)、說明是什么東西著火,火勢大小;要講清報警人的姓名,然后再通知單位領導和有關部門。
6.3.2火場逃生:
6.3.2.1、火災發生時要保持鎮靜,維護現場秩序,組織有序疏散,防止驚慌造成擠壓、踩傷等事故。
6.3.2.2、疏散時,如果人員較多或能見度很差時,應在熟悉通道的人員帶領下,可用繩子牽領,不斷喊話或前后扯著衣襟的方法將人員撤至室外或安全地點。
篇2:配酸崗位操作規程
一、上班前先檢查本崗位機械設備、工藝管道、閥門是否完好,操作系統是處于正常狀態,配制工具、儀器是否靈敏,崗位衛生是否達標。
二、濃硫酸的用量應按原料的使用呈計算,濃硫酸用量為原料量的2%-1.8%,鍋鍋計算,保持定量。稀硫酸的用量應根據原料的干濕而適當調整,隨原料干濕變化。
三、稀酸的濃度應保持在4-6%之間。
四、按工藝配方將一定量的水放入稀酸罐中,然后再將計量好的濃硫酸放入,先放水后加酸,切勿倒置,以免濃硫酸飛濺傷人。
五、稀酸攪拌時間5-10分鐘,液面靜止后取樣化驗并調整到所需的稀酸濃度。
六、稀酸的容量應為稀酸罐容積的2/3,不得過高,以免外溢傷人。
七、裝鍋前應提前5分鐘開啟空氣壓縮機攪拌,待水解鍋裝入1/2處時停止攪拌。
篇3:配酸制造工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鉛酸蓄電池配酸制造過程,電氣控制系統、通風除塵系統的操作、維修、清理等作業行為。
2主要危險源及危害后果
2.1主要危險源
2.1.1酸氣
在配酸過程中會有相當多的酸氣逸出,當容器密閉不良或除塵系統失效時能擴散到附近作業場所的空氣中。
2.1.2酸液
配酸工作中會有酸液散失到作業場所的空氣中和地面、設備表面。沉積在設備表面或地面的酸液在受到氣流沖擊、清掃、踩踏或車輛碾軋時會形成二次揚酸。
2.1.3噪聲
軸流風機在運行中有機械噪聲產生。
2.1.4傳動、轉動機械部件
通風除塵設備上傳動或轉動部件在安全防護裝置失效時,會產生機械傷害風險。
2.1.5帶電導體
配酸制造過程中電氣線路、用電設備、電氣控制設備絕緣強度降低、保護接零失效時,導電部件會產生人員觸電傷害風險的電流。
2.2危害后果
2.2.1職業病
可引起消化道灼傷,立即出現口、咽部、胸骨后及腹部劇烈燒灼傷,唇、口腔、咽部糜爛、潰瘍,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嘔血。皮膚接觸濃硫酸后局部刺痛,未作處理者可有潮紅轉為暗紅色,繼而發生潰瘍,界限清楚,周圍微腫,疼痛劇烈。濺入眼內可引起結膜炎、結膜水腫、角膜潰瘍以致穿孔。
長期接觸超過85dB(A)以上的噪聲后,可使接觸人員發生噪聲聾。
2.2.2機械傷害事故
作業人員在配酸制造工序受到的主要機械傷害類型人員碰撞物體傷害、卷入性傷害等。
2.2.3觸電傷害事故
作業人員接觸到帶電導體時能造成電傷或電擊傷害事故。
2.2.4火災事故
電氣控制設備、輸電線路、用電設備絕緣損壞、超負荷運行時電器元件可發生短路、斷路、異常升溫等故障,嚴重時可導致電氣火災事故。
2.2.5其他傷害事故
作業過程中可能發生墜落、摔傷、砸傷等。使用可燃氣體時可能發生火災事故。
3工作前的準備
3.1個人防護用品使用要求
配酸過程中,作業人員應穿戴全身工作服,皮圍裙,佩戴防塵口罩穿著工作鞋,維修、檢修作業或使用手動工具時應佩戴棉紗手套或帆布手套,在強噪聲源附近工作時應佩戴防噪聲器具。
當個人防護用品因破損、失效、老化等原因失去防護功能時,應及時更新。否則不得進行作業。
3.2工作現場設備、設施、工具安全狀況檢查確認
每班次正式工作前應對工作現場的設備、設施、工具及作業環境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確認,發現異常現象應及時通知有關負責人進行整改,未整改前必須采取防止事故發生的臨時性有效措施。否則禁止作業。
3.2.1檢查確認相對高度在2米以內的轉動、傳動部位的運動部件處于防護罩的有效防護之內,防護罩安裝牢固且有足夠的機械強度。
3.2.2檢查確認低壓用電設備、工具、輸電線路、配電裝置額定載荷與實際負載匹配,確認絕緣裝置良好,確認保護接零良好有效。確認電氣開關熔斷器及熔體的容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核對所保護電氣設備的容量與熔體容量相匹配。確認臨時用電線路處于批準的有效期內且線路敷設符合安全要求。無電工作業資格的人員進行此項檢查時不得接觸任何可能帶電的導體,且應保持0.4米以上的安全距離。
3.2.3檢查確認梯臺扶手、護欄牢固可靠,通道無障礙物,梯臺面、地面平整,無油污或絆腳物,無散落的硌腳物。
3.2.4檢查確認壓縮空氣管道無泄漏現象,閥門開關靈敏,能夠有效關閉或開啟。
3.2.5檢查確認手工具無松動、裂痕,非切削、鉆孔工具不得有尖頭、銳邊。
3.2.6檢查確認作業現場照度大于50L*。
3.2.7檢查確認消防器材等應急救援設備、設施齊全有效。
3.3工作現場通風除塵設施運行狀況確認
檢查確認通風除塵設備已經與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設備同步開啟;回收和凈化裝置有效;產生有毒有害物質部位的密封裝置應保持在閉合狀態;除塵風道無堵塞或漏洞。
3.4酸水未經檢查工檢查或酸液溫度、水質不符合工藝要求,不準使用。
4工作中的安全要求
4.1用濃硫酸配置稀硫酸時,必須先放凈化水,再緩緩放入濃硫酸,以防引起酸液飛濺造成人身傷害事故。
4.2配置溶液時應先放酸罐冷卻水,避免酸液溫度過高,損傷輸酸管道。
4.3罐內有溶液時,嚴禁進行維修。維修放酸時應事先通知安全環保部門,進行中和處理。
4.4在操作過程中,如果硫酸或堿溶液濺到皮膚上或眼睛里,不準用手揉搓,應立即用清水沖洗。
4.5工作進行之中及時對個人防護用品、現場設備設施、工具及作業環境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發現事故隱患必須立即向班組長報告。
5工作后的安全要求
5.1工作結束后,沒有后續班次時,關閉除連續運行的設備電源;并確認工作場所無事故隱患遺留。
5.2全面清掃、清理工作現場設備、設施、工具、地面等,保持工作場所設備、工具、物料定置存放,整潔衛生。
6應急措施
6.1觸電傷害事故應急措施
6.1.1立即切斷電源,或用絕緣用具使觸電者離開電源;
6.1.2如觸電者未失去知覺,則應使其靜臥,繼續觀察并速請醫生診治;
6.1.3如觸電者已失去知覺,但還有呼吸,心臟還在跳動,應使他舒適地靜臥,解開衣服領口,按摩全身,使其蘇醒。如天冷應注意保暖。同時迅速請醫生診治;如發現呼吸困難或逐漸減弱,并有痙攣現象,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6.1.4如觸電者呼吸、脈搏、心臟均已停止,現場人員不能認為其已經死亡,必須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進行緊急救護。觸電急救必須連續進行,不得間斷;除非醫生已確診死亡,否則不得停止急救措施。
6.1.5實施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的傷員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應停止緊急救護措施。
6.2機械傷害事故應急措施
6.2.1迅速除去負傷部位的衣物、手套、鞋襪,采用止血帶法止血,并用潔凈敷料包扎創面;
6.2.2迅速尋找負傷者的斷肢(指),用潔凈敷料包裹后隨傷員一同送往醫院。
6.3火災事故應急措施
6.3.1一旦發現火災,一是利用現場的滅火器材及時撲救,二是同時報警,以便調集足夠的力量,盡早地控制和撲滅火災。電器著火時首先要切斷著火部位的電源;燃氣著火時要立即關閉閥門切斷氣源;。報警前,要沉著冷靜地觀察和了解火情,根據火勢情況立即報警,首先向周圍人員發出火警信號,同時撥打火警電話(公司內部火警電話:8400、公安消防火警電話:119)報告火警,報告時要沉著、簡明、準確地講清起火的地點(單位、部位)、說明是什么東西著火,火勢大小;要講清報警人的姓名,然后再通知單位領導和有關部門。
6.3.2火場逃生:
6.3.2.1、火災發生時要保持鎮靜,維護現場秩序,組織有序疏散,防止驚慌造成擠壓、踩傷等事故。
6.3.2.2、疏散時,如果人員較多或能見度很差時,應在熟悉通道的人員帶領下,可用繩子牽領,不斷喊話或前后扯著衣襟的方法將人員撤至室外或安全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