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一、空分車間周圍300米以內,不應設置大型汽車庫、乙炔發生器和其它會產生碳氫化合物及氮氧化物裝置;禁止設置可燃物品倉庫;禁止傾倒電石渣或堆放電石。
二、空分車間應建造在主導風向上風側的廠邊緣區;空分裝置的空氣進口管口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0米。
三、分餾塔、氧壓機、氧氣管道和氧氣瓶充填系統嚴禁被油沾污。開車生產前或檢修后開車,必須對系統的管道、設備、閥門、儀表等進行嚴格的脫脂。
四、嚴格執行潤滑油使用規定,定期清除設備和管道中的積炭,以防爆炸事故的發生。
五、要嚴格控制空冷器、下塔和主塔液位,定期排放油水,防止凍結切換或換熱器及膨脹機械帶液等事故的發生。
六、定期分析原料空氣、液空、液氧中的乙炔和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全物、油類等含量。如超過工藝指標,應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使之達到指標,否則須停車處理。
七、分餾塔的保冷材料,應采用非燃燒性物質,裝填前要嚴格檢查,防止混入任何易燃物質;保冷材料填裝前應進行干燥處理。
八、分餾塔、氧壓機、氧氣管道等的靜電接地裝置必須完全可靠。
九、嚴格控制氧氣在管道中的流速,以減少靜電的產生,氧氣在碳鋼管中的最大流速如下表:(略)
十、禁止向室內排放液氮、液空、液氧應在安全地點排放或進行回收。
十一、氮、氧氣柜應設高度標尺和高低限位報警裝置。應經常檢查鐘罩,使其升降靈活。
十二、高低壓流程的空分裝置,應有防止高壓竄入低壓的措施,在低壓設備上應裝防爆板。
十三、嚴格控制氮氣純度;其產品氮氣(N2)≥99.99%,富氮氣含氮量(N2)為99.9%。防止氧含量升高與原料氣混合發生爆炸。
十四、為使空分設施安全運行,必須嚴格執行安全操作指標,并安裝以下報警聯鎖裝置:壓縮機終端出口壓力;供油裝置輸出油壓;壓縮機軸承溫度;增速器軸承溫度;增速器回油溫度;轉子軸位移;膨脹機轉速;斷冷卻水報警。
篇2:某廠空分車間安全教育制度
為全面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制定本制度:
1.新工進入車間后要按公司規定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車間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對本車間的易燃易爆重點安全部位進行重點安全技術規程的教育,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車間要經常性的利用會議、板報、稿件等形式,大力宣傳和教育職工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
3.車間每月組織一次安全知識的學習,學習內容包括崗位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相關安全知識。
4.車間每年組織安全知識的考試不得少于三次。并對本年度安全教育要作出相應效果評價。
5.大檢修停車后,車間要組織操作員工安全知識的上崗考試,考試不合格者不予上崗。
6.特殊工種作業人員充瓶工,除按要求接受車間安全教育外,每兩年安排一次市質檢部門的特殊作業工種上崗教育,獲特殊工種作業資格證者方可上崗。否則不予上崗。
7.員工要按車間規定參加安全學習,學習實行個人簽到,對不按要求學習的員工,嚴加考核,與當月獎金掛鉤。
篇3:空分車間安全生產事故管理制度
1.事故的認定:凡在生產過程中,因違反操作規程、指揮失誤、工作失職等原因造成的設備損壞,工藝波動或停車統稱為事故。
2.根據生產事故的損失分為;重大事故(損失的5萬元以上);較大事故(損失在1-5萬元之間);一般事故(損失在1萬元以下)。
3.對發生事故后,有關人員應立即向車間或調度匯報,以便及時組織人員進行事故搶救處理。
4.發生事故后,車間所有人員必須服從指揮,在車間主任的領導下或指定人員指揮下進行事故的應急處理。
5.對發生事故后,在車間主任的領導下,組織工段長、技術員及有關人員,根據“四不放過的原則”認真進行事故分析,并填寫事故報告單送有公司有關部門。
6.事故報告的內容要有事故的經過、事故的損失、事故的原因、事故的責任、防范措施產、處理意見。
7.對造成一般事故的責任人,車間要根據責任大小嚴厲處罰。對造成較大或重大事故,將按主管部門和公司處理意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