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教育資產管理中心信息公開制度

某教育資產管理中心信息公開制度

2024-07-15 閱讀 2949

教育資產管理中心信息公開制度

為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結合本中心實際,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時的原則制定資產中心信息公開制度。

一、信息發布機制

辦公室作為本中心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各組室在辦公室統一協調下,共同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中心的信息公開工作。

信息公開部門的具體職責是:

(一)具體承辦本中心的信息公開事宜;

(二)對擬公開的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三)維護和更新本中心公開的信息;

二、保密審查機制

在公開信息前,應當依法進行保密審查;確定不予公開的,應當注明理由。辦公室應當審查并明確該公文屬于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或者不予公開。

政府信息保密審查,由相關業務組室提出意見,經中心信息公開工作小組審核后,報中心負責人決定。

三、監督檢查機制

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和監察小組負責對中心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情況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對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主管部門舉報,予以調查處理。

四、責任追究機制

信息公開部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門和監察小組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人員給予處分、追究責任:

(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

(二)不及時更新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目錄;

(三)違反規定收取費用;

(四)通過其他組織、個人以有償服務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五)公開不應當公開的政府信息;

(六)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隱瞞或者捏造事實

五、考核機制

每年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考核,由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會同監察小組、信息工作部門、人事部門等組織實施,并予以公布考核結果。

篇2:鄉信息公開責任檢查制度

第一條為促進依法行政,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結合我鄉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所稱政府信息公開責任,是政府信息公開義務主體在履行職責時,違反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造成不良影響或產生嚴重后果時所應承擔的責任。

第三條政府信息公開責任追究堅持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懲處與教育相結合、追究責任與改進工作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政務公開的責任追究實行分級負責制,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各部門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的調查處理。

第五條政府信息公開義務主體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其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一)按照有關規定應實行信息公開而沒有公開的;

(二)政府信息公開流于形式,承諾不兌現,政務活動中搞暗箱操作的;

(三)應當公開的重點內容沒有按要求公開,造成不良影響的;

(四)不及時受理群眾的公開申請,不認真處理群眾的舉報投訴,對有關責任人員包庇縱容,不向群眾公開處理結果的;

(五)其他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應當追究責任的行為。

第七條對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按以下規定區分責任:

(一)未經保密審查或主管領導審核批準而做出的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的行政行為,由直接承辦人承擔全部責任;

(二)經主管領導審核批準或同意后做出的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的行為,由主管領導承擔主要責任,直接承辦人承擔次要責任。領導直接授意,承辦人提出異議,未能改變領導意見而做出的行政行為,承辦人不承擔責任;

(三)經過領導班子集體討論決定做出的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的具體行政行為,由主要領導承擔主要責任,其他領導成員承擔次要責任。

第八條對違反政府信息公開有關規定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按以下規定追究責任:

(一)情節輕微、影響較小的,對直接責任人給予告誡或批評教育,并限期改正;

(二)影響正常工作或者給群眾利益造成損害的,對部門提出批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通報批評,責令做出書面檢查

(三)情節嚴重、影響較大的,對部門給予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取消年度評先選優資格;對相關領導給予通報批評,取消年度評優選優資格。造成嚴重后果的,視情節給予相關責任人相應的政紀處分;

(四)對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因當事人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被有關復議機關撤銷或被司法機關判決敗訴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五)構成犯罪的,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條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做出責任追究決定前,應當對擬追究責任事項全面、客觀地調查取證,查清事實。認真聽取有關責任人的陳述和申辯,并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區分責任,視情節與后果做出相應處理,應追究黨政紀處分的,由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同級紀檢監察機關按程序辦理。

被追究責任的單位及其相關人員對處理結果有異議的,可于接到處理通知后30日內,向作出處理決定的機關申請復核或提出申訴。

第十條本制度由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

本制度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篇3: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制度(范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本單位職工知情權,規范單位信息公開工作,根據上級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及管理工作適用本制度。

第三條本制度所稱的事業單位信息公開,是指本事業單位依法履行信息公開以及信息管理職能、提供實施單位內部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公共事項及信息,采取適當形式向社會和本系統、本機關公示的行為。

第四條本單位信息公開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并遵循依法、準確、及時、公正和便民的原則。

第五條本單位應當向本系統內部公開下列事業信息:

(一)單位年度工作目標及主要任務;

(二)單位各項工作信息管理目標完成情況;

(三)單位工作目標任務及完成情況;

(四)單位體系職工年度獎懲情況;

(五)單位黨風廉政建設情況;

(六)單位內部的其他重要事項。

第六條本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制度涉及信息發布協調、信息的公布保密、信息的公開澄清、信息公開社會監督評議、信息公開規定行為責任追究、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不予公開的信息備案等詳細制度。

第二章信息發布協調制度

第七條發布主動公開的單位信息,應當遵循“誰制作、誰公開,誰保存、誰公開”的原則。單位各部門制作的信息,由制作該信息的部門負責公開;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單位獲取的信息,由保存該信息的部門負責公開。其他部門不得對該信息進行發布和解釋。

第八條單位多個部門聯合共同起草生成的需對外公布的信息,由組織起草生成該信息的部門負責向公眾公開發布,其他部門不得對該信息進行發布。

第九條單位各部門發布重大單位信息、信息數據、統計信息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明確需要審批的單位信息,應當及時報請相關業務分管領導審批,信息未經審批的不得發布。

第十條各部門擬發布的信息涉及其他單位工作內容或發布后可能對其他單位工作產生影響的,應當及時向所涉及單位發送《信息發布協調函》和擬發布信息全文,書面征求意見。被征求意見單位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予以書面回復。

第三章信息公開保密制度

第十一條本制度適用于單位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擬公開前的保密審查工作。

第十二條擬公開的單位信息均應進行保密審查。單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應貫徹“既保證單位信息及時有效公開,又確保國家法律保護的秘密信息安全”的方針,遵循“未經保密審查的信息不得公開、未經解密并準予公開的信息不得公開、公開與保密界限不清的信息不得公開”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公開、誰審查”的原則。

第十三條單位信息保密審查,實行行政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組織協調、責任部門和專門審查人員具體實施、保密工作部門指導監督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單位必須明確分管領導,落實責任部門,指定審查人員。信息公開的審查人員負責對本單位單位信息公開的日常保密審查和送審工作;根據授權依法界定單位秘密事項,提出相關單位信息能否公開的建議;及時登錄相關網站、網頁檢查本單位發布的相關信息,發現涉密信息應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第十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單位信息公開工作中因保密問題未公開相關信息存在質疑的,可以向單位信息產生的部門提出申請,要求單位說明不予公開有關信息的依據和理由。

第十五條單位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制度或執行保密審查制度不力的,由監察機關、上級領導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和相關工作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信息公開澄清制度

第十六條本制度所稱虛假或不完整信息,是指社會上傳播和散布的,與事實不相符、不準確,影響或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信息。

第十七條本單位依據行政職責承擔相關澄清虛假或不完整信息的義務。澄清虛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應當遵循發現及時、落實責任、處置迅速、控制得當的原則。

第十八條本單位制定澄清虛假或不完整信息工作預案。發現涉及職責范圍內的虛假或不完整信息后,要立即按有關規定,通過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手機短信、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和渠道,及時發布準確的單位信息。

第十九條對未及時澄清本行政機關職責范圍內的虛假或不完整信息,對社會穩定、社會管理秩序造成重大不良影響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單位信息公開條例》有關規定,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五章信息公開社會監督評議制度

第二十條信息公開社會監督評議制度,就是在本單位上級領導的帶領下,依靠社會監督,對單位工作之風進行社會監督評議,督促本單位整改存在的問題,提高信息公開效率。

第二十一條信息公開社會監督評議制度,要堅持和落實“陽光信息、透明公開、群眾評議、民主監督”的原則和要求,根據單位分管領導統一部署,結合實際,制定社會監督評議實施方案。

第二十二條社會監督評議的內容,要緊密圍繞與職工切身禮儀密切相關的、職工關注的焦點問題,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制度建設情況;

(二)單位信息管理人員掛牌上崗、履行職責的情況;

(三)單位工作作風、服務質量的情況;

(四)其他需要評議的情況。

第二十三條對評議意見和建議,具備整改條件的,應在接到反饋通知后1個月內提出整改措施并立即進行整改;不具備整改條件的,要向單位信息公開領導小組辦公部門及群眾做出說明,待條件成熟時再進行整改。對評議意見和建議,應當整改而未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按《單位信息公開責任追究制度》追究部門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六章信息公開規定行為責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四條對違反單位信息公開規定的責任追究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和教育與懲處相結合、以教育為主的原則。

第二十五條違反信息公開規定行為的責任追究種類為:責令改正、通報批評、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違反單位信息公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單位分管領導責令改正;情節較重的,對有關科部門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部門主要負責人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工作考核、社會評議等工作制度的;

(二)不按照規定的方式、程序及時間和內容公布信息的;

(三)對收到的不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舉報不積極處理的;

(四)未建立健全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的;

(五)違反信息公開新聞發布等工作制度的;

(六)未按時發布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的。

第二十七條責任追究由單位領導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施。

第七章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制度

第二十八條年度報告實行先備案后公布的制度。

第二十九條單位信息公開主管部門根據單位所屬各部門和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編制《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并按要求報省單位備案。

第三十條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需由本單位主要領導審核簽發,并加蓋單位公章,于每年*月前上報單位信息公開辦公部門備案。

第三十一條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應當涵蓋本年度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報告應當具體體現以下內容:

(一)主動公開單位信息情況

(二)咨詢和投訴情況

(三)工作人員和費用支出情況

(四)從事單位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情況;

(五)單位信息公開事務的財政預算與實際支出情況。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情況

(七)其他需要報告的事項

第八章不予公開的信息備案制度

第三十二條不予公開的單位信息是指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單位信息,以及公開后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單位信息。

第三十三條、上報備案的審核流程是報備表在上報前,應當經本單位保密工作人員審核,并經單位主管或分管領導簽發后報送。單位信息公開主管部門應當對報備表進行審核,經審核后發現其中含有應當公開的單位信息,應當會同同級保密工作部門復審,復審后認為確實含有應當公開的單位信息,應當要求對該信息進行追加公開。

第三十四條上報備案的時間,不予公開的單位信息實行每季度一報,在每季度末最后一個工作周完成上報備案工作。

第三十五條本制度由單位信息分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本制度由*月*日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