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食堂管理制度(13)
幼兒園食堂管理制度(十三)
一、食堂衛生檢查制度
保持食堂干凈、整潔,具有良好的環境衛生,是保證食物不被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為保證學校食堂食品衛生安全,特制定食堂衛生檢查制度。
(一)食堂管理人員要隨時檢查食堂的環境衛生,并作好檢查記錄。
(二)學校分管領導或行政值周領導至少每天不定時檢查一次食堂的衛生情況,并作好記載。
(三)檢查內容:
1.食堂內的環境衛生:地面是否有殘留的食物殘渣等垃圾,地面坑洼處是否積有污水,潲水桶是否加蓋。水池內外、排污地溝等處有無堵塞,是否有飯菜殘渣。灶臺,操作臺等處是否干凈、整潔。
2.從業人員的個人衛生:從業人員是否做到“四勤”,是否正確穿戴工作衣帽,有無戴首飾上崗,有無在工作區或操作間吸煙,有無在操作間內高聲喧嘩,有無不良衛生習慣,分發食物時是否戴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3.食堂的“三防”設施有無損壞情況,是否充分發揮“三防”設施的功能和作用。
4.從業人員是否按流程進行規范操作,做到生熟、葷素分開,有無不規范操作現象。
5.庫房是否通風、整潔、整齊、明亮。更衣室衣物掛放是否整潔有序。
6.餐具用具是否每次用后清洗、消毒,是否按規定和要求進入配餐間存放保潔。
二、餐(飲)具消毒管理制度
(一)、餐具洗消程序
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在使用前應當遵守國家制訂的操作規范及衛生要求,嚴格按照洗消程序進行消毒:第一步是用熱水洗去食物殘渣(水溫以50~60℃為宜);第二步是溫水清洗,去除殘留油脂等(水溫以30℃左右為宜);第三步是消毒,可采用物理的或者化學法殺滅餐具上的殘留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第四步是沖洗,即用清潔衛生的清水沖洗掉餐具上的殘留藥物;第五步是保潔,即將洗凈消毒后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潔設施內備用,以防止再污染。
(二)、加強餐具洗滌消毒工作的管理
通過以下檢查方法檢查其工作質量:1)感官檢查。首先檢查洗滌人員是否按洗滌程序操作,有無弄虛作假,省略消毒程序;2)檢查消毒設備是否正常,如消毒池是否漏水,有無消毒液,消毒柜的溫度等;最后檢查備用餐具的衛生質量。
三、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
學校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直接影響師生的健康。為此,特制定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制度。
(一)食堂從業人員必須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質好,有健康的身體,責任心強。
(二)食堂從業人員必須具有有效健康證明持證上崗,食堂從業人員每年到法定機構體檢一次,體檢符合要求,由疾控中心發給健康證,方可從事食堂工作。
(三)食堂從業人員一旦患上傳染性疾病(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成滲性皮膚病等)不得從事食堂食品加工和銷售工作。
(四)從業人員個人衛生應做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五)從業人員不能穿拖鞋上崗,不能戴首飾上崗,個人衛生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上崗。
四、食品采購運輸驗收衛生制度
為了保證食品衛生安全,加強過程管理,采購食品時必須定點采購及索證,驗收食物時一定要堅持"一看二聞三手感"的原則,有問題的食物堅決不能使用。
(一)食堂采購人員采購原材料時,為保證全校師生的食品衛生安全,必須定點采購食品。采購食品時必須向食品經營者索取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和食品檢驗合格證復印件、化驗單、發票、收據等。
(二)定性包裝食物的驗收
1.驗包裝上內容是否與檢驗報告內容相符;
2.驗生產日期、保質期,如果已超過保質期的決不能收;
3.驗包裝是否有廠名、廠址;
4.驗食物外觀:有無破損、污損、變形、雜物、霉變等;
5.嗅氣味,是否有異味;
6.手感,是否有異樣
(三)非定性包裝食物的驗收
1.看:是否有腐爛、霉變的食物;
2.聞:是否有異味;
3.手感受有無異樣;
4.蔬菜是否新鮮。
五、原料處理及粗加工衛生制度
(一)基本要求:剔除腐敗變質等有害食品,去除食品的不可食部分,將可食部分清洗干凈,防治葷素交叉污染。
(二)進行粗加工時,應立即將廢棄物放入帶蓋垃圾容器內,加工完畢后清運出間,徹底清理加工間衛生,保持加工間衛生整潔。
(三)加工用具、洗菜池等用后要洗刷干凈,定期消毒,定位存放,達到刀無銹、墩無霉、炊事機械無污物、無異味,菜池無泥垢、無殘渣。
六、配菜、烹飪衛生制度
(一)加工人員首先嚴格檢查食品質量,不得使用有腐敗變質現象的食品。
(二)注意操作間衛生,堅持防止交叉污染、燒熟煮透、現配現做現吃的原則。應當做好操作間的刀、板、案、揩布、食品容器用前用后的清洗消毒工作,且定位存放。食品容器不準和消過毒的餐具混放、混用。
(三)以熟食品或罐裝食品原料作原料時,注意用多少切多少、開罐后盡量用完,多余部分及時放入冰箱保存。
(四)盛放調味品的容器應保持清潔,每天消毒一次,并有明顯標記。每次工作結束后要將調料容器蓋好,并做好清潔工作。
七、主食加工衛生制度
(一)廚師上崗期間必須穿戴整潔的白色工作衣帽,頭發不外露,不準染指甲、涂口紅、戴戒指等飾物,不得對著食品說話、咳嗽、打噴嚏。
(二)對刀、案、蓋面布等用具及食品容器用前用后進行徹底清洗。蓋面布要有正反面標志。
(三)操作人員加工食品前首先對各種原料、配料進行認真檢查,發現變質霉蛀現象立即上報主管領導進行處理。
(四)及時開啟機械通風設施,保持室內衛生良好。
(五)加工結束后,做好內環境及工具容器衛生的清理工作。
八、食品衛生預防處理領導機構
組長:z(校長)
副組長:z
成員:z
篇2:食堂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制度
食堂從業人員個人衛生管理制度
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
2、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和食品衛生知識,掌握本崗位的衛生技術要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嚴格遵守衛生操作規程。
3、堅持科學的洗手習慣:操作前、便后以及從事與食品無關的其他活動后應洗手,先用肥皂,后用流動水沖洗。養成入廁所前脫工作服,便后用肥皂洗手,操作時不抽煙。
4、從業人員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不得在食品加工場所內吸煙、吃東西、隨地吐痰。
5、從業人員不得面對食品打噴嚏、咳嗽及做其他影響食品衛生的行為,不得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嘗味。操作用具用后用消毒柜消毒。
6、從業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及形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頭發梳理整齊置于帽內。
7、從業人員必須認真執行各項衛生管理制度。
篇3:食堂伙房衛生管理制度
食堂伙房衛生管理制度
1、上崗前必須進行健康體檢及衛生塵、防蠅、防鼠設施齊全。
2、從業人員進操作間從業人員必須穿戴知識培訓。
3、操作間應保持室內外環境整潔、防整潔的工作衣帽并并洗手消毒。
4、從業人員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和職業道德,做到“四勤”。
5、用具用前清洗消毒,用時保持清潔并定位擺放。
6、采購的原料應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及衛生要求。
7、食品存放做到生熟分開、分類、分架、隔墻離地。
8、餐飲具消毒設施應能滿足餐飲具消毒量并能正常運轉。
9、垃圾應日產日清,垃圾桶應密閉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