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學院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學院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2024-07-15 閱讀 9124

學院(校)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規范學校公務接待工作,嚴肅接待紀律,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根據*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一、公務接待的范圍及類別

本辦法所稱公務接待,是指考察調研、執行任務、學習交流、檢查指導、請示匯報工作等公務活動的接待。

(一)下列情況由黨辦、院辦負責安排接待

1、來校視察、指導、檢查工作的國家、省(部)、地(廳)級領導以及上級主管部門領導;

2、代表上級機關來學校檢查、考核工作的各類綜合檢查組、巡視組或考核組;

3、省內外兄弟院校校級領導、校級協作單位領導;

4、以學?;蛐nI導名義邀請的領導、專家學者、杰出校友、知名人士及企事業單位、學術機構和群團組織負責人等;

5、其它經學校領導同意,需要接待的。

(二)下列情況由校屬相關單位對口負責接待

1、兄弟院校、校級協作單位來校訪問、交流的對口二級單位(部門)相關負責人或工作人員;

2、上級主管部門相關處室、地方黨政職能部門來校對口聯系工作的相關負責人或工作人員;

3、應校屬相關單位邀請,到校訪問講學、合作研究、參加活動、洽談交流的專家學者、杰出校友、知名人士及企事業單位、學術機構和群團組織負責人等;

4、其它經分管或聯系學校領導同意,需要接待的。

(三)其他情況

1、如有關公務活動內容涉及學校多個二級單位,由黨辦、院辦負責協調并報請學校領導同意,指定有關單位負責接待;

2、上級有關部門或地方黨委政府專項檢查組或考核組來校開展工作,由黨辦、院辦協調校內對口單位并報請學校領導同意,依據實情確定接待單位;

3、特殊情況的接待工作,由黨辦、院辦報請學校領導同意后負責組織實施。

二、公務接待的原則

公務接待應當堅持有利公務、務實節儉、嚴格標準、簡化禮儀、高效透明、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總體原則。

(一)統一協調、對口接待、對等接待。根據來賓職級、來校目的以及工作內容等情況,按照公務接待的范圍及類別,對口、對等接待,分工負責,簡化禮儀,不搞層層多人陪同。

(二)嚴格審批、嚴格標準、憑函接待。接待單位應當根據規定的接待范圍,嚴格接待審批和接待標準,對能夠合并的公務接待統籌安排。接待單位應當憑來訪單位的公函或我校發出的邀請函安排接待,其中發出的邀請函須由分管或聯系校領導審批簽字。無公函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一律不予接待。

三、公務接待的程序

(一)公務接待的審批。學校所有公務接待活動須履行事前請示程序。凡屬校級接待范圍內的公務接待活動,由黨辦、院辦向接待事項對口的分管校領導報告,經批準后實施;校屬其他單位根據公務接待的類別及性質,向分管或聯系校領導報告,經批準后實施。事前未經分管或聯系校領導審批簽字的接待活動,事后分管或聯系校領導不得補簽。

(二)接待方案的制定。承辦單位根據接待對象制定接待方案,報經分管或聯系校領導批準后,及時通知相關協辦單位。

(三)接待方案的落實。根據接待方案,分解任務,分級落實責任,將工作要求、完成時間、責任人落實到位,同時按照有關規定標準編制接待預算,并嚴格按照接待方案及預算落實接待活動。

四、公務接待的內容及標準

(一)用餐

1、接待對象一般按照規定標準自行用餐;確因工作原因,需要學校安排工作餐的,一般情況按每人每天100元(早餐10元、中餐40元、晚餐50元)進行安排,特殊情況按每人每天120元(早餐10元,中餐50元、晚餐60元)進行安排,一律不安排酒水和香煙。

2、公務接待一般不安排宴請,確需宴請的,一般只安排一次。外地來賓,原則上只安排到達或離開時宴請一餐。宴請一律按100元/人內的進餐標準控制(含酒水)。中午用餐一律不得飲酒。

3、嚴格控制陪餐人數。接待對象在10人以內的,陪餐人數不得超過3人;超過10人的,不得超過接待對象人數的三分之一。如來賓人數較多,確需增加陪餐人員時,須報告分管或聯系校領導同意,適當增加陪餐人員。

4、工作餐或宴請應當供應家常菜,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和用野生保護動物制作的菜肴,不得使用私人會所、高消費餐飲場所。

(二)住宿

1、接待對象需要安排住宿的,接待單位可根據接待對象要求,在定點賓館執行協議價格,幫助其選擇或預訂合適的住宿地點,住宿費用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

2、接待住宿用房以標準間為主,接待省(部)級單位的領導(包含兩院院士、國內外著名學者等)可以安排普通套間,接待地(廳)級單位的領導可以安排普通單間,接待單位不得超標準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額外配發洗漱用品。

(三)用車

校級公務接待用車由黨辦、院辦負責安排,其他的由對口接待單位自行安排。公務接待的出行活動應安排集中乘車,合理使用車型,能合并用車的不單獨派車。公務接待不得在機場、車站、碼頭和所在轄區邊界組織迎送活動,不得跨地區迎送。

五、公務接待經費的管理與結算

1、校屬各單位公務接待經費實行預算管理,單獨列示,包干使用,超支不補。禁止用其他任何來源公用經費列支接待費用。校屬各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公務接待費的開支范圍和標準,嚴格控制公務接待費支出總額。

2、公務接待經費的使用必須客觀真實、合理合規、公開透明、接受監督,堅持“誰接待、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校級接待由主持當次接待活動的校領導負責審批,校屬各單位接待由本單位負責人審批(二級學院由黨政一把手共同審批)。

3、學校公務接待一次一結算,并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及相關管理辦法執行。公務接待活動結束后,接待單位必須如實填寫《**民族學院公務接待清單》,由相關負責人審簽后到學校紀委監察處審查登記備案,并持以下要件到財務處結算報銷(最多不能超過7天,假期除外):

(1)派出單位公函、接待單位經由分管或聯系領導簽字后發出的邀請函;

(2)經紀委監察處審查登記的《**民族學院公務接待清單》;

(3)財務票據。

六、公務接待的注意事項

(一)嚴禁超標接待,不得組織旅游和與公務活動無關的參觀考察,不得組織到營業性娛樂、健身、洗浴場所消費,不得安排專場文藝演出,不得以任何名義贈送禮金、有價證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等。在接待工作中如出現超標現象,超出部分的費用由主持接待的個人支付。

(二)接待

人員要自覺遵守工作紀律,嚴禁用公款報銷或者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堅決杜絕公務接待中的鋪張浪費、假公濟私、私自贈送或接受禮品禮金等問題。

(三)在學校范圍內,上下級之間,各單位、各部門之間,不得用公款互相請吃、送禮、贊助;校內人事或工作崗位發生變動,不允許用公款相互宴請或贈送紀念品;下屬單位和部門,不得用公款宴請上級領導和機關部門工作人員。

(四)對按規定有保密要求的接待工作,承擔接待工作的單位、部門和參與接待的人員,必須嚴格執行保密規定,切實做好接待保密工作。

(五)外事接待工作應當遵循服務外交、友好對等、務實節儉的原則,由外賓邀請單位嚴格按照外事工作要求和有關規定安排接待活動,從嚴控制經費總額并注重實際效益。外事接待中確需贈送禮品的,不得贈送價值昂貴的禮品,一般控制在500元以內(單份禮品)。

(六)財務處對校屬各單位接待費用開支情況按學期向學校領導進行匯報;紀委監察處按學期對審查登記備案的公務接待活動情況進行匯總整理,并會同審計處進行專項檢查和內部審計,將檢查、審計結果進行公示。

七、本辦法由黨辦、院辦負責解釋,附屬民大醫院、后勤產業集團和科技學院參照執行。

八、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關規定自行廢止。

篇2:工程建設指揮部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為了加強公務接待管理工作,確保省指對外接待工作高效、順利開展,本著勤儉節約、管理規范及有利于建設工作開展的原則,并結合工程建設處實際,制訂本辦法。

一、公務接待工作由辦公室統一安排辦理。

二、公務接待包括會議、參觀、培訓、上級領導檢查工作、相關部門業務往來等接待。

三、接待標準劃分如下:

(一)地(廳)級領導和隨行人員來省指檢查指導工作,可安排在市區就餐,每人標準不超過50-70元/天。除省指領導外,嚴格限制陪餐人數。

(二)系統有關業務單位縣(處)級以上(含縣處級)領導接待可安排在飯店,每人標準不超過40-60元/天。除省指領導外,陪餐人數不超過二人。

(三)外系統有關業務單位縣(處)級以下工作人員接待在省指食堂安排桌餐。無特殊情況,須在就餐時間前二個小時向辦公室說明。

(四)一般業務工作就餐由有關部門負責人向辦公室申領工作餐券,憑券就餐。

(五)內部公務接待,::中餐一律不準飲酒。

四、招待審批程序和批準權限

(一)公務接待實行先報批后接待。經辦人需填寫《公務接待審批單》,注明接待單位、人數,陪客人數及接待標準,按程序報批后方可接待。

(二)縣(處)級領導接待(安排在飯店的)由有關業務部門分管領導批準。

(三)縣(處)級及以下工作人員安排在食堂桌餐由相關業務部門和辦公室負責人批準。

(四)工作餐由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和辦公室后勤管理員批準。

五、接待工作應本著節約的原則,盡可能降低接待費用,嚴格控制費用支出。

六、接待用餐實行就近定點制度,確定定點飯店,由辦公室統一安排。

七、接待工作財務報銷除特殊情況外必須由辦公室專人負責,部門要求的接待部門負責人必須在費用單上簽字。

八、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執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3: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

《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這是政府為了杜絕鋪張浪費的接待消費二制定的法律條文!針對國有企業接待客戶和上司時的用餐、用車等標準!以下是:《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全文,歡迎大家閱讀!

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規范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根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于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的國內公務接待行為。

本規定所稱國內公務,是指出席會議、考察調研、執行任務、學習交流、檢查指導、請示匯報工作等公務活動。

第三條國內公務接待應當堅持有利公務、務實節儉、嚴格標準、簡化禮儀、高效透明、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原則。

第四條各級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當地實際,完善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制度,制定國內公務接待標準。

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負責管理本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工作,指導下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工作。

鄉鎮黨委、政府應當加強國內公務接待管理,嚴格執行有關管理規定和開支標準。

第五條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加強公務外出計劃管理,科學安排和嚴格控制外出的時間、內容、路線、頻率、人員數量,禁止異地部門間沒有特別需要的一般性學習交流、考察調研,禁止重復性考察,禁止以各種名義和方式變相旅游,禁止違反規定到風景名勝區舉辦會議和活動。

公務外出確需接待的,派出單位應當向接待單位發出公函,告知內容、行程和人員。

第六條接待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國內公務接待范圍,不得用公款報銷或者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國家工作人員不得要求將休假、探親、旅游等活動納入國內公務接待范圍。

第七條接待單位應當根據規定的接待范圍,嚴格接待審批控制,對能夠合并的公務接待統籌安排。無公函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一律不予接待。

公務活動結束后,接待單位應當如實填寫接待清單,并由相關負責人審簽。接待清單包括接待對象的單位、姓名、職務和公務活動項目、時間、場所、費用等內容。

第八條國內公務接待不得在機場、車站、碼頭和轄區邊界組織迎送活動,不得跨地區迎送,不得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得安排群眾迎送,不得鋪設迎賓地毯;地區、部門主要負責人不得參加迎送。嚴格控制陪同人數,不得層層多人陪同。

接待單位安排的活動場所、活動項目和活動方式,應當有利于公務活動開展。安排外出考察調研的,應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不得走過場、搞形式主義。

第九條接待住宿應當嚴格執行差旅、會議管理的有關規定,在定點飯店或者機關內部接待場所安排,執行協議價格。出差人員住宿費應當回本單位憑據報銷,與會人員住宿費按會議費管理有關規定執行。

住宿用房以標準間為主,接待省部級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間。接待單位不得超標準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額外配發洗漱用品。

第十條接待對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自行用餐。確因工作需要,接待單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嚴格控制陪餐人數。接待對象在10人以內的,陪餐人數不得超過3人;超過10人的,不得超過接待對象人數的三分之一。

工作餐應當供應家常菜,不得提供魚翅、燕窩等高檔菜肴和用野生保護動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煙和高檔酒水,不得使用私人會所、高消費餐飲場所。

第十一條國內公務接待的出行活動應當安排集中乘車,合理使用車型,嚴格控制隨行車輛。

接待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使用警車,不得違反規定實行交通管控。確因安全需要安排警衛的,應當按照規定的警衛界限、警衛規格執行,合理安排警力,盡可能縮小警戒范圍,不得清場閉館。

第十二條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加強對國內公務接待經費的預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費預算總額。公務接待費用應當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單獨列示。

禁止在接待費中列支應當由接待對象承擔的差旅、會議、培訓等費用,禁止以舉辦會議、培訓為名列支、轉移、隱匿接待費開支;禁止向下級單位及其他單位、企業、個人轉嫁接待費用,禁止在非稅收入中坐支接待費用;禁止借公務接待名義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價格等實際情況,按照當地會議用餐標準制定本級國內公務接待工作餐開支標準,并定期進行調整。接待住宿應當按照差旅費管理有關規定,執行接待對象在當地的差旅住宿費標準。接待開支標準應當報上一級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財政部門備案。

第十四條接待費報銷憑證應當包括財務票據、派出單位公函和接待清單。

接待費資金支付應當嚴格按照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務卡管理有關規定執行。具備條件的地方應當采用銀行轉賬或者公務卡方式結算,不得以現金方式支付。

第十五條機關內部接待場所應當建立健全服務經營機制,推行企業化管理,推進勞動、用工和分配制度與市場接軌,建立市場化的接待費結算機制,降低服務經營成本,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逐步實現自負盈虧、自我發展。

各級黨政機關不得以任何名義新建、改建、擴建內部接待場所,不得對機關內部接待場所進行超標準裝修或者裝飾、超標準配置家具和電器。推進機關內部接待場所集中統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資源共享機制。

第十六條接待單位不得超標準接待,不得組織旅游和與公務活動無關的參觀,不得組織到營業性娛樂、健身場所活動,不得安排專場文藝演出,不得以任何名義贈送禮金、有價證券、紀念品和土特產品等。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本級黨政機關各部門和下級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工作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國內公務接待規章制度制定情況;

(二)國內公務接待標準執行情況;

(三)國內公務接待經費管理使用情況;

(四)國內公務接待信息公開情況;

(五)機關內部接待場所管理使用情況。

黨政機關各部門應當定期匯總本部門國內公務接待情況,報同級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財政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備案。

第十八條財政部門應當對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經費開支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審計部門應當對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經費進行審計,并加強對機關內部接待場所的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公務接待管理部門應當會同財政部門按年度組織公開本級國內公務接待制度規定、標準、經費支出、接待場所、接待項目等有關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條各級黨政機關應當將國內公務接待工作納入問責范圍。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國內公務接待違規違紀行為的查處,嚴肅追究接待單位相關負責人、直接責任人的黨紀責任、行政責任并進行通報,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積極推進國內公務接待服務社會化改革,有效利用社會資源為國內公務接待提供住宿、用餐、用車等服務。推行接待用車定點服務制度。

第二十二條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應當依照本規定制定本地區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辦法。

第二十三條地方各級政府因招商引資等工作需要,接待除國家工作人員以外的其他因公來訪人員,應當參照本規定實行單獨管理,明確標準,控制經費總額,注重實際效益,加強審批管理,強化審計監督,杜絕奢侈浪費。嚴禁擴大接待范圍、增加接待項目,嚴禁以招商引資為名變相安排公務接待。

第二十四條國有企業、國有金融企業和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2006年10月20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