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州醫院術前討論制度

州醫院術前討論制度

2024-07-15 閱讀 1833

自治州醫院術前討論制度

一、凡擇期中等以上手術病例,科室必須組織術前討論。

二、按照技術職責權限和范圍,確定手術醫師、助手以及麻醉醫師等。

三、討論一般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醫師主持,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護士長、護士及有關人員參加。

四、凡危險性較大的手術、新開展的手術、截肢術、診斷未明確的探查手術、手術后病情危重須進行的第二次手術,除術前要仔細討論外,科主任還應選定有經驗的醫師進行手術,并報醫務科、業務副院長批準。

五、討論時由經治醫師報告病案,提出診斷與鑒別診斷、手術指征及術前準備情況,然后由分管主治醫師補充。

六、制定手術方案,預計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其并發癥,以及相應的預防措施,確定術后觀察注意事項、護理要求等。

七、討論時,參加人員應充分發表意見,全面分析,最后盡可能達成統一意見,并作出明確結論。

八、急診手術必須經二線值班醫師或上級醫師檢查共同協商后,確定手術方案、步驟、應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方法,按技術職責權限范圍規定,確定術者、助手等。

九、術前討論意見及結論應及時書寫成《術前討論記錄單》,并及時歸入病案。

篇2:一民醫院醫療術前討論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術前討論制度

術前討論是提高手術質量,規避手術風險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須認真執行。術前討論在術前進行,也是對術前準備工作的最后一次檢查。

一、凡手術難度大、復雜、多科、新開展手術、有危險或手術方案難以確定手術、探查性手術、毀損性手術或者病情較重、年老體弱、合并其它重要疾病及有其它特殊情況的手術,必須提請科室進行術前討論。部分手術風險極大的疑難、危重患者手術或涉及多學科合作的手術,需由科主任報請醫務科組織院內有關科室的人員進行術前會診討論。一般手術的術前討論可在醫療組內進行。首次討論難以確定合適的治療方案者可進行多次討論。

二、討論前,手術醫師應填寫術前討論申請單交科主任。討論應在術前一周內組織進行,手術前一天必須完成。

三、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醫師主持,科室醫護人員及有關人員參加,手術醫師、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必須參加。必要時可邀請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其它科室的有關人員參加。特殊病例、特級手術及重點保健對象手術可請醫務科或院領導參加討論。

四、術前討論要認真和縝密。經治醫師應在討論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討論中有重點的介紹病情,提供有關病史、輔助檢查資料,術前準備情況、手術指征、手術方案、預計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并發癥和相應的預防措施,做好討論記錄。參加討論人員應對術前診斷、手術指征、手術方案選擇、術前準備是否完善、麻醉方式的選擇、手術室的配合、術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危險、意外情況及對策、術后觀察事項、護理要求、手術并發癥及防范措施、預后等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進行充分討論。最后由主持人總結并確定手術方案、注意事項及防范應急預案。

五、經管醫師準確將術前討論情況,主要是參加討論人員發言的重點內容和結論性意見記錄在病程記錄中。科室《術前討論記錄本》由科主任指定人員記錄,要與病歷記錄相符。

篇3:醫院核心制度之手術前討論制度

醫院十三項核心制度之手術前討論制度

1.對重大、疑難及新開展的手術,必須進行術前討論。一般手術,術前要進行相應的討論。

2.凡難度較大及大手術和新開展的手術,都需認真討論和周密準備。術前討論由科主任或負責主治醫師主持,手術醫師及有關人員必須參加,必要時邀請有關麻醉人員參加討論。

3.術前討論一般在手術前2-3天內完成,緊急較大手術中隨時召開。

4.討論內容包括:

4.1完成患者家屬談話,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況與要求。

4.2是否履行了手術協議。

4.3明確患者的手術條件,經治醫師必須提供患者的全面資料,包括一般情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等各項資料。

4.4明確入院診斷、擬行手術名稱、術前準備情況、手術可能發生的危險、意外和并發癥及其它預防措施。

4.5根據患者的病情,全身綜合情況,病變部位及手術目的,選擇最佳手術的方法(術式)。

4.6步驟及注意事項。

4.7麻醉藥物和方法的選擇。

4.8對手術室配合的要求。

4.9術后注意事項。

5.討論時由經治醫師報告病案(包括一切檢查資料)提出診斷和鑒別診斷、手術指征及術前準備情況,然后由經治主治醫師補充。

6.討論時應充分發表意見,全面分析,任何意見均應有充分的理論根據,最后盡可能達到意見統一,科主任或負責主治醫師作出明確結論。

7.術前討論意見及結論應要詳細地記入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