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生產恢復應急預案范本
1目的
發生意外事件后為使公司生產盡快恢復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特制定本預案。
2?范圍司屬各職能部門、事業部。
3?內容
3.1組織架構
3.1.1?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委員會組成主任為總經理副主任為各系統總監成員為各職能部門、事業部負責人。
3.1.2?在安全生產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不同事件的不同影響程度設立相應的專項應急工作小組事件發生部門的系統總監為應急工作小組組長由專項應急小組負責對恢復生產工作的總體指揮協調工作。
3.2?指導原則
在保證員工的安全前提下以最短的時間利用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合理的資源配置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將公司及客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3.3?發生意外事件后的生產恢復預案
3.3.1發生自然災害?如火災、洪水、臺風等后的生產恢復預案
3.3.1.1?設備部、綜合管理部收集和掌握自然災害對地區及公司廠房、設備、水、電等的影響情況將受災情況資料匯總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1.2?各事業部收集和掌握災害對本部生產造成的影響情況將調查情況資料匯總報運行部。
3.3.1.3?運行部將全公司范圍內的生產影響情況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1.4?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根據所掌握的情況作出恢復生產計劃調動最大程度的資源安排生產。
3.3.1.5?運行部按照恢復生產計劃做好總調度工作協調好各事業部的生產情況需外發給外協單位生產的及時與事業部、采購部門協商確保順利進行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
3.3.1.6?設備部、綜合管理部做好設備、廠房等的維護、維修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設備、廠房以最大程度的完好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
3.3.1.7?業務部門負責對客戶進行訂單的協商工作以配合生產部門的恢復生產計劃。
3.3.1.8?財務部門做好緊急情況資金的供應保證恢復生產所需資金的及時到位。
3.3.1.9?運行部組織司屬各職能部門、各事業部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周內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損失、生產恢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各問題點要求各責任部門以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進行限期整改設備部安全員進行監督核查。
3.3.2化學品泄露事件發生后的生產恢復預案
3.3.2.1設備部、綜合管理部收集和掌握事件對地區及公司廠房、設備、水、電等的影響情況將受災情況資料匯總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2.2?各事業部收集和掌握事件對本部生產造成的影響情況將調查情況資料匯總報運行部。
3.3.2.3?運行部將全公司范圍內的生產影響情況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2.4?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根據所掌握的情況作出恢復生產計劃調動最大程度的資源安排生產。
3.3.2.5?運行部按照恢復生產計劃做好總調度工作協調好各事業部的生產情況需外發給外協單位生產的及時與事業部、采購部門協商確保順利進行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
3.3.2.6?設備部、綜合管理部做好設備、廠房等的維護、維修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設備、廠房以最大程度的完好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
3.3.2.7?業務部門負責對客戶進行訂單的協商工作以配合生產部門的恢復生產計劃。
3.3.2.8?財務部門做好緊急情況資金的供應保證恢復生產所需資金的及時到位。
3.3.2.9?運行部組織司屬各職能部門、各事業部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周內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損失、生產恢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各問題點要求各責任部門以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進行限期整改設備部安全員進行監督核查。
3.3.3重大設備事故搶修與生產恢復預案
3.3.3.1由事業部、運行部、設備部在第一時間對設備損失情況進行統計上報?設備部經理、動力主管、機械工程師和生產單位負責人要在第一時間組織相關人員對事故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整理、上報迅速查出原因做出維修解決方案同時收集和掌握事件對設備、水、電等的影響程度將資料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3.2?各事業部收集和掌握事件對本部生產造成的影響情況將調查情況資料匯總報運行部。
3.3.3.3?運行部將全公司范圍內的生產影響情況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3.4?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根據所掌握的情況作出恢復生產計劃調動最大程度的資源安排生產。
3.3.3.5?運行部按照恢復生產計劃做好總調度工作協調好各事業部的生產情況需外發給外協單位生產的及時與事業部、采購部門協商確保順利進行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
3.3.3.6?設備部、綜合管理部做好設備、廠房等的維護、維修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設備、廠房以最大程度的完好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
3.3.3.7?業務部門負責對客戶進行訂單的協商工作以配合生產部門的恢復生產計劃。
3.3.3.8?財務部門做好緊急情況資金的供應保證恢復生產所需資金的及時到位。
3.3.4風險過后?由運行部組織司屬各職能部門、各事業部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周內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損失、生產恢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各問題點要求各責任部門以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進行限期整改設備部安全員進行監督核查。
篇2:緊急生產恢復應急預案范本
1目的
發生意外事件后為使公司生產盡快恢復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特制定本預案。
2?范圍司屬各職能部門、事業部。
3?內容
3.1組織架構
3.1.1?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委員會組成主任為總經理副主任為各系統總監成員為各職能部門、事業部負責人。
3.1.2?在安全生產委員會的領導下根據不同事件的不同影響程度設立相應的專項應急工作小組事件發生部門的系統總監為應急工作小組組長由專項應急小組負責對恢復生產工作的總體指揮協調工作。
3.2?指導原則
在保證員工的安全前提下以最短的時間利用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合理的資源配置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將公司及客戶的損失降到最低。
3.3?發生意外事件后的生產恢復預案
3.3.1發生自然災害?如火災、洪水、臺風等后的生產恢復預案
3.3.1.1?設備部、綜合管理部收集和掌握自然災害對地區及公司廠房、設備、水、電等的影響情況將受災情況資料匯總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1.2?各事業部收集和掌握災害對本部生產造成的影響情況將調查情況資料匯總報運行部。
3.3.1.3?運行部將全公司范圍內的生產影響情況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1.4?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根據所掌握的情況作出恢復生產計劃調動最大程度的資源安排生產。
3.3.1.5?運行部按照恢復生產計劃做好總調度工作協調好各事業部的生產情況需外發給外協單位生產的及時與事業部、采購部門協商確保順利進行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
3.3.1.6?設備部、綜合管理部做好設備、廠房等的維護、維修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設備、廠房以最大程度的完好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
3.3.1.7?業務部門負責對客戶進行訂單的協商工作以配合生產部門的恢復生產計劃。
3.3.1.8?財務部門做好緊急情況資金的供應保證恢復生產所需資金的及時到位。
3.3.1.9?運行部組織司屬各職能部門、各事業部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周內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損失、生產恢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各問題點要求各責任部門以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進行限期整改設備部安全員進行監督核查。
3.3.2化學品泄露事件發生后的生產恢復預案
3.3.2.1設備部、綜合管理部收集和掌握事件對地區及公司廠房、設備、水、電等的影響情況將受災情況資料匯總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2.2?各事業部收集和掌握事件對本部生產造成的影響情況將調查情況資料匯總報運行部。
3.3.2.3?運行部將全公司范圍內的生產影響情況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2.4?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根據所掌握的情況作出恢復生產計劃調動最大程度的資源安排生產。
3.3.2.5?運行部按照恢復生產計劃做好總調度工作協調好各事業部的生產情況需外發給外協單位生產的及時與事業部、采購部門協商確保順利進行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
3.3.2.6?設備部、綜合管理部做好設備、廠房等的維護、維修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設備、廠房以最大程度的完好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
3.3.2.7?業務部門負責對客戶進行訂單的協商工作以配合生產部門的恢復生產計劃。
3.3.2.8?財務部門做好緊急情況資金的供應保證恢復生產所需資金的及時到位。
3.3.2.9?運行部組織司屬各職能部門、各事業部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周內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損失、生產恢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各問題點要求各責任部門以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進行限期整改設備部安全員進行監督核查。
3.3.3重大設備事故搶修與生產恢復預案
3.3.3.1由事業部、運行部、設備部在第一時間對設備損失情況進行統計上報?設備部經理、動力主管、機械工程師和生產單位負責人要在第一時間組織相關人員對事故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整理、上報迅速查出原因做出維修解決方案同時收集和掌握事件對設備、水、電等的影響程度將資料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3.2?各事業部收集和掌握事件對本部生產造成的影響情況將調查情況資料匯總報運行部。
3.3.3.3?運行部將全公司范圍內的生產影響情況匯總后上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
3.3.3.4?由專項應急工作小組根據所掌握的情況作出恢復生產計劃調動最大程度的資源安排生產。
3.3.3.5?運行部按照恢復生產計劃做好總調度工作協調好各事業部的生產情況需外發給外協單位生產的及時與事業部、采購部門協商確保順利進行保證計劃的有效實施。
3.3.3.6?設備部、綜合管理部做好設備、廠房等的維護、維修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使設備、廠房以最大程度的完好滿足恢復生產的需要。
3.3.3.7?業務部門負責對客戶進行訂單的協商工作以配合生產部門的恢復生產計劃。
3.3.3.8?財務部門做好緊急情況資金的供應保證恢復生產所需資金的及時到位。
3.3.4風險過后?由運行部組織司屬各職能部門、各事業部在事件發生后的一周內對事件發生的原因、損失、生產恢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各問題點要求各責任部門以部門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進行限期整改設備部安全員進行監督核查。
篇3:農村住房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實施方案
為了認真做好“6.20”以來暴洪災害農村居民住房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根據省、市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通過兩年時間,從*年8月到*年8月全面完成農村居民住房恢復重建工作,使受災群眾住上符合規劃標準、安全可靠、經濟適用、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美觀漂亮的永久性住房。
二、工作原則
㈠堅持安全、經濟、實用、省地的原則;㈡堅持科學規劃、分類指導、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建新還舊、群眾自建、政府補助、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㈢堅持立足當前、兼顧長遠、體現特色、保護環境的原則;㈣堅持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的原則。
三、資金籌集和補助標準及辦法
(一)、重建維修資金來源: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補助資金;重建維修的主體是受災農村居民。應鼓勵群眾自力更生,生產自救。同時,通過政府補助、鄰里互助、幫工幫料、社會捐助等形式,動員全社會力量幫助受災群眾重建維修住房。重建維修要結合農村民居防洪、防震安全工程、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地質災害民房搬遷、扶貧整村推進、異地扶貧搬遷、農村飲水安全和沼氣建設等支農惠農項目的實施,統籌各類項目資金捆綁使用。
(二)重建補助標準原則上每戶補助x萬元,維修戶每間補助*元,每戶最多補助維修x間即*元,結合農戶住房受損程度和家庭經濟情況,并適當考慮家庭結構,通過村評議小組評議,村民代表會議通過,張榜公示;鄉鎮政府審核、抽查并張榜公示;縣民政局審批并公示的程序實行分類補助,不得搞平均分配。
(三)重建維修補助資金按照,現金一戶一折,分步支取使用”的原則,實行一次定標,分步給付的辦法,由鄉鎮出具重建戶花名冊和身份證號碼,并與信用社簽訂《災后重建補助資金發放管理協議書》(一式三份),在信用社統一辦理災后重建補助資金專用存折。由戶主或家庭成員領取,并簽字蓋章,他人不得代領。
1、重建標準及資金補助辦法:建房戶按照鄉村統一規劃、統一設計、按進度拆除危房與鄉鎮政府簽訂《災后農村居民住房重建協議書》(一式三份)后預付補助資金的20%;整平地基,毛石基礎,打地圈梁后,兌現補助資金的30%;完成主體工程經質量進度檢查組驗收合格后,兌現補助資金的30%;剩余20%補助資金待房屋建成驗收合格,并健全檔案、照片等資料后全部付清。
2、維修加固標準及資金補助辦法:所有房屋維修工程必須按照鄉、村統一規劃、統一標準,高起點、高質量進行加固維修,本著安全、實用、美觀大方的原則,與村容村貌亮化相結合。要求大門大窗,水泥地板,抹平墻面后室內外墻體粉白,打頂棚、吊檐板,室外墻裙并勾地角線,打水泥臺階,房頂要求用磚壓脊,整理四帶,在*年底前完成,補助資金分兩次發放,按照鄉村統一規劃設計和具體要求,在10月低前,完成外墻和屋頂處理的,經戶主申請、村組驗收、駐村干部核實后給付第一批補助資金1500元;11月底前全面完成維修加固工程,經本人申請,村組驗收,駐村干部簽字核實,上報鄉(鎮)驗收合格,并健全檔案手續后,兌現剩余補助資金。
四、重建規劃選址與住房設計
農村住房重建應根據各村自然地理條件和村鎮總體規劃,與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小城鎮建設、旅游產業開發、移民搬遷、扶貧開發、農居防洪、防震安全工程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相結合,徹底改變高、大、空等不實用的住房環境,改變落后的生活方式,科學規劃,合理選址。
(一)因滑坡、泥石流等需異地整村(自然村)搬遷的,要因村施策,制定重建規劃和方案,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后,報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審批。
(二)農村零星住房重建
1、鄉(鎮)政府所在地重建的要結合小城鎮建設要求,立足長遠,科學規劃,經縣建設部門審核后報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審批。
2、公路沿線重建要長遠規劃,充分考慮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原址重建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遠離公路;選址新建的根據“公路兩側建筑控制區省道不少于15米、縣道不少于10米、鄉道不少于5米”的要求,制定重建規劃和方案,按照管理權限分別經縣公路、交通部門審核,報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審批后實施。
3、河道兩側重建要按照河道管理的有關要求,制定規劃和方案,經縣水務部門審核,報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審批后實施。
4、旅游景區災后重建要與旅游景區建設規劃相銜接,制定重建規劃和方案,報縣旅游局審核,報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審批后實施。
5、其他零星重建戶規劃和方案,要遵循適度集中的原則,由鄉鎮按照村、社總體規劃由駐村干部審核,鄉鎮審批后實施。
(三)重建選址
農村災后重建要嚴格堅持以集中連片建房為主,分散建房為輔的原則,新建戶均占地2-2.5分,就地原址重建的不能超過原址地基,異地新建的農戶原宅基地必須退出,恢復耕地。原址整村重建和異地整村新建的農村住房應進行必要的工程地質勘察,勘察報告應有地震安全性評估結論。嚴禁在易發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洪澇、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的危險地段進行建設。分散零星重建的要綜合考慮水、電、路、通訊等因素,盡量集中連片,康南、康中盡可能在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集中修建,避免單莊獨戶建房。
(四)住房設計
整村重建、異地搬遷及公路沿線和鄉(鎮)政府所在地零星重建的要統一設計,統一標準,設計低成本、易就地取材、既堅固實用、又美觀大方的不同戶型和多種樣式的磚混結構住宅設計圖供農戶選擇。不通公路村社零星重建戶要根據當地住房整體水平、群眾經濟承受能力,充分尊重當地民俗,體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也可設計磚木結構的多種戶型,供農村居民選擇。災后重建工作要做到沒有科學規劃審批的不建,沒有達到防地震、防地質災害、抗8級烈度地震的不建,沒有落實重建選址審批和土地的不建,不是磚混(木)結構的不建。決不允許以重建為名亂占耕地、亂砍濫伐、亂修亂建。
五、重建維修評估認定
1、評估的范圍僅限于災區農村居民的居住用房。對長期不居住人的房屋,因災損壞的;有新住舊,舊房因災損壞的;老人單獨住房因災損毀,但其子女的住房有共同居住條件的;因災損壞的獨立廚房、牲畜圈棚等輔助用房,活動房、工棚、簡易房和臨時房屋,不列入評估范圍。
2、對于暴洪前老人和成年子女、成年兄弟共同居住的家庭,原則上以暴洪前戶口登記為準,不得分家多算戶數。
3、重建維修以村為單位,以重建維修評估小組評估和群眾民主評議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村委會負責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重建或新建規劃、選址及房屋戶型的選擇等事宜。村重建維修評估小組負責評定重建維修對象,提出補助標準,監督重建維修施工質量等工作。
4、重建維修評估小組由村民代表會議推薦產生,一般應由村干部、老黨員、群眾代表、本村技術工匠、縣建設、國土、水務、地震部門技術人員和駐村干部組成,人數在11-15人之間為宜。評估小組成員民主推薦產生一至二名召集人。
六、重建維修評估的程序
1、受災家庭申請;
2、村重建維修評估小組在入戶調查核實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受災群眾住房損失程度和災前家庭收入狀況,對申報家庭逐個進行評議表決,經2/3成員同意后,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
3、經村民代表會議與會人員2/3表決通過,張榜公示后,上報鄉鎮政府;
4、鄉鎮政府要對上報的重建維修戶進行嚴格審查,并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符合條件的張榜公示,并上報縣民政局;
5、縣民政局審批,并向社會公示。
七、補助資金的管理監督
農村住房重建維修補助資金統一納入“重建維修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按照《甘肅省救災資金和物資管理辦法》,堅持專款專用,重點使用的原則,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安全,真正把資金用到受災群眾住房重建、維修上。
1、縣、鄉鎮人民政府要定期公開重建維修款物來源、數量、發放使用情況,公布補助人員名單、補助資金數額(含社會捐贈款)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補助資金發放及時、公開、公平、公正。
2、加強重建維修補助資金使用監督檢查,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重建維修補助資金分配使用情況要及時向審計、監察部門報告,主動接受審計監督檢查,定期公布重建維修資金和物資使用情況。對違反救災物資使用有關規定的要從嚴從重從快處理。對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
八、重建維修的管理和驗收
1、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對重建維修工作的質量、進度和建設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和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處理,確保工程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2、村重建維修評估小組代表村民對統一重建維修的工程質量、用材質地標準和建設進度,進行民主監督。
3、重建維修工作實行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對重建維修過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減料、質量安全隱患問題的參建各方,要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和規定嚴肅查處。
4、全縣的農村居民重建工作在兩年內完成。維修加固工作必須在*年底前完成。
5、重建維修完成后,由鄉鎮政府組成工作組進行初驗,并及時向縣災后重建領導小組提出竣工驗收申請,縣上由政府領導牽頭,發改委、民政、財政、國土、建設、監察、審計等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進行竣工驗收。檢查驗收過程中要充分聽取村重建維修評估小組和村民的意見建議。凡群眾意見大或驗收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準交付使用,并責令限期整改。
6、鄉鎮人民政府必須對重建維修后的住房進行拍照,連同重建維修前的原住房照片以及農戶的基本情況、補助標準等相關資料,按照“5.12”重建檔案標準(一式三份)建檔,統一保管。
九、加強組織領導
1、縣上成立*年暴洪災害重建維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一負責組織實施全縣重建維修工作,協調解決重建維修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鄉鎮、村也要成立相應組織,負責重建維修工作的組織協調,隨時處理重建維修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
2、要層層建立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縣級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一般干部包戶的責任制。各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對本鄉鎮重建維修工作負總責,鄉鎮主要領導和聯村單位一把手為重建維修工作的直接責任人,年終考核時要將重建維修工作完成情況作為衡量各級、各部門和幫扶工作隊員工作成績的主要依據,確保重建維修進度和工程質量。
3、政府有關部門應明確責任、通力協作,全力支持和配合重建維修工作,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采取最優惠的服務措施,支持災民搞好重建維修工作。財政部門要千方百計籌措落實政府補助資金,及時撥付到位,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民政部門負責重建維修資金爭取、政策指導、工作協調,指導鄉鎮規范建立重建工作檔案。發改委要協助有關部門做好重點村的有關公用基礎設施和移民搬遷項目的報批工作。建設部門負責重建房屋的規劃設計、質量監督和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爭取及鄉鎮政府所在地重建規劃審批工作;水務、水保部門負責規劃過程中的防洪河堤、護坡處理和農村人飲工程;環保部門負責環境評估;國土部門負責建房用地的調整審批和規劃選址過程中的地質災害評估和治理工作;監察、審計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加強資金監督,搞好跟蹤檢查。物價、工商、質監部門負責建材市場價格和質量的監管;林業部門要解決好重建林木使用計劃審批;勞動部門要加強對勞動力市場價格的監管;公路、交通部門要加強交通運輸價格的監管和整村重建、異地搬遷村內道路的規劃設計及公路沿線群眾重建規劃審批工作。凡屬異地重建的村要求扶貧、水利、交通、電力、通信、農牧、科技、文化、廣電等有關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支持,確保重點村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進行,一次安排到位。金融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對重建困難戶簡化手續落實3年1―3萬元貸款。
4、各有關職能部門對重建中涉及的服務性收費一律免收,屬于向上交納的收費項目,及早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減免,涉及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能免則免,能減則減;涉及的各項審批,可邊開工,邊完善手續,以確保重建維修工作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