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管道供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管道供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2024-07-15 閱讀 4980

發生事故的原因錯綜復雜,根據各燃氣公司以往發生的事故和我市的實際情況,總結以下幾類典型事故的應急措施,給予參考,以便能在事故的前期有效地及時地扼制住事故的進一步發展,確保用戶的人身財產安全。

1、用戶家中突然停氣(這種事故發生率較高)

(1)引起的原因大致有:用戶IC卡燃氣表沒氣或故障、灶具上游的閥門被關、灶具上游的管道破裂、燃氣公司緊急搶修關閉了上游閥門。

(2)處理措施:

①用戶要首先關閉燃氣用具閥門和用具前分閉;

②檢查燃氣表,如屬沒氣,及時去購氣;如屬故障,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③檢查戶內的閥門,如屬閥門關閉,打開后即可正常用氣;

④檢查戶內的管道(如膠管是否脫落,管道是否破裂等),如屬管道問題,要迅速關閉表前總閥,自己能處理的就自行處理,不能處理的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并要注意漏氣情況,嚴禁火源;

⑤如排除了上述原因后,那就屬于戶外問題,這時也要關閉表前總閥門,并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等到燃氣公司通知后,方可打開總閥用氣。

2、用戶家中聞到液化石油臭味

處理措施:

首先要立即關閉表前總閥,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換氣,嚴禁各種火源,等漏出的液化石油氣散發后再用肥皂水查漏,或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進行查漏,但不可在現場撥打電話。

3、用戶家中管破裂或脫落,發生大量漏氣

處理措施:

首先要嚴格防止各種火源靠近和產生,不要開關電燈電器設備,不要在現場使用電話手機,可在安全地方切斷電源,并立即向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報警,同時要盡可能切斷泄漏點上游最近的閥門,如表前總閥、單元立管球閥、樓幢調壓器處的樓幢總閥。

4、發現用戶家中無人而液化石油氣泄漏

處理措施:

如果發現或懷疑用戶家中有液化石油氣泄漏,千萬不可按門鈴通知,以防點火花引起燃氣爆炸,應敲門通知。確定家中無人時,要關閉立管關閉立管球閥或樓幢調壓器處的樓幢總閥,并立即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并做好警戒區,防止各種火源進入。只需把灶具前分閥關閉,并用大塊濕布就可把火撲滅。

5、發生室內火災

處理措施:

當發生火災時,不管是燃氣泄漏火災還是非燃氣泄漏火災,都必須馬上撥打火警電話“119”,并要關掉樓幢調壓器處的樓幢總閥,多層或小高層住宅區,要關閉電控緊急切斷閥或立管處的樓幢總閥,并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6、發生橫管、立管等用戶總閥以外部位明裝的管子泄漏

處理措施:

發現泄漏后,要立刻關閉立管閥門或樓幢總閥,并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如果泄漏處有人員出入,要設置警戒區,嚴禁各種火源進入。

7、發現樓幢調壓器大量泄漏

發現樓幢調壓器大量液化石油氣泄漏后,要迅速關閉調壓器前的球閥,根據泄漏的范圍設置警戒區,靠近道路的要管制交通,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警戒區,并馬上通知燃氣公司搶修隊。

8、發生埋地管受損后大量泄漏(這種事故泄漏量都比較大)

(1)引起的原因:交叉施工中管道受損,不小心的話很可能會引起燃燒爆炸,造成重大事故。

(2)處理措施:

發生泄漏后,要馬上設立警戒區,并要根據現場泄漏情況,調整警戒范圍,要疏散警戒區內的無關人員和圍觀群眾,盡可能找到上游閥門并關閉,同時要向“119”報警和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9、發生小區內某地區有液化石油氣臭味

(1)引起原因:可能是地下管道發生泄漏,或是瓶裝用戶傾倒殘液或者是其它臭氣引起。

(2)處理措施:要根據臭氣的范圍設置警戒區,嚴禁各種火源進入,同時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篇2:管道供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發生事故的原因錯綜復雜,根據各燃氣公司以往發生的事故和我市的實際情況,總結以下幾類典型事故的應急措施,給予參考,以便能在事故的前期有效地及時地扼制住事故的進一步發展,確保用戶的人身財產安全。

1、用戶家中突然停氣(這種事故發生率較高)

(1)引起的原因大致有:用戶IC卡燃氣表沒氣或故障、灶具上游的閥門被關、灶具上游的管道破裂、燃氣公司緊急搶修關閉了上游閥門。

(2)處理措施:

①用戶要首先關閉燃氣用具閥門和用具前分閉;

②檢查燃氣表,如屬沒氣,及時去購氣;如屬故障,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③檢查戶內的閥門,如屬閥門關閉,打開后即可正常用氣;

④檢查戶內的管道(如膠管是否脫落,管道是否破裂等),如屬管道問題,要迅速關閉表前總閥,自己能處理的就自行處理,不能處理的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并要注意漏氣情況,嚴禁火源;

⑤如排除了上述原因后,那就屬于戶外問題,這時也要關閉表前總閥門,并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等到燃氣公司通知后,方可打開總閥用氣。

2、用戶家中聞到液化石油臭味

處理措施:

首先要立即關閉表前總閥,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換氣,嚴禁各種火源,等漏出的液化石油氣散發后再用肥皂水查漏,或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進行查漏,但不可在現場撥打電話。

3、用戶家中管破裂或脫落,發生大量漏氣

處理措施:

首先要嚴格防止各種火源靠近和產生,不要開關電燈電器設備,不要在現場使用電話手機,可在安全地方切斷電源,并立即向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報警,同時要盡可能切斷泄漏點上游最近的閥門,如表前總閥、單元立管球閥、樓幢調壓器處的樓幢總閥。

4、發現用戶家中無人而液化石油氣泄漏

處理措施:

如果發現或懷疑用戶家中有液化石油氣泄漏,千萬不可按門鈴通知,以防點火花引起燃氣爆炸,應敲門通知。確定家中無人時,要關閉立管關閉立管球閥或樓幢調壓器處的樓幢總閥,并立即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并做好警戒區,防止各種火源進入。只需把灶具前分閥關閉,并用大塊濕布就可把火撲滅。

5、發生室內火災

處理措施:

當發生火災時,不管是燃氣泄漏火災還是非燃氣泄漏火災,都必須馬上撥打火警電話“119”,并要關掉樓幢調壓器處的樓幢總閥,多層或小高層住宅區,要關閉電控緊急切斷閥或立管處的樓幢總閥,并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6、發生橫管、立管等用戶總閥以外部位明裝的管子泄漏

處理措施:

發現泄漏后,要立刻關閉立管閥門或樓幢總閥,并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如果泄漏處有人員出入,要設置警戒區,嚴禁各種火源進入。

7、發現樓幢調壓器大量泄漏

發現樓幢調壓器大量液化石油氣泄漏后,要迅速關閉調壓器前的球閥,根據泄漏的范圍設置警戒區,靠近道路的要管制交通,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警戒區,并馬上通知燃氣公司搶修隊。

8、發生埋地管受損后大量泄漏(這種事故泄漏量都比較大)

(1)引起的原因:交叉施工中管道受損,不小心的話很可能會引起燃燒爆炸,造成重大事故。

(2)處理措施:

發生泄漏后,要馬上設立警戒區,并要根據現場泄漏情況,調整警戒范圍,要疏散警戒區內的無關人員和圍觀群眾,盡可能找到上游閥門并關閉,同時要向“119”報警和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9、發生小區內某地區有液化石油氣臭味

(1)引起原因:可能是地下管道發生泄漏,或是瓶裝用戶傾倒殘液或者是其它臭氣引起。

(2)處理措施:要根據臭氣的范圍設置警戒區,嚴禁各種火源進入,同時通知燃氣公司搶修人員。

篇3: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工作人員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應急處理預案

  本規定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是指: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意外通過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損皮膚或或胃腸道外途徑(針刺、人咬傷、擦傷和割傷等途徑穿透皮膚或粘膜屏障)接觸HBV、HCV、HI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狀態。

  醫院工作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后,應立即按下述程序處理:

一、局部處理

  1. 肥皂液和流動清水清洗污染局部皮膚。

  2. 污染黏膜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對黏膜進行沖洗;

  3. 如有傷口時,輕輕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壓傷口,避免擠壓傷口局部,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傷口。

  4.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劑,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二、報告程序

  1.在局部處理完成后,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寫職業接觸登記表備案。

  2.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職業接觸級別、病毒載量水平等評估感染風險、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必要時征得源患者同意后進行經血傳播疾病病原檢測 。

  3.發生HIV接觸后,由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西安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85521006 85525625 節假日:衛曉麗 13060422155)。

三、根據接觸病原體的種類采取相應的預防處置措施。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原抗體情況,了解既往免疫狀態。

  2.無保護性抗體者,應在24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種乙肝疫苗。

  3.有保護性抗體者或為乙肝病毒感染者,無需處理。

  4.在最后一劑疫苗接種1個月~2個月之后進行病毒抗體追蹤檢測。

  (二)丙型肝炎病毒(HC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無接觸后預防措施。

  3.接觸6周后檢測病毒RNA;6個月之后進行丙型肝炎抗體追蹤檢測。

  (三)艾滋病病毒(HIV)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接觸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3.接觸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個月時對艾滋病病毒抗體進行檢測。

  (四)梅毒

  1.對接觸者抽血檢測抗體情況,了解既往狀態。

  2.預防性應用長效青霉素。

  3.接觸后3個月檢測梅毒抗體。

  (五)若發生其它血源性傳播疾病職業接觸,由傳染科、防保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預防處理方案。根據疾病的平均潛伏期進行追蹤檢測。

四、群體性職業接觸處理報告、處理

  1.報告程序:當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3名以上工作人員在從事針對同一源患者的醫療活動而發生的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事件,立即進行核實、調查,確定為群體性職業接觸事件者向院領導匯報。

  2.風險評估: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對接觸者進行風險評估、調查,內容包括:接觸人數、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途徑、接觸后局部處理情況、接觸者預防接種、免疫情況、對同時接觸多種血源性病原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3.預防處置措施:

  ①對于HBV、HCV、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的群體性接觸事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依據血源性病原體的類型、暴露級別、接觸者免疫狀況等因素指導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并進行隨訪、監測。

  ②對于HIV群體性接觸事件,盡快向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報告;由疾控部門組織專家對接觸者進行評估,需要時由疾控部門向暴露者發放阻斷劑;追蹤檢測可在疾控部門或本院檢驗科進行。

五、預防處置費用及補償政策:

  (一)本院正式職工及合同制人員發生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各項檢測、預防用藥、免疫接種費用均由醫院承擔。進修、實習、試工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發生職業接觸,其檢測費用由醫院承擔,但預防用藥及免疫接種費用由個人自付。

  (二)發生職業接觸的醫務人員在隨訪期內確診已感染了血源性疾病,參考損傷時執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規定程度,醫院給予適當的補償:

  1.按照規定防護發生意外傷害的感染者,按照工傷申報程序進行申報鑒定,在鑒定結果未確定前,醫院承擔醫保費用中的全部自付部分,鑒定結果出來后按結果規定對待。

  2.由于他人的違規操作造成當事人受傷而致感染的,違規者應承擔一定比例的費用及責任。

六、總結、分析:

  每年對發生的職業接觸個案進行匯總,確定多發科室、多發人群、多發地點及危險因素;對群體接觸事件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找出醫務人員自身防護不足之處,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補充防護用品等,將接觸機率降至最低。

  本預案與國家或上級部門法規有不符之處,按照國家或上級發布的法規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