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泄露爆炸應急響應規程
1若發現有大量瓦斯泄露,發現人員應大聲呼喊現場作業人員冷靜撤離,在出隧道時,通知電工關閉隧道內電源,并掛上禁止進入示意牌;并通知應急領導小組組長;
2若瓦斯泄露造成人員中毒則應把中毒人員立即移至通風處進行人工呼吸;必須在保持氣道暢通及患者張口的狀況下,搶救醫生操作者用按在患者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閉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張開口并用雙唇完全包繞患者的嘴唇,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直至見患者胸部上抬。口對口做人工呼吸不見效時,應立即做胸外心臟按壓建立循環。在搶救的同時打電話報120,按照預定的路線把中毒人員送醫院進行搶救;
3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接到報警后,立即集合搶險人員到達現場,把守隧道口,禁止人員靠近,并清點隧道內作業人員數量,如發現有人失蹤時,則由搶險隊員在除防毒面罩、防爆工作燈外嚴禁攜帶其它任何電子設備的情況下,進入隧道搜尋;
4在搜尋人員進入隧道前,在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共同確認安全的情況下,開動應急和平常的通風系統,稀釋隧道內的瓦斯濃度;
5當瓦斯檢測儀檢測隧道內的濃度已經達到安全濃度后,開啟隧道內照明系統,分析瓦斯突冒的原因,并制定繼續作業方案,嚴格按方案規定進行作業;
6如果發生了瓦斯爆炸,應面背爆炸地點迅速臥倒,如眼前有水,應俯臥或側臥于水中,并用濕毛巾捂住鼻口。距離爆炸中心較近的作業人員,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離現場,防止二次爆炸的發生。
7瓦斯爆炸后,應立即切斷通往事故地點的一切電源,設法撲滅各種明火和殘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所有生存人員在撤離隧道后,應統一、鎮定地撤離危險區。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應及時將其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安全地區。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處進行人工心肺復蘇,不要延誤搶救時機。立即通知現場應急領導小組,并報警110、120求助;
8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搶險隊員到達現場,在正式施救前封鎖隧道周邊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同時清點當時在隧道內的作業人員,如發現有人被困,做好受困人員親屬的心理安慰工作,防止他們冒然進入;
9應急的公關組應與地方搶險隊伍及時聯系,如地方搶險隊在2小時內仍不能到達現場,則由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對塌方情況進行調查,在確保不會有二次爆炸及塌方發生的情況下,進行施救;
9進洞人員除不得攜帶電子類產品外,可以隨身攜帶隔絕式自救器和壓風自救袋。
10若已經成功救出受困人傷員,則首先由現場醫生進行急救,等待醫院救護車的到來,若存在現場醫生不能有效救治的傷員,則在用救護車送醫院的同時救護負責人向縣醫院或地區中心醫院報告傷員負傷狀況情況以便提前做好搶救準備,避免延誤時機加重傷情,危及人的生命;如醫院實施搶救血漿告急時,項目經理接到電話后,立即組織現場人員用班車送到縣醫院獻血,以保證手術的正常進行;如縣醫院能力有限,項目經理應配合縣醫院從地區或省中心醫院求援,接專家參加搶救,避免搶救人員能力有限危及人的生命;醫院搶救結束后,留下1名人員照顧,以便能及時與項目溝通,保證發生意外時能順利實施救治或搶救,避免因溝通不到位延誤診治,加重或加劇傷情,危及人的生命。
11如果爆炸導致塌方,對已經撤離出的傷員,由救護負責人對負傷人員經觀察、檢查、診斷,并將負傷人員立即送到附近醫院診治;
12若塌方區有人員被困,則可從另一個洞工作面附近斜向塌方處打一條管道,先打通小洞,取得通訊、確保通風、供應水和食物,然后逐步擴大洞口,直至把人救出,并告知他們不比驚慌,積極自救,冷靜的等待救援人員。
13加強地質預報工作。在處理塌方前,應詳細調查其范圍、形狀塌穴的地質構造,查明其塌方原因和塌方類型,據此確定處理方案。
14隧道塌方后,應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過大。
塌方規模較小時:首先加固塌體兩端洞身,采用錨噴支護對未坍塌的邊墻及拱部進行加固。利用塌方發生后圍巖處于相對的暫時穩定狀態,抓緊時間沿坍塌面進行錨噴支護,其支護參數如下:
錨桿:L=3.5-4.5m,Ф22mm,間距1.0m×1.0m-1.5m×1.5m;
鋼筋網:采用Ф8mm或鋼筋,網格間距20cm×20cm;
噴射混凝土:分兩層,第一層5.0-8.0cm,然后施作錨桿和掛網,在復噴第二層0-15cm。
15當塌方規模很大,塌渣體完全堵死洞身時:宜采取先護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規模大小和穴頂位置后,應先對坍體進行注漿固結穩固渣體,漿液配合比為:水:水泥:砂=1:2:1.8,外摻速凝劑,注漿壓力0.8-2.5MPa,注漿長度每循環4.0m,注漿擴散半徑1.5m,注漿順序從下至上,最后注拱部以上的整個坍體;然后采用偏心鉆具擴孔同步帶進鋼套管的鉆進技術,在拱部設管棚工作室,安設Ф127mm的管棚,跨過坍體。打設管棚前,須在拱頂范圍內布置一定數量的注漿孔,注漿完成之后第八天開始施打管棚,管棚布設在拱部148。圓心角范圍的外輪廓線以上35cm處,管棚的中心間距為35cm,管內設鋼筋籠并灌注M30水泥砂漿。管棚采用MQ-50型工程錨桿鉆機鉆孔,用D40或CK45地質鋼套管機進行安設,管棚分節長度2.5m,兩節管棚之間設聯接管。管棚完成之后,開始進行開挖,采用半斷面開挖自上而下進行,下半斷面采用大型機械作業,安全快速;支護、上部開挖后,隨即進行錨噴支護,并使用格柵鋼架,格柵斷面形式采用梯形,主筋選用直徑Ф25mm的螺紋鋼筋,格柵間距80cm。
16清渣:從洞口向里、自上而下逐步清理,同時進行二次襯砌;
17若出現塌方冒頂,應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溝排水,并設棚遮蓋穴頂,防止雨水流入。在清渣前應支護陷穴口,在陷穴口附近地面采用噴射混凝土和打設地表錨桿、掛網,封閉地表。洞內可采用管棚和鋼筋格柵拱架支撐。
篇2:瓦斯泄露爆炸應急響應規程
1若發現有大量瓦斯泄露,發現人員應大聲呼喊現場作業人員冷靜撤離,在出隧道時,通知電工關閉隧道內電源,并掛上禁止進入示意牌;并通知應急領導小組組長;
2若瓦斯泄露造成人員中毒則應把中毒人員立即移至通風處進行人工呼吸;必須在保持氣道暢通及患者張口的狀況下,搶救醫生操作者用按在患者前額一手的拇指與食指,捏閉患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氣后,張開口并用雙唇完全包繞患者的嘴唇,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直至見患者胸部上抬。口對口做人工呼吸不見效時,應立即做胸外心臟按壓建立循環。在搶救的同時打電話報120,按照預定的路線把中毒人員送醫院進行搶救;
3應急領導小組組長接到報警后,立即集合搶險人員到達現場,把守隧道口,禁止人員靠近,并清點隧道內作業人員數量,如發現有人失蹤時,則由搶險隊員在除防毒面罩、防爆工作燈外嚴禁攜帶其它任何電子設備的情況下,進入隧道搜尋;
4在搜尋人員進入隧道前,在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共同確認安全的情況下,開動應急和平常的通風系統,稀釋隧道內的瓦斯濃度;
5當瓦斯檢測儀檢測隧道內的濃度已經達到安全濃度后,開啟隧道內照明系統,分析瓦斯突冒的原因,并制定繼續作業方案,嚴格按方案規定進行作業;
6如果發生了瓦斯爆炸,應面背爆炸地點迅速臥倒,如眼前有水,應俯臥或側臥于水中,并用濕毛巾捂住鼻口。距離爆炸中心較近的作業人員,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離現場,防止二次爆炸的發生。
7瓦斯爆炸后,應立即切斷通往事故地點的一切電源,設法撲滅各種明火和殘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所有生存人員在撤離隧道后,應統一、鎮定地撤離危險區。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應及時將其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安全地區。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處進行人工心肺復蘇,不要延誤搶救時機。立即通知現場應急領導小組,并報警110、120求助;
8應急領導小組接到報警后,立即通知搶險隊員到達現場,在正式施救前封鎖隧道周邊現場,禁止無關人員進入,同時清點當時在隧道內的作業人員,如發現有人被困,做好受困人員親屬的心理安慰工作,防止他們冒然進入;
9應急的公關組應與地方搶險隊伍及時聯系,如地方搶險隊在2小時內仍不能到達現場,則由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對塌方情況進行調查,在確保不會有二次爆炸及塌方發生的情況下,進行施救;
9進洞人員除不得攜帶電子類產品外,可以隨身攜帶隔絕式自救器和壓風自救袋。
10若已經成功救出受困人傷員,則首先由現場醫生進行急救,等待醫院救護車的到來,若存在現場醫生不能有效救治的傷員,則在用救護車送醫院的同時救護負責人向縣醫院或地區中心醫院報告傷員負傷狀況情況以便提前做好搶救準備,避免延誤時機加重傷情,危及人的生命;如醫院實施搶救血漿告急時,項目經理接到電話后,立即組織現場人員用班車送到縣醫院獻血,以保證手術的正常進行;如縣醫院能力有限,項目經理應配合縣醫院從地區或省中心醫院求援,接專家參加搶救,避免搶救人員能力有限危及人的生命;醫院搶救結束后,留下1名人員照顧,以便能及時與項目溝通,保證發生意外時能順利實施救治或搶救,避免因溝通不到位延誤診治,加重或加劇傷情,危及人的生命。
11如果爆炸導致塌方,對已經撤離出的傷員,由救護負責人對負傷人員經觀察、檢查、診斷,并將負傷人員立即送到附近醫院診治;
12若塌方區有人員被困,則可從另一個洞工作面附近斜向塌方處打一條管道,先打通小洞,取得通訊、確保通風、供應水和食物,然后逐步擴大洞口,直至把人救出,并告知他們不比驚慌,積極自救,冷靜的等待救援人員。
13加強地質預報工作。在處理塌方前,應詳細調查其范圍、形狀塌穴的地質構造,查明其塌方原因和塌方類型,據此確定處理方案。
14隧道塌方后,應先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穴過大。
塌方規模較小時:首先加固塌體兩端洞身,采用錨噴支護對未坍塌的邊墻及拱部進行加固。利用塌方發生后圍巖處于相對的暫時穩定狀態,抓緊時間沿坍塌面進行錨噴支護,其支護參數如下:
錨桿:L=3.5-4.5m,Ф22mm,間距1.0m×1.0m-1.5m×1.5m;
鋼筋網:采用Ф8mm或鋼筋,網格間距20cm×20cm;
噴射混凝土:分兩層,第一層5.0-8.0cm,然后施作錨桿和掛網,在復噴第二層0-15cm。
15當塌方規模很大,塌渣體完全堵死洞身時:宜采取先護后挖的方法。在查清塌穴規模大小和穴頂位置后,應先對坍體進行注漿固結穩固渣體,漿液配合比為:水:水泥:砂=1:2:1.8,外摻速凝劑,注漿壓力0.8-2.5MPa,注漿長度每循環4.0m,注漿擴散半徑1.5m,注漿順序從下至上,最后注拱部以上的整個坍體;然后采用偏心鉆具擴孔同步帶進鋼套管的鉆進技術,在拱部設管棚工作室,安設Ф127mm的管棚,跨過坍體。打設管棚前,須在拱頂范圍內布置一定數量的注漿孔,注漿完成之后第八天開始施打管棚,管棚布設在拱部148。圓心角范圍的外輪廓線以上35cm處,管棚的中心間距為35cm,管內設鋼筋籠并灌注M30水泥砂漿。管棚采用MQ-50型工程錨桿鉆機鉆孔,用D40或CK45地質鋼套管機進行安設,管棚分節長度2.5m,兩節管棚之間設聯接管。管棚完成之后,開始進行開挖,采用半斷面開挖自上而下進行,下半斷面采用大型機械作業,安全快速;支護、上部開挖后,隨即進行錨噴支護,并使用格柵鋼架,格柵斷面形式采用梯形,主筋選用直徑Ф25mm的螺紋鋼筋,格柵間距80cm。
16清渣:從洞口向里、自上而下逐步清理,同時進行二次襯砌;
17若出現塌方冒頂,應在陷穴口地表四周挖溝排水,并設棚遮蓋穴頂,防止雨水流入。在清渣前應支護陷穴口,在陷穴口附近地面采用噴射混凝土和打設地表錨桿、掛網,封閉地表。洞內可采用管棚和鋼筋格柵拱架支撐。
篇3:汽車公司火災爆炸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應急預案編號:JY-AQ-O3
應急預案版本號:20**(第一版)
天津勁鷹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火災爆炸事故專項應急救援預案
天津勁鷹汽車技術有限公司
20**年1月1日發布
20**年1月1日實施
批準頁
編寫:
審核:
批準:
頒布:
目錄
1事故風險分析-------------------------------------------4
1.1危險源分析-------------------------------------------4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4
3.組織機構及其職責--------------------------------------4
3.1應急組織體系-----------------------------------------4
3.2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4/5
3.3職責-------------------------------------------------5/6
4處置程序-----------------------------------------------6
4.1信息報告和內容---------------------------------------6/7
4.2事故接警報告和記錄----------------------------------8/9
4.3應急指揮機構啟動程序--------------------------------9
4.4應急資源調配程序------------------------------------9
4.5應急救援程序----------------------------------------10
4.6擴大應急程序----------------------------------------10
5處置措施----------------------------------------------10
5.1要害(重點)部位(生產裝置、罐區)發生火災爆炸的處置措施:10/11
5.2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發生火災爆炸的處置措施:----------11
5.3危險化學品管道泄漏發生火災爆炸的處置措施:---------11/12
5.4處置原則------------------------------------------12/13
5.5具體要求-------------------------------------------13/14
附件1:電氣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組成及聯系方式-----------15
附件2: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16
1.事故風險分析
1.1危險源分析
火災爆炸主要發生于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油品儲罐區,其發生主要由物料內在因素--自身的特性,可燃易燃物質的泄漏,外界因素--火源的存在和產生、設備本身存在的缺陷及崗位操作人員誤操作等決定。
危險化學品爆炸能夠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設備毀壞、裝置停產、資源浪費等,尤其是有可能將其它生產設備設施、油罐等的油品引燃引爆,造成二次、三次的連續爆炸事故,連續爆炸是油品爆炸的一個重要特征,它會使生產裝置、油品儲罐區遭受嚴重破壞。由于作業頻繁,人員、設備較多,且會危及廠區的安全。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先救人,后救物;先斷電,后滅火;先疏散,后隔離;邊處置,邊報警。
3.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總指揮:安全經理
副總指揮:生產廠長
事故搶險組
現場恢復組
安全警戒組
醫療救援組
3.1應急組織體系
3.2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
公司成立火災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總指揮由安環部部長擔任,副總指揮由生產廠長擔任,火災爆炸事故應急處置指揮部下設事故搶險組、安全警戒組、醫療救援組、現場恢復組。
3.2.1事故搶險組
組長:生產部部長
組員:車間管理人員
3.2.2安全警戒組
組長:安環部部長
組員:后勤部及材料部成員
3.2.3醫療救援組
組長:財務科科長
組員:品管部及財務部成員
3.2.4現場恢復組
組長:設備科科長
組員:特種設備科及生產操作人員
3.3職責
3.3.1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1)負責預案的制定、修改、演練、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根據火災爆炸的特點確定處置方案,正確指揮救援和現場處置,調配救援設備、人員、物質、器材及應急車輛,及時掌握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的勢態,全面指揮應急救援工作,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向公司領導或政府有關部門匯報。
(2)副總指揮負責協助總指揮開展應急救援工作,負責職責范圍內的落實、協調工作。
3.3.2事故搶險組職責
(1)組長接到突發事故后,立即組織人員,班組長趕赴現場,調配人員進行搶救,救援,在需要外部救援人員的情況下,配合救援隊伍做好相應的救援工作。
(2)成員在組長的指揮下,積極投入搶險救援工作,聽從指揮,按要求正確穿戴和使用防護用具。
3.3.3安全警戒組職責
(1)組長負責組織進行外圍警戒和撲救工作,并組織轉移現場人員到安全地帶。
(2)成員在組長的指揮下,積極投入搶險救援工作,聽從指揮,按要求正確穿戴和使用防護用具。進入搶救現場,設置安全區,疏散有關人員,保護現場,必要時向上級部門求助。
3.3.4醫療救援組職責
(1)負責協調車輛的調配,組織搶險物資和工具、器具和救治藥品到位使用。
(2)負責受傷人員現場救治,如需要,應盡快把傷員送到指定的醫院進行救治,并做好工傷理賠和后續處理工作。
(3)按規定要求組織完成事故調查報告工作。
3.3.5現場恢復組職責
(1)負責對現場一定的物件做好必要的標志和拍照工作。
負責對事故現場進行清理、拆除、修復工作
4.處置程序
4.1信息報告和內容
(1)內部信息報告程序
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應立即向當班班長報告;當班班長應立即向公司應急值班人員報告,值班人員立即向公司總指揮報告,總指揮在接到報告后,立即通知應急指揮中心啟動預案,時限最多不超過1小時。信息報告與通知流程如下:
報告
報告
報告
事故現場第一發現人
當班班長
應急指揮中心
總指揮。如發生火災或人身傷害事故第一發現人也可直接撥打119或120電話報警。
(2)上報程序
事故發生后,事發在崗人員及各應急小組人員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指揮中心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1小時內做好上報工作。信息上報流程如下:
縣級市(縣、區)應急辦
縣級市(縣、區)安全監管局
應急指揮中心報告
(3)信息傳遞
事故發生后,預測事故會造成對周圍企業及居民產生影響時,公司應急指揮部指令應急辦公室及時把發生事故的信息通知企業及居民,請他們做好預防工作,以免受到影響。及時發出請求支援或應急撤離的信息。
(4)事故信息報告內容
①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②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③事故的簡要經過;
④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⑤已經采取的措施;
⑥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4.2事故接警報告和記錄
(1)應急指揮中心接到Ⅰ級火災事故的報告后,總指揮立即趕到火災事故現場,擔負起應急滅火救援總指揮的責任。總指揮不能到位時,由副總指揮到位,若副總指揮也不能到位時,總指揮按公司職能排順通知安全主任趕赴現場組織滅火救援。
根據火災現場事態的發展,按滅火救援需要,總指揮可指定若干名分項負責人,并授其一不定期現場權限,行使滅火救援職能。
(2)根據火災事故現場情況,統一部署滅火救援的實施工作,并對滅火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3)如火勢燃燒猛烈,有可能引發或衍生次災害事故,總指揮可在公司范圍內緊急調用各應急小組人員,組織、協調供水、供電、醫療救護、交通運輸、物資材料等相關資源參加滅火救援工作。
(4)如發生重大事故以上需要救助時,可直接向縣級市(縣、區)人民政府、地級市人民政府報告,提出救援、增援請求。
(5)根據滅火救援工作的需要,總指揮有權決定在本公司轄區內的下列事項:
①使用各種水源。
②截斷電力、限制用火、用電的區域。
③劃定警戒區,實行局部交通管制。
④利用生產區存放的有關設施。
(6)報警報告是指接到執行事故搶險的指示或要求救援的報告,接報是實施搶險救援工作的第一步,對成功實施搶險救援起到重要的作用。接警人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問清報告人姓名、單位部門和聯系電話。
②問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故單位、事故原因、主要是毒物、事故性質(爆炸、燃燒)、危害波及范圍和程度,同時做好電話記錄。
③按搶險救援程序,派出搶險救援隊伍。
④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⑤保持與急救隊伍的聯系,并視事故發展狀況,必要時派出后繼梯隊予以增援。
4.3應急指揮機構啟動程序
(1)公司內發生Ⅰ級生產安全事故時,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后,應立即下達啟動本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指令,并同時報告縣級市(縣、區)應急辦和縣級市(縣、區)安全監管局。Ⅰ級事故具體報告程序如下:
縣級市(縣、區)應急辦
縣級市(縣、區)安全監管局
第一發現人
當班班長
公司應急指揮中心
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
(2)公司內發生Ⅱ級安全生產事故時,總指揮接到事故報后,應立即下達啟動公司相應專項應急預案的指令。
(3)公司內發生Ⅲ級事故時,當班班長接到事故報告后,班長應按相應的現場處置方案的規定組織處置,并同時向公司應急指揮中心報告事故處置情況。
4.4應急資源調配程序
充分利用應急資源,發揮協同應對作用、發揮區域聯防作用;和相鄰企業、當地政府建立應急聯防機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應急資源及社會應急資源,實現組織、資源、信息的充分利用,形成統一指揮、反應迅速、功能齊全、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
4.5應急救援程序
危險化學品事故的現場集聚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搶險堵漏、消除危險源和污染的洗消去污等搶救與搶險工作由公安消防部門專業隊伍負責,公司救護組人員必須在指定的區域協助救援,出現特別嚴重狀態時商請當地駐軍(包括防化兵)協助。
4.6擴大應急程序
當前應急處置級別沒有得到控制,事故的危害、影響程度、范圍有擴大趨勢時,為有效控制事故的發展態勢,應急指揮中心啟動更高一級別的應急預案。超出公司自身控制能力,需要上級應急機構提供援助和支持時,將情況立即上報縣級市(縣、區)人民政府及上級應急機構,提供援助和支持,采取緊急狀態下的措施迅速控制事態發展,消除危害。
5.處置措施
5.1要害(重點)部位(生產裝置、罐區)發生火災爆炸的處置措施:
(1)采取隔離和疏散措施,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事件發生區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2)當要害(重點)部位存在有毒有害氣體、液體泄漏時,應進行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加強救援人員的個人防護;
(3)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搶救;并根據需要配備醫療救護人員、治療藥物和器材;
(4)當要害(重點)部位可燃物料存量較多時,應盡量采取工藝處理措施,轉移可燃物料,切斷危險區與外界裝置、設施的連通,組織專家組和公司技術人員制定方案;
(5)火災撲救過程中,專家組應根據危險區的危害因素和火災發展趨勢進行動態評估,及時提出滅火救災的指導意見;
(6)當火災失控,危及滅火人員生命安全時,應立即指揮現場全部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
5.2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發生火災爆炸的處置措施:
(1)采取隔離和疏散措施,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事件發生危險區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2)迅速將受傷、中毒人員送往醫院搶救,組織醫療專家,保障治療藥物和器材的供應;
(3)根據油品儲存裝置救護的特點及風向,合理組織撲救工作;
(4)采取防泄漏、防擴散控制措施,防止火勢蔓延;
(5)對災區附近受威脅的油品儲存裝置,應及時采取冷卻、退料、泄壓等措施,防止升溫、升壓而引起火災爆炸;
(6)在撲救火災過程中,應有足夠數量的滅火用水、泡沫液、消防車輛,以應對沸溢和噴濺等突發情況;
(7)當火災失控,應密切關注油品儲存裝置燃燒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征兆,應及時采取緊急撤離危險區等應變措施;當疏散現場周邊有大面積人群時,現場應急指揮部應協助當地政府機構或駐軍做好相關工作。
5.3危險化學品管道泄漏發生火災爆炸的處置措施:
(1)應立即停輸,關閉管道泄漏點兩側的截斷閥,對泄漏管道附近其它管線或電纜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2)全力救助傷員,采取隔離、警戒和疏散措施,必要時采取交通管制,避免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危險區域;當油品輸送管道發生火災爆炸,應及時疏散下風口附近的居民,并通知停用一切明火;
(3)根據位置、風向、天氣等因素采取有效的圍堵措施,控制著火區域;
(4)充分考慮著火區域位置、風向、天氣等因素,制定消防滅火方案,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5)滅火完畢,立即清理火災現場,組織力量對泄漏點封堵搶修。
5.4處置原則
(1)啟動原則:公司應急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及災害報告后,立即報告總指揮,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時,應急指揮中心應立即啟動本預案:
①發生Ⅰ級和Ⅱ級事故時;
②經預警可能發生事故時,啟動應急預案;
③縣級市(縣、區)人民政府要求公司啟動應急預案時。
(2)響應原則:
公司應急指揮中心人員、相關單位領導和人員在接到突發事件通知后,應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突發事件現場,按照“預案”規定的責任分工,在指揮中心的統一指揮下,立即展開搶險救災工作。
(3)替換原則:
公司領導成員職位排列次序為總經理―副總經理―安全主任,他們因故離開公司時,其在預案中的任職依次由下一級替補上一級的職務。各救援組長離崗時,要指定接替人并把職責交待清楚。
(4)指揮權轉移原則:
由現場最高級別的人員負責應急指揮。在公司應急指揮中心人員沒到達現場時,現場的應急處置指揮權由低到高為當班班長、安全主任。公司應急指揮中心人員到達現場后,由公司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負責統一指揮(現場應急處理指揮權原則上也由低到高,一旦出現缺位時,由現場公司最高職務行使指揮權限)。
(5)滅火搶險戰術原則:
①堅持“以人為本”的戰術指導思想,速戰速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將火災撲滅在初期階段。按照先控制、后消滅,先人身、后設備的原則,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著火部位、燃燒介質和火勢特點,采取堵截包圍、內外夾攻、上下合擊、重點突破、分片消滅等戰術手段,阻止火勢蔓延。通過冷卻保護,降溫降壓,切斷油源、氣源、電源,防止建筑倒塌、設備爆炸。
②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嚴防引發次生災害。對于流淌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料應采取圍堵、截流,泡沫覆蓋等方法避免向外擴散,防止污染環境和發生復燃、復爆險情。對于長時間、大流量噴射的泡沫消防水采用筑堤堵截,疏導引流等措施,防止流入江河,造成環境污染。
③當火災爆炸事件造成危險化學品泄漏時,同時啟動“中毒窒息專項應急預案”。
④當火災爆炸事件造成環境污染事件時,同時啟動《突發環境污染應急預案》。
5.5具體要求
(1)應急指揮中心應做好以下工作:
①迅速派出現場指揮部人員趕往現場,批示現場指揮部只能設在著火點上風向,且火災、爆炸事故不能波及到的地方;
②據現場需求,組織調動、協調各方應急救援力量到達現場;
③根在現場應急指揮部人員到達現場之前,指導班組進行應急處置工作。
(2)應急指揮中心應做好以下工作:
①跟蹤并詳細了解火災現場的處置情況和人員中毒、傷亡情況,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請示并落實指令;
②按照應急指揮中心指令,迅速通知各應急小組成員派人趕赴現場;
③組織落實制止或減少火勢蔓延工藝技術方面的應急措施;
④連續跟蹤滅火現場應急處置動態情況,及時向應急指揮中心匯報、請示并落實指令;
⑤按照應急指揮中心指令,向公司和地方政府應急指揮中心報告及求援;
⑥協調現場消防、氣防、醫療救護等救援力量,并保證應急物資的供應;
⑦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做好生產恢復工作。
(3)各應急小組
應急小組成員根據現場應急指揮部的安排做好其它搶險救援工作。
附件1:電氣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組成及
聯系方式
序號
姓名
應急救援所屬部門
公司職務
聯系電話
附件2: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序號
物資名稱
存放數量
存放地點
責任人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