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過程緊急施救自救常識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危險因素無處不在,意外傷害事故總是難以避免,因此,施工作業人員熟悉現場急救方法,在工作場所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后,采取緊急施救措施,可以大大減輕事故傷害程度。同樣,掌握在緊急情況下的避險措施和逃生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1現場緊急施救常識
觸電急救常識
救治觸電者的首要條件是快速、正確地使其脫離電源;低壓觸電事故,應立即切斷電源或用木棍、橡膠制品挑開電源,如果觸電者衣服干燥,可用手抓住他的衣服拖離電源,但救護人不能接觸觸電者的皮膚,也不可抓他的鞋;高壓觸電,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不能及時停電的,可拋擲裸金屬線,使線路短路,注意:拋擲金屬線前,應將金屬線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拋擲另一端。
當觸電者脫離電源后,應根據觸電者的具體情況,迅速對癥救護,一般人觸電后,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跳停止等癥狀,看上去是昏迷不醒的狀態,但這不是死亡。觸電現場急救主要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臟擠壓法。
人工呼吸法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方法是:使觸電者仰臥,捏緊觸電者的鼻子,深吸一口氣緊貼觸電者的口向內吹氣,約2秒鐘后離開觸電者的口,并松開觸電者的鼻子,讓其自行呼吸,或用手壓其胸部3秒鐘以幫助其呼氣,如此反復,以每分鐘14次至l6次的速度進行。
胸外心臟擠壓法:救護者跪在傷者一側或騎跪在其腰兩側,雙手相疊,手掌根部放在傷者的心窩上方、胸骨下,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擠壓,擠壓后迅速松開,胸部自動復原,如此反復,以每分鐘60次至80次的速度進行。
一旦呼吸和心跳都停止了,應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如果現場僅有一人搶教,可以兩種方法交替使用,即每分鐘吹氣2次,胸外擠壓30次,搶救要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終止,送醫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搶救。
中毒窒息急救常識
發生中毒事故,救援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前必須戴好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護用品(以防成為新的受害者),必要時也給中毒者戴上,迅速將中毒者從危險環境中轉移到安全、通風的地方。
加強通風,用大量新鮮空氣對工作地點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沖淡。
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應脫去中毒者被污染的衣服,松開領口、腰帶,使中毒者能順暢呼吸新鮮空氣;若呼吸已經停止但心臟還在跳動,則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若心跳、呼吸都停止了,應迅速進行胸外心臟擠壓,同時進行人工呼吸。
對于硫化氫中毒者,在進行人工呼吸前,要用浸透食鹽溶液的棉花或手巾蓋住中毒者的口鼻。
如果是瓦斯或二氧化碳使人窒息,應迅速將中毒者轉移至空氣新鮮處,窒息時間較長者,要進行人工呼吸搶救。
如果毒物污染了眼部、皮膚,應立即用水沖洗,對一些能與水發生反應的毒物,要先用棉花、布或紙吸除后,再用水沖洗,以免加重損傷。
在井(地)下發生中毒事故時,地面人員絕對不要盲目下去救助,必須先向下送風,救助人員必須采取個人防護措施,及時派人報告工地負責人并拔打ll9、110、120電話求救。中毒者被救上來后,應立即抬到空氣新鮮、溫度適宜的地方進行緊急處理和現場搶救。
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和機械傷害急救常識
在建筑業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中,高處墜落傷害事故發生率居第一位,物體打擊和機械傷害也位列五大傷害之一。當人體受到外力傷害時,可能會發生腦震蕩、出血、骨折等,導致傷者休克。救治時,首先要使傷者平臥,腿部抬高,注意保暖和安靜,盡量不要搬動傷者,同時,給傷者吸氧,保持呼吸道暢通.并立即聯系醫生治療。
傷者嚴重骨折時,一定要采取正確的骨折固定方法,固定的材料可以用木棍、木板、硬紙板等,固定材料的長短要以能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錯動為準。
傷者有脊柱或頸部骨折時,不能搬動傷者,應快速聯系醫生,等待攜帶醫療器材的醫護人員來搬運。
抬運傷者,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工具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擔架,不能用枕頭。傷者可能是頸椎骨折的,頭要放正,兩旁用沙袋夾住,不能讓其頭部晃動。
對嚴重出血的傷者,可以使用壓迫止血法現場止血,這種方法適用于頭、頸、四肢動脈血管的臨時止血,即用手或手掌用力壓住比傷口更靠近心臟的動脈跳動處(止血點)。四肢大出血時,應采用止血帶(如橡皮管、紗布、布帶、繩子等)止血。
事故中傷者發生斷肢(指)的,在急救的同時,要保存好斷肢(指),具體方法是:將斷肢(指)用清潔紗布包好,不要用水沖洗,也不要用其他溶液浸泡,若有條件,可將包好的斷肢(指)置于冰塊中,冰塊不能直接接觸斷肢(指),將斷肢(指)隨同傷者一同送往醫院進行修復。
熱燒傷急救常識
火焰、開水、蒸汽、熱液體或固體直接接觸人體引起的燒傷都屬于熱燒傷。
輕度燒傷應立即用冷水沖洗或浸泡,使傷處盡快降溫。穿著衣服的部位燒傷嚴重時,不要先脫衣服,而是往衣服上澆冷水,局部降溫后再輕輕脫去。
燒傷處有水皰形成時,小的水皰不要弄破,太水皰應到醫院處理,或用消過毒的針刺一小孔使液體排出,燒傷創面用水沖洗清潔后不要作其他處理,用干凈紗布覆蓋創面后,盡快送醫院治療。
發生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煙霧吸入導致窒息或中毒。身上衣服被燒著時,應立即就地滾壓滅火或用水澆滅火焰,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也不可在火場中大聲呼喊,以免呼吸道燒傷。
中暑急救常識
中暑的初期癥狀為頭暈、眼花、耳鳴、心慌、乏力,嚴重者體溫升高,出現突然暈倒或肌肉痙攣等現象。
讓中暑病人立即脫離高溫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平臥,并解開衣扣,給病人喝含鹽飲料。
對體溫過高的中暑病人,可以用冰袋放在其頭部、兩腋下,也可用涼水擦額部和全身;重癥中暑病人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2危險情況下避險與自救常識
毒氣泄漏避險與自救常識
施工現場發生毒氣泄漏時,現場人員不可驚慌失措,要服從指揮,有序撤離。
當現場人員無法控制毒氣泄漏時,要當機立斷,選擇正確的逃生方法,快速撤離,同時,快速報告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
逃生時要根據泄漏物質的特性,配戴個人防護用具,或使用濕毛巾等捂住口鼻進行逃生。逃生時,要冷靜判定現場風向,向毒氣泄漏源的逆風向或側風向撤離,此外,還應根據泄漏物質的比重,選擇高處或低洼處進行逃生。
火災避險與自救常識
施工現場與臨時建筑生活區,由于各種原因,火災事故時有發生,遇有火災事故時,應迅速撥打119電話報警,并積極參與有組織的撲救初期火災,防止火勢蔓延,當火勢難以控制時,應設法逃生。
當被煙火包圍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出現場。逃生通道被煙火封住時,可用濕棉被等裹在身上彎腰逃離火場。當逃生通道被堵死時,可通過陽臺排水管等處逃生,或在固定的物體上拴上繩子,順繩子逃離火場。如果上述措施都行不通,則應退回室內,關閉通向火區的門窗,并向門窗上澆水延緩火勢蔓延,同時向窗外發出求救信號。
高層建筑著火時,應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標志,盡快地從安全通道或室外消防樓梯安全撤出,切勿通過電梯逃離;單元住宅樓可沿樓梯進入樓頂,等待消防人員解救;在高層建筑上千萬不要跳樓。
發生坍塌事故時避險與自救常識
土石方坍塌和山體滑坡事故發生前都不同程度地會有一些征兆,有的出現裂縫,有的發出響聲,有的出現少量土石滾落等。當發現有坍塌滑坡跡象時,要立即停止作業,選擇安全寬闊的地方躲避和逃生。如果是在狹窄的基槽內,要向兩頭有安全防護或上下通道的位置逃生;在深大基坑內,應向基坑中部寬闊地或坑內的制高點避險。
在施工中,當發現房屋水平構件有較明顯的下沉開裂現象或豎向墻體有明顯開裂傾斜現象,要立即停止施工,并撤離至室外安全地帶,躲避房屋坍塌。
在進行大型混凝土構件澆筑施工中,要隨時檢查模板支撐系統的穩固度,如發現立桿彎曲、支撐桿變形、支撐系統發出響聲等情況時,要立即停止作業,人員撤離危險區,避免混凝土及支撐系統整體坍塌時造成傷害。
在腳手架上作業,如腳手架發出響聲或有明顯的搖晃等,作業人員要立即停止作業,撤離腳手架,躲避在安全處,避免腳手架坍塌造成傷害。
篇2:某鐵路通道工程緊急情況救援措施施救方法
鐵路通道工程緊急情況救援措施及施救方法
各類緊急情況發生后,需調集的主要專業救援隊伍、應急救援物資。主要物資及人員職責安排如下:
1、人員、物資準備:
項目部物資的購置由材料員負責,主要藥品及醫療救護器具如下:
(1)、藥品:感冒藥、發燒藥、腹瀉藥、消炎藥等治療藥品及仁丹、十滴水、正氣水、菊花茶、降火涼茶、綠色保健食品等。
(2)、救護器具:小汽車、小型氧氣瓶、毛巾、藥用藥箱、冷凍柜(冰塊)等。
2、輕度患者現場作業人員出現頭昏、乏力、目炫現象時,作業人員應立即停止作業,防止出現二次事故,其他周邊作業人員應將癥狀人員安排到陰涼、通風良好的區域休息,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干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盡快散熱;供應其涼水、濕毛巾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也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
3、嚴重患者(昏倒、休克、身體嚴重缺水等)當作業現場出現中暑人員時,作業周邊人員應立即通知項目部,并及時將事故人員轉移至陰涼通風區域,觀察其癥狀。項目部應根據具體情況,由應急總指揮決定是否啟動防暑降溫預案。并立即對事故人員送往最近的醫院進行救治,并上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