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失穩坍塌事故應急措施
1開挖過程中隧道拱頂、拱腳或邊墻發生坍塌
當在基坑內開挖過程中對隧道拱頂、拱腳或邊墻監測時發現拱頂、拱腳、邊墻變形或位移速率值超過設計允許值或出現突變時,可能造成隧道支撐失穩或坍塌事故,應立即起動應急預案,采取如下應急措施:?
(1)暗挖隧道掌子面附近設置聲光報警器并與地面連接,發生險情時發現者能夠第一時間將訊息傳遞到地面指揮系統,以便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搶險措施。
現場發現人員立即通知隧道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通知停止隧道繼續開挖,并報告給項目經理和項目技術負責人;
(2)現場當時指揮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電話通知地面項目經理部調集木方等應急物資,安排人員對隧道頂端及邊墻進行臨時支護或仰拱,形成封閉環,控制位移和變形,減緩變形。同時組織疏散失穩區域的施工人員,在人員疏散時,應告知大家保持鎮定,安排好先后順序,按照所處位置有秩序的撤出,避免由于工人對情況不明,造成慌亂,在撤出時人員擁擠,造成人員傷害。
(3)項目部安排加強對變形的監測工作,隨時掌握隧道內變形情況。
項目部立即組織相關技術及現場管理人員,召開緊急會議,初步分析支撐失穩的原因,確定補救臨時處置方案和措施。同時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采取相應的對策。?
(4)項目部及時報告監理、業主、設計院或其它相關部門,邀請有關專家或共同研究確定處理方案并組織實施。通常有以下方法:
1)如果是支護方案設計不足引起的,應通知上級機關有關負責人以及監理、設計院等單位有關人員一起研究確定加固補強方案,再按方案要求進行加固補強后,待變形停止,確定支撐穩定后,同時修訂后續預支護方案,方能繼續進行開挖作業;
2)如果是由于局部地質條件或支護施工質量造成的,基坑支護設計不合理造成的,則應應通知上級機關有關負責人以及監理、設計院等單位有關人員一起研究確定加固補強方案,再按方案要求進行加固補強后,繼續進行開挖作業;
3)加強對隧道附近市政管線及周邊建筑物進行連續觀測,判斷是否已對附近市政管線造成破壞及對周邊建筑物造成影響,一旦發現有損害后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避免事態擴大。
2暗挖隧道內產生坍塌
2.1塌方事故分類
根據隧道施工特點,根據事故發生的風險及影響程度,將塌方事故分為以下兩種情況,當發生緊急情況后,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A一般塌方:塌方高度小于80cm,不涉及管線、建筑物及構筑物;
B重大塌方:塌方高度大于80cm,且表面有大量滲水,或塌方影響周圍管線、建筑物及構筑物安全。
2.2一般塌方
在塌方出現后立即向工區經理匯報,工區經理向項目經理及駐地監理匯報,項目經理立即到達現場,會同總工程師采取應急措施,閑雜人員立即撤離施工現場,搶險物資迅速到位,總工會同現場監理進行原因分析,確定處理方案。處理措施如下:
(1)當塌方段有滲水時,采用塑料管對滲水進行引流處理,防止滲水軟化塌方土體,引起連續塌方事故。
(2)用方木、工字鋼支撐塌方掌子面,及時掛網噴射10cm厚C20混凝土封閉塌方土體并對距離掌子面5米范圍內初期支護采用工字鋼支撐進行加固,噴射混凝土封閉后在塌方段徑向打設φ32注漿小導管。
(3)待土體達到強度后方可破開工作面,開挖過程中采取增加小導管數量,調整超前支護注漿的漿液類型、配比及注漿壓力、持壓時間等措施,控制開挖進尺,避免開挖臨空時間過長,以免同類事故再次發生。
2.3重大塌方
當重大塌方發生后,事故發現者通過聲光報警器第一時間將訊息傳遞到地面指揮系統,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1)現場發現人員立即通知隧道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通知停止隧道繼續開挖,并報告給項目經理和項目技術負責人;現場工區經理暫時指揮現場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護現場,及時搶救傷員和財產,并在3分鐘內電話通知應急小組組長,主要說明緊急情況性質、地點、發生時間、有無傷亡、是否需要派救護車、消防車或警力支援到現場實施搶救,如需可直接撥打120、
110等求救電話。同時組織疏散事故區域的施工人員,除搶險人員外,其余工作人員均撤出。在人員疏散時,應告知大家保持鎮定,安排好先后順序,按照所處位置有秩序的撤出,避免由于工人對情況不明,造成慌亂,在撤出時人員擁擠,造成人員傷害。
(2)現場當時指揮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調集木方工字鋼等應急物資,安排人員對坍塌附近區域進行臨時支護避免連續塌方。
(3)工區經理立即向項目經理部及駐地監理匯報,項目經理立即到達現場,會同總工程師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項目經理部接到報告后立即向總監辦、業主代表報告,項目總工會同業主及設計代表進行原因分析,提出處理方案。
應急小組組長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在最短時間內通知應急小組成員趕赴事故現場查看事故情況,在最短時間內以小組名義通知小組相關成員和相關方。
(4)搶險組組織有關人員清理土方或雜物,如有人員被埋,采用人工方式挖開土,不得使用鐵鎬頭等堅硬銳利的工具作業,以防止二次傷害,當發現被掩埋人員時,不應使用工具,用手把土刨開,將被掩埋人員拉出,放在擔架上迅速轉移至安全區域,由救護人員進行救護,并送往醫院。
(5)涉及到管線、建筑物時應通知相關單位對事故現場附近管線、建筑物進行排查,發現管線斷、裂等情況,立即進行處理,以免對周圍居民生活造成影響。發現周邊建筑物開裂、傾斜等情況時,立即與建筑物業主聯系,疏散建筑物內居民,現場立即對建筑物進行支撐、注漿等加固措施,以確保周邊建筑物的安全,將附近居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6)塌方處理全過程,搶險人員隨時觀察塌方情況,防止塌方傷人。必須確保通訊暢通,并對處理情況、圍巖變化情況、人員及機械設備狀況等及時上報,在搶險有困難或需要救援時,以便領導決策,及時提供救援。應急處理措施如下:
1)在報告的同時,立即組織向事故現場調配所備用的搶險機械設備、搶險物資及人員,以配合專業隊伍進行搶險工作。當險情危及重大設備及人生安全時,人員、設備盡快撤離危險區。?
2)項目部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義務救助隊隊員進行救助工作,并組織醫護人員趕赴現場救治受傷人員,情況緊急時向距項目部最近的醫院求助。在事故發生時,項目部一切人員、物資和車輛聽憑項目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的調遣指揮,盡可能的將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3)當塌方段有滲水時,采用塑料管對滲水進行引流處理,防止滲水軟化塌方土體,引起連續塌方事故。
(7)警戒保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并保證救援通道的暢通,派人在大門口或關鍵路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
篇2:地鐵施工防止隧道土體坍塌措施
地鐵施工防止隧道土體坍塌的措施
本標段隧道穿過粉土、細砂層、中砂層,易產生蠕動現象,開挖后自穩能力差,易坍塌,地面沉降難以控制,施工難度較大。為此采用超前小導管注漿、掌子面超前預注漿加固地層及掌子面噴射混凝土等施工方法進行開挖施工,防止土體坍塌事故。一旦發現有土體坍塌征兆,采用如下措施。
1采用人工配風鎬開挖施工,減少對土體的擾動。
2洞內配備足夠的裝土草袋,木料、型鋼,一旦發現掌子面坍塌,立即封堵支頂,并噴射混凝土封閉掌子面,插打壓漿管壓漿防止坍塌和減少地面沉降。
3開挖過程中,為防止拱頂和邊墻處土體坍塌,采用插板封堵。
4開挖過程中,對掌子面砂石層噴射混凝土封閉。
5開挖支護力求快速,開挖進尺控制在0.5~0.75米,初期支護快速成環,盡早封閉。
篇3:黃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措施
1.在黃土質砂粘土及新黃土淺埋地層,如洞口段、溝谷段、偏壓段,應采用超短臺階開挖,隨挖隨支,襯砌緊跟,盡量縮短襯砌與開挖距離,減少圍巖暴露時間,以安全通過為主要目的。
2.黃土隧道超前支護很重要、特別是超前小導管一定要施作到位,對應力的變化有一定作用。
3.黃土隧道施工時應及時發現一些隱患,如地表對線路有影響的陷穴、陷坑應及時回填;對地形偏壓、人工回填土層等時應謹慎施工,洞內施工時應嚴格按施工圖進行施工。
4.對位于軟塑層上的隧道應及時施做仰拱和封閉鋼架,并在施工期間加設橫撐,特別是隧底部分,防止鋼架內移失穩造成坍塌。
5.在施做支護時,鋼架基底應平整壓實,設混凝土墊塊或槽鋼。
6.黃土隧道施工中應及時初噴,及早約束圍巖早期變形,在變形未完成時進行初噴,將變形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7.做好超前地質預報,并按要求進行各項監控量測工作。如發現異常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以對支護參數進行調整。
8.當隧道含水量較大時,應及時提請設計會勘,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
9.對已產生塌方的隧道,塌方段襯砌背后空洞必須回填密實,襯砌厚度必須按設計要求施做,以防止留有隱患。
10.埋深較大及含水量較大的黃土隧道,不能拆模過早,并要定期檢查襯砌拱架和模板臺車的剛度,防止因其變形影響襯砌開裂。
11.要勤觀察地表、地形、地貌的變化、經常核對地質情況、發現問題、及時修改施工方法。
12黃土隧道施工一定要嚴格程序,特別是施工程序與管理程序。
綜上所述,黃土隧道施工中,業主、監理、設計與施工必須密切配合,確實做到短開挖,強支護、襯砌緊跟,軟弱地層應及時成環,仰拱先行。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努力做到在施工期間不塌方,竣工后襯砌不開裂,軟弱地基不翻漿、驗交后不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