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失穩或坍塌應急措施
1高支模失穩應急措施?
在引橋現澆箱梁施工中,由于支架的剛度不夠,高支模在澆灌混凝土施工時,施工測量人員觀測到架體的變形和板面混凝土的沉降過大,觀測數據超過警戒值,很有可能導致失穩破壞。
(1)現場施工測量人員應立即通知現場的施工負責人,停止混凝土的澆灌,并立即把澆灌混凝土的施工人員從操作面上疏散到安全地帶部位或從安全通道上疏散到地面上;
(2)立即把在架體內值班的人員或架體有可能坍塌影響到的范圍內的所有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并劃出危險區域,拉起警戒線,由工地保安人員負責不準任何人靠近危險源。
(3)現場值班的項目最高級別的負責人馬上報告給應急小組組長及相關負責人,主要說明有可能失穩的部位、目前混凝土澆灌量、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
(4)應急小組組長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要及時趕到現場進行指揮;否則應授權給現場最高負責人或能及時趕往現場的項目最高負責人承擔起應急救援職責;應急領導人趕到現場后,應快速了解現場的實際情況,檢查人員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帶,檢查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
(5)繼續對架體的變形進行觀測,應急小組人員應召開緊急會議,初步分析架體有可能失穩的原因,采取進一步的應急措施,并編制加固方案、采取加固措施:
1)檢查模板支撐與周圍結構的連接情況,扣件出現松動的地方重新派人擰緊;
2)檢查支撐體系塔設情況,加密立桿,減少立桿的步距。
3)在各立桿之間加強橫向聯系,立桿底部增設掃地桿;
4)重新對加固方案進行驗算,計算是否滿足穩定性和承載力要求。
(6)采取加固措施后,報業主、監理工程師審批,經論證確認高支模安全可靠后才能重新開工。
2高支模坍塌應急措施
(1)在現場澆筑混凝土時,高支模突然坍塌,可能造成多人墜落、被壓、被埋等。發生坍塌事故后,當事人、目擊者應高聲呼救,現場管理人員立即通知應急小組組長,說明坍塌部位、坍塌面積、傷亡情況。在項目經理或應急負責人趕到出事地點前,在現場的級別最高的管理人員應根據實現情況采取以下措施:
1)停止混凝土的澆灌,立即把施工人員從操作面上有組織的疏散到安全部位或從安全通道疏散到地面上,直接回到生活區,不得在現場停留或圍觀;
2)把架體有可能再次坍塌影響到的范圍內的地面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并劃出危險區域,拉起警戒線,由現場保衛值勤人員負責看守,嚴防任何人靠近;
3)在坍塌后的安全區域立即組織搶救從操作面上掉下來的施工人員;
4)馬上撥打119、120、110等應急電話求救,讓救護車、消防車、警車到現場實施搶救;維持現場秩序,特別要注意控制被埋、壓人員親屬的情緒,防止其不當救援引起二次坍塌傷人傷已;清點現場人數,確定被埋、壓人員的數量和位置。
(2)應急小組組長在接到緊急情況報告后,應及時趕到現場進行指揮救援;在到達之前應授權給現場最高負責人承擔起應急救援職責,并通知全體項目部管理人員趕到現場,協助緊急救援工作;
(3)應急小組組長(或被授權最高級別負責人)趕到現場后,應快速了解現場的實際情況,檢查人員是否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帶,檢查已經采取的應急措施是否合理和有效,了解大致情況后立即向監理、業主單位匯報所發生的安全事故,請求上級部門進行緊急協助支援。并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下一步的救援措施,對救援工作進行交底。在確定坍塌沒有繼續擴大的可能后,根據確定的被埋人員的位置和被埋的方式立即投入救援:
1)如果坍塌有不斷發生擴大的情況,組長應立即通知所有救援人員終止救援,迅速撤離到安全區域。
2)調用各種吊裝機械或特種專用機械排除還可能繼續擴大的險情,對難以排除的部分采取臨時支撐加固措施。
3)對支架的薄弱環節,用大吊車掛鋼絲繩牽住,確保未坍塌的支架在救援時不再坍塌,以滿足緊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4)救援時,首先自上而下清理被埋壓者上方的松散的模板、木枋、混凝土及其它有可能掉下傷人的小型物體,在清理時,其下方要做好防護,避免在清理過程中物體掉下引起物體打擊的二次傷害;
5)對被架子壓住的傷員,首先應由技術人員判斷架子情況,如要加固,則應由專業架子工按方案進行可靠的加固并確定破壞的桿件拆除或切割后其上面的架子不會坍塌時,方能手工拆除或用氣割等方法割斷架管救出被埋人員,避免發生架體二次坍塌引起對傷者或救援人員的傷害;
6)對被鋼筋或其它物體穿過身體的被埋或被壓人員,嚴禁救援人員把物體拔出,應用氣焊或其它措施割斷物體,讓物體留在體內再到醫院由醫生處置。
7)對在短時間內無法救出的被埋、壓人員,在采取有效救援措施的同時,救援人員應匯同現場醫生對傷者進行臨時處置,如對傷者身上特別是五官內的混凝土、灰塵及其它異物進行清理,對傷者傷口進行包扎,并對被埋、壓者進行心理安慰,使其心情平靜,便于救援者采取合理和有效的措施進行救援。
(4)人員救出后,由現場醫生對傷者進行處理,對輕傷人員在現場采取可行的應急搶救,如現場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傷人員流血過多造成死亡事故發生;重傷人員由醫療救護組送外搶救。
(5)后勤保衛組應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維護現場治安秩序。各作業班組要清理撤離人員人數,發現有人員失蹤時要立即報告應急小組。后勤保衛組組織人員封鎖事故現場,設立警戒線,將無關人員清理出現場,并保證救援通道的暢通,派人在關鍵路口迎接來救護的車輛。
(6)如果120沒有及時趕到,由自已派車送往醫院時,要及時與醫院聯系,做好搶救的準備,避免延誤時間。
(7)現場后勤組人員要到路口迎接“120”,指引救援人員盡快趕到出現地點進行救援,醫院救護車到達后,救護人員將負傷者送上救護車,必要時救護組人員應隨救護車至醫院,途中提醒司機避免激烈震蕩,防止出現二次傷害。
(8)疏散人員要服從指揮人員的疏導要求,有秩序地進行疏散,做到不驚慌失措,勿混亂、擁擠,減少人員傷亡。其他組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展擴大,或再次發生事故。
(9)事故發生后,公司和分公司、項目部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或參加地方政府組織的調查組;內部調查組由主管領導或其指定人員擔任組長,由與事故無直接責任且具有事故調查所需的專長的人及工會人員擔任調查組成員。對忽視安全生產、玩忽職守造成事故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不管發生任何事故、事件,自救的同時都要保護好現場,責任單位要積極配合調查取證,對隱瞞不報、謊報、故意遲遲不報、故意破壞現場、不配合事故調查的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調查組在查清事故原因、經過、損害程度、經濟損失、后果影響等情況后,對事故進行評審定性,寫出調查報告,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提出處理意見和整改要求,經主管領導審批后由責任單位落實。對在事故調查中調查人員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打擊報復的由公司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一旦發生事故,處理完畢后填寫事故經過、處理記錄報上級單位。
3?應急救援中防止二次傷害的措施
(1)發生事故時,應選擇個性成熟、冷靜,心理素質良好和表達能力強的人員進行報警、溝通和協助處理事故;
(2)撤離作業人員時,要選擇安全經驗豐富、身手敏捷、心理素質良好并的人員檢查作業面及撤離路線的安全防護情況,有序組織作業面人員的撤離。
(3)救援過程應安排專人監視救援人員的體力、動作和防護用具的完好性等,防止其體力不支或其他原因產生昏倒或受傷;
(4)安排專人監視救援設備是否正常運行,相互間是否保持安全距離,救援工具和用品的使用是否合理,防止出現設備和工具使用不當產生救援設備和人員的誤傷或事故。
(5)應安排劃出警戒線和禁入地區,防止救援人員和其他人員靠近。根據現場情況,為救援人員提供必要的休息、通訊、飲食、交通和醫療保障等。
4應急救援中的心理引導
(1)當發生高墜者懸在空中或卡在空中一時間無法進行施救時,救援人員要有專門對其進行正確的指導,穩定其情緒,爭取盡可能多的時間做救援準備;
(2)當高墜者昏迷或停止呼吸時,要對在場的高墜者親屬進行疏導和關注,避免親屬情緒激動,干擾現場醫生或醫院醫生正確的救援工作;
(3)當多人受傷,在一起救治時,要對高聲哭減者進行心理上的安慰,使其情緒穩定,平靜的接受治療,避免對其它傷害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
(4)當高支模坍塌時被壓人員或被限制在小空間在短時間不能救出來時,救援人員要對被救人員和被救援人員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慰,一方面是要穩定被救援人員的情緒,配合救援人員的援救工作;另一方面是要使親屬人員不要情緒沖動,自行做出或逼迫救援人員采取不當的救援措施,引起二次事故的發生傷害救援人員或引起被救援人員的二次傷害;
(5)特別是被救援人員長時間的被壓或被限制時生命受到威脅時,救援人員要充分與當事人進行溝通,使被救援人員增強求生的信心和愿望。
(6)現場醫生和項目有關人員要對傷者上級、同鄉、親友等及時進行觀察和撫慰,消除其緊張和悲觀心理,配合救援人員或醫院醫生對傷者進行救治,隨時向其通報救援進展和結果,必要時應根據其心理失控程度做出監視或隔離救援現場的安排,防止與傷者有關的人員產生心理波動和其他意外,造成救治工作失當,加大現場的救援工作的困難。?
篇2:坍塌事故預防及應急措施
坍塌是指施工基坑(槽)坍塌、邊坡坍塌、基礎樁壁坍塌、模板支撐系統失穩坍塌及施工現場臨時建筑(包括施工圍墻)倒塌等。
(1)防止坍塌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1)必須認真貫徹建設部“重申防止坍塌事故的若干規定”和“關于防止坍塌事故的緊急通知”精神,在項目施工中必須針對工程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質量、安全技術措施,經甲乙方及監理單位審批后實施。
2)工程土方施工,必須單獨編制專項的施工方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防止土方坍塌,尤其是制定防止毗鄰建筑物坍塌的安全技術措施。
①按土質放坡或護坡
施工中,要按土質的類別,較淺的基坑,要采取放坡的措施,對較深的基坑,要考慮采取護壁樁、錨桿等技術措施,必須有專業公司進行防護施工。
②降水處理
對工程標高低于地下水以下,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對毗鄰建筑物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并進行認真觀測。
③基坑邊堆土要有安全距離,嚴禁在坑邊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動荷載對土體的震動造成原土層內部顆粒結構發生變化。
④土方挖掘過程中,要加強監控。
⑤杜絕“三違”現象。
3)模板作業時,對模板支撐宜采用鋼支撐材料作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撐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支撐立柱基礎為泥土地面時,應采取排水措施,對地面平整、夯實,并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板后,方可用以支撐立柱。斜支撐和立柱應牢固拉接,行成整體。
4)嚴格控制施工荷載,尤其是樓板上集中荷載不要超過設計要求。
(2)發生坍塌事故的應急措施:
1)當施工現場的監控人員發現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紋或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報告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并立即下令停止作業,并組織施工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2)當土方或建筑物發生坍塌后,造成人員被埋、被壓的情況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員上崗,除應立即逐級報告給主管部門之外,應保護好現場,在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受傷人員。
3)當少部分土方坍塌時,現場搶救組專業救護人員要用鐵鍬進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傷及被埋人員;當建筑物整體倒塌時,造成特大事故時,由市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協調作戰,保證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要采用吊車、挖掘機進行搶救,現場要有指揮并監護,防止機械傷及被埋或被壓人員。
4)被搶救出來的傷員,要由現場醫療室醫生或急救組急救中心救護人員進行搶救,用擔架把傷員抬到救護車上,對傷勢嚴重的人員要立即進行吸氧和輸液,到醫院后組織醫務人員全力救治傷員。
5)當核實所有人員獲救后,將受傷人員的位置進行拍照或錄像,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6)對在土方坍塌和建筑物坍塌死亡的人員,由企業及市善后處理組負責對死亡人員的家屬進行安撫,傷殘人員安置和財產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
篇3:發生邊坡坍塌滑坡時應急措施
因地質狀況不好,或路基施工后局部坡面未及時防護等原因,路面施工時出現邊坡坍塌,有人員被埋的可能和連續塌方造成更大傷亡,被埋人員在搶救中誤傷,搶險人員物體打擊、互相誤傷和意外交通事故等。此外,可能產生連續塌方造成水土流失和植被受毀,搶險工具的損壞、廢棄等,搶險人員噪聲、踐踏和損毀農田、農作物、林區和草木,清除塌方渣土隨意傾倒、遺灑和揚塵等二次污染。
(1)發生坍塌、滑坡時,現場管理人員應組織班組長首先組織人員疏散,清點人員,確定有無人員失蹤、受傷。如有施工人員失蹤或被埋,在確保無二次坍塌的情況下立即組織有效的挖掘工作,并在第一時間向項目經理或應急小組人員緊急報告,主要說明出事的地點、事故的大小、有無人員傷亡等;
(2)項目應急小組得知情況后,應協同項目醫療隊乘專車火速趕往現場,指揮營救工作,并撥打120急救電話,以防不測。項目應急小組組長在未到達現場之前,應授權給現場的施工負責人全權指揮救援,避免耽誤搶救時間。
(3)在實施救援之前,現場施工負責人需保持頭腦冷靜,觀察邊坡土的穩定性情況,分析邊坡是否有再坍塌的跡象,如果有可能繼續坍塌,則首先要用挖機等機械排除松土后再實施救援,防止二次塌方引發的人員傷亡。并派專人時刻注意邊坡土的變化情況,發現變化,馬上向施工負責人報告。
(4)在現場施救的過程中,當塌方土量較小時,應采用人工清除覆土的方法,將被埋人員找到。在刨人時應一邊挖土一邊協同項目醫療人員進行搶救(如供氧、包扎),人員挖出后用擔架將受傷人員抬出。如塌方量較大,則用挖掘機將孔一側挖除,形成一定寬度的工作面,然后采用人工挖土,將被埋工人救出。挖掘應盡量采用人工挖掘,防止及機械對被埋人員造成傷害。人工挖掘盡量避免使用尖銳性工具。當必須采用機械挖掘時,在估計距被埋人員3米時必須采用人工挖掘。對于大塊沉重物體,應合理組織搬運,尤其是壓在被埋人員身上的大塊物體,必須組織好足夠人力方可搬運,搬運前應明確分工,由專人負責將被埋人員移出。人員應分班組,按照工作面合理安排人力并及時輪換,保障搶救挖掘人員體力,保證在最短時間內將被埋人員搶救出來。當有地表水時,應加強對地表水的引排,將水往相反方向排放,防止地表水對塌方的沖刷。如果地下水較多,則采用相鄰孔抽水降水辦法將地下水降低到孔底以下,防止塌方面積因地下水而加大,增加對被埋人員的壓力,并且形成流沙、淤泥導致被埋人員呼吸系統堵塞。
(5)被埋人員被救出以后,在專業醫療人員到達前由救助組對受傷人員進行簡單救助:爭分奪秒搶救壓埋者,使頭部先露出,保證呼吸暢通,出來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
在實施人工呼吸前,先要將傷員迅速地搬到附近較安全又通風的地方,再將傷員領口解開,腰帶放松,脫掉鞋子。口腔里若有塵土、血塊、痰液、假牙等,應完全吸出或取出。然后進行正規心肺復蘇;傷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帶,切忌對壓傷進行熱敷或按摩。?
(6)在現場施救過程中,如發現這位傷員有骨折現象,則利用木板、竹片和繩布等捆綁骨折處的上下關節,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將其上肢固定身側,下肢與下肢縛在一起;在醫院救護車未來之前,利用現場的木板選配不少于4名身強力壯的救護組人員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將其抬至救護車到達的地帶。如該傷者傷口出血比較嚴重,應讓其以頭低腳高的姿勢躺臥,使用消毒紗布或清潔織物覆蓋在傷口上,用繃帶較緊地包扎,以壓迫止血,或選擇彈性好的橡膠管、橡膠帶或三角巾、毛巾、帶狀布巾等。對上肢出血者,捆綁在其上臂1/2處,對下肢出血者,捆綁在其在腿上2/3處,并每隔斷25-4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鐘;如傷者劇烈痛疼難忍,即打開現場醫藥箱,讓其先服用止痛劑和鎮痛劑。傷員在救護時不要隨意移動或翻動其身體。
(7)傷員在經過項目醫療人員簡單救護后,不管受傷輕重,均應用救護車或項目部車輛盡快送到最近醫院做進一步的救護與治療,聽從醫生意見是否進行留院觀察。
(8)緊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應劃定危險區域,安排測量人員進行坡面位移變形觀測,并安排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做好監控工作。如坡面不能穩定,應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如用挖機進行重新刷坡、坡面支撐、在坡面或坡腳打長鋼板樁或木樁等措施,防止坡面破壞擴大。
(9)對坍塌的邊坡段尚未進行有效處理之前,在離坡腳應劃出警戒線或采取攔護措施,防止任何人員靠近危險區域。
(10)對塌方造成的農作物、植被損壞,項目部應主動找其種植者協調,承擔賠償責任。塌方引起溝渠堵塞的,項目部應及時疏通,保證農田的正常灌溉。
(11)事故后分析邊坡坍塌的原因,對在事故調查中調查人員玩忽職守的由應急小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12)做好事故恢復,對塌方產生的廢棄物應分類處理,送運到指定地點,不得就近堆放在山邊或傾倒在農田內;對踐踏和損毀農田、農作物盡可能恢復,并主動向農戶賠償、致歉。在判定風險在可控制范圍內時,做好事故恢復準備,并在實施恢復時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監督和觀察,防止事故恢復中產生新的危害和事故。分析和調查塌方事故產生的環境影響,及時采取可能的消除措施。恢復供水、供電管線和因踐踏和損毀的道路,清理搶險器具和人員,分類清除事故現場其他廢棄物。評審應急預案,采取嚴密的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