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部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
1.鼻出血
鼻出血是鼻腔內血管破裂所致。鼻出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見,引起的原因較多。發生鼻出血時,不要緊張、慌亂,以免加重出血,應按以下方法處置。
①傷員坐在椅子上,用拇指和食指緊捏兩側鼻翼,壓迫止血5-10分鐘。
②同時可用冰袋或冷濕毛巾冷敷傷者額部和后頸部。
③如上述方法不能止血或出血量較大時,則可用鼻腔填塞方法止血。即將卷緊的紗布條(棉花條、軟紙條等),輕輕塞入出血的鼻孔填緊,以求壓迫止血。如還不能止血,則可加長紗條再次填塞,如能在紗條上滴幾滴*液,則效果更好。
④出血止住后,填塞物應在4-12小時后取出。
⑤不要吞下流入口腔的鼻血,應吐在碗內或盆里,以便觀察出血量。
⑥如經上述處理仍然不能止血,或出血量過大,則應迅速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2.鼻腔異物
當異物初進入鼻腔內,主要表現是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當異物存留較久時,其主要表現是鼻塞、流膿涕、惡臭、頭痛、頭暈等。按以下方法處理:
①用*液或滴鼻凈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縮。
②吸一大口氣,然后閉嘴并用手指堵住沒有異物的鼻孔,再用力呼氣,可將異物噴出。
③如不能噴出,可用鑷子夾取,此法對于質地柔軟的異物(如紙卷、紗條等)最為適宜。
④如較硬的圓形光滑的異物,則宜用彎鉤自鼻前孔伸入,經異物上方伸至異物后面,然后向前鉤出。
⑤經以上方法還不能取出,則應送往醫院處理。
3.鼻部創傷
鼻部位于面部中央,緊鄰顱底,系呼吸道上口,血液循環極為豐富。因此,鼻部創傷常伴有嚴重出血、窒息、骨折和顱腦損傷。其搶救的基本方法如下:
①較重的鼻部創傷,有大量的血液、凝血塊、異物、碎骨片等流入咽喉部。極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尤其是伴有顱腦損傷昏迷的傷員,此時除按顱腦傷采取側臥外,還應特別注意清除口咽部的血塊等異物,保持呼吸通暢。如出血量大,可采取側俯臥位,使口腔盡量處于低位,以利血液順利流出,如果傷員出現窒息,又不能緩解時,應立即送醫院進行氣管插管吸出血液等異物。
②對鼻部創傷后出血,現場可按上述鼻出血方法處置,但對較大出血往往效果不佳。因多為鼻后部出血,需專科醫生處理,此時可按壓頸動脈減少出血,并迅速送醫院。
③鼻部創傷情況較危急,應迅速送醫院,如有離體鼻或其他組織應一道送醫院。
④對鼻部傷口,不論輕重,均用無菌紗布或干凈布巾覆蓋包扎,送醫院作進一步處理。注意不要在傷口涂擦任何藥品,傷口對合要整齊,以免以后影響面部美觀。
篇2:體育活動傷害事故處理應急預案范本
為了切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認真預防和減少傷害事故隱患,提升學校應對傷害事故的處理能力,依據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和“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原則,建立應對迅速、處理及時的防范體系,制定本預案:
一、加強預防管理
1、學校應建立體育活動(體育課)的管理、規章制度。
2、學校內的體育器材、場地設施應有專人保管和維護,保證安全使用。
3、對身體有問題的[本文來自學生要勸其退出活動。
4、體育活動(體育課)應有體育專職人員帶領做好準備活動、整理放松活動,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參加體育活動。
5、體育活動過程、體育教學過程應符合相關部門的要求。學生活動中保證體育專職人員在場指導。
6、學校體育活動應保證每班配備一名教師指導和管理。
7、學校應當科學、合理安排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的場地,避免同一場地擠滿學生。
二、處理程序
學校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甚至傷及生命事件,應當遵循以下程序應對處理。
1、學校應根據現有條件和能力及時采取措施救護受傷害學生;情況嚴重者,應以最快方式將傷者緊急送至附近醫院救治。
2、及時收集有關事故信息,保存好有關證據、資料,并作好相應的記錄。情況嚴重的應保護好現場。
3、學校應按照上級部門規定的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向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嚴重傷害事故應在第一時間上報教育局。
4、及時通知家長并做好安撫學生(家長)等工作,組織探望、回訪。
5、做好宣傳教育,控制事態擴展,維持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正常進行。
6、保險介入,同時通知保險機構介入。
篇3: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范本
一、校內傷害事故的原因
課間學生追逐、打鬧;體育活動中不慎碰撞、摔倒;學校使用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和本市的安全標準;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等維護、管理不當;學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或未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實驗操作不當;極個別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
二、傷害事故的預防辦法
1、加強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2、加強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
3、加強對教育教學、生活設施、設備場地、房屋硬件的安全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4、根據學校安全工作要求,按年級和部門確定安全責任包干區,年級和部門負責人為安全責任包干區責任人。學校分別與各層面簽約,做到崗位到人,確保在校學生人身安全。
三、傷害事故的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意外學生傷害事故后,根據現有條件和能力及時進行救護,需送醫院的立即指派人員送專科醫院或大醫院進行救治。
2、在救護的過程中及時通知受傷害學生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3、爭取在第一時間做好知情人的筆錄,(被調查人是未成年人,調查時要有監護人在場),調查人員應2名,記錄的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誘導;記錄用鋼筆或水筆,調查人員和被調查人員要有簽名。
4、如屬重大傷害事故,及時啟動事故處理應急預案,事故應急處理小組及時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