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耳部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

耳部傷害事故的應急處理

2024-07-15 閱讀 7380

1.外耳道異物

主要常見的外耳道異物是水、小昆蟲、豆粒、鋼珠以及耳塞等。自救方法主要有:

①如外耳進水較多,可用雙手抓住一固定物,然后快速來回轉頭,利用離心力將水甩出來,也可抓住一固定物,頭偏向進水一側,單腳起跳將水震抖出來。

②對殘留在耳內的少量水滴或本身進水較少者,可滴少許酒精使其揮發。

③在翻曲現場作業時,如果耳朵里有曲藥蟲或小飛蟲進入耳內,可用燈光照射外耳引其出來,也可向耳內吹入香煙的煙霧驅趕小蟲爬出。

④若是自然落入耳內的非動物性異物,可將患耳向下,使異物掉下。

⑤對圓形、光滑、較硬的異物,切勿用鑷子夾取,以免將異物推入更深處。

⑥經上述方法仍然不能取出異物時,應及時送醫院處理。

2.鼓膜破裂

鼓膜較薄,如耳部受外部物體打擊或氣壓劇變(如震動)時發生破裂。破裂后的鼓膜往往出現劇烈耳痛、耳鳴、耳聾,并有少量的血液從外耳流出。救護的原則是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①用酒精棉簽擦洗外耳道,然后用消毒干棉球輕塞外耳道口,注意不要塞緊。

②禁止滴耳和洗耳,以免將病菌帶入中耳。

③不要擤鼻,以免病菌從咽鼓管污染鼓室。并可用*液等滴鼻,使鼻腔通暢。

④可口服消炎藥,預防感染。

⑤如外耳道流血較多或流水,應警惕顱腦損傷,立即送醫院治療。

3.耳廓創傷

①耳廓外傷傷口用無菌紗布或干凈布巾覆蓋并包扎,然后送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②嚴重耳部創傷,多有骨折、耳內損傷,并常合并顱腦損傷。此時顱腦損傷已成為主要矛盾,因此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③應注意保護耳廓,如損傷應妥善包扎,如耳廓脫落應按要求收集保存,隨同傷員一同送往醫院。

篇2:體育活動傷害事故處理應急預案范本

為了切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認真預防和減少傷害事故隱患,提升學校應對傷害事故的處理能力,依據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和“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原則,建立應對迅速、處理及時的防范體系,制定本預案:

一、加強預防管理

1、學校應建立體育活動(體育課)的管理、規章制度。

2、學校內的體育器材、場地設施應有專人保管和維護,保證安全使用。

3、對身體有問題的[本文來自學生要勸其退出活動。

4、體育活動(體育課)應有體育專職人員帶領做好準備活動、整理放松活動,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參加體育活動。

5、體育活動過程、體育教學過程應符合相關部門的要求。學生活動中保證體育專職人員在場指導。

6、學校體育活動應保證每班配備一名教師指導和管理。

7、學校應當科學、合理安排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的場地,避免同一場地擠滿學生。

二、處理程序

學校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甚至傷及生命事件,應當遵循以下程序應對處理。

1、學校應根據現有條件和能力及時采取措施救護受傷害學生;情況嚴重者,應以最快方式將傷者緊急送至附近醫院救治。

2、及時收集有關事故信息,保存好有關證據、資料,并作好相應的記錄。情況嚴重的應保護好現場。

3、學校應按照上級部門規定的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向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嚴重傷害事故應在第一時間上報教育局。

4、及時通知家長并做好安撫學生(家長)等工作,組織探望、回訪。

5、做好宣傳教育,控制事態擴展,維持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正常進行。

6、保險介入,同時通知保險機構介入。

篇3: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應急處理預案范本

一、校內傷害事故的原因

課間學生追逐、打鬧;體育活動中不慎碰撞、摔倒;學校使用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和本市的安全標準;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等維護、管理不當;學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或未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實驗操作不當;極個別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

二、傷害事故的預防辦法

1、加強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安全教育,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2、加強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增強責任意識和法制意識。

3、加強對教育教學、生活設施、設備場地、房屋硬件的安全檢查,發現隱患立即整改。

4、根據學校安全工作要求,按年級和部門確定安全責任包干區,年級和部門負責人為安全責任包干區責任人。學校分別與各層面簽約,做到崗位到人,確保在校學生人身安全。

三、傷害事故的處理程序

1、一旦發生意外學生傷害事故后,根據現有條件和能力及時進行救護,需送醫院的立即指派人員送專科醫院或大醫院進行救治。

2、在救護的過程中及時通知受傷害學生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3、爭取在第一時間做好知情人的筆錄,(被調查人是未成年人,調查時要有監護人在場),調查人員應2名,記錄的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誘導;記錄用鋼筆或水筆,調查人員和被調查人員要有簽名。

4、如屬重大傷害事故,及時啟動事故處理應急預案,事故應急處理小組及時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