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應急處置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應急處置

2024-07-15 閱讀 4895

近年來,一些行業與企業連續發生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由于缺乏或不落實科學的應急預案,不掌握應急處置原則,盲目施救,從而使事故擴大,后果令人震驚。掌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應急處置原則,是有關行業與企業做好職業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今年以來,一些行業與企業連續發生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2012年5月7日,江蘇省溧陽市志偉建材廠1名工人在檢修爐窯時因煤氣中毒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過程中相繼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5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昌達天然氣公司城市天然氣管道管線對接過程中,1名施工人員中毒窒息,另有2名施工人員在施救過程中相繼中毒窒息,造成3人死亡。8月2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區正金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肖家灣煤礦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5人死亡、1人失蹤、54人受傷,據衛生部委派參與事故救援的北京朝陽醫院郝鳳桐主任醫師介紹,這起事故絕大多數傷亡人員存在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臨床表現。上述血的教訓向有關行業與企業警示: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造成群死群傷的無形殺手。掌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應急處置原則,提高應對能力,是安技部門做好職業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

職業性急性

一氧化碳中毒的易發環境

一氧化碳(CO)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窒息性氣體,比空氣稍輕,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苯等有機溶劑。成人急性吸入中毒劑量約為600mg/(m3·10min),或240mg/(m3·3h);吸入最低致死劑量約為5726mg/(m3·5min)。一氧化碳爆炸極限12%~74%(體積比),自燃溫度605℃,最大爆炸壓力0.720MPa。職業接觸限值:PC-TWA(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20mg/m3);PC-STEL(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30mg/m3)。

一氧化碳通過呼吸道吸收進入人體。接觸一氧化碳的常見機會有:煉鋼、煉焦等冶金生產;煤氣生產;煤礦瓦斯爆炸;氨、丙酮、光氣、甲醇等的化學合成;使用煤爐、土炕、火墻、炭火盆等;煤氣灶或煤氣管道泄漏;使用燃氣熱水器;汽車尾氣;使用其他燃煤、燃氣、燃油動力裝備等。車間空氣中一氧化碳最高容許濃度為30mg/m3。

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業人員在作業中較短時間(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吸入較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國頒布施行的《職業病目錄》中,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屬于56種法定職業中毒職業病中的一種。

完善本單位

一氧化碳中毒應急預案

由于人們在工業生產領域與生活領域中,接觸一氧化碳的機會十分廣泛,所以有關行業與企業的安技部門應重視制訂修訂完善本單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應急預案。

這方面的主要指導性參考文件有:《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以及自20**年6月1日起施行的GBZ23-20**《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診斷標準》、GBZ158—20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AQ/T9002-2006《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2009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GB2890-2009《呼吸防護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GBZ225—2010《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指南》、GBZ/T229.2—2010《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2部分:化學物》《突發中毒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衛辦應急發[2011]94號)、2011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發布的《首批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安全措施和事故應急處置原則》等。

安技部門在完善了本單位急性一氧化碳應急預案之后,不僅要重視應急救援處置的演練,更要將應急預案保障措施落實在日常的職業衛生管理中。如做好作業環境有害氣體濃度的檢測,應通過企業安全生產委員會,積極協調生產與維修等職能部門,做好設備設施的檢修維護工作,不斷完善監測預警和評估系統,并采取多種形式宣傳職業衛生知識,增強員工的職業衛生自我防護意識。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現場初步判斷

如果在發生職業性急性中毒事故現場,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氣體濃度無法測定或一時無條件測定,只要是同時具有以下3點:患者所處環境是上述介紹的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易發環境,中毒患者有與一氧化碳接觸機會;患者短時間內出現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為主的臨床表現;中毒事故現場空氣采樣一氧化碳濃度增高,患者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HbCO)濃度大于10%,即可判斷可能發生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同時,急性中毒事故現場如有條件,需注意與急性硫化氫、二氧化碳、氮氣、甲烷和氰化氫中毒事故相鑒別,還要注意是否存在混合窒息性氣體中毒事故。

事故現場中毒患者如果接觸一氧化碳后,會出現頭痛、頭昏、心悸、惡心等癥狀,吸入新鮮空氣后癥狀可消失。

GBZ23-20**《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診斷標準》將職業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分為輕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腦病(神經精神后發癥)四級。

具有以下任何一項表現者為輕度中毒:出現劇烈的頭痛、頭昏、四肢無力、惡心、嘔吐;輕度至中度意識障礙,但無昏迷者;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有上述癥狀外,意識障礙表現為淺至中度昏迷,經搶救后恢復且無明顯并發癥者;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30%。

具備以下任何一項者為重度中毒:意識障礙程度達深昏迷或去大腦皮層狀態。患者有意識障礙且并發有下列任何一項表現者:腦水腫;休克或嚴重的心肌損害;肺水腫;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腦局灶損害如錐體系或錐體外系損害體征。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可高于5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遲發腦病(神經精神后發癥)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識障礙恢復后,經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現下列臨床表現之一者:精神及意識障礙呈癡呆狀態,譫妄狀態或去大腦皮層狀態;錐體外系神經障礙出現帕金森氏綜合征的表現;錐體系神經損害(如偏癱、病理反射陽性或小便失禁等);大腦皮層局灶性功能障礙如失語、失明等,或出現繼發性癲癇。或頭部CT檢查可發現腦部有病理性密度減低區;腦電圖檢查可發現中度及高度異常。

篇2: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切實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防止生產工藝流程中產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根據公司的相關要求,結合煉鋼總廠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煉鋼總廠各作業區接觸或產生一氧化碳的場所。

第二章?內容與要求

第三條對VOD爐精煉生產過程中產生一氧化碳污染的區域必須按規定安裝固定式一氧化碳監測報警儀、并配備便攜式一氧化碳監測儀,其報警點應設置在30mg/m3。一氧化碳監測報警儀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應達到100%。

第四條煉鋼總廠統一配備適用的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護器材,在一氧化碳濃度大于30mg/m3或濃度不明的區域內應使用空氣呼吸器。

第五條在生產過程中,接觸或產生一氧化碳部門員工要人人掌握一氧化碳的分布情況,并在超濃度危險點設置警示牌。

第六條對生產作業環境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要進行檢測與評價,并做好臺賬。對一氧化碳濃度超過常規含量時,操作工要加強通風和吹掃。超標較重時,主管部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時通知有關作業區、班組或崗位,防止發生中毒事故。

第七條生產操作、檢修及有關作業人員應定期進行預防一氧化碳中毒救護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新員工及轉崗人員必須經系統培訓并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作業。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內容為:

(一)掌握作業現場一氧化碳分布情況;

(二)掌握安全操作規程

(三)掌握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質,作業場所空氣中最高允許濃度、毒性、中毒后的表現,自救和互救技能及預防中毒的防護措施。

(四)掌握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空氣呼吸器和便攜式一氧化碳監測儀等防護器材的使用方法、使用條件等知識。

(五)熟悉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理程序和方法。

第八條檢修有可能積聚CO的VOD爐罐體、管道時,使用便攜式監測儀對現場的一氧化碳濃度進行監測,確認CO濃度在正常值以內才能進行,且操作人員要站在上風方向。如果檢修需要焊接,必須按規定,徹底沖洗、吹掃、置換,落實安全措施后,方可進入作業。

第九條佩戴防護用品在一氧化碳污染區域作業時,未脫離危險區域前,嚴禁脫(摘)下防護用品,以防中毒。

第十條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后,事故班組除組織人員搶救外,并同時逐級匯報作業長、生產安全科、廠領導和公司生產調度室、安全管理部門報告,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第十一條要在易發生一氧化碳泄漏的部位設立“當心一氧化碳中毒”的警告標志。

第十二條一氧化碳泄漏、報警及中毒的應急處理。

(一)當一氧化碳報警儀發生報警時,應立即沿上風方向進入操作室,佩戴好呼吸防護器材,再進入現場,查明一氧化碳泄漏原因并組織人員撤離一氧化碳污染區域;

(二)當生產現場發生一般性一氧化碳吸入反應時,崗位人員應立即將患者安置在空氣流通處休息,并視情況送往醫院觀察和治療;

(三)當生產現場發生人員中毒時,搶救人員應及時首先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然后進入現場將中毒者抬至通風處,并按搶救步驟進行現場心肺復蘇。同時,立即通知醫院;

第十六條對可能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作業場所,必須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沒有適當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強制作業人員進行作業,作業人員有權拒絕作業,并可直接向上級安全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章?附?則

第十七條?違反本規定按照煉鋼總廠《安全生產獎懲制度》考核。

第十八條?本規定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第十九條?本制度由生產安全科負責解釋。

篇3: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預防管理制度

為全面加強我校冬季防火安全工作,大力預防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發生確保我校冬季取暖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全面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加強消防安全工作。深化消防安全整治,徹底清除火災隱患,切實提高防控火災的意識和能力,有效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發生,為我校師生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二、組織機構

為切實加強冬防安全工作的組織領導,我校成立冬防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盧光輝

副組長:馬進洪

組員:馬正軍、汪康盛、趙俊、純潔。

三、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

(一)主要任務

1、全面開展冬季防火安全大檢查。冬防工作領導小組要組織各部門,按各自職責分工開展檢查,集中整治各種消防違法行為和火災隱患,加強節假日期間消防安全保衛工作。檢查工作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重點針對易發生火災事故的地點開展檢查。一是加強對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防火分隔設施的檢查。學生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要時刻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暢通,嚴禁擠占疏散通道;要確保防火門能夠按照要求正常使用;堅決清理占用防火間距、消防通道的違章建筑。二是加強對用火用電設施和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的檢查。對食堂宿舍和各班級、安裝用火用電設備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一經發現,要立即糾正,并指定專人定期進行檢查維護。人員密集場所嚴禁違法儲存或使用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要加強對周邊地區的巡邏檢查,學生宿舍等要杜絕使用電爐子、酒精爐、液化氣灶具等用火用電設施。冬季取暖要嚴格預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發生。三是加強對建筑消防器材的檢查。入冬初期,我校對配置的滅火器材進行一次檢查和維修保養,落實各種消防設施和器材的防凍措施,嚴禁關閉消防給水閥門。四是加強夜間防火檢查。我校根據冬季火災特點,把安檢人員布置在火災高發時段和高發部位,認真執行“錯時”工作制,嚴厲查處脫崗漏班等行為。五是加強節日和舉辦大型活動期間的消防安全檢查。做到提前部署,強化措施,及時堵塞漏洞,確保消防安全。六是對今年以來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回查。對遺留隱患進行集中研究,堅決消除火災隱患。努力做到火災隱患“不增新量、減少存量”。

2、做好滅火救援的各項準備工作。我校要牢固樹立“滅大火,救大災,打惡仗,打硬仗”的思想,制定完善各類事故預案,加強組織指揮和人員調度,及時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積極組織安檢人員開展滅火演練,確保人員、器材時刻處于良好狀態。

4、廣泛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工作。各班級要大力開展以冬季防火安全為主題的消防宣傳工作,不斷改進宣傳教育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教職工及學生宣傳防火、滅火和逃生自救常識,提高教職工及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和素質。各班級要將消防知識納入教學內容。

(二)工作要求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班級、部門要加強放火工作的意識,要切實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職責,認真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層層簽訂消防安全責任狀,把責任分解到每個崗位和每個人。各種責任規定都應具體、量化、具有可操作性。

2、及時反饋信息。各班級、部門要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加強信息反饋,及時上報重要情況和突出問題。各班級冬防工作的安排部署情況、檢查落實情況、冬防總結形成書面材料上交政教處。

德令哈市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