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運輸上山探放水設計安全措施

運輸上山探放水設計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2534

礦井水災事故,直接威脅著礦工的生命安全以及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可能會造成淹沒采區或礦井。為預防礦井水災事故的發生,在采掘施工過程中,隨時掌握礦井水災的自然規律和摸清礦井水文地質情況,以利于控制和杜絕各種水災事故的發生。12402運輸上山,沿C24煤層布置,由一采區1930運輸石門里頭揭露C24煤層處北幫(上幫)開口,按356°方位坡度25°(沿煤層)掘,到井田邊界為止,預計工程量100米。采用11#工字鋼支護、頂梁2.0米、棚腿2.2米、柱窩不小于0.2米,棚距0.7米。梯形斷面上凈寬1.8米、下凈寬2.8米、凈高2.0m,毛斷面5.94㎡,凈斷面積4.6㎡。C24煤層位于宣威組下含煤組(P2*1),煤層頂底板為粉砂巖、細砂巖,頂板較穩定;底板為泥巖、粉砂巖、細砂巖,穩定性較差。煤層均褐黑色、黑色,光澤暗淡,條痕黑色或褐灰色,斷口階梯狀,具水平層理及塊狀結構,易燃,煤層較硬。煤巖類型主要為半暗型——半亮型,少量為暗淡型或光亮型,煤質好,全區可采,是煤礦的主采煤層,煤層厚度1.8~3.5m,平均2.0m。區內出露地層從老到新為:二疊系上統峨嵋山玄武巖組、宣威組、三疊系下統飛仙關組及第四系,分述如下:1、二疊系上統(P2)峨嵋山玄武巖組(P2β):為一套基性火山噴發巖系。由集塊巖、火山角礫巖、凝灰巖、玄武巖、砂頁巖組成,厚320m左右,分布于礦界外西部邊緣。2、宣威組(P2*)位于峨嵋山玄武組假整合面之上,巖性由泥巖、砂質泥巖、粉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及煤層組成。厚度170~320m,分下、中、上三個含煤組。下含煤組(P2*1):由砂質泥巖、粉砂巖夾石組成,含煤厚度一般40m,含主要可采煤層C24、C24上、C29。中含煤組(P2*2):由泥巖、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組成。主要可采煤層有C12、C17、C20、C21煤層。煤組厚度一般75m左右。上含煤組(P2*3):由粉砂巖、砂巖、砂質泥巖、泥巖組成。煤組厚度一般70m左右。煤層有C1、C3、C5煤層。3、飛仙關組(T1f)巖性主要為粉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灰巖等。厚度246~550m。4、第四系(Q)以浮土、粘土、砂土為主,一般厚0~15m。爛泥田礦井位于平關向斜南東翼,楊梅山-小達村斷層的西側,地層走向NEE,傾向SSE,傾角20~35°,平均25°左右。根據地質報告井田范圍內有3條(原F12、原F13、原F3)斷層,構造復雜程度屬中等。原F3(正斷層):位于井田北西部,走向北東,傾向南東,傾角75°,北部為煤系地層與峨嵋山玄武巖組中部相接觸,南部為煤系地層與飛仙關組相接觸,該斷層南北延伸出礦界外。原F12(正斷層):位于井田西南部,斷層走向NNW、傾向NE,傾角70°左右,北部為煤系地層與峨嵋山組相接觸,該斷層向東延伸交于F3。原F13(正斷層):位于井田南部,斷層走向NW,傾向NE,傾角70°,斷層北部為煤系地層與峨嵋山玄武巖相接觸,南部為煤系地層底部與煤系地層中下部相接觸,該斷層向南東延伸交于F3。F9(逆斷層):位于井田二采區中部,斷層走向SN,傾向W,傾角55~70°,落差大于20m。經整理,在礦井建設巷道布置、主斜井以東C24煤層探巷掘進收集地質資料,現在井田范圍內共揭露中小型斷層14條。礦區受以上斷層影響,斷層附近小斷層很發育,對煤層開采影響較大,礦區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構造類型。該巷,北、東面為一采區1702運、回風上山,南面為一采區1930運輸大巷,西面尚未開采。水文地質情況:1、河流井田內河流有江浪河,由礦區南西端自北向西從井田流過。該河流為山區雨源性河流,流量變化幅度大,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雨季暴漲,枯季流量較小,河水主要受大氣降水的影響。礦井開采煤層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開采過程中,應留有足夠的保護煤柱。礦井中西部為一干涸水庫,據爛泥田礦井在+2040.0m設點觀測,近十年來該點最高洪水位+2043.46m。2、地層含水性宣威組和飛仙關組主要由砂泥巖組成,該地層含淺部風化裂隙水,有泉水點出露,愈往深部含水性愈微弱。井下煤層巷道中,頂板常見淋水現象。第四系主要為坡積物,厚度一般10m左右,透水性強,含水性中等,主要受大氣降水的控制。3、隔水層主要是含煤巖組及上覆地層中的泥巖和粘土巖。4、地下水主要為煤系地層含水和江浪河滲水。5、水文地質類型大氣降水、滑坡水、老窯積水是礦井充水的主要因素,本井田屬于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風化裂隙水以滲流為主,水文地質條件屬中等偏復雜。地表水匯水標高為+2050m。6、礦井正常涌水量:30m3/h;最大涌水量:75m3/h。為此,必須嚴格執行“物探先行,鉆探驗證”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制度。充水因素分析:1、?大氣降水:是地下水主要的補給水源。含煤地層裸露,直接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其充水強度和降水的強度及持續時間有著密切聯系。降水成為礦井水的主要補給水源,對礦井涌水的影響較大。2、?地表水:區內沖溝發育,切割較深,排泄條件好。有些沖溝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較小,雨季暴漲。但地表水會沿地表斷層及裂隙滲入地下,進入礦井巷道,增大礦井涌水量。3、?老窯、老巷及空區水:該巷位于現生產區域,由于老窯及采空區冒落造成地表開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滲入老空蓄積,可能有局部積水。4、?第四系孔隙水:巖石破碎,透水性較強,特別在雨季水量猛增。5、?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含煤地層與隔水段呈間互狀,雖富水性弱,但具一定的承壓性。6、?斷層帶水:斷層破壞了地層的完整性、連續性,降低了巖石的力學強度。含煤地層主要以塑性巖石為主,受力后發生塑性變形,破壞以剪斷為主,常形成微張開甚至閉合的裂隙,斷層帶巖石膠結性中等,缺少對地下水儲存和運動的有效空間,含水性和導水性不強,但上覆地層斷層帶有一定含水性,導水性較好,可能連通含煤地層上部的中強含水層和地表水,加之礦床開采中,人工采礦裂隙大量出現,改變了斷層帶附近應力場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場,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斷裂帶流入礦井。礦井范圍內無大的河流、湖泊、水庫,溝谷小溪大部分具有季節性,主要靠泉水補給,對礦井無較大影響。礦開采的是二疊系上統宣威組煤層,對礦井直接充水的含水層是二疊系上統宣威組,是裂隙水含水層,含水性弱,其上、下有隔水層與強含水層相隔,正常情況下與強含水層沒有水力聯系,不存在強含水層的威脅。地表水和大氣降水:礦地表水系按地形條件排泄,礦區范圍內排水溝暢通,地層又無大的裂隙,大氣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對礦井涌水量的有一定的影響,據往年觀測,礦井正常涌水量在30m3/h,雨季最大涌水量在75m3/h。地下水:礦井直接充水的含水層是煤系地層本身的含水層,強含水層下有隔水層相隔,對礦井的影響較小,不會造成突水威脅。斷層、鉆孔、巖溶水:礦區范圍有多條斷層,存在斷層水的威脅。地質隊對礦區進行了勘探,打鉆,封孔不好的大型鉆孔對礦井開采有突水威脅。老窯、老巷及空區水:該巷位于現生產區域,由于老窯及采空區冒落造成地表開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滲入老空蓄積??赡苡芯植糠e水,對礦井開采有突水威脅??刹擅簩佑蠧3、C17、C20、C21、C24上、C24煤層六層?,F開采C24上、C24煤層。12402運輸上山沿C24煤層掘進,是煤礦的主采煤層,煤層厚1.80~3.50米,平均厚2.00米。重點探清C24煤層中的老空區及老巷積水情況。一、礦成立探放水領導小組組長:葉學文成員:劉福榮、牛九文、蔡開政、陳忠誠、肖云華、葉廣合、劉富成、敖小本、唐廣元、劉江宏、肖燕平、尹兵、王長江、陳永。成員分工:1、葉學文為探放水領導小組總指揮,負責全盤指揮工作。2、尹兵、牛九文負責探放水的具體施工。探放水隊等幾人協力完成。并負責打鉆地點的探放水牌板的填寫。3、陳忠誠、肖云華負責將每天的打鉆情況在探放水臺帳上做好記錄。打鉆時間、地點、打眼方位、角度、孔深、煤巖層位、有無頂鉆、噴孔現象、瓦斯情況等,都要記錄清楚。二、鉆探機具:1、鉆機型號:煤礦用坑道鉆機ZY-750、ZY-620最大鉆深:150m2、鉆桿直徑:42㎜三、探放水設計及鉆孔參數:嚴格執行“物探先行,鉆探驗證”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則。探放水鉆孔呈扇形布置,設計孔數為扇形5個以上,每次探深為60米,其中允掘距離為30米,超前距離為30米,依次循環進行。實際工作中可根據巖(煤)層的變化及探水情況適當調整。四、工作面遇到下列情況之一,必須確定探水線進行探水:易造成礦井水災的水源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對礦井威脅最為嚴重的是地下水,地下水有含水層水、斷層水和老空水,因此,在礦井施工過程,尤其是巷道掘進施工應注意透水事故的發生,為防止礦井水災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和財務不受損失,<>規定:礦井必須做好水害分析預報,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并規定采掘工作面遇到下列情況之一,必須確定探水線進行探水。1、接近水淹或可能積水的井巷、老窯或相鄰煤礦時。2、接近含水層、導水斷層、溶洞和導水陷落柱時;3、打開隔離煤柱放水時;4、接近可能與河流、湖泊、水庫、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斷層破碎帶時;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鉆孔時;6、接近有水的灌漿區時;7、接近水文地質地段又情況不明時;8、采掘工程接近其他有可能出水地區時;五、防斷層水探水區范圍內有三條斷層,若有斷層時必須進行防斷層探水,并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應核準斷層產狀、位置、分析斷層帶的富(導)水性,并在平面圖、剖面圖上確定斷層與采掘工作面的空間幾何關系。2、?井巷通過導水或可能導水斷層前,必須超前探水,探水線(探水起點)至斷層交面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20米。3、?當井巷通過含(導)水斷層時,要嚴防來壓冒頂突水或遲到突水(突泥砂),并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如加強支護、砌碹等。4、?對與強含水層連通的導水斷層,必須按規定留設防隔水煤柱。采掘工作面接近隔水煤柱前,要復查煤柱的可靠性。六、探放水探眼的布置和超前距離探眼的布置和超前距離,應根據水位高低,煤(巖)層厚度和硬度進行規定。1、?鉆孔一般應按扇形布置如圖安全外圍線4??(4)230m?(2)?掘進頭?1(1)??3?(3)安全外圍線5(5)?允許掘進距離?超前距??(30m)?(30m)???(60m)鉆孔成呈扇形布置在巷道前方2、?鉆孔布置與孔數根據地質條件和積水區的位置,以能保持安全巖(煤)柱厚度,防止漏探和實現安全、經濟、快速為原則來確定鉆孔布置方式與孔數。對于工作面前方和左右兩側均受水威脅的巖(煤)層,鉆孔按扇形布置,當積水區肯定在一側時,鉆孔可按半扇形布置。中厚以上煤層掘進探水,同時要考慮垂直方向和密度,使鉆孔進入頂板圍巖。探老塘水,探后掘進停掘處的鉆孔眼距不得超過3米,以防漏探。探斷層水,開孔位置必須在防水煤柱外和斷層應力影響帶以外,以防煤巖破碎出水后不易控制。鉆孔個數以保證必要的密度為準則,不得少于五個。3、?鉆孔深度與超前距離探水鉆孔眼底至掘進工作面的距離不得小于30米的超前距離,鉆孔深度一般在60米,一次打孔后可連續掘進30米。4、?鉆孔直徑從探、排有效又防止沖垮巖(煤)壁和放水過大的原則出發,孔徑以不大于75mm為宜。5、?探水起點30米,巖煤層中不得小于30米,情況不清楚時,探水線至推斷積水區的距離:煤層中不得小于60米。七、采掘工作面接近積水區時,單靠探放水來保證安全是不夠的,還必須在掘進期間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范:1、探水巷道的掘進斷面不宜過大,以縮小受壓面積,同時應有兩個以上安全出口,用于通風、流水和撤人,一般情況下應雙巷掘進。2、掘進巷道坡度不準起伏不平,以免低處的水流不出去,施工人員有被堵的危險。3、上山方向水害威脅未消除或正在探水時,為保證下山工作人員的安全,應暫停其工作,等水害消除后再繼續工作。4、探到老空并已入水的掘進工作面,如果不能馬上與老空掘透而在幾天后再掘進時,應重新打2-3個檢查孔,以免原有的鉆孔坍塌堵塞而重新積水,切不可貿然掘進。5、探水巷道必須嚴格掌握巷道掘進方向,沿著探水孔的中心線掘進,以免造成超前距和幫距縮小而遭遇老空透水,如因地質變化必須偏離時,應進行補充鉆探或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補救。6、大部分積水已經放出,還應注意盲巷老空積水或因斷層的隔離而形成的孤立積水區。7、打眼沿釬桿向外流水時,應停止工作,不準拔出或搖晃釬桿,要設法固定,并向調度室匯報,聽候處理。8、老空透水后允許恢復掘進時,還必須注意:當掘進到離老空3-5米處應先打2-3個檢查孔進行一次再檢查,只有證實積水確已放凈后方可揭露老空,揭露老空時,要先由小斷面從放水鉆孔上方與老空打透,還要注意處理瓦斯,硫化氫等有害氣體。9、掘進中各班班長必須在掘進工作面交接班,交接允許掘進剩余的距離,嚴禁超越。10、探水前應先加固探水工作區支架,以免壓力水沖垮煤壁和支架。并加強電器設備和管理工作,以防萬一發生透水造成事故的發生。11、清理巷道,保證水溝暢通、并有適當的坡度和斷面,臨時水倉和排水設備要有足夠的容量和能力。12、在打鉆地點或附近安設專用電話,與所有可能受水威脅的工作地點連通,并事先擬定好撤退路線,以防意外事故的發生。13、測量和防探水人員必須親臨現場,依據設計,確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鉆孔數目。14、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幫或來壓、沿鉆孔向外流水超過打鉆正常供水量、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拔出鉆桿,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礦調度室報告,并派人監測水情,如果發現情況危險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15、探入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體的空間位置,積水量和水壓,老空積水區高于探放水點位置時,只準用鉆機探放水,探放水孔必須打中老空水體,并要監視放水全過程,核對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為止。16、鉆孔接近老空,估計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涌出時,必須有瓦斯檢查工在現場值班,檢查空氣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礦調度室,及時處理。17、鉆孔放水前,必須估計積水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和水倉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時,必須設專人監測鉆孔出水情況,測定水量、水壓、做好記錄,若水量突然變化,必須及時處理,并立即報告礦調度室。18、在打深眼發現鉆孔出水的情況下,嚴禁采用放炮放水,以防水災事故的發生。19、探水前,所有施工人員必須熟知礦井水災路線的情況,并確保安全撤離路線暢通無阻,并懂得突水后的急救知識,以利發生情況便于撤出。八、探水鉆機使用操作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項:1、在鉆機的搬運過程中,應當防止因碰撞而損壞機械部件和油管。受護好設備。每次探水作業完成后,要將設備清理好,并將設備安置在一個頂板及支護完好,環境干燥的巷道內。同時設備的安置地點又不影響其他隊的正常工作。2、進入工作地點后,按規定調整好方位角和坡度,用立柱錨固機架,鉆機一定要固定牢固。同時注意人員在施工時的人身安全。3、按鉆機使用說明書的操作規程進行鉆機施工。4、探水鉆孔超前距離每次≧60m,垱頭施工按每施工30m時,保持30m的隔水巖(煤)柱。(見巷道允掘距離示意圖)5、每次探鉆孔的實際操作數據要記錄下來,如實反應探鉆孔的情況。禁止虛報及弄虛作假。6、每次施工前,要注意觀察整個巷道的支架及圍巖情況,發現隱患要及時匯報,并處理。巷道支護質量不合格的,必須先反工,只有在確定安全的前提下,才準施工。7、在打鉆過程中,要注意鉆機的工作穩定情況,發現問題要立即停鉆,并仔細分析,找出原因,進行處理。8、出故障的設備要及時維修,井下修不好的要及時運到地面維修。積極和井下電工聯系,保養好設備,以利完成每次探水作業。9、要求每次打鉆的打孔個數,不少于5個,每個打孔的深度≧60m,否則視為不合格。10、每次完成探水作業后,要及時向礦調度室匯報,由調度室通知掘進隊恢復正常生產。九、探水鉆場的要求:1、每次探放水施工前,先由掘進隊清理好鉆場。迎頭掘進設備工具要清理好,放到一個可靠的安全處。迎頭煤壁要采齊整,煤壁垂直底板,余煤清理干凈。使擋頭空敞、整潔,以利探水設備的安置及施工。2、基本支護要緊跟擋頭,支護質量要符合要求。嚴禁空頂作業。巷道支護質量不符合要求的,掘進隊不得交給探鉆隊作業,同時,探鉆隊有權拒絕施工。3、巷道內無雜物、空敞,保證人員有一條安全可靠的退路。4、每次探水作業的日期,要根據擋頭的施工情況來定,由生產礦長在每天的調度會上宣布。礦各級管理人員要積極匯報當班井下各作業地點的安全生產情況,以利主管領導正確決策。十、掘進安全措施及礦井突水預兆:1、掘進隊在迎頭作業時,要注意整個巷道的壓力及圍巖情況,巖煤壁濕潤情況,判斷有無突水危險。2、堅持正確使用臨時支護,嚴禁空頂作業;堅持敲幫問頂制度,嚴防頂板活動矸石冒落傷人:努力學習打眼放炮技術,盡量減少放炮對頂板圍巖的破壞;3、支架支護要注意接頂關幫嚴密,防止漏頂片幫現象出現。4、當工作面出現煤(巖)壁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地鼓、片幫、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有害氣體增加等突出預兆時。必須立即停止作業,人員按避災路線圖撤至地面。并立即報告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十一、放水措施1、應根據所探區域水體情況及壓力,查明該區域積水分布情況及水量情況,然后進行控制放水。2、在放水過程中,必須將所探區域的水量放盡,若放水孔已無流水,應在附近重新打探水孔查明是否積水已經放盡,直到確定已無積水為止。3、在放水過程中,必須注意水源的存在。4、在放水前,必須清理好水溝。十二、避災路線掘進工作面迎頭→一采區1930運輸石門→11702回風上山→一采區回風巷→回風斜井→地面。

篇2:工作面運輸平巷探放水措施

為了確保安全施工、順利施工,特編制此探放水措施。

1.嚴格執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則。每班必須超前一循環掘探眼,長度不得低于4米。

2.工作面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調度室,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的人員。

如發現有須探放水時,須嚴格按下列安全技術措施執行

一、安鉆探水前的技術要求

1.安鉆地點與積水區間距小于探水規定的超前距,或有突水征兆時,應在采取加固措施或用水閘墻封閉后,另找安全地點探放水。

2.鉆窩應避免做在斷層帶或松軟巖層內。

3.鉆機安裝必須平穩牢固。安好鉆機接電時,要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

4.按預計流量修建排水溝,清理巷道并掛好風筒、電纜、管道等。

二、探水施工中的技術要求

1.探放水方式為鉆探方式,采用zy-650型煤礦液壓鉆機鉆探。探水起點從施工地點開始,探放水鉆孔孔深為超前掘進磧頭20米,鉆桿直徑42mm,探孔直徑取65mm。探孔個數為3個,呈三角形布置。(見后探孔布置圖)

2.鉆進時應準確判別巖層厚度并記錄換層深度。一般每鉆進10m或更換鉆具時,測量一次鉆桿并核實孔深。終孔前再復核一次,如有可能應進行孔斜測量。

3.鉆進時,發現巖層松軟、片幫、來壓或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現象時,必須立即停鉆,記錄其孔深并同時將鉆桿固定。要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鉆進中發現有害氣體噴出時,應立即停止鉆進、切斷電源,將人員撤到有新鮮風流的地點。立即報告礦調度室,采取措施。

5.鉆孔內水壓過大或噴高壓水時,應采用反壓和防噴裝置的方法鉆進,應有防止孔口管和巖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6.在探水孔施工中,見到含水層、斷層、陷落柱和積水區之前,應停止鉆進,安好水門后再繼續鉆進。

7.遇高壓水頂鉆桿時,可用立軸卡瓦和逆止閥交替控制鉆桿,使其慢慢地頂出孔口,操作時禁止人員直對鉆桿站立。

8.應做到交接班時不停鉆。

9.探放斷層、陷落柱水的探水孔終孔后,孔內有水應進行放水試驗??變葻o水時應選擇一個孔進行壓水試驗,檢驗斷層、陷落柱隔水性能;壓力一般應略大于斷層所承受的靜水壓力。

10.探放水鉆孔,完成探測任務后必須全孔注漿封閉,并做好封孔記錄。

三、放水的技術要求

1.鉆孔探到水后,要觀測水壓、水質、水量和估計積水量或補給量。根據礦井排水能力及水倉容量,控制放水孔的流量或調整排水能力,并清理水溝等。

2.加強放水地點的通風,增加有害氣體的觀測次數。

3.必須監視放水全過程,放水結束后,應立即核算放水量與預計積水量的誤差,查明原因。

四、探放水的安全措施

1.探水時不得在巷道有低洼積水段進行。

2.探水時必須在探水鉆孔有效控制范圍內掘進,探水孔的超前距、幫距為及孔間距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每次探水后、掘進前,應在起點處設置標志,并建立掛牌制度。

3.探放水地點必須安設電話和報警裝置。

4.必須向受水威脅地區的施工人員貫徹、交待報警信號及避災路線。

5.探水時應加強出水征兆的觀察,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工作,及時處理。情況緊急時必須立即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區的人員。

6.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氣體超過該巷《作業規程》規定時,必須立即停止打鉆,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礦調度室,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7.放水工作應盡量避免在雨季進行。

8.探放水人員必須按照批準的設計施工,未經審批單位允許,不得擅自改變設計。

五、避災和救災路線

避災和救災路線按威鑫煤業2009年度編制的《災害預防計劃》上的路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