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澇安全措施
為貫徹落實煤礦安全生產方針,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防洪排澇安全措施。
1.必須查明礦井地面水流的匯水、滲漏情況,將通向井下的裂隙、塌陷區用黃土填平壓實,防止洪水滲漏或流入井下。
2.根據歷年來最高洪水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在井口及工業場地建筑堤壩、開挖溝渠防水和排水。
3.排出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及時、妥善處理,避免再次流入或滲入井下。
4.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傾倒在洪水流經的地段。
5.嚴禁開采礦井井筒留設的保護煤柱及礦井各個防水煤柱。
6.完善礦井蓄水和排水系統,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做好防洪防治水工作。
7.采區水倉及積水巷道的積水范圍、標高和積水量,必須標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
8.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領導,發出警告并撤出所有受水災威脅的人員。
9.雨天要嚴密監視洪水流向,如發現洪水流入井下時,必須立即匯報礦領導,采取防洪措施,進行處理。
10.必須將地表匯水、積水疏導至泄洪道或自然排水。
11.在雨季期間,成立防洪應急隊,隨時備好施工機械,做好防洪應急處理。
12.做好水害分析預報工作,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預防事故發生。
篇2:工業廣場防洪排澇措施
根據《煤礦安全規程》第254、255、256條規定,煤礦工業廣場必須采取防洪排澇,特制訂如下安全防洪排澇措施。
一、概況
1、地形地貌
本區位于太行山脈北段西側,屬于中低山丘陵地貌,因流水切割,地形隨巖層軟硬而變化,地表大部出露上石盒子組地層,溝谷兩側及山梁平緩地段為第四系黃土覆蓋。地勢陡峻,溝谷縱橫。井田內地表最高點為東面的石坪山,海拔標高1238m;最低點為北邊棗林子,海拔標高1010m,相對高差228m。
2、河流水系
本區屬海河流域滹沱河水系,井田北中部為溫河(桃河支流)的支流召三河西分支大河的源頭,該河由西南向東北穿過井田北中部,為季節性河流,平常由山泉補給形成涓涓溪流,僅在雨季有短暫洪水。
3氣象條件
本區屬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冬季多風,夏季有雨,蒸發較大,降水較少,雨水多集中在7、8、9三個月,且容易發生山洪,風向冬春多西北風,夏秋多東南風,全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
二、防洪排水措施
1、場地排雨水采用排水明溝和自然排水相結合的排水方式。采用地面漫流至排雨水明溝匯合后,排向工業場地外。排水明溝與道路交叉口,明溝加蓋板。
2、主、副井場內地表雨水均由西南向東北采用排水明溝及蓋板溝相結合方式進行排放,直接排出場外,排水溝最小坡度5‰,水溝蓋板采用汽-20級水泥混凝土蓋板,厚度19cm。
3、排雨水明溝采用M5水泥沙漿砌MU30片石加固,過水斷面為矩形,局部設鋼筋砼蓋板。
4、在雨季汛期來臨之前要組織相關人員對地面排水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其余時間不定期檢查。對地面裂縫、溝壕等要及時處理,疏通排水溝、下水井,使雨水和汛期來臨時不影響礦井安全生產。
5、其他未提事項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煤礦防治水規定》等相關程序執行
篇3:X防洪排澇安全措施
為貫徹落實煤礦安全生產方針,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防洪排澇安全措施。
1.必須查明礦井地面水流的匯水、滲漏情況,將通向井下的裂隙、塌陷區用黃土填平壓實,防止洪水滲漏或流入井下。
2.根據歷年來最高洪水水位資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統,在井口及工業場地建筑堤壩、開挖溝渠防水和排水。
3.排出地面的礦井水必須及時、妥善處理,避免再次流入或滲入井下。
4.嚴禁將矸石、爐灰、垃圾等雜物堆放、傾倒在洪水流經的地段。
5.嚴禁開采礦井井筒留設的保護煤柱及礦井各個防水煤柱。
6.完善礦井蓄水和排水系統,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做好防洪防治水工作。
7.采區水倉及積水巷道的積水范圍、標高和積水量,必須標注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
8.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點,發現有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叫、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水色發渾、有臭味等突水預兆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措施,立即報告礦領導,發出警告并撤出所有受水災威脅的人員。
9.雨天要嚴密監視洪水流向,如發現洪水流入井下時,必須立即匯報礦領導,采取防洪措施,進行處理。
10.必須將地表匯水、積水疏導至泄洪道或自然排水。
11.在雨季期間,成立防洪應急隊,隨時備好施工機械,做好防洪應急處理。
12.做好水害分析預報工作,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預防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