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下內外因火災預防及處理安全技術措施
國投河南新能開發有限公司王行莊煤礦位于鄭州市南40Km,京廣線西側的新鄭市西辛店境內,礦井東距京廣線新鄭東站約9Km。井田走向東西長約3-10Km,南北寬約7Km,登記井田面積71.25Km2,井田實際勘察面積約48Km2。設計生產能力1.2Mt/a,工業儲量3.04億噸,可采儲量1.47億噸,礦井服務年限為87.6a,-293m水平以淺服務年限21.8a。本礦井于2008年6月11日正式通過安全驗收投產,2009年生產原煤1.44Mt。現正在-293m水平以淺進行采掘活動。
根據2008年1月1日國家安全生產洛陽礦山機械檢測檢驗中心所做的二1、二3煤層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結論為Ⅲ類,不易自燃。為了從根本上防治火災,建立綜合防治火災的長效機制,保證礦井安全生產,我礦總結投產以來采掘生產中防治火災經驗,依據《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及要求,特編制《王行莊煤礦2012年度井上下內、外因火災預防及處理安全技術措施》。
一、防止井口、地面火災危害井下安全措施
1、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距離主、副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場距離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不得將矸石山火爐灰場設在主、副井的主導風向上風側,也不的設在表土10m以內有煤層的地面上和設在有漏風的采空區上方的塌陷范圍內。
3、嚴禁在主、副井主導風向的上風側焚燒任何物質。
4、嚴格執行井口檢身制度,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和穿化纖衣服入井。
5、地面設置專用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必須始終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消防管路、消防泵等消防設施必須始終保持完好。
?6、主、副井口應裝設防火鐵門。防火鐵門必須嚴密并易于關閉,打開時不妨礙提升、運行和人員通行,并定期檢查、維修。
7、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m內,不得有煙火或火爐取暖。
8、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噴燈焊等工作。如果必須進行時,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措施必須有機電、通防、安監等部門審查,再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實施,嚴禁使用“通用”措施或同一地點多次使用一個措施。
9、井上消防材料庫有軌道直達井口,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10、每季度對井上消防設施、防火門、消防材料設備情況進行1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1、主通風機必須安裝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min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當風流方向改變后,主要通風機的供給風量不得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反風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每年進行1次反風演習;礦井通風系統有較大變化時,應進行一次反風演習。
二、預防外因火災的安全技術措施
1、主管部門必須定期對井下消防材料庫定期檢查,確保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數量、質量符合有關規定,確保完好,并應有消防列車。
2、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但在膠帶巷道中必須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并經常灑水降塵。
3、井筒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車道與主要運輸巷、回風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峒室,主要巷道內帶式輸送機機頭前后兩段各20m范圍內,都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4、井下盡量不用或少用坑木等可燃性支護材料,不得不用時應與潛在熱源保持30m以上的距離。
5、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塔設臨時操作間、休息間。
6、井下各主要進、回風巷之間的每個聯絡巷中,必須砌筑永久性風墻;需要使用的聯絡巷,必須安設兩道聯鎖的正反向風門,一旦井底車場或主要進風巷道發生火災,能迅速按規定進行全礦井反風,防止有害氣體蔓延。
7、優化礦井通風系統,力求使通風系統簡單、穩定、可靠,抗災能力強,避免串聯通風。
8、井下主要峒室、主要進風巷必須進行電氣焊、噴燈焊接等工作時,每次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機電、通防、安全等部門審查、總工程師準后方可執行;嚴禁使用“通用”措施或同一地點多次使用一個措施,并嚴格遵守下列規定:
⑴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和監督;
⑵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灑水;
⑶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必須備有不少于2個滅火器;
⑷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等動火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⑸在進風巷道施工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前必須檢查工作地點前后20m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同時檢查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確保無瓦斯積聚時,方可作業;
⑹電焊、氣焊和噴燈焊等動火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檢查時間不少于1小時,發現一樁,立即處理;
⑺施焊火種只能使用火柴,不準使用打火機或其他火種;
⑻井下所有回風巷道內嚴禁施焊;
⑼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峒室、主要進風大巷、工作面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9、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電壓器油必須裝入鐵桶內,由專人押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油必須運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
10、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不透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有專人定期送到地面。
11、井下清洗風動工具時,必須在專用的硐室進行,并必須使用不燃性和無毒性洗滌劑。
12、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峒室、檢修峒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備有滅火器,其數量、規格和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確定。
13、井下所有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存放地點。
14、機電科負責檢查井下設備的安全防爆性能。各區隊庫存設備和五小電器一律經防爆檢查其防爆性能,合格發證后方可入井使用,否則一律不準入井。所有電氣設備都必須按規定進行定期檢修,嚴禁出現失爆和帶病作業。
15、備用電器設備必須裝有過流保護裝置,并符合規程規定。保險絲按容量選用,嚴禁用其它金屬絲代替。
16、各配電硐室的開關要使用靈敏可靠的保護裝置,當電路發生短路著火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17、井下所有鉆場施工時每個鉆場必須配備2臺滅火器及沙箱或水管。
18、井下要采用礦用本質安全型照明燈,其線路要用不延燃橡膠或鎧裝電纜,電壓不得超過127伏。
19、井下嚴禁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必須帶電搬遷電氣設備時,應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20、井下各隊要對電纜加強保護,按標準吊掛,機電運輸科要按電纜懸掛標準經常檢查電纜懸掛情況,嚴防砍斷、砸爛、擠破、鐵絲吊掛等引起火災。
21、設備司機,變電所專職值班員要經常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若發現高溫、冒煙或發火應立即停止運轉,進行處理,并報告調度室。
22、做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潤滑部位及時加潤滑油,防止因摩擦生熱引起火災。
23、用液力聯軸器的皮帶及刮板運輸機,聯軸器油必須是高含水難燃性傳動液,不準用其他不合格油質和水代替,易熔合金塞嚴禁用木片及其他材料代替。
24、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所有電器開關必須上架,與墻之間放置隔絕材料,禁止在電氣設備周圍堆放可燃物料。
25、皮帶運輸機的防跑偏、打滑、過載、堆煤護裝置必須齊全、完好、可靠。
26、井下電纜、皮帶、風筒等使用抗靜電阻燃性。
27、運送爆炸性或易燃性物品時,要嚴格按《規程》第310、311、312條之規定執行。
28、放炮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照爆破說明書放炮,堅持使用水炮泥和黃土封孔,嚴禁用煤粉和其它可燃材料充填炮眼,嚴防因違章作業和炸藥緩爆而引起火災事故。爆破時必須使用水炮泥,并用黃泥封滿搗實,禁止放糊炮,空心炮和使用不合格的雷管和炸藥。
29、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⑴炮眼深度超過1m,封泥長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
⑵炮眼深炮眼深度為0.6-1m,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5m;
⑶炮眼深度超過2.5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1.0m;
⑷光面爆破時,周邊光爆炮眼應用炮泥風實,且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3m;
⑸炮眼深度小于0.6m時,不得裝藥、爆破,如挖底、刷幫、挑頂確需淺眼爆破爆破時,必須制訂安全技術措施;。
30、采掘工作面爆破前后,附近20m的巷道內,必須灑水降塵。
31、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存放塑料網、背木、條捆、砂桿、圓木的地方,應距存放油桶及安設電氣設備處保持不小于20米的距離。
32、綜采工作面、綜掘工作面的綜采機、綜掘進的內外噴霧必須保持完好,水壓達到要求,霧化效果好,且必須保持正常使用,在割矸石時還必須還設專人降塵、降溫。
三、預防內因火災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回采過程中要將浮煤清理干凈,頂煤放盡,不丟頂、底煤,工作面回收率達到《作業規程》的要求。
2、回采工作面上下端頭的坑木必須全部回收出來,椽子的回收率不得低于40%。
3、加快回采工作面的推進速度速度,確保回采工作面的采空區冒落壓實帶處于自然發火期以外。
4、回采工作面結束后,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在45天以內構筑永久密閉性予以封閉。
5、安全煤柱留設適中,防止漏風,安全煤柱內不得掘進巷道和硐室。
6、對于冒落的煤巷,其冒落空間使用木料等物質背實背嚴,并用黃泥填密填實或噴灑阻化劑、阻化水泥等。
7、正常回采的工作面要定期觀測采空區是否漏風,若漏風根據現場情況制訂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8、對暫時停采(掘)的工作面不得停風,對于長期停采(掘)的工作面必須構筑永久性密閉予以封閉,對于臨時停風的巷道應該及時施工臨時密閉予以封閉。
9、對于報廢不用的煤(矸)倉、硐室,必須用矸石、黃泥等不燃性材料充填,嚴禁用浮煤、坑木等可燃性材料進行充填,防止自燃。
10、回采工作面不得推過停采線,在停采線內嚴禁亂開巷道形成煤柱以防煤柱壓裂出現漏風。
11、及時進行煤炭自燃發火預測預報工作,救護隊負責每周對密閉、采面上隅角、采空區等重點區域進行一次瓦斯、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溫度等參數的測定,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12、對可能發生自然發火的隱患地點,信息中心負責安裝一氧化碳傳感器,做好煤層自然發火的監測監控工作。
13、內因火災出現的征兆
⑴、巷道內出現不正常的汗式霧氣。
⑵、巷道內出現火災氣體。
⑶、從煤炭自燃地點流出的水和空氣較正常的溫度高。
⑷、人在巷道中有不適感覺,如頭痛、頭暈、惡心、精神疲乏等。
⑸、巷道內空氣成份發生變化,出現一氧化碳、乙烯、丁烯等。
四、礦井火災處理
(一)、地面火災處理:
1、不同種類的火災處理方法
⑴易燃及可燃氣體著火,一般采用惰性滅火器材撲救。
⑵油類著火,燃燒速度快,要求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⑶瀝青著火,容易擴大蔓延,要求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⑷酒精著火,破壞性大,易飛濺和爆炸,要求用砂子或黃土掩埋滅火,也可采用濕麻袋、濕被子覆蓋滅火。
2、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著火時,要迅速關閉氣體管路或閥門,斷絕氣體來源,采用二氧化碳或用大量水冷卻盛有氣體的容器。
3、電氣設備及電纜著火多數是電燃,火勢發展很快,應首先切斷電源,疏散電氣設備附近的可燃物,用干粉或1211滅火器滅火,停電后可用其它滅火器滅火,充油電氣設備要在停電后打開閥門,并把油放出,防止爆炸。
4、木材及其它建筑材料著火,燃燒火力大,順風擴展范圍大應用強力水澆射,火勢最大的地方需用水澆濕附近可燃性材料,組織人員撤走附近的可燃物,造成空場,隔絕火路。
5、滅火步驟和防止蔓延措施:
⑴、偵察火災情況:火災發生后迅速布置消防人員作好滅火準備。著重了解燃燒物種類和燃燒方向,火源是否圍困人、是否有易燃物品,按照具體情況決定撲救措施。
⑵、疏散物質:滅火時應按照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積極搶救人員,保護和疏散物質,集中力量,包圍重點,逐步分隔滅火。
⑶、對于可用水滅火的火災應本著由周圍向中心的原則包圍火源,防止火勢蔓延。
⑷、使用一切滅火器材滅火:根據火情與具體情況,積極組織人力物力盡快撲滅。
⑸、拆除臨時建筑形成空間,隔斷火區,防止蔓延。
⑹、滅火工作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團結一致、協同作戰、迅速撲滅火災。
(二)、井下火災的處理
1、井下最先發現火災人員應保持鎮靜,弄清火情,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瓦斯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同時設法盡快向調度室匯報,并向危險地區發出警報,使受威脅人員立即撤退;如果現場人員無力搶救,同時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是其他地區發生火災,在接到應急指揮部撤退命令后,就應按避災線路迅速撤離災區。
2、調度室值班人員,接到火災報告后,立即通知救護隊趕赴現場進行滅火,并向有關公司領導匯報。
3、調度室迅速通知井下所有受災害威脅的人員撤離險區。
⑴首先應將直接受害地區的人員撤出,其次要考慮火勢一旦發展,火災、有害氣體可能侵襲到的地區人員撤退。
⑵撤退人員要在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在隊、班長、老工人及救護人員的帶領下有組織地進行,避免個別人慌亂中誤入火區。
⑶避難人員要盡快戴好自救器,迎著新鮮風流,盡快撤到大巷。若撤退路線被火區隔斷不能通行時,應進快進入避難硐室,或建立臨時避難硐室,等待救護隊前來救護。
⑷災區負責人及時清點人數,救護隊盡快使災區全部人員脫險。
⑸救護隊在救護災區人員的同時,應進行火區偵察,觀察火勢,確定火源,制訂滅火方案。
4、合理通風,控制火勢發展。
⑴火災發生后,在一般情況下,要保持正常通風,不得隨意停風和反風,以免破壞通風系統,同時要采取措施。防止因火風壓而發生風流逆轉,瓦斯聚積等不利情況。
⑵制定滅火方案,當災區人員全部救出后,救災指揮部要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根據火災性質、火源地點、火區范圍、火災發展、通風系統、瓦斯煤塵等情況制定滅火方案。
⑶當災區人員不能迅速或來不及撤離時,必須采取反風措施。
①、礦井主要進風巷道發生火災時,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全礦井反風。
②、采煤工作面進風巷道發生火災時,實施局部反風。
③、采煤工作面回風巷發生火災時,當瓦斯涌出量不高時,根據實際情況控制進風量。
五、礦工自救和互救措施
(一)、礦井災害事故發生后,臨場搶救基本原則:
1、積極搶救:災害事故發生后,處于災區內以及受波及區域的人員沉著冷靜,根據災情和現有條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時進行現場搶救,將事故消滅在初期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2、及時匯報:及時向礦井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迅速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
3、安全撤離:當事故現場不具備搶救的條件,或可能危及人員的安全時,應設法迅速安全地撤離災區。
4、妥善避難:如無法安全撤離災區,遇險人員應盡快進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難,努力維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條件,設置呼救信號,等待救護。
(二)、臨場搶救步驟
1、在查明災情作出正確判斷后,必須按照《規程》、《準則》和“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積極搶險救災。嚴禁盲目蠻干和驚慌失措等不良做法。
2、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設備和材料全力以赴地進行搶救。行動中,必須保持嚴密的組織和統一指揮。
3、根據災情和客觀條件,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力求將災害徹底撲滅。如因條件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事故,則應盡最大的努力,將事故控制在最小程度,阻止災情擴大。
4、搶險救災過程中,必須切實注意安全,做好自身防護,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觸電、二次突水,二次冒頂和瓦斯連續爆炸等再生事故的發生。
(三)、發生火災時避災搶救
1、迅速戴好自救器,同時幫助受傷人員戴好自救器。有組織地向火焰燃燒的相反方向撤退。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著新鮮風流繞過火區,進入安全地點。
2、如果巷道已經充滿煙霧,也絕不可驚慌,不要亂跑,要迅速地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地區和風流方向,然后沉著地俯身摸著軌道或鐵管有秩序地外撤。
3、如無法撤出,就要盡快在附近找一個硐室暫時躲避,并把硐室出入口的門關閉以隔斷風流,防止有害氣體侵入。
4、避災人員要設法用電話同地面聯系,同時在躲避處設下標記,以待救護隊前來求援。
5、所有避災人員必須遵守紀律,聽從避災負責人的指揮。
(四)、采煤工作面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立即佩戴自救器(包括幫助受傷人員戴好自救器)。正確確定火源位置、火勢大小,并迅速利用附近的電話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匯報。
2、利用現場的一切滅火設施和材料進行滅火。
3、組織人員沿逆風方向撤退出災區。
(五)、機電硐室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迅速佩戴自救器,利用現有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2、切斷硐室內的電源。
3、積極搶運硐室內的易燃器材。
4、當火勢不能撲滅時,應立即撤出人員關閉防火門,或在硐室內、外同時懸掛風障。
(六)、巷道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設法穿過火源,迅速撤離到火源的進風側,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滅火或撤離。
2、人員一旦被堵截在工作面無法撤退時,應在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撤除部分木支架(不致引起冒頂)及一切可燃物,切斷火災蔓延的通路。
3、巷道內有風、水管路時,應立刻設法打開壓風管,放出壓縮空氣用以避災自救,并利用水管中的水控制火勢,阻止火災蔓延(此時應注意水蒸氣或巷道冒頂帶來的危害)。
4、選擇巷道內合適地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工具構筑避難硐室,并嚴加封堵,防止有害煙氣的侵入。條件許可時,可在獨頭工作面與火源之間,建造多道隔離風障風墻。
(七)、在有煙霧的巷道里臨場搶救時應注意問題
1、采取果斷措施迅速脫離現場,撤到有新鮮風流的巷道。
2、在有煙霧的巷道里撤退時,必須及時戴好自救器(若自救器失效應后濕毛巾)。
3、避災撤退時,不要驚慌、不要狂奔亂跑,盡量避免深呼吸和急促呼吸。在仍有風的風筒、壓風管路的巷道里可利用這些條件供風送氣避災自救。
4、逆煙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只有在附近有脫離危險區的通道口,并且又有脫險的把握時,或是只有逆煙撤退才有爭取生存的希望時,才采取逆煙撤退的方法。
5、撤退行進時應盡量躬身彎腰,低頭快速前進,視線不清應盡量巾著巷道底板和巷壁,摸著軌道或管道等撤退。
6、在高溫濃煙的巷道撤退可利用巷道內的水,浸濕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辦法進行降溫,或利用隨身物件等遮擋頭面部、以防高溫煙氣的刺激等。
(八)、巷道中電纜著火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迅速切斷電源。并立即截斷著火電纜,防止延燃。
2、組織人員在切斷電源后進行滅火,同時將接觸電纜的易燃物體或材料與電纜分開。
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防滅火規范》以及《河南新能開發有限公司重特大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有關要求執行。
總工程師:
篇2:上下內外因火災預防及處理安全技術措施措施
一、防止井口、地面火災危害井下安全措施
1、木料場、矸石山、爐灰場距離主、副井不得小于80m。木料場距離矸石山不得小于50m。
2、不得將矸石山火爐灰場設在主、副井的主導風向上風側,也不的設在表土10m以內有煤層的地面上和設在有漏風的采空區上方的塌陷范圍內。
3、嚴禁在主、副井主導風向的上風側焚燒任何物質。
4、嚴格執行井口檢身制度,嚴禁攜帶煙草、點火物品和穿化纖衣服入井。
5、地面設置專用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必須始終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消防管路、消防泵等消防設施必須始終保持完好。
?6、主、副井口應裝設防火鐵門。防火鐵門必須嚴密并易于關閉,打開時不妨礙提升、運行和人員通行,并定期檢查、維修。
7、井口房和通風機房附近20m內,不得有煙火或火爐取暖。
8、井口房內不得從事電焊、氣焊、噴燈焊等工作。如果必須進行時,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措施必須有機電、通防、安監等部門審查,再經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實施,嚴禁使用“通用”措施或同一地點多次使用一個措施。
9、井上消防材料庫有軌道直達井口,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和數量符合有關規定,并定期檢查和更換,材料、工具不得挪作他用。
10、每季度對井上消防設施、防火門、消防材料設備情況進行1次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1、主通風機必須安裝有反風設施,并能在10min內改變巷道中的風流,當風流方向改變后,主要通風機的供給風量不得小于正常供風量的40%。每季度至少檢查一次反風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每年進行1次反風演習;礦井通風系統有較大變化時,應進行一次反風演習。
二、預防外因火災的安全技術措施
1、主管部門必須定期對井下消防材料庫定期檢查,確保消防材料庫儲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種、數量、質量符合有關規定,確保完好,并應有消防列車。
2、井下消防管路系統每隔100m設置支管和閥門,但在運輸巷道中必須每隔50m設置支管和閥門,并經常灑水降塵。
3、井筒與各水平的連接處及井底車場,主要絞車道與主要運輸巷、回風巷的連接處,井下機電設備峒室,主要巷道內都必須使用不燃性材料支護。
4、井下盡量不用或少用坑木等可燃性支護材料,不得不用時應與潛在熱源保持30m以上的距離。
5、井下和井口房,嚴禁采用可燃性材料塔設臨時操作間、休息間。
6、井下各主要進、回風巷之間的每個聯絡巷中,必須砌筑永久性風墻;需要使用的聯絡巷,必須安設兩道聯鎖的正反向風門,一旦井底車場或主要進風巷道發生火災,能迅速按規定進行全礦井反風,防止有害氣體蔓延。
7、優化礦井通風系統,力求使通風系統簡單、穩定、可靠,抗災能力強,避免串聯通風。
8、井下主要峒室、主要進風巷必須進行電氣焊、噴燈焊接等工作時,每次必須制定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經機電、通防、安全等部門審查、總工程師準后方可執行;嚴禁使用“通用”措施或同一地點多次使用一個措施,并嚴格遵守下列規定:
⑴指定專人在現場檢查和監督;
⑵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的前后兩端各10m的井巷范圍內,應是不燃性材料支護,并應有供水管路,有專人負責灑水;
⑶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地點必須備有不少于2個滅火器;
⑷在井口房、井筒和傾斜巷道內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等動火工作時,必須在工作地點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設施接受火星;
⑸在進風巷道施工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前必須檢查工作地點前后20m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同時檢查巷道頂部和支護背板后確保無瓦斯積聚時,方可作業;
⑹電焊、氣焊和噴燈焊等動火工作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檢查時間不少于1小時,發現一樁,立即處理;
⑺施焊火種只能使用火柴,不準使用打火機或其他火種;
⑻井下所有回風巷道內嚴禁施焊;
⑼煤層中未采用砌碹或噴漿封閉的主要峒室、主要進風大巷、工作面中,不得進行電焊、氣焊和噴燈焊接等工作。
9、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電壓器油必須裝入鐵桶內,由專人押運送至使用地點,剩余的汽油、煤油和變壓油必須運回地面,嚴禁在井下存放。
10、井下使用的潤滑油、棉紗、不透和紙等,必須存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有專人定期送到地面。
11、井下清洗風動工具時,必須在專用的硐室進行,并必須使用不燃性和無毒性洗滌劑。
12、井下爆炸材料庫、機電設備峒室、檢修峒室、材料庫、井底車場、使用帶式輸送機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應備有滅火器,其數量、規格和存放地點,應在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中確定。
13、井下所有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職工作區域內滅火器材存放地點。
14、機電科負責檢查井下設備的安全防爆性能。各區隊庫存設備和五小電器一律經防爆檢查其防爆性能,合格發證后方可入井使用,否則一律不準入井。所有電氣設備都必須按規定進行定期檢修,嚴禁出現失爆和帶病作業。
15、備用電器設備必須裝有過流保護裝置,并符合規程規定。保險絲按容量選用,嚴禁用其它金屬絲代替。
16、各配電硐室的開關要使用靈敏可靠的保護裝置,當電路發生短路著火時,能自動切斷電源。
17、井下所有鉆場施工時每個鉆場必須配備2臺滅火器及沙箱或水管。
18、井下要采用礦用本質安全型照明燈,其線路要用不延燃橡膠或鎧裝電纜,電壓不得超過127伏。
19、井下嚴禁帶電檢修、搬遷電氣設備。必須帶電搬遷電氣設備時,應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報礦總工程師批準。
20、井下各隊要對電纜加強保護,按標準吊掛,機電運輸科要按電纜懸掛標準經常檢查電纜懸掛情況,嚴防砍斷、砸爛、擠破、鐵絲吊掛等引起火災。
21、設備司機,變電所專職值班員要經常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若發現高溫、冒煙或發火應立即停止運轉,進行處理,并報告調度室。
22、做好設備的維護和保養工作,潤滑部位及時加潤滑油,防止因摩擦生熱引起火災。
23、用液力聯軸器的皮帶及刮板運輸機,聯軸器油必須是高含水難燃性傳動液,不準用其他不合格油質和水代替,易熔合金塞嚴禁用木片及其他材料代替。
24、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所有電器開關必須上架,與墻之間放置隔絕材料,禁止在電氣設備周圍堆放可燃物料。
25、皮帶運輸機的防跑偏、打滑、過載、堆煤護裝置必須齊全、完好、可靠。
26、井下電纜、皮帶、風筒等使用抗靜電阻燃性。
27、運送爆炸性或易燃性物品時,要嚴格按《規程》第310、311、312條之規定執行。
28、放炮員必須持證上崗,嚴格按照爆破說明書放炮,堅持使用水炮泥和黃土封孔,嚴禁用煤粉和其它可燃材料充填炮眼,嚴防因違章作業和炸藥緩爆而引起火災事故。爆破時必須使用水炮泥,并用黃泥封滿搗實,禁止放糊炮,空心炮和使用不合格的雷管和炸藥。
29、炮眼深度和炮眼的封泥長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⑴炮眼深度超過1m,封泥長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1/2;
⑵炮眼深炮眼深度為0.6-1m,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5m;
⑶炮眼深度超過2.5m時,封泥長度不得小于1.0m;
⑷光面爆破時,周邊光爆炮眼應用炮泥風實,且封泥長度不得小于0.3m;
⑸炮眼深度小于0.6m時,不得裝藥、爆破,如挖底、刷幫、挑頂確需淺眼爆破爆破時,必須制訂安全技術措施;。
30、采掘工作面爆破前后,附近20m的巷道內,必須灑水降塵。
31、工作面運輸巷、回風巷存放塑料網、背木、條捆、砂桿、圓木的地方,應距存放油桶及安設電氣設備處保持不小于20米的距離。
32、綜采工作面、綜掘工作面的綜采機、綜掘進的內外噴霧必須保持完好,水壓達到要求,霧化效果好,且必須保持正常使用,在割矸石時還必須還設專人降塵、降溫。
三、預防內因火災的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回采過程中要將浮煤清理干凈,頂煤放盡,不丟頂、底煤,工作面回收率達到《作業規程》的要求。
2、回采工作面上下端頭的坑木必須全部回收出來,椽子的回收率不得低于40%。
3、加快回采工作面的推進速度速度,確保回采工作面的采空區冒落壓實帶處于自然發火期以外。
4、回采工作面結束后,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在45天以內構筑永久密閉性予以封閉。
5、安全煤柱留設適中,防止漏風,安全煤柱內不得掘進巷道和硐室。
6、對于冒落的煤巷,其冒落空間使用木料等物質背實背嚴,并用黃泥填密填實或噴灑阻化劑、阻化水泥等。
7、正常回采的工作面要定期觀測采空區是否漏風,若漏風根據現場情況制訂專項安全技術措施。
8、對暫時停采(掘)的工作面不得停風,對于長期停采(掘)的工作面必須構筑永久性密閉予以封閉,對于臨時停風的巷道應該及時施工臨時密閉予以封閉。
9、對于報廢不用的煤(矸)倉、硐室,必須用矸石、黃泥等不燃性材料充填,嚴禁用浮煤、坑木等可燃性材料進行充填,防止自燃。
10、回采工作面不得推過停采線,在停采線內嚴禁亂開巷道形成煤柱以防煤柱壓裂出現漏風。
11、及時進行煤炭自燃發火預測預報工作,救護隊負責每周對密閉、采面上隅角、采空區等重點區域進行一次瓦斯、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溫度等參數的測定,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12、對可能發生自然發火的隱患地點,信息中心負責安裝一氧化碳傳感器,做好煤層自然發火的監測監控工作。
13、內因火災出現的征兆
⑴、巷道內出現不正常的汗式霧氣。
⑵、巷道內出現火災氣體。
⑶、從煤炭自燃地點流出的水和空氣較正常的溫度高。
⑷、人在巷道中有不適感覺,如頭痛、頭暈、惡心、精神疲乏等。
⑸、巷道內空氣成份發生變化,出現一氧化碳、乙烯、丁烯等。
四、礦井火災處理
(一)、地面火災處理:
1、不同種類的火災處理方法
⑴易燃及可燃氣體著火,一般采用惰性滅火器材撲救。
⑵油類著火,燃燒速度快,要求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⑶瀝青著火,容易擴大蔓延,要求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⑷酒精著火,破壞性大,易飛濺和爆炸,要求用砂子或黃土掩埋滅火,也可采用濕麻袋、濕被子覆蓋滅火。
2、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著火時,要迅速關閉氣體管路或閥門,斷絕氣體來源,采用二氧化碳或用大量水冷卻盛有氣體的容器。
3、電氣設備及電纜著火多數是電燃,火勢發展很快,應首先切斷電源,疏散電氣設備附近的可燃物,用干粉或1211滅火器滅火,停電后可用其它滅火器滅火,充油電氣設備要在停電后打開閥門,并把油放出,防止爆炸。
4、木材及其它建筑材料著火,燃燒火力大,順風擴展范圍大應用強力水澆射,火勢最大的地方需用水澆濕附近可燃性材料,組織人員撤走附近的可燃物,造成空場,隔絕火路。
5、滅火步驟和防止蔓延措施:
⑴、偵察火災情況:火災發生后迅速布置消防人員作好滅火準備。著重了解燃燒物種類和燃燒方向,火源是否圍困人、是否有易燃物品,按照具體情況決定撲救措施。
⑵、疏散物質:滅火時應按照先控制、后消滅的原則,積極搶救人員,保護和疏散物質,集中力量,包圍重點,逐步分隔滅火。
⑶、對于可用水滅火的火災應本著由周圍向中心的原則包圍火源,防止火勢蔓延。
⑷、使用一切滅火器材滅火:根據火情與具體情況,積極組織人力物力盡快撲滅。
⑸、拆除臨時建筑形成空間,隔斷火區,防止蔓延。
⑹、滅火工作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團結一致、協同作戰、迅速撲滅火災。
(二)、井下火災的處理
1、井下最先發現火災人員應保持鎮靜,弄清火情,視火災性質、災區通風瓦斯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滅火,同時設法盡快向調度室匯報,并向危險地區發出警報,使受威脅人員立即撤退;如果現場人員無力搶救,同時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是其他地區發生火災,在接到應急指揮部撤退命令后,就應按避災線路迅速撤離災區。
2、調度室值班人員,接到火災報告后,立即通知救護隊趕赴現場進行滅火,并向有關公司領導匯報。
3、調度室迅速通知井下所有受災害威脅的人員撤離險區。
⑴首先應將直接受害地區的人員撤出,其次要考慮火勢一旦發展,火災、有害氣體可能侵襲到的地區人員撤退。
⑵撤退人員要在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在隊、班長、老工人及救護人員的帶領下有組織地進行,避免個別人慌亂中誤入火區。
⑶避難人員要盡快戴好自救器,迎著新鮮風流,盡快撤到大巷。若撤退路線被火區隔斷不能通行時,應進快進入避難硐室,或建立臨時避難硐室,等待救護隊前來救護。
⑷災區負責人及時清點人數,救護隊盡快使災區全部人員脫險。
⑸救護隊在救護災區人員的同時,應進行火區偵察,觀察火勢,確定火源,制訂滅火方案。
4、合理通風,控制火勢發展。
⑴火災發生后,在一般情況下,要保持正常通風,不得隨意停風和反風,以免破壞通風系統,同時要采取措施。防止因火風壓而發生風流逆轉,瓦斯聚積等不利情況。
⑵制定滅火方案,當災區人員全部救出后,救災指揮部要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根據火災性質、火源地點、火區范圍、火災發展、通風系統、瓦斯煤塵等情況制定滅火方案。
⑶當災區人員不能迅速或來不及撤離時,必須采取反風措施。
①、礦井主要進風巷道發生火災時,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全礦井反風。
②、采煤工作面進風巷道發生火災時,實施局部反風。
③、采煤工作面回風巷發生火災時,當瓦斯涌出量不高時,根據實際情況控制進風量。
五、礦工自救和互救措施
(一)、礦井災害事故發生后,臨場搶救基本原則:
1、積極搶救:災害事故發生后,處于災區內以及受波及區域的人員沉著冷靜,根據災情和現有條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時進行現場搶救,將事故消滅在初期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2、及時匯報:及時向礦井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迅速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
3、安全撤離:當事故現場不具備搶救的條件,或可能危及人員的安全時,應設法迅速安全地撤離災區。
4、妥善避難:如無法安全撤離災區,遇險人員應盡快進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難,努力維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條件,設置呼救信號,等待救護。
(二)、臨場搶救步驟
1、在查明災情作出正確判斷后,必須按照《規程》、《準則》和“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的規定,積極搶險救災。嚴禁盲目蠻干和驚慌失措等不良做法。
2、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設備和材料全力以赴地進行搶救。行動中,必須保持嚴密的組織和統一指揮。
3、根據災情和客觀條件,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力求將災害徹底撲滅。如因條件不足,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事故,則應盡最大的努力,將事故控制在最小程度,阻止災情擴大。
4、搶險救災過程中,必須切實注意安全,做好自身防護,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觸電、二次突水,二次冒頂和瓦斯連續爆炸等再生事故的發生。
(三)、發生火災時避災搶救
1、迅速戴好自救器,同時幫助受傷人員戴好自救器。有組織地向火焰燃燒的相反方向撤退。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著新鮮風流繞過火區,進入安全地點。
2、如果巷道已經充滿煙霧,也絕不可驚慌,不要亂跑,要迅速地辨認出發生火災的地區和風流方向,然后沉著地俯身摸著軌道或鐵管有秩序地外撤。
3、如無法撤出,就要盡快在附近找一個硐室暫時躲避,并把硐室出入口的門關閉以隔斷風流,防止有害氣體侵入。
4、避災人員要設法用電話同地面聯系,同時在躲避處設下標記,以待救護隊前來求援。
5、所有避災人員必須遵守紀律,聽從避災負責人的指揮。
(四)、采煤工作面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立即佩戴自救器(包括幫助受傷人員戴好自救器)。正確確定火源位置、火勢大小,并迅速利用附近的電話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匯報。
2、利用現場的一切滅火設施和材料進行滅火。
3、組織人員沿逆風方向撤退出災區。
(五)、機電硐室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迅速佩戴自救器,利用現有滅火器材進行滅火。
2、切斷硐室內的電源。
3、積極搶運硐室內的易燃器材。
4、當火勢不能撲滅時,應立即撤出人員關閉防火門,或在硐室內、外同時懸掛風障。
(六)、巷道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設法穿過火源,迅速撤離到火源的進風側,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滅火或撤離。
2、人員一旦被堵截在工作面無法撤退時,應在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撤除部分木支架(不致引起冒頂)及一切可燃物,切斷火災蔓延的通路。
3、巷道內有風、水管路時,應立刻設法打開壓風管,放出壓縮空氣用以避災自救,并利用水管中的水控制火勢,阻止火災蔓延(此時應注意水蒸氣或巷道冒頂帶來的危害)。
4、選擇巷道內合適地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工具構筑避難硐室,并嚴加封堵,防止有害煙氣的侵入。條件許可時,可在獨頭工作面與火源之間,建造多道隔離風障風墻。
(七)、在有煙霧的巷道里臨場搶救時應注意問題
1、采取果斷措施迅速脫離現場,撤到有新鮮風流的巷道。
2、在有煙霧的巷道里撤退時,必須及時戴好自救器(若自救器失效應后濕毛巾)。
3、避災撤退時,不要驚慌、不要狂奔亂跑,盡量避免深呼吸和急促呼吸。在仍有風的風筒、壓風管路的巷道里可利用這些條件供風送氣避災自救。
4、逆煙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險性,只有在附近有脫離危險區的通道口,并且又有脫險的把握時,或是只有逆煙撤退才有爭取生存的希望時,才采取逆煙撤退的方法。
5、撤退行進時應盡量躬身彎腰,低頭快速前進,視線不清應盡量巾著巷道底板和巷壁,摸著軌道或管道等撤退。
6、在高溫濃煙的巷道撤退可利用巷道內的水,浸濕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辦法進行降溫,或利用隨身物件等遮擋頭面部、以防高溫煙氣的刺激等。
(八)、巷道中電纜著火發生火災時臨場搶救
1、迅速切斷電源。并立即截斷著火電纜,防止延燃。
2、組織人員在切斷電源后進行滅火,同時將接觸電纜的易燃物體或材料與電纜分開。
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防滅火規范》以及《河南新能開發有限公司重特大生產事故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有關要求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