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采煤工作面初次來壓安全措施

采煤工作面初次來壓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7075

1、初次來壓前,必須加強工作面各設備的檢修工作,確保各設備處于完好狀態。

2、必須保證液壓支架支護狀態良好,各種閥組、乳化液管接頭等必須完好,接頂嚴密,必須達到初撐力。操作液壓支架時支架要成一條直線。

3、所有下井工作人員在下井前必須系牢安全帽的帶子。

4、采煤機司機應割平頂板,保證支架接頂良好,工作面采高不得低于3.8米。

5、在周期來壓前,檢查所有的單體支柱,保證所有的單體支柱完好。

6、超前支護必須符合《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中有關要求執行。

7、工作面工作人員在來壓前操作設備時,一手操作、一只手抓住支架上大柱液管或大柱上的吊環。

8、當發現聽到采空區頂板有異常聲音后,作業人員停止工作,工作面人員撤至支架內并蹲下抓牢固定物件;其他人員撤到巷道頂板穩定、支護完好巷道內。

9、在老頂跨落前,任何人不能在架前行走、不能在架前清浮煤。

10、在老頂跨落前,謝絕外來人員到工作面參觀。

采煤工作面周期來壓安全措施

1、周期來壓前,必須加強工作面各設備的檢修工作,確保各設備處于完好狀態。

2、必須保證液壓支架支護狀態良好,各種閥組、乳化液管接頭等必須完好,接頂嚴密,必須達到初撐力。操作液壓支架時支架要成一條直線。

3、在周期來壓前,檢查所有的單體支柱,保證所有的單體支柱完好。

4、超前支護必須符合《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中有關要求執行。

5、所有下井工作人員在下井前必須系牢安全帽的帶子。

6、在生產作業過程中,所有作業人員都要集中注意力,隨時注意頂板及煤幫的變化情況。發生異常情況時,班組長及跟班隊干要立即組織人員有序撤離,保證所有人員都能撤離到安全區域。

7、采煤機司機應割平頂板,保證支架接頂良好,工作面采高不得低于3.8米。

8、工作面工作人員在來壓前操作設備時,一手操作、一只手抓住支架上大柱液管或大柱上的吊環。

9、當發現聽到采空區頂板有異常聲音后,作業人員停止工作,工作面人員撤至支架內并蹲下抓牢固定物件;其他人員撤到巷道頂板穩定、支護完好巷道內。

10、在老頂跨落前,任何人不能在架前行走、不能在架前清浮煤。

11、在老頂跨落前,謝絕外來人員到工作面參觀。

篇2:首采工作面頂板初次來壓安全防范措施

一、礦井概況

豐匯煤礦位于沁水煤田陽泉煤炭國家規劃礦區東北部,李家溝(精查)區東南部,昔陽縣方位202°方向13km處的麻匯村至田瞳一帶。年設計生產能力120萬噸/年。

1、井田地質構造

井田內褶曲發育,軸向主要為近東西向,分布于井田中南部,構成本井田的基本構造形態,主要特征為排列緊密,間距約1500m左右,兩翼不對稱,向斜西北部較緩,傾角一般為10°左右,向斜東南部較陡,傾角可達19°。背斜軸部開闊,產狀平緩。井田內斷層較少,落差不大,多為走向北東、傾向北西之正斷層。陷落柱較多。

2、含煤地層及煤層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層為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和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其中:山西組地層平均厚度53.69m,含煤6層,自上而下編號為1、2、3、4、5、6號煤層,屬不穩定不可采煤層。

太原組地層平均厚度108.98m,含煤11層,自上而下為含81、82、8、9上、9、11、12、13、14、15、15下號,其中15號煤層為全區穩定可采煤層。15號煤層:位于太原組下段,下距k1砂巖6.72m,上距k2灰巖17.02m,本井田厚度為4.20-6.20m,平均4.97m,含0-4層夾矸,結構較簡單,夾矸巖性為泥巖,厚度在0.07-0.60m之間。頂板為深灰色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水平層理,含植物化石,底板為灰黑色粉砂巖、砂質泥巖、泥巖、鋁質泥巖。

3、礦井涌水量

根據兼并重組整合地質報告推算礦井生產能力達1200kt/年時,礦井正常涌水量為400m3/d,最大涌水量800m3/d。主要含水層為k2、k3、k4。

4、礦井開拓

礦井采用斜井單水平開拓。全井田劃分三個采區,西翼一采區、南翼二采區、東翼三采區。一采區為雙翼采區,南翼前進,北翼后退,開采15#煤層。

初采工作面設在一采區南部。西運輸大巷、西軌道大巷、西回風大巷均沿15#煤層布置,西軌道大巷與西運輸大巷間距為20m,西運輸大巷與西回風大巷間距為30m,兩側留足煤柱30m。一采區皮帶巷、一采區軌道巷、一采區回風巷均沿15#煤層布置,一采區皮帶巷與一采區軌道巷間距為20m,一采區軌道巷與一采區回風巷間距為30m,兩側留足煤柱30m。

二、15101工作面概況

工作面兩順槽平行布置,西側順槽為運順,東側順槽為軌順,尾巷平行于軌順、間距20m布置。三巷道均沿煤層頂板布置。切眼沿井田南部邊界煤柱布置。工作面長度150m,走向長度915m。采用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法,全部垮落法頂板管理。采高3m,放頂煤高度1.5m,采放比1:0.5。

工作面選用:zf4600/18/30型綜放液壓支架;上下兩端頭各配置zfg5400/19/32型過渡支架。

三、工作面頂板初次來壓、周期來壓的安全防治措施

1、礦壓觀測

由于15101工作面是首采面,礦壓觀測資料不充分,工作面直接頂厚度大,巖性為砂質泥巖,節理、裂隙發育,預計直接頂初次跨落步距較小,相應的來壓強度也應較為緩和。為防患于未然,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壓力控制:

(1)安裝、布置工作面礦壓監測設備,對工作面各參數進行監測:在每組液壓支架上安裝測壓表,監測支架工作阻力及初撐力的變化情況。

(2)每隔20m支架安裝一條電腦圓圖自記儀監測線,監測支架受力的變化規律,以進一步分析頂板來壓狀況及規律。

(3)在兩順槽巷道設置巷道變形觀測點,觀測超前壓力影響下巷道變形規律。

(4)用單體支柱檢測儀、單體支柱記錄儀檢測兩順槽超前支護單體液壓支柱受力的變化情況。

(5)定期觀察兩順槽頂板里曾以及錨桿、錨索測力計數據變化情況。

(6)根據多項檢測儀器儀表的監測數據,及時掌握頂板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或頂板異常壓力變化,提前采取加強支護或預防措施,確保工作面安全。

2、工作面在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期間,采取就針對性措施,預防頂幫事故:

(1)采取多循環的作業方式,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以保持煤壁完整性,使之具有良好的支撐作用。

(2)縮小控頂距及空頂時間,落煤后及時移架支護,減少工作面煤壁壓力。

(3)嚴格支架支護質量,防止漏頂片幫。

(4)沿放頂線增設1-2排密集柱加強支護。

3、加強對工作面上下端頭的管理

(1)工作面上下端頭和上下隅角是工作面的安全管理重點,是工作面的頂板、有害氣體管理集中區域,要做到重點檢查。

(2)做好端頭及兩巷超前支護,確保超前支護,并保持通風及行人暢通。(3)單體穿鞋,支撐有力。防止頂壓傳遞到煤幫。

4、通防及瓦斯監測

(1)每天由專人對工作面定期進行測風,確保通風滿足要求,防止出現瓦斯積聚。

(2)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期間,配備專職瓦檢員跟班進行瓦斯等有害氣體及氣體成分和溫度檢查和監測,隨時對工作面上下隅角及可疑地點進行檢查,發現異常及時通知撤人,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3)嚴格按要求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安設了束管和瓦斯斷電報警儀探頭及便攜式瓦檢儀。

篇3: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安全技術措施

1、工作面回采期間,日常進行頂板觀測,摸清工作面初次來壓、周期來壓步距,在來壓前加大支護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柱的總支撐力。

2、來壓前,沿放頂線增設1—2排密集支柱或叢柱,增加支撐力隔離老塘。沿放頂線每隔5—8米增設一個木垛;也可打雙排交叉布置的木垛;或增設一梁三柱的戧棚或抬棚增加采面支架的穩定性。

3、初次來壓期間,適當加大工作面控頂距,以便架設特殊支架。周期來壓期間則適當縮小控頂距,適當縮小一次放頂距,減輕老頂對采面的影響。

4、采取小進度循環方式,加快工作面推進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撐作用。

5、保證采面內支護的質量符合要求,落煤后及時支護有片幫危險要支設貼幫柱。

6、在工作面和采空區內設木信號點柱,以便頂板來太時能及時報警。

7、對大面積懸露的堅硬老頂,必須提前采取人工強制放頂,以減輕老頂來壓對工作面的壓力。

8、采空區的支柱要回收干凈,使直接頂充分垮落,以緩沖老頂垮落對工作面支柱的沖擊。在大面積頂板壓力下,最后回撤某一孤獨承壓支柱,錘擊打不開摩擦支柱插銷時,要停止回柱,在該柱周圍補打支柱,再用回柱絞車回柱,回柱時,所有人員均須撤到危險范圍以外。

9、加強現場安全管理,頂板管理員,安全員要認真巡視工作面,不得出現折柱、朽柱,不得出現缺柱,支柱柱、排距符合要求。

收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