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礦山防塵技術措施

礦山防塵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8811

礦山防塵主要應采取濕式作業和通風除塵兩大措施。

一、濕式作業

濕式作業是利用水來降塵,一些單位的資料證明,井下鑿巖不采取任何防塵措施,粉塵濃度可高達1000mg/m3。如果采用濕式作業,再結合適當的通風,粉塵濃度可以達到2mg/m3的國家衛生標準。

目前,濕式作業主要采用的方法為濕式鑿巖和噴霧灑水。

(一)濕式鑿巖

鑿巖時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水送入炮眼底,沖洗鑿巖所產生的粉塵。根據給水方法的不同,又分為中心給水和旁側給水兩種。

1.中心給水鑿巖是鉆機中心裝有水針,水針的前端插入釬尾部的中心孔,水針的后端與水接頭及供水管相連,鑿巖時打開水閥,壓水進入水針并經釬子孔流入炮眼底,沖洗鑿巖時產生的粉塵,達到降塵的目的。降塵效果與供水量有關,供水量大,降塵效果好,反之效果就差。中心給水鑿巖要求水壓在29.4N以上才能保證給水。另外,對水質要進行凈化處理,以免雜質太多堵塞或磨損水針,造成水量不足或漏水。

2.旁側給水鑿巖是通過釬子的一個側孔進水,這樣比中心給水鑿巖具有更多的優點,如水壓不受限制,供水量可以提高,因而,降塵效果和鑿巖速度均能提高。

(二)噴霧灑水

利用噴灑小的霧狀水粒與懸浮在空氣中的塵粒相遇,使之濕潤而下落。用作噴霧灑水的噴霧裝置主要有4種:

1.水壓噴霧裝置。利用水壓(不小于253.3kPa)旋轉沖擊水柱使水成霧狀。

2.爆炸啟動灑水裝置。利用爆破時的沖擊波作動力,代替人工打開噴霧開關,噴水降塵。

3.風水噴霧裝置。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噴吹的壓力使水成為霧狀。

4.水幕。在距爆破工作面約20m的地方,用4~5個機械作用的噴霧裝置噴水,形成一道水幕,使巷道整個斷面構成一道水霧屏障,將爆破時產生的粉塵盡可能凈化。

二、通風除塵

向礦井下不斷供給足夠的潔凈的新鮮空氣,同時又不斷從井下向外排出帶有粉塵和瓦斯的空氣。具體方式是把新鮮空氣在通風動力作用下,從地表通過通風井,再經由送風管道,送到各個貫通的工作面。在完成排煙、降塵任務后,變成污風,匯集到回風井,然后再經由排風管道送往地面,這樣可保證整個礦井的空氣不斷循環。但在勘探、開拓和采堆、切割等過程中,都要掘進大量的獨頭巷道。這些巷道無法與全礦井的空氣貫通,只有一個出口,因而這些巷道要設置局部通風,以達到排塵的目的。

篇2:礦山工程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安全管理制度

礦山工程有限公司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增強公司員工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安全意識,消除火險隱患和爆炸源,避免和消除火災、爆炸事故和塵、毒危害的發生,確保生產正常進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安全管理部門及安全職責

第二條防火、防爆,防塵、防毒安全管理部門設在安環部。

(一)、公司防火、防爆安全管理由公司警消隊負責。管轄范圍:全公司所有防火區域及防火設備設施。

(二)、防塵、防毒安全管理部門由安環部負責管理,生產部負責防塵、防毒的年度計劃制定,措施方案的實施及監督工作。

第三條防火、防爆,防塵、防毒管理安全職責

(一)、防火、防爆管理安全職責

1、公司防火防爆安全責任人應當履行下列安全職責:

①貫徹執行消防法規,保障公司消防安全符合規定,掌握本公司的消防安全情況;

②將消防工作與本公司的生產、科研、經營、管理等活動統籌安排,批準實施年度消防工作計劃;

③為本公司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經費和組織保障;

④確定逐級消防安全責任,批準實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規程;

2、車間消防安全責任人應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職責:

①貫徹執行消防法規及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本車間消防安全符合規定,掌握本車間的消防安全情況;

②建立本車間的消防安全管理機構并提供組織保障;

③組織本車間的防火檢查,督促落實火災隱患整改,及時處理涉及消防安全存在的問題;

(二)、防塵、防毒管理安全職責

①粉塵、毒物、噪聲等職業病危害測定點的確定原則、測定項目、測定方法按國家規定進行。

②粉塵濃度檢測周期每年一次,毒物、噪聲作業場所每年測定一次;高溫作業每年暑期測定一次;放射源每年測定一次。

③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結果存檔,并及時向員工公布。

④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

⑤粉塵作業場所的生產設備、防塵設施須正常投入運行。從事粉塵作業的員工必須按規定佩帶防塵口罩,定期更換。

⑥對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工藝設備和管道,要加強維護定期檢修,保持設備完好,杜絕跑、冒、滴、漏。

第三章防火、防爆、防塵、防毒管理

第四條生產裝置

(一)根據公司生產特點,使用化學物品的火災和防爆危險性等級分類要求,廠房布置、建筑結構、電氣設備的選用、安裝及有關的安全設施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規程、規范的有關要求。

(二)在工藝裝置上有可能引起火災、爆炸的部位及易造成塵毒危害的設備區域。充分設置超溫、超壓、濃度等檢測儀表、報警(聲、光)和安全聯鎖裝置等設施,并要保證其可靠性。

(三)所有自動控制系統,應同時并行設置手動控制系統。

(四)在可燃氣體的放空管出口處設置阻火器,在便于操作的地方設置截止閥,以便在放空管出口處著火時,切斷氣源滅火。

(五)輸送易燃物料時,應控制適當的流速盡可能避免產生靜電,設備、管道設有防靜電措施。

(六)用于易燃、易爆氣體的安全閥及放空管必須將其導出管置于室外,并高于建筑物2米以上。

第五條動火用火規定

(一)各單位應根據火災危險程度及生產、維修、建設等工作的需要,提出申請,經公司生產副總、安全主管部門審批劃定"固定動火區"固定動火區外一律為禁火區。

(二)設立固定動火區的條件和要求

1、固定動火區應設置在易燃、易爆區域主導風向的上風向。

2、固定動火區應設置在距易燃易爆廠房、罐區、設備、窨井、排水溝、水封井等,不應小于30米。

3、生產正常放空或發生事故時,可燃氣體不會擴散到固定動火區。

4、固定動火區內不準放易燃易爆、可燃物和其它雜物,應配備一定數量的消防器材。

(三)在禁火區內,除生產工藝用火外,其它可產生火焰、火花和表面熾熱的長期作業(如:中心化驗室用的電爐、烘箱、酒精爐、電熱器等)均須辦用火證,生產區內禁止用電爐、煤氣爐取暖、熱飯等。

(四)用火證上應明確負責人,有效期、用火區域及安全防火措施。用火證一律由安全主管部門審批。

(五)在禁火區內使用電氣焊、噴燈及在易燃、易爆區域使用電鉆、砂輪等可產生火焰、火花及熾熱表面的臨時性作業均為動火作業,必須申請辦理動火證。

(六)動火作業中要嚴格執行公司的《安全生產動火制度》。

(七)生產廠區內嚴禁吸煙。

第六條消防組織與設施

(一)公司各單位要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方針,采取先進的防火、防爆的救災技術、實行目標管理。

(二)各車間應設立防火安全領導組及在其領導下的義務消防組織。

(三)消防組織應根據公司生產特點、生產檢修情況和季節變化,擬定消防工作計劃,實行消防目標管理進行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結合事故預想進行演練。

(四)公司內設置的固定或消防設施要設專人管理,并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定期進行試運行。

(五)各單位消防器材要設置在明顯、取用方便又較安全的地方,要經常檢查,需換藥劑、修理、更新的及時解決,建立健全有關臺帳。

(六)禁止機動車輛進入易燃易爆生產區和易燃易爆化學品庫,凡必須進入上述區域的機動車輛,應配裝阻火器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七)廠區內不準隨意存放非生產用液化石油氣瓶,行政部和更衣柜內不準存放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液體。

(八)易燃易爆場所禁止使用撞擊易產生火花的工具,禁止穿能產生靜電的化纖織物衣物和帶鐵釘的鞋。

第七條火警報告與火災處理

(一)公司內不論任何單位,一旦發生火災要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報告的內容要講明單位,起火地點、火勢、起火原因、火災危險性等不得延遲。

(二)起火后,單位領導要冷靜指揮本單位義務消防員和員工采取相應措施,按滅火的基本辦法如切斷電源、隔離、冷卻、窒息等措施,同時用滅火器、蒸氣、水等進行搶救,防止火勢擴大和蔓延。

(

三)火災事故的調查分析處理

滅火后在公司統一領導下,生產部一方面盡快組織恢復生產,一方面在主管經理的領導下,組織有關單位對火災事故進行調查、取證。對著火原因、責任進行分析判斷,寫出詳細調查報告,報公司領導和有關部門,并提出處理建議。然后會同主管經理召開分析會,對著火的性質、原因、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停產損失、進行分析研究,對主要責任者,單位負責人及有關部門和人員做出處理決定,通過事故分析,接受教訓。

第八條防塵防毒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崗位分布

(一)粉塵作業崗位

1、備煤車間所有生產作業崗位。

2、煉焦車間皮帶工、涼焦臺操作工、機電車間煉焦工段和備煤工段、脫硫包裝崗位。

3、電焊工崗位。

(二)毒物作業崗位

1、煉焦車間所有崗位。

2、化產車間所有崗位。

(三)噪聲作業崗位

1、公司所有泵房、空壓機房、粉碎機房、鼓風機房。

2、所有皮帶操作工,機修車間機加工操作人員。

篇3:礦山防塵安全技術措施

礦山防塵主要應采取濕式作業和通風除塵兩大措施。

一、濕式作業

濕式作業是利用水來降塵,一些單位的資料證明,井下鑿巖不采取任何防塵措施,粉塵濃度可高達1000mg/m3。如果采用濕式作業,再結合適當的通風,粉塵濃度可以達到2mg/m3的國家衛生標準。目前,濕式作業主要采用的方法為濕式鑿巖和噴霧灑水。

(一)濕式鑿巖

鑿巖時將具有一定壓力的水送入炮眼底,沖洗鑿巖所產生的粉塵。根據給水方法的不同,又分為中心給水和旁側給水兩種。

1.中心給水鑿巖是鉆機中心裝有水針,水針的前端插入釬尾部的中心孔,水針的后端與水接頭及供水管相連,鑿巖時打開水閥,壓水進入水針并經釬子孔流入炮眼底,沖洗鑿巖時產生的粉塵,達到降塵的目的。降塵效果與供水量有關,供水量大,降塵效果好,反之效果就差。中心給水鑿巖要求水壓在29.4N以上才能保證給水。另外,對水質要進行凈化處理,以免雜質太多堵塞或磨損水針,造成水量不足或漏水。

2.旁側給水鑿巖是通過釬子的一個側孔進水,這樣比中心給水鑿巖具有更多的優點,如水壓不受限制,供水量可以提高,因而,降塵效果和鑿巖速度均能提高。

(二)噴霧灑水

利用噴灑小的霧狀水粒與懸浮在空氣中的塵粒相遇,使之濕潤而下落。用作噴霧灑水的噴霧裝置主要有4種:

1.水壓噴霧裝置。利用水壓(不小于253.3kPa)旋轉沖擊水柱使水成霧狀。

2.爆炸啟動灑水裝置。利用爆破時的沖擊波作動力,代替人工打開噴霧開關,噴水降塵。

3.風水噴霧裝置。以壓縮空氣作為動力,噴吹的壓力使水成為霧狀。

4.水幕。在距爆破工作面約20m的地方,用4~5個機械作用的噴霧裝置噴水,形成一道水幕,使巷道整個斷面構成一道水霧屏障,將爆破時產生的粉塵盡可能凈化。

二、通風除塵

向礦井下不斷供給足夠的潔凈的新鮮空氣,同時又不斷從井下向外排出帶有粉塵和瓦斯的空氣。具體方式是把新鮮空氣在通風動力作用下,從地表通過通風井,再經由送風管道,送到各個貫通的工作面。在完成排煙、降塵任務后,變成污風,匯集到回風井,然后再經由排風管道送往地面,這樣可保證整個礦井的空氣不斷循環。但在勘探、開拓和采堆、切割等過程中,都要掘進大量的獨頭巷道。這些巷道無法與全礦井的空氣貫通,只有一個出口,因而這些巷道要設置局部通風,以達到排塵的目的。